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与现实题材绘画关系再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从当下现实题材绘画创作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现实题材绘画作品要深挖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焦点问题。画家要深入体验生活,积累社会素材,直面社会现实问题,要有文艺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社会生活;现实题材绘画;时代精神;社会问题
  “1855年,现实主义理论家尚弗勒里在现实主义宣言中指出,艺术应该真实地表达当代生活,并提出‘现实主义就其本质应是民主的艺术’”。[1]蒋兆和的《流民图》、王式廓的《血衣》、石鲁的《转战陕北》、罗中立的《父亲》等一系列反映现实题材的绘画作品,都成功地证明了这一论断。
  当下的艺术创作,尽管风格、题材、手法趋于多样化。尤其是当代艺术,把绘画的表现对象限制在纯精神和观念的领域里,反对再现和描绘,他们大声为情感表现与观念装置摇旗呐喊,而渐渐远离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传递出的只能是绘画的一角,不能客观地阐释艺术的本质和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其实,从隋代姚最的“师造化”到清代石涛的“扫尽奇峰打草稿”,再到吴冠中先生的“风筝不断线”,这一系列的理论都提倡绘画创作要深入生活,并且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1 现实题材绘画创作要深挖时代精神
  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获得大奖的《回信》《来自高原的祈福——“5·19”国家记忆》两幅作品所表达的主题都是关于“5·12汶川地震”的。前者表现的是川西受灾藏族同胞写信给救灾民于危难之中的人民解放军的情景,在一座崭新的居民房前,两名藏族妇女正在委托四名小学生给参加救灾和援建的解放军写信,尽管信的内容我们无从得知,但从人物的表情上看似乎已经忘记了地震所带来的巨大伤痛,传达给观者的恰是一种平和而轻松的画面,作者用手中的画笔向世人传达了“感恩”永远都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讴歌了患难之时广大官兵冲锋在前、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极为感人。
  后者描绘的是新疆塔吉克族同胞在遥远的帕米尔高原为受难同胞举行的祈福仪式,与前者相比,后者的画面则立刻让人肃穆起来,从四处赶来的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同胞聚集在一起,为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默哀祈福。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生命的敬畏,同时也传递了民族灾难是对生者一次灵魂的洗礼。而这些鲜活的生命火花正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 现实题材绘画创作要反映时代焦点
  每个时代的社会发展都会出现要我们去面对的社会问题,艺术作品关注生活,反映时代焦点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口号的提出,我们缺少对都市各个阶层人群的描绘,“其实,都市社会及其生活的丰富性,完全可以给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
  李传真 《工棚》 250×210cm
  《工棚》是女画家李传真的作品,作者以直面人生的态度描绘了城市里的特殊人群——农民工,丰富而形象的塑造手法,体现了她对民生的关注和时代社会现象的准确把握,是当下现实主义题材的典型代表作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在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同时,自身的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却困难重重。因此,他们成了倍受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画面中,八个青年农民工挤在一间狭小的工棚中,作者在描绘他们艰苦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通过一些道具传递出了农村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趴在床上握笔写字的男青年,他是新一代农民工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墙上粘贴的一张报纸同样也有其深刻的寓意,这既表现了农民工群体成为被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传递了青年农民工想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一个群体向时代表达的心声。
  此画真正做到了小视角、大画面。它以无声的力量刺激了观者的神经,真是一件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焦点和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优秀绘画作品。其实,据我所知《工棚》并非是李传真第一次表现农民工题材,早在2005年,她就创作了《民工》和《民工图》,还有之后的《民工——守望系列》等等。可以说,画家本人是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生活,用绘画语言来观照农民工群体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3 现实题材绘画创作的反思
  与此同时,我们也常看到,在目前画坛创作繁荣的背后,现实题材绘画创作严重的危机也相伴存在,一些画家创作思路公式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构图,甚至当一个题材获得社会和市场的认可后,则幅幅相仿,流水线一般的“生产”,形成了一次体验生活,重复生产“产品”的现象。利益的诱惑使他们忘却了深入体验社会生活和艺术不断创新的追求,忘却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的基本规律。他们淡漠了艺术的精神实质,抱守着技术化的“润格”走向自己艺术生命的终结。绘画艺术是“寂寞之道”,只有不断地关注社会生活、潜心作画、精益求精,才能创作出经典作品,万不可被市场的洪流所席卷。
  4 结语
  “艺术作品是人类灵魂的载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性格气质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创作的立命之根,民族发展中的历史沉淀将其精华融汇是创作的宝贵财富。”[3]一名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应该扎根生活、提炼生活,饱含人文情怀、充满现实主义精神,不仅应该具备精湛的造型技巧和高超的绘画功力,还要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直面人生,才能创作出传神的作品,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真实。
  社会生活是现实题材绘画创作的源泉,现实题材绘画的创作不能凭空臆造,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是经不起历史发展考验的。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5周年,届时令大家期待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又将走进我们的视野。我们期盼有更多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能够真实反映历史与当下社会发展变迁,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想的好作品的诞生。因为这既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弘扬,也是当代画家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钱景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2] 陈治国.当代中国人物画现实题材的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3] 李明.当代中国画创作领域都市题材绘画的兴起[J].美术观察,2006(7).
