特点、原因和历史地位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boy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本文在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发展的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发展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在我国法制上的特殊历史地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法制发展;特点;地位
  中图分类号:K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065-0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展情况概述(一)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在基本沿袭汉朝的法律是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其中蜀国以汉朝正统自居,基本沿袭汉制,并且在蜀汉建立初期,即由诸葛亮等人来制定《蜀科》。在其后诸葛亮主政时期,科教严明,更是提出“以法治蜀”的主张,陆续制定“法检”、“科令”、“军令”等篇目,史称“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同样,吴国也基本沿用汉制,但也在孙权的主持下对法令有两次较大的立法活动。
  而在三国中,魏国的法制发展最为突出。从立法上来看,魏国制定的《新律》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立法活动,魏律在篇目上相比汉律大为精简,同时在体例上也做出了重大变革,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与此同时,魏国在刑罚改革和司法制度方面也都较前朝有所创新。(二)两晋时期
  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史称《泰始律》。该律又经张斐和杜预作注释,与律文一起通行全国。《晋律》无论是从立法技术还是立法内容都有较大的进步,例如,晋律从刑名中分出《法例》篇,完善了刑法总则的内容;首次将服制列入律典,称为我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晋律》为东晋和南朝沿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时间最长的一部法典,影响深远。(三)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因此北朝的立法活动也相对较多。北魏孝文帝时期根据汉律,参酌魏晋律经过“综合比较,取精用宏”,集当时律典之大成,制定颁布《北魏律》,在刑名、罪名和刑罚原则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制定《麟趾格》,西魏编订《大统式》,使得“格”和“式”称为隋唐时期重要的法律形式。
  北齐建立后,以北魏律为基础编成《北齐律》十二篇,并且首创《名例律》,进一步的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使得律典的结构更加规范。十二篇的律典体例也代表了当时法典编纂技术的最高水平。并且《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即后来十恶重罪的前身,丰富了传统法典的内容。与此同时,《北齐律》在首次确立了死、流、徒、杖、鞭的封建制五刑。后来的北周仿《尚书》制定《大律》,较为繁复,为后世所弃。
  南朝的法律基本沿用晋律,变动较少,虽然也有编律等立法活动,但由于统治集团并不重视,固步自封,因此与北朝相比较为落后。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发展的特点
  (一)在法典编纂上立法频繁、形式多样,体例简洁新颖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法典众多,形式多样。从早期魏晋时期沿用汉律中“律令科比”的立法形式,到后来东魏制定的《麟趾格》和西魏制定《大统式》,既有对秦汉以来法律制度的传承,又有自己独特创新。
  在法典的体例上则有了重大的进步,一方面删繁就简,针对纷繁复杂的汉律进行大幅度的删减,从汉律60篇经过历代删减到最后形成12篇的法典体例,并为隋唐所取法。另一方面,对法典体例进行改革,突出法典总则的作用,进一步理顺了法典篇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同样影响深远。(二)在立法技术和内容上推陈出新
  得益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传统律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立法技术上也有很大的进步。《晋律》对以前的律令进行精简,使得律文和字数均较汉律大为精简;同时将律与令分开,明确“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解决了汉律以来律令混杂、矛盾的局面;增加律注,便于法律的理解与使用等。其后的《北齐律》也以“科条简要”著称。在立法内容上也推陈出新。一方面,将儒家的精神和礼法融入立法之中,例如《晋律》首次将服制入罪,《北齐律》确立了重罪十条的罪名;另一方面,结合本民族的习惯法对汉族法律制度进行改造,例如北朝对于婚姻的法律规定明显受到了游牧民族习惯法的影响。(三)在刑罚制度上日趋规范
  自汉文帝刑罚改革开始,旧的五刑体系开始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统治者开始探索新的刑罚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了汉对旧的刑罚体制的改革,使得刑法日益文明和宽缓:包括限制族刑和连坐;减少肉刑,废除宫刑;规范死刑的执行;定流行为减死之刑等,最终初步形成了以劳役型为主的新的五刑体系。(四)在法律思想上法律儒家主导,多元并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少数思想控制相对较弱,各种学派并存的时期之一。但是尽管有佛教、道教以及玄学的冲击,儒学仍然是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点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发展中便是儒家的精神、原则以及礼法开始进入成文法,成为法律上的制度,具体包括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官当、重罪十条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展特点的原因(一)秦汉时期法律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
  秦汉时期是我国出现成文法之后第一次大一统的时期,也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说实践和探索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既有秦朝时期的缘法而治,严刑峻法,也有西汉初年“黄老思想”下的“约法省刑”以及后来汉武帝时期“德主刑辅”指导下的礼法并用。可以说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法律由学说走向规范,由杂乱走向统一的重要阶段。秦汉时期无论是立法形式、刑罚制度或者司法与监察制度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开启我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但由于立法技术的欠缺,使得法律渊源复杂多样,法典篇目繁多,彼此歧义甚至前后冲突,但也为其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丰富素材。
