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汇通、竞争进取:长江文化之精髓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从青藏高原雪山下的潺潺溪流走来,奔腾6397公里,汇聚无数条细流支脉,穿越汹涌湍急的峡江险滩,流经中华大地万里沃野,成为一条波阔浪宽的浩瀚大河,注入了无垠的大海。长江流域占地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11个省区直辖市,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區域之一。长江与黄河一样,同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支脉。
  长江文化历来崇尚交流汇通
  作为一个文化区域,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是不可忽视的。地处中国中部的区位优势,物产富足的资源优势,以及便于通航的交通运输优势,导致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唐宋以后长江以南逐渐成为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之所在。长江水路航运优势促成的商品经济和市场流通,是沿江各地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共有条件。唐代最繁华的城市有“扬一益二”之说,道出了长江下游之扬州和上游之益州的显要地位。所谓“春风十里扬州路”,正是交通便捷的生动描述。杜甫诗云:“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又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对于长江水运贯通上下游的诗意写照。到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特别是江南地区经济更趋繁荣。松江土布得水运之便,可以运销全国,遂得“衣被天下”之赞词。吴江盛泽镇于明万历年间“日出锦万匹”,丝绸牙行“有千百余家”“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工商业繁盛的市镇在长江流域相当普遍,如江西景德镇是闻名于世的“瓷都”,而樟树镇因成为药材集散地而被称为“药都”。无锡、芜湖、九江、长沙被称为“四大米市”,九江、汉口也是著名的茶市。在长江流域各地商帮十分活跃。如徽州帮、宁波帮、洞庭帮、江右帮、龙游帮,以及北方的晋、陕、鲁和南方的粤、闽等商帮。各商帮有各自的经营方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能够较好地处理义利关系,讲究团结,主张“和气生财”。在沿江各地的文化遗产中,强调交流汇通的商业精神是一个可贵的共同点。
  长江文化的另一个精髓是崇尚竞争进取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历史久远,各地文化或在各自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或在不同时期糅合了中原文化的某些内涵,抑或受地域山川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独特的人文素养。但是包含在长江文化之中的各个亚文化都显示出瑰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样貌。或为灵秀,或为雅致,或为朴实,但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竞争进取,体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这是长江文化多样性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
  当近代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后,长江沿江城市也接踵而起。如南京被描述为“瓜连数省,五方辐辏,万国灌输”。汉口向称“九省通衢”,而到了近代更成为与上海声气相通的全国外贸四大口岸之一、四大金融中心之一。重庆则迅速成为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成为大西南的经济中心。这些商业中心城市也被叫做“大码头”,由此派生出所谓码头文化,那是崇尚强者的竞争文化。各行各业都重视能人、强者。各路艺人唯有在大码头上唱红了,才是真的红。商界、政界亦是如此。
  地域文化常以历史地名为区分,长江文化就贯穿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古代文化区,并可追溯三星堆、屈家岭、河姆渡和良渚等文化遗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是不断融汇演进的,譬如吴越文化,后来就演化和发展为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上海开放型国际大都市的崛起,上海城市文化也就是俗称海派文化,也逐渐形成。从江南文化和吴越文化中可以找到近现代上海文化的渊源和根基。所谓海派文化,说到底是江南文化同西方文化融汇的产物,海派文化承担了“翻译”和吸纳西方文化的任务。与此相似的是,长江流域各地的近现代文化都不再是古老的巴蜀、湘鄂或徽州文化的原貌,都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再造,因为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转型必然带来文化的转型。
  “长江后浪推前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类箴言体现的是竞争进取的民族精神。我们赞美长江,不仅是因为长江的壮美瑰丽风光,更是因为长江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对于中华民族的特殊价值。我们研究长江文化,更是要以交流汇通和竞争进取的精神去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京剧名旦程砚秋(又名艳秋),曾经是梅兰芳的学生,但在学满出师后,唱做自成一派,演技出众,名气日盛,1927年被报界评为“四大名旦”之一,与师傅梅兰芳齐名。民国时期,程砚秋曾多次来上海演出,都引起轰动,给上海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现挑选其中的几次演出,叙其盛况,以飨读者。  初次亮相上海,一炮而红  1922年秋天,程砚秋首次来上海亮相。这次原本是上海亦舞台派人到北京邀余叔岩来演戏,此时余叔岩已甚有名