  作者简介:贾峰(1984—),男,宁夏惠农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白秋凤(1985—),女,山东成武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对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文章立足于常州的产业基础和实际情况,对常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在产业融合、地域特色和人才队伍上的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引导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城融合;文化创意
期刊
摘 要:数字技术的日益革新、交互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等,使得大众参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质的改变。“交互”的思维方式引导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与观者有着更良好的互动体验与艺术创作话语权的转变,以此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更加拉近了人、环境、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体现着互动媒体艺术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公共空间;互动媒体艺术;交互  城市是人们的共居场所,一个大的
期刊
摘 要:Cosplay是动漫文化的附属文化,广受青少年喜爱。Cosplay服装的造型设计与现实服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随着中国崛起,中国风的Cosplay越来越受关注,本文通过笔者的项目——《长安幻夜》对Cosplay女式古装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其设计要点,研究成果有助于开拓设计者的思路,有效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为Cosplay古装设计和制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C
期刊
摘 要:扎染教学应立足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继承传统,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技术,结合扎染工艺的应用,勇于实践创新,并大胆展售使扎染课程焕发新的生命。  关键词:扎染教学;继承;创新  传统手工艺无论它历史多么悠久,技艺多么精湛,但与时代相脱离的,它就只能成为一种历史。只有与时俱进,成为符合时代、符合现实生活的产品,适应人们的生活,这样的传统工艺才能更好地发展。作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期刊
摘 要:凤翔泥塑是六营村的传统手工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传统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变化。考究其历史,调研其现状,都让我们感受到民间手工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其规模的扩大与缩小非常灵活,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活态的发展中去保护民间手工艺。  关键词:凤翔泥塑;民间手工艺;保护;发展  1 凤翔泥塑的发展  1.1 泥塑村的形成  凤翔是一个手工艺发达的地区,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手工艺特色,而纸
期刊
摘 要:洛阳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室意志和行为的体现,是当时的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的缩影。宾阳中洞窟内壁南北两侧的浮雕组画“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生动地再现了北魏宫廷社会礼敬佛法时节主从有序、群情形影的生活场态,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刻的艺术瑰宝。青花瓷板组画《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采用传统的釉中绘画方式施青花原料,把传统民间青花大胆地与现代陶瓷绘画形式相结合,营造
期刊
摘 要:Discovery丰富多样的高品质纪实娱乐节目,深入洞悉周边的万事万物,表现手法拥有数字技术的支撑,具有很强的奥秘感,其中许多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甚至无法想象的镜头贸然出现在屏幕上,让观者拥有前所未有的刺激感。本文将discovery获得如此高的收视率归根于他内容的多样性、数字技术的运用两个方面,营造出节目逼真感、奥秘性及惊险性等影视效果,让观众从另一个视角去体会现实而奇妙的世界,使其感受前
期刊
摘 要:田野工作是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地进行田野工作呢?著名音乐美学评论家萧梅老师在她的著述《田野的回声》中给了我们最为全面的回答。  关键词:田野工作;情感交流;实践;人文关怀  萧梅老师的著述《田野的回声》并不是民族音乐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在方法论层面做出过多阐释,此书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朴实自然,是作者多年田野经验的一些体验和感受。我之所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中国传统元素是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创意源泉。其次以南京六朝博物馆为例,从六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如何运用于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之中,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地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设计师值得思考的一个命题方向。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展示设计;六朝博物馆  0 引言  2014年8月11日下午,六朝博物馆作为中国目前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最系统的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公
期刊
摘 要: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凭借《强者/弱者》夺得2002年普利策大奖。因此,获得了国内评论家的关注。就其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意义而言,国内现存寥寥无几的推介译注和论文是不够的。本文从《维纳斯》这部形式和内容极佳地体现了帕克斯创作水平的戏剧出发,试图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解读戏剧《维纳斯》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为帕克斯戏剧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关键词:苏珊·洛里·帕克斯;《维纳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