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深股市大幅回落超过20%,房地产成交量又出现持续下降,暗涌徘徊。这种图景和市场关于中国经济正面临资产泡沫威胁的议论高度相关。
而泡沫是否形成,又和前度热钱重新袭来的阴影密切相关。对于通货膨胀的忧虑,对于经济是否陷入W型拉锯的不安,在尤为刺激神经的外资热钱话题下,显得更加沉重。
社科院最新发布报告指出,今年二季度外汇储备净增长1778亿美元,排除顺差、投资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原因不明的外汇流入量高达879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都很可能是热钱。2007年时舆论争谈热钱的景象再现。
可以想象,最近媒体记者必然是又纷纷到广东一带的沿海城市,拉着一个路边的汇款小店,感叹一番,几十万元人民币这边进去,20分钟之后香港账户就体现为(扣除了手续费之后的)等值港币。
在经过去年一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之后,许多撤回原本国家的资金,清楚地意识到,当地的经济复苏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数字来看,全球今年唯一的经济亮点就是中国的统计数据。因此,只要是追逐短期超额收益的热钱,转了一圈,“保家卫国”之后,还是要盯上中国市场。原因无它,除了破产清盘撤资的机构外,海外还有一大批投资公司呢!这些没有被金融海啸淹没的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要追逐超额回报的。
据统计称,从今年4月份起,热钱呈现出加速流入内地的态势。6月份开始,流入速度已经达到自2002年起的最高点,并在7月份呈现出今年以来首次净流入的态势。这个时间点,也和美国股市的复苏同步。可以这么看,那些在美股护盘或者抄底的资金之中,又有部分积极地向中国市场拓展了。
至于这几个月以来热钱资金在中国的流行,不用说人们也知道,它们只能进入股市和房市。尤其是六七月份,绝大多数热钱都流向了股市。因为,很难想象,有热钱会进入制造业和小煤窑。同样,虽然铁路、公路和基建项目的效益很高,但是这些热钱突破所有制限制进入的办法显然也不多。
可以这么说,这批热钱此时的进入确实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进一步加深了内地的通货膨胀预期,令到官方调控的难度增加,尤其是为股市、房市投资者,平添了许多烦恼和想象。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尤其是作为全球化程度日渐增加的经济庞然大物,监控热钱的难度也在日渐增高。对待热钱的方式,理性的措施不应该是强堵,而是疏导。央行近期采取的货币政策微调,局部抑制了资产价格持续升高的预期,但是,显然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当然,有必要提醒的是,所谓的这批热钱,实在说不上有多少野心和政治目标。真有办法的外资,大可以通过QFII以及国有资产的重组,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还需要到兑换店帮忙进入的这些资金,规模并非很大,主要是些想捞一笔就走的国际“草莽”。他们肯定没有巴菲特的深谋远虑,也说不上有索罗斯的阻击实力。对待这种流星一般的热钱,最核心的措施应该是调整内地的经济结构,使之趋向合理,最大可能地减缓游资的冲击,只是这个过程相当漫长。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在推动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果断程度,以降低储蓄动机,促进消费。不过,至少政府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事实上,这次危机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的机会来进行结构改革。如果世界经济很快回转,很可能又会出现像2006至2007年那种困境——资本大量流入中国,造成资本的过度膨胀,出现恶性泡沫。从中国经济改革的周期来看,结构改革往往是由外部力量推动的。所以,如果世界经济在今后的一两年当中不能实现强劲的复苏,那么这段时间,将对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一段最佳时机。
当然,这一段宝贵时间,也很可能被荒废、耽误。就像鲁迅大半个世纪之前有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