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一文中,冰心就表白了这样的礼赞:“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那种梵天合一的思理,表现为一种博爱的哲学,遍及于天地万物。但这并非作者移植来的抽象的观念,而是由具体的物事引发的。比如《寄小读者·通讯十七》中所写的蒲公英。“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在我心情怡悦的一刹那,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在作者看来,大小高低等都是相对的,如同镜子的重叠反射。“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文中作者是以小朋友也即小读者作为交流的对象,来表明此种博爱的心理。再如《笑》中,就剪辑了三幅微笑的镜头,分别是抱花的安琪儿与小孩子及老妇人,却由相通的情思联结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这种抒情,正是博爱的最好呈现。而同为抒情小品,在《往事》、《往事二》、《山中杂记》、《寄小读者》等篇章中多有体现。
当然,博爱不等于埋没个性。正如《寄小读者·通信十三》中所说的:“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在这里最适意的,就是静悄悄的过个性的生活。”其实具体物事的观照中,便蕴含着个性的选择。而最为倾心的,当是母爱、儿童以及小花小草等。换言之,从女性心理出发,自然地趋向于柔弱及细微的物事。正是在这些物事上,表达出爱的情思来。比如《南归》是写母爱的,本文有一副题“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文中亦叙事亦抒情,表达了对母亲逝去的伤痛。对作者来说,母爱的抚慰是无尽的,不管生病还是乡愁,都可向母亲倾诉。至于小读者或小朋友,则更多是心理沟通的对象。《闲情》中说到:“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饱含着天真的友情。”此种天真的友情,无疑甚为可贵。“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通讯十九》)生命之路,有爱及同情,人生便不会孤独寂寞。《只拣儿童多处行》中说:“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只要拥有此种童真,心便不会苍老,宛如春光常在。而在《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中,作者这样说:“自从我二十三岁起写《寄小读者》以来,断断续续地写了将近六十年。这六十年中,我收到了小读者们大量的来信,这热情的回响,使我永远觉得年轻!”作者的《寄小读者》之所以一写再写,即可贵于此种纯真的友情。
且看《再寄小读者·通讯四》:“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它从地底里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它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中,城墙里,只要它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它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若将生命比作这样一棵树,那当然是由小而大的。而树上的叶子,虽然只是生命的碎片,却也以碎片的方式表达出了生命。若以叶子的形态来比喻冰心那些散文小品,也正相宜。宛如绿叶,是由于有生命的汁液沿着枝干流贯而上,然后在叶子与叶子之间传递。叶子间不分厚薄,彼此都一样濡染了生命的气息。而那种生命的情愫,就是爱。也唯有爱,才能如此广泛地流布开去。从取材上说,作者往往不避细小。那种细小,就好比叶片与水滴。“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生命就如一滴水或一片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也有它自己的使命!”“要知道:生命的象征是活动,是生长,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这一滴一叶是小的,但还可小中见大,从而体现出生命的使命来。在《走进人民大会堂》中,冰心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走进人民大会堂,你突然地敬虔肃穆了下来,好像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无边壮阔。”面对大海的壮阔,情愿是一朵浪花。浪花是动的,而叶子则是静的。一动一静,可两相对照。但流贯着生命汁液的叶子另有一种不可见的动,正如汪洋的水面上也有风平浪静之时。如此,动与静的关系就颇为微妙。至于动静相衬,为的是动静分明。爱大海,个人的生命则如浪花一朵;生命之树长起来,情思又分布于细小的叶片。这里,自不乏一种美学上的追求。换言之,凡有抒写,都是爱心的流露。冰心,拥有的就是一颗爱心。■
当然,博爱不等于埋没个性。正如《寄小读者·通信十三》中所说的:“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在这里最适意的,就是静悄悄的过个性的生活。”其实具体物事的观照中,便蕴含着个性的选择。而最为倾心的,当是母爱、儿童以及小花小草等。换言之,从女性心理出发,自然地趋向于柔弱及细微的物事。正是在这些物事上,表达出爱的情思来。比如《南归》是写母爱的,本文有一副题“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文中亦叙事亦抒情,表达了对母亲逝去的伤痛。对作者来说,母爱的抚慰是无尽的,不管生病还是乡愁,都可向母亲倾诉。至于小读者或小朋友,则更多是心理沟通的对象。《闲情》中说到:“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饱含着天真的友情。”此种天真的友情,无疑甚为可贵。“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通讯十九》)生命之路,有爱及同情,人生便不会孤独寂寞。《只拣儿童多处行》中说:“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只要拥有此种童真,心便不会苍老,宛如春光常在。而在《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中,作者这样说:“自从我二十三岁起写《寄小读者》以来,断断续续地写了将近六十年。这六十年中,我收到了小读者们大量的来信,这热情的回响,使我永远觉得年轻!”作者的《寄小读者》之所以一写再写,即可贵于此种纯真的友情。
且看《再寄小读者·通讯四》:“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它从地底里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它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中,城墙里,只要它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它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若将生命比作这样一棵树,那当然是由小而大的。而树上的叶子,虽然只是生命的碎片,却也以碎片的方式表达出了生命。若以叶子的形态来比喻冰心那些散文小品,也正相宜。宛如绿叶,是由于有生命的汁液沿着枝干流贯而上,然后在叶子与叶子之间传递。叶子间不分厚薄,彼此都一样濡染了生命的气息。而那种生命的情愫,就是爱。也唯有爱,才能如此广泛地流布开去。从取材上说,作者往往不避细小。那种细小,就好比叶片与水滴。“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生命就如一滴水或一片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也有它自己的使命!”“要知道:生命的象征是活动,是生长,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这一滴一叶是小的,但还可小中见大,从而体现出生命的使命来。在《走进人民大会堂》中,冰心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走进人民大会堂,你突然地敬虔肃穆了下来,好像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无边壮阔。”面对大海的壮阔,情愿是一朵浪花。浪花是动的,而叶子则是静的。一动一静,可两相对照。但流贯着生命汁液的叶子另有一种不可见的动,正如汪洋的水面上也有风平浪静之时。如此,动与静的关系就颇为微妙。至于动静相衬,为的是动静分明。爱大海,个人的生命则如浪花一朵;生命之树长起来,情思又分布于细小的叶片。这里,自不乏一种美学上的追求。换言之,凡有抒写,都是爱心的流露。冰心,拥有的就是一颗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