期刊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也是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根脉圣地。每年的清明节,念祖思亲、追本溯源的海内外中华儿女都会虔诚地来到这里,参与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的公祭盛典。我自2003年10月被聘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以来,无论是参与了“长安雅集”的策划与实施,担任了《关系文库》的编委,出席了很多的研讨会,开了多次的文史与书法的讲座,发表了不少的文章和近体诗词,上了不少中央文史馆或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
期刊
趙建中先生在《梅兰芳第三次赴日公演纪事》(载《世纪》2020年第1期)中提到,“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两次赴日公演”,然后描述他第三次亦即1956年5月下旬应日本朝日新闻社之邀率京剧代表团到日本公演的盛况。其实,1956年的十年前,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有过第三次赴日演出的机会,但被他明智地推拒了。引发梅兰芳这样做的,是来自《文汇报》进步报人的婉言忠告。  1946年3月,陈霞飞进入《文汇报》
期刊
1951年3月,旅居法国的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冲破反动派的重重阻扰,毅然回归祖国,投奔新政权。翁文灏回国后曾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他的义举是对新中国建国大业的真诚支持。  翁文灏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家,1912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与丁文江等一同创办的地质调查所,是中国第一家从事地质研究和地质人才培养的机构。同时他还任教于北大、清华,曾任清华大
期刊
吴玉如先生曾手抄陈子展先生《戏拟胡适出山启事》一文(见图),据我从吴玉如先生十数载以来所知,几乎没见过吴先生抄录其同时代人的诗文之作。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抄录毛泽东诗词则另当别论。所以说,这幅字就内容而言,在吴玉如先生书法作品中还是少见的。  陈子展先生是复旦大学的老牌教授,古典文学专家,与吴玉如先生同庚,生于1898年。陈子展先生著的《诗经直解》《楚辞直解》至今还是研究诗骚的重要参考书,近年来
期刊
看了《世纪》2020年第1期所刊熊月之《1970年代外事接待档案解读》,我立即想到先师季龙谭其骧(1911-1992)先生在同时期的经历。在为先师撰写传记《悠悠长水:谭其骧传》时,我曾专辟一节《政治任务——接待外宾和出访》,现将先师相关日记摘录汇集,作为熊先生所解读的官方档案的实证。先师“文革”前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教授,兼任校工会主席,九三学社成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期刊
被博古告状,去苏北接受审查  1939年9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上海沦陷区的环境也更加复杂。我们接受了过去的教训,对于公开与秘密工作的关系十分重视,所以在公开到一定程度时,一定要检查自己的队伍,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敌人抓住弱点而遭杀害,特别是领导机关的安全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决定搬家,重组机关。由我的母亲出面出钱去巨籁达路 (今巨鹿路)景华新村租了一幢房屋,花了一千五百银币的“小费”,我与沙文
期刊
我出生在成都市打金街,幼年时因为家境贫寒,就到戏班学戏挣银元。由于努力学习,深得川剧要领,很快成为同班中的佼佼者。13岁时,我就与王成康合作演出川剧高腔改革的代表作《别洞观景》,之后不断地接演大戏,成为了戏迷们最喜爱的角儿,并被人称作“川剧皇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被选入人民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前身),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我与曾荣华合演《评雪辨踪》,我扮演的刘翠屏本是青衣,在端庄、
期刊
秘书,当今这个行当的名声不佳,影视作品和流行小说中,秘书往往是个反面角色,想当年却是个令人羡慕的好职业。当秘书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查,挑选党性强、觉悟高、年纪轻、有文字工作能力的干部担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充当这种角色,然而,阴差阳错竟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走进了这个行当。  历练十载 初具功底  我初中辍学,16岁从小县城来到武汉打工,在一间印刷厂当学徒。新中国成立初期,我18岁加
期刊
我曾经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走进过“九一三”事件,成为那次事件一个重要情节的见证者。虽然我那时完全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故事——当然,真实的故事至今还云遮雾绕。  凌晨警报  1971年9月,我在北京军区空军地勤部队服役,担任灯二团811雷达站的副站长,驻地就在北京顺义高丽营。9月中旬那几天,由于排长芦根宝回家探亲,由站长赖清牛代行排长职责,我则代行站长职责。9月12日那晚,我值班值到11点才去睡觉。9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