  (二)政权频繁更迭带来的立法活动频繁与制度革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分裂时期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有三十多个王朝交替兴灭。政权的更迭势必伴随着立法活动的频繁,每一个新生的政权或者王朝都试图通过颁布施行新的法律来证明和巩固自己统治,同时为了区别于前朝的法律,又必须在前朝的法律基础上有所创新甚至彻底推翻原来法律体系。因此,政权更迭带来的立法活动频繁刺激了法律制度的全面发展,频繁立法活动和改革也为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里边既有像魏《新律》和《晋律》对汉代法律进行结构和篇目上的成功尝试,也有像北周仿古改制的失败经验。   同时,不断的政权轮替与外部其他政权威胁,使得统治者迫于压力必须进行立法和技术的创新。例如,由于常年的战乱加上士族门阀对于人口的隐瞒导致我国北方地区人口户籍显著急剧下降,加上来自外部割据政权的战争的威胁,南北朝的统治者迫于内政和外部压力不得不对于刑法处罚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废除肉刑,减少株连等,其主要目的便是节约劳动力资源,增加兵源和税收。这样的改革使得我国古代的刑法日益摆脱奴隶制肉刑的残酷走向规范和文明,最终初步形成新的封建制五刑体系。
  (三)相对宽松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促进了各种学说和理论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对外用兵加上士族门阀势力的扩大,打破了原有的统一的局面,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相比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思想“大一统”,魏晋时期思想界不再是儒家一家之言,玄学和律学大行其道,成为魏晋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同时佛教和道教也得到了了广泛的传播,各种学派在思想文化领域相互碰撞。
  具体到法律制度的领域,一方面是律学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传统律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代引经注律,章句众多,但并未摆脱对于经学的附庸地位。从魏晋之际开始,律学开始摆脱传统法家帝王之术或者传统经学经典和研究方法的桎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律学研究的内容也日渐专业化和规范化。于此同时,出现了很多律家,各代律家释律,盛况空前。仅程树德在《九朝律考》中提及的各朝律家就有数十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或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或编法注律、参与立法,都对法律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斐和杜预,二人所著的律注也代表了当时律学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表面上看,魏晋时期的玄学超脱社会,不理俗事,但实际上它们讨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为律学提供了辨名析理的方法,也为法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游牧民族政权怀着进取和包容精神对于汉文化的吸收和改革
  西晋时期,塞外众多的游牧民族在八王之乱后纷纷起兵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与南方的汉族政权形成对峙。在北朝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富于积极进取的精神,由游牧文化迅速的向封建的农业文化转变,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都保持了改革的态势。特别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缓和民族矛盾,在对待汉族文化上,北朝的统治者采取了积极吸收和学习的态度。 具体到法律发展上来看,作为重要统治工具,法律制度也得到了北朝游牧民族政权的重视,例如北魏孝文帝曾四次亲自参与法律的编订。同时北朝的统治者也重用崔浩等汉族知识分子,结合秦汉以来的法律制度发展的经验以及本民族的一些习惯法来修订法律。因此造就了北朝法律制度的迅猛发展和鲜明的特色,并为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展的历史地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展在我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首先在立法技术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我国秦汉时期的立法技术的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完善,并且这段时间的探索和创新也为后来隋唐时期高超的立法技术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刑罚改革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汉文帝以来的刑法改革并最终完成有肉刑为主的奴隶制五刑向劳役刑为主的封建制五刑转变,成为隋唐及其以后朝代刑罚体制的蓝本。最后在法律指导思想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家的精神和伦理学说全面成文化和法典化的重要时期,基本完成了礼法结合,由礼入法的过程,标志着中华法系基本定型,为隋唐时期中华法系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最后一个勇于破旧立新的时代
  一方面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和法律史最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自唐开始,儒家学说牢牢控制着思想领域,很难有学说可以像玄学或者律学这样影响撼动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而《唐律疏议》成为后来各朝立法的范本,虽有改进,但只是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或者编纂形式的变化,在指导思想、法典内容和刑罚体制上再难有根本的改变。[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2]杨一帆.中国法制史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徐翔民,刘笃才,马建红.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温晓莉.论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法律文化的历史贡献[J].民族研究,1992.
