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篾匠当然是个篾匠。
刘篾匠住在南官厅。南官厅地形起伏有致,风景不错,县太爷喜欢来看看,带一壶酒,带几个文人,吟几句诗,然后,醉醺醺地回去。来得多了,县太爷便在官道边建了个亭子,这个地方的人就很骄傲,地名也改叫南官厅了。亭子不大,但结实,一直没倒。民国了,还没有倒。行人走累了,进去歇歇;卖货郎走困了,进去坐坐。孩子们也去,他们不坐,在柱子上写字,写王××是个大坏蛋,写×他妈。刘篾匠家就在亭子不远的缓坡上,亭子在下,房子在上。房子是好房子,翠竹掩映,青砖灰瓦,与亭子很搭调,若是画成画儿,是个不错的题材。
倘若你是一只鸟儿,飞到空中,再往下看,就能欣赏到更远更美的景致。亭边是一条小河,河水清亮,闪着白光。白光时宽时窄,绕着起伏的山岗。山岗舒缓,舒缓的岗上是成片的庄稼。庄稼的颜色有五六种。有老牛在耕地,成群的喜鹊跟着找零食,农夫响亮地吆喝着老牛:“哇——着。”空旷的山谷也应和:“哇——着。”沿着官道向西看,是越来越高的山,山里的小道上隐约可见一支队伍,队伍打着红色的旗子,步履有点慌,但没乱。他们是前几个月从北边来的。目光收回来,还是沿着官道,向东,再向东,是州府,州府的城墙下正在集合队伍,穿着与山里队伍不一样的衣服,很整齐,打着青天白日旗。从架势上看,是要打仗了,很凶的仗。林里来了另外的鸟,一直住在这里的鸟也会不高兴,也争吵,也打架,但不往死里打。
这地方竹子多,山上的是毛竹,房后的是水竹,溪边的是棕竹。竹子多,篾匠也多。“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听古话,没错的,于是,篾匠就多。
刘篾匠祖上就是篾匠,他算是第四代了。刘家的篾器是出了名的,轻巧,结实,用着顺手,同是竹篮子,别人家的几个月就走了形,他家的能用一年多。他家的竹凉床、竹席子能用好几代,不生虫,不散架,年代久了,竹面成紅枣一样的颜色,躺上去,透心凉。傍晚时分,做客农家,主人会骄傲地拍拍竹凉床——坐坐,凉快,刘家的货。于是,刘家的日子就很滋润。
刘家真正发财是从他爷爷开始的。刘老爷子简直成了精,同是普通的竹子,在他手里上下翻飞,变成了精美绝伦的一件件艺术品。乡下人不懂什么叫艺术,是一个城里的大官说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肯定听说过,古人就这么说,一直这么说,但,看了刘老爷子的篮子你就不这么说了。他编的篮子就能打水,滴水不漏!他编能装水的笔筒,编样子古怪的花瓶,编宫廷里才有的花篮,都是卖给城里人,价钱都很高。刘老爷子据说是受到神的指点,在梦中指点的,篾匠们都点头相信。不然,怎么可能呢?
刘老爷子有了钱,就买地,就要建房子。房子怎么建,他要听风水先生的。风水先生是邻村的,很有名。风水先生能让你家兴旺,也能够让你家衰败,还能让你在第几代衰败,在你不知不觉中衰败,所以要好好招待。风水先生在他家住了三天,前前后后转悠了三天,好吃好喝了三天。第三天晚上说话了,很严肃,很神秘:要想后代兴旺,要想改变你家三代单传的命运,得迁出去,迁出老宅子。你家姓刘,刘,就是“牛”。你一庄子姓杨,杨,就是“羊”。牛和羊都吃草,你一头牛抢得过一群羊?所以得迁,迁到顶东边,坡上。刘老爷子恍然大悟,小鸡啄米般地点头。后来,就有了现在的房子,前后两进的青砖灰瓦。后来,老爷子发现,邻居们看他的眼神不一样了,果然有“抢草”的意思。再后来,老邻居们就不如以前那么亲热了。房迁了,风水占了,家运好像没怎么变,没有向上的迹象,到孙子辈还是一个,而且,个子一代比一代矮了,单薄了,手艺也不如他了。
好多年以后,民间有了这样的传说,那个地方是老庙地,不能住人的。还有,风水先生的两个儿子也是篾匠。
