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高校在实施“双培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突出交叉培养的作用,强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实践创新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明确管理责任。在实施“外培计划”的过程中,北京市属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做好学生管理和保障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关键词:双培计划;外培计划
“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是“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两个重要子计划,核心在于不断加强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高校之间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市属高校输送学生到在京中央高校访学培养谓之“双培计划”,市属高校输送学生到海外境外知名大学访学培养则为“外培计划”,这两项计划将是今后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抓手。
实施“双培计划”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突出交叉培养的作用。“双培计划”把市属高校的学生送到中央高校学习,这个培养过程要求学校有交叉、专业有交叉、资源有交叉。要使学生真正走出学籍所在高校的限制,有机会进入更多的学校学习生活,有途径选修更多的优秀课程,有条件利用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把整个北京地区高校作为自己的大校园、大课堂、大训练场,这样才能达到交叉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二是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各高校要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产业、新兴产业、战略性发展产业相关专业及时纳入“双培计划”。专业建设要敢于突破原有边界,积极培育新的专业方向和交叉专业点,形成基础稳固、特点突出、交叉融合顺畅的专业发展体系。根据专业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时效性、实用性,将本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及时纳入课程体系。同时,要根据课程更新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套专业教材、课件等资源的补充和完善。
三是要突出实践创新教育。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和手段,不断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实习实践,印证知识、锻炼技能、启发新知。要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与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通过项目引导、科研实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北京市正在部分高校重点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全力打造高等教育科研创新高地,今后要把“双培计划”的开展与“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教融合、培育英才。
四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市正在根据“双培计划”专业建设需求,重点建设一批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由“双培计划”学生派出的市属高校与接收学生的中央高校共同选派优秀教师联合组建,负责组织访学学生日常教学工作,强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虚拟教研室要推行小班化教学,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积极实现课堂翻转,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制定科学灵活、个性化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选择、学习进度选择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
每个虚拟教研室由开展“双培计划”的双方高校选派本校知名教授、教学名师、骨干力量参加,同时可公开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聘请本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积极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参与“双培计划”工作,每个虚拟教研室至少外聘1名行业专家。各校要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主动担负“双培计划”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职责。虚拟教研室教师队伍要实现动态调整、有序流动、竞争上岗,要不断完善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保证将学校内和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及时吸引到教研室中来。另外,要不断完善虚拟教研室内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北京市将设立教学科研专项,支持优秀的虚拟教研室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创新实践。
五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市属高校与中央高校要共同协商学生培养的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保障等方面密切合作,保证学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中央高校要组织学生“插班”就读和在本校住宿,将学生管理纳入本校体系,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本校环境和文化当中。各高校要根据“双培计划”实施要求和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全新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准确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完善服务体系,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保障。
实施“外培计划”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加强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北京市实施“外培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各高校在选择海外境外合作高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高水平”的原则,寻找整体实力强或专业水平突出的合作伙伴,宁缺勿滥。目前,北京各高校与海外境外高校都有广泛的合作,形成了很好的基础,但客观地评价起来,市属高校对外合作院校的质量还是有所差别。北京市支持高校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合作,但是入选“外培计划”的必须是海外境外高水平大学,其他层次的国际交流则由学校自主开展。北京市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突破了很多固有限制,就是要支持市属高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到世界知名学府去学习交流,强化他们的专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和竞争水平,再回来服务国家和北京的建设,所以高校在外方选择上一定要保证水平。
二是要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外培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北京各高校加强了与海外境外高校在学生培养方案方面的协商,保证输送出去的学生要和对方高校本校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获得同样的教育,参加同样的考试,不能降低培养和考核的标准,也就是俗称的“插班式”培养。国内曾经有一些大学派遣学生出国交流,国外的大学就为他们单独成立一个培训班,编排新的课程,中国学生学习在一起、吃住在一起,甚至平时上课都用中文交流,这种方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外培计划”要坚决避免类似的培训班式的出国培养。今后,北京市将继续加强与海外境外知名大学的沟通合作,特别是要严把学生培养方案关,要有力监督学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标准要严、方案要细,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
三是要做好学生管理和保障工作。“外培计划”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生在海外境外学习,如何去主动融入校园文化、适应当地生活,如何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何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学业,北京市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正在逐步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外培计划”的各学生派出学校肩负着学生管理的职责,要根据学生派出的地区、学校、专业、规模等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制定科学的预案,全程负责管理和监督,保证“外培计划”的顺利开展。对于那些学习和生活确实不能适应的学生,经学校审核同意后,仍可回到学籍所在学校学习;学业合格者,可获得学籍所在学校的学历学位。北京市在“外培计划”中给予了学生全面的经费保障,学生在海外境外高校访学期间的学费将以奖学金的方式予以支持,同时提供一次往返旅费;对于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贫困家庭学生,还将给予生活补助。这些政策将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入选“外培计划”的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学习生活条件。