  [5]薛菁.论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特点[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6).
  [6]林明.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及其法律化的表现[J].山东社会科学,1999(2).警务治理中公民参与路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受到了国际毒潮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毒情形势呈现出境外毒品渗透的现象,加之境内制毒与贩毒活动的不断加剧,从而也就凸显出了制毒原料走私流失等现象的发生。毒品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有着严重影响,是影响国家发展的一个毒瘤。本文探讨了甘肃毒品问题并且简要阐述了金三角毒品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和相应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金三角毒品;安全;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D63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定义、起源和现状,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进行了对比,着重分析了翻转课堂的优势。指出翻转课堂是符合当今教育理念,具备全面实施的条件,希望为将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9-0237-01  作者简介:王娟(1986-),女,湖北襄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大监护”制度,亲权和监护混淆,未能最大化保护儿童利益。编纂《民法典》时应当构建亲权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权制度,从立法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关键词:亲权;监护权;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036-03  我国现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尚弱,留守儿童变问题儿童的数量激增,未成年人涉及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现象
期刊
摘要: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业,在给金融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风险,该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现阶段金融管理秩序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犯罪类型、特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对策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犯罪;类型;特点;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028-02  当前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微商运营模式作为电子商务模式中的新秀开始崭露头角,微商凭借社交平台,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采用线上零售商品的方式创造了不同于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的网上电子商务新模式。这种电商新模式在急速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商运营模式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法律风险,探讨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规范微商运营模
期刊
摘要:商务部于2015年公布了《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意味我国将终结无统一外资立法的时代,对我国进一步引进外资和完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草案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便是“控制”,准确界定“控制”对投资者的认定、外资准入许可、国家安全审查以及信息报告等制度的适用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具体分析草案对“控制”的认定、草案对其规定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外国投资法(草案)》;外国
期刊
摘要: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地域逐步向城市地域演变,其能够将本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反映出来,直接推动了当地、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城市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物质财富十分巨大,但是需要将大量的能源资源投入进来,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环境法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以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法》教学为样例,进行了“网状交汇式教学——圆桌论坛式教学——问题巡回式教学——阶梯递进式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  关键词:环境法;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
期刊
摘要:环境邻避冲突的实质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本文以环境邻避冲突的典型案例——厦门PX项目事件为例,对事件中厦门市政府、PX项目企业以及公众三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博弈方式进行梳理,对比该事件恶性互动与良性互动的两个过程,揭示出当前环境邻避冲突的原因:厦门市政府“唯GDP”的发展观、PX项目企业缺乏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公众缺乏正确的意见表达渠道。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环境邻避冲
期刊
摘要:2015年年末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作出的一份关于信用卡借贷纠纷的民事判决运用类推适用、体系解释、合宪性解释等多种裁判方法,突破合同约定能动地对信用卡利息按照民间借贷年利率24﹪进行了调整。相较于当下司法实践中同案普遍性的裁判情况来看,该判决无疑具有重要的首创意义,但就具体的裁判方法而言,其也是存在不足的。该案本质上属于合同纠纷,属于任意性法律规范范畴,因此该案裁判不应脱离对合同的文义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