刘篾匠个子也太矮了,像半大孩子。半大孩子顶着个大脑袋,五官也分明。就是分得太明了,各干各的。怎么说呢,眼睛吧,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他也是,但他的左得太狠了点,右得太偏了点,看着叫人瘆得慌。
他媳妇可不赖,高个子,白皮肤,粗辫子,笑嘻嘻地看人,笑嘻嘻地说话,脾气好,乖得像猫。赶集,人家是老婆在前;他相反,老婆背的篾器比他多,还要照顾他,不时地给他扶正了,大辫子一甩一甩的,泛着乌黑的光,让看的人眼馋。
媳妇是两年前娶进门的,那时候他父亲还在世,他父亲给媒婆的要求就两个,一是个子要高,二是臀部要大,当然,长相要是好的话更好。费了不少劲,选了不少家,花了不少钱,最后,定了陈家姑娘,三个标准都合。这就是有钱的好处。
尽管抱怨狠心的父母,哀怨自己苦命,尽管做好了嫁狗随狗的思想准备,当一顶花轿抬过来,真要过日子的时候,陈姑娘还是别扭了好一阵子。白天,看着只到自己胸口高的他,她难受。晚上,搂着孩子一样的丈夫,她流泪。他喜欢把玩她的辫子,在手指里绕,一遍又一遍地绕。她就烦,一把扯过来,把我的辫子当篾编啊。他就生气,翻过身,背对她。那时候,他的脾气还好。
刘篾匠的脾气是一年后变坏的。结婚一年了,陈姑娘的肚子还没有鼓起来的意思,刘篾匠就有一点不耐烦了,开始找茬子,发脾气。他一发脾气就抓住她的长辫子,在手里绕,一圈一圈地绕,也不发声,眼是红的,很怕人的红。她就紧张,不敢动,喘气也听得见。
刘篾匠的脾气变得很坏是两年后。父亲临死时那绝望的表情,让他很自责。媳妇那平滑如初的肚皮,让他愤怒——恨铁不成钢的愤怒。邻居的调侃,令他都有被羞辱的感觉,都是引发他愤怒的导火线。他经常发脾气,发脾气就抓住她的辫子,还是绕,先是慢慢地绕,逐渐收紧、绷直。她听到头发断裂的声音,感受到头发离开头皮的撕心裂肺。她不疼,疼在心里,疼在他的话里。“你个小婊子,给过多少人了?”“你就是焐不热的石头,是魔鬼。”“你就是开花的竹子,败家的娘们。”她歪着头,任他绕,任他拽,看着一缕缕头发落地,伴着一滴滴泪水……她知道要是比力气,他会很惨,但是,她不忍,她知道他的苦。他绕累了,就坐下来喘气。她抹抹眼睛,去烧饭,烧他喜欢吃的粉丝;去做鞋,纳他冬天要穿的棉鞋。
刘篾匠的脾气彻底变坏是在一天傍晚。那一次,他在外六天,给一个大户人家做篾器,回来了,门锁着。邻居小梅子送来钥匙,说,她出门了,让他不要找,昨天走的。看到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碗柜里放着他喜欢吃的几道菜,他感觉不妙了。晚上,他看着床发呆,床上的摆法和结婚当天的一模一样,床单上是“百子图”,图上的娃娃们在对他跳,对他笑。他想起来六天前,也就是与她的最后一夜,她百般体贴,抱得很紧,是从来没有过的。又想起那晚她说过的话,“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再找个人吧,给你生一堆娃娃”“再找的人你不要绕她头发。”很明显,她走了。 猫一样乖的她会走了?他又不相信。
十天后,他还是相信了,有人看到她走了。
她跟一个卖货郎走的。
刘篾匠的脾气彻底坏了,逮谁和谁发火,风也误他的事。他一恨就烧衣服,烧她的衣服,一边烧一边流泪。他喜欢发呆,门口稻场呆坐着,看路边的亭子,看着看着就恨,恨亭子里出出进进的人,恨挑担子的,恨卖货郎。他听不得拨浪鼓的声音,那是卖货郎吆喝的伴奏,一听就满腔怒火。那天,一个卖货郎竟然把担子停在他家门口。打开盖子的货箱是五彩缤纷的,永远充满魔力,孩子们围过来,叽叽喳喳的,鸡狗也围过来,看能不能捞点好处。刘篾匠正在破竹子,怒视卖货郎:滚走!声音是从肚子里发出来的,低沉,带着愤怒的味道。卖货郎莫名其妙,瞥了他一眼,还给他相当藐视的目光。一只公鸡过来,雄赳赳的,刘篾匠大吼一声,看刀!刀就飞出去了,嗖嗖嗖地翻飞着,一道寒光,鸡头落地