(执笔人:刘 霄)
[责任编辑:李艺英]
关键词:双培计划;外培计划
“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是“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两个重要子计划,核心在于不断加强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高校之间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市属高校输送学生到在京中央高校访学培养谓之“双培计划”,市属高校输送学生到海外境外知名大学访学培养则为“外培计划”,这两项计划将是今后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抓手。
实施“双培计划”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突出交叉培养的作用。“双培计划”把市属高校的学生送到中央高校学习,这个培养过程要求学校有交叉、专业有交叉、资源有交叉。要使学生真正走出学籍所在高校的限制,有机会进入更多的学校学习生活,有途径选修更多的优秀课程,有条件利用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把整个北京地区高校作为自己的大校园、大课堂、大训练场,这样才能达到交叉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二是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各高校要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产业、新兴产业、战略性发展产业相关专业及时纳入“双培计划”。专业建设要敢于突破原有边界,积极培育新的专业方向和交叉专业点,形成基础稳固、特点突出、交叉融合顺畅的专业发展体系。根据专业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时效性、实用性,将本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及时纳入课程体系。同时,要根据课程更新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套专业教材、课件等资源的补充和完善。
三是要突出实践创新教育。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和手段,不断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实习实践,印证知识、锻炼技能、启发新知。要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与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通过项目引导、科研实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北京市正在部分高校重点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全力打造高等教育科研创新高地,今后要把“双培计划”的开展与“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教融合、培育英才。
四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市正在根据“双培计划”专业建设需求,重点建设一批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由“双培计划”学生派出的市属高校与接收学生的中央高校共同选派优秀教师联合组建,负责组织访学学生日常教学工作,强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虚拟教研室要推行小班化教学,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积极实现课堂翻转,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制定科学灵活、个性化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选择、学习进度选择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
每个虚拟教研室由开展“双培计划”的双方高校选派本校知名教授、教学名师、骨干力量参加,同时可公开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聘请本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积极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参与“双培计划”工作,每个虚拟教研室至少外聘1名行业专家。各校要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主动担负“双培计划”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职责。虚拟教研室教师队伍要实现动态调整、有序流动、竞争上岗,要不断完善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保证将学校内和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及时吸引到教研室中来。另外,要不断完善虚拟教研室内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北京市将设立教学科研专项,支持优秀的虚拟教研室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创新实践。
五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市属高校与中央高校要共同协商学生培养的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保障等方面密切合作,保证学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中央高校要组织学生“插班”就读和在本校住宿,将学生管理纳入本校体系,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本校环境和文化当中。各高校要根据“双培计划”实施要求和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全新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准确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完善服务体系,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保障。
实施“外培计划”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加强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北京市实施“外培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各高校在选择海外境外合作高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高水平”的原则,寻找整体实力强或专业水平突出的合作伙伴,宁缺勿滥。目前,北京各高校与海外境外高校都有广泛的合作,形成了很好的基础,但客观地评价起来,市属高校对外合作院校的质量还是有所差别。北京市支持高校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合作,但是入选“外培计划”的必须是海外境外高水平大学,其他层次的国际交流则由学校自主开展。北京市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突破了很多固有限制,就是要支持市属高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到世界知名学府去学习交流,强化他们的专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和竞争水平,再回来服务国家和北京的建设,所以高校在外方选择上一定要保证水平。
二是要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外培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北京各高校加强了与海外境外高校在学生培养方案方面的协商,保证输送出去的学生要和对方高校本校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获得同样的教育,参加同样的考试,不能降低培养和考核的标准,也就是俗称的“插班式”培养。国内曾经有一些大学派遣学生出国交流,国外的大学就为他们单独成立一个培训班,编排新的课程,中国学生学习在一起、吃住在一起,甚至平时上课都用中文交流,这种方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外培计划”要坚决避免类似的培训班式的出国培养。今后,北京市将继续加强与海外境外知名大学的沟通合作,特别是要严把学生培养方案关,要有力监督学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标准要严、方案要细,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
三是要做好学生管理和保障工作。“外培计划”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生在海外境外学习,如何去主动融入校园文化、适应当地生活,如何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何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学业,北京市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正在逐步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外培计划”的各学生派出学校肩负着学生管理的职责,要根据学生派出的地区、学校、专业、规模等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制定科学的预案,全程负责管理和监督,保证“外培计划”的顺利开展。对于那些学习和生活确实不能适应的学生,经学校审核同意后,仍可回到学籍所在学校学习;学业合格者,可获得学籍所在学校的学历学位。北京市在“外培计划”中给予了学生全面的经费保障,学生在海外境外高校访学期间的学费将以奖学金的方式予以支持,同时提供一次往返旅费;对于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贫困家庭学生,还将给予生活补助。这些政策将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入选“外培计划”的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学习生活条件。
(执笔人:刘 霄)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