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选址内幕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____l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革命公墓选址: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该地方又能作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为此,他将在北京郊区挑选革命公墓地址这一任务,郑重地交代给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周恩来提出要求: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便于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环境清幽选中八宝山
  
  这天,北京西郊一个叫三王坟的地方,有几个人站在一块高坡上东瞅西看,他们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政务院典礼局副局长余心清、北京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和公墓筹备组的刘东胶、曹恩棠、王玉珉和随员们。连日来他们接连看了北京郊区许多地方。
  余心清手搭凉棚向北望去,见不远的山下有一片树林,影影绰绰还露出一些高大的屋顶房檐,显得挺有生机。他问身旁的曹恩棠:“那是什么地方?”曹恩棠看了看:“噢,那山是八宝山,有房子的地方是褒忠护国祠。现在还住着不少太监,当地人都叫它太监庙。”吴晗接着说:“走,去看看!”
  吉普车一直开到护国祠门前,吴晗等人下了车。他见这祠庙果然气派,庙门上一块牌匾上刻五个金漆大字:“褒忠护国祠”,四周苍松掩映,格外僻静清幽。
  在庙旁的一口井旁,他们遇到一个老太监,就与之攀谈起来。老太监介绍:这褒忠护国祠是明朝永乐初年皇帝专为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赐建的。钢铁的本名叫钢炳,因他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皇上特赐名钢铁。后来钢铁和北番女将肖玉梅在这里打仗身亡,皇帝降旨将他葬于这里。这里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浆、白土、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种矿产,故称八宝山。
  这是个宽敞的祠庙,院子套院子,恐怕有近百间屋子,殿堂高大结实,清静典雅。老太监领一行人来到庙里的北院,指着一座巨大的圆形宝顶的墓说:“这就是钢铁的墓,殿里的暗道就通到这里。”吴晗对历史感兴趣,先凑到墓碑前察看碑文。正面镌刻:“洪武开国元勋司礼太监钢公之墓”几个大字,可惜年代久远,背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只能大概看出是介绍钢铁的生平。“好了,我们走了,麻烦师父了。”吴晗怕给老太监添麻烦,就告辞了。返回路上,吴晗他们就定下了八宝山。
  
  排除干扰安置众太监
  
  再说这个护国祠的住持信修明50多岁,长得白白胖胖。他原已娶妻并生有两个儿子,宣统年间,他19岁时,因贪图太监在宫内优裕的生活,不顾家人劝阻,秘密净身,进宫当了太监。辛亥革命后,他出宫进了褒忠护国祠,1930年当上了住持,成立了恩济慈善保首会,专门免费收养太监。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解放时,祠里已有自种地52亩,太监们种菜,种果树,自食其力,赶上年成好,蔬菜和果树收入颇丰。这里如同世外桃源,太监们安居乐业,过着半封闭的生活。
  两天后的上午,信修明正在果园闲逛,一个太监跑来说祠里来人找他。信修明匆匆回祠进得配殿,见三个干部模样的人在等他。他们自我介绍一个是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的,两个年轻人是市公墓筹备组的,接着说明来意:市政府已决定征用护国祠及其土地作为革命公墓用,此次来就是商量太监们安置问题的。信修明不由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说:“护国祠历史悠久,历来归我们代代相传,政府要占我们的地方恐怕不妥吧?”来人中年长的人回答:“国家对所有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依法征地用于国家所需。”“那我们多年经营的农田、果园和这祠庙也都归政府所有?”“政府可以折价用于安置你们的生活。”“事关重大,还是允许我和大家商量商量。”送走客人后,信修明回到配殿坐下半天无语。今后要是迁到别处只能寄人篱下,再也当不了住持,也不能每日吃香的喝辣的……于是,他在太监中散布说政府要来接管护国祠,一切都没收,要把他们送到农村去等谣言。一时祠里人心惶惶。
  过了两天公墓筹备组的人来后刚坐下,只听屋门一声巨响,一群太监吵吵嚷嚷破门而入。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监走在最前边,指着来人尖声尖气说:“你们凭什么占我们的地方,我们这儿是皇上赏给我们的,任换什么朝代也不能坏了朝廷的规矩。”“师父把我们上次谈的条件都和大家说了吗?”曹恩棠问信修明。“说了,说了,可是大家不干哪。“那好。”刘东胶站起身说:“老曹,你们先和师父谈谈,我去和其他人谈谈。”
  刘东胶向众太监讲明政府为什么让他们搬,怎样安置和保护他们的生活等等,太监们恍然大悟。
  筹备组的人回到市政府,很快拿出一个搬迁安置太监的意见方案,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他们第三次来到护国祠。这次,众太监的态度比上次好多了。筹备组的人找到信修明,把方案交给他,信修明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北长街兴隆寺太监庙,年老的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信修明和众太监们见政府并未把他们赶到农村,依然把他们安置在其他太监庙,生活方便,就愉快地接受了安置。
  半个月后,护国祠人去祠空,结束了太监庙的历史,作为革命公墓的基地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据《新闻午报》)
其他文献
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    1949年8月,新疆和平解放。为了边疆的长治久安,1950年2月,毛主席命令驻守在新疆的20万解放军就地转业,屯垦戍边。当时,许多战士都还未成家,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将军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为解决男女比例的悬殊,王震向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写信,希望能在湖南招收志愿戍边的女兵。于是,从1950年到195
我们的父亲姜椿芳16岁时就随奶奶从江苏的常州到了东北的哈尔滨,找在那里打工的爷爷,为的是让父亲学会俄文,能在中东铁路找到工作,能有个铁饭碗。奶奶给他找了个白俄的侨民当老师,每天学习一个小时。但这位老师不会中国话,只会英语、用英语作解释,父亲仅靠小学时学的简单的英文,听俄文课,其难度可想而知。俄文连续不断地学习了一年,程度还是很差,家中生活又极其困难,无力继续学习。但必须靠这一点资本去找工作,几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