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教育要关心学生,就应该关注其情感活动;教育要提升人的素质,就需要提升人的情感质量。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应该承认,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容易让人们忽视的恐怕就是情感教育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吧: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这一现象在农村特别突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几乎就为“零”了,再加上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再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数学教学更是如此。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重视情感与情感教育在学生素质形成中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的关键在内化,内化的关键在情感生成和习惯养成。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虽然情感教育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益。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平稳的和谐的“情感场”。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性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这样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相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霍松效应提示我们:当人们知道别人注意自己时,会产生不同的表现。管理需要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奖励,诸如经常的赞许或提供更有意义的工作机会,等等。把这个效应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或某一方面的成绩要经常肯定,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从情感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成长要提供有利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产生需求,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肯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泛泛肯定或错误肯定容易引起误导,产生反感甚至是敌对情绪。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那么教师讲上一句,学生就知下一句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教学中要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笔者所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的父母离婚,该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上课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笔者对她的一个微笑就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由此可见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作用。
再次,课堂上学生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对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光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此外,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最后,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著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一般说来,如果把学生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总之,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情感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应该承认,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容易让人们忽视的恐怕就是情感教育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吧: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这一现象在农村特别突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几乎就为“零”了,再加上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再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数学教学更是如此。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重视情感与情感教育在学生素质形成中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的关键在内化,内化的关键在情感生成和习惯养成。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虽然情感教育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益。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平稳的和谐的“情感场”。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性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这样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相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霍松效应提示我们:当人们知道别人注意自己时,会产生不同的表现。管理需要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奖励,诸如经常的赞许或提供更有意义的工作机会,等等。把这个效应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或某一方面的成绩要经常肯定,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从情感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成长要提供有利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产生需求,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肯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泛泛肯定或错误肯定容易引起误导,产生反感甚至是敌对情绪。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那么教师讲上一句,学生就知下一句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教学中要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笔者所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的父母离婚,该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上课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笔者对她的一个微笑就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由此可见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作用。
再次,课堂上学生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对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光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此外,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最后,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著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一般说来,如果把学生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总之,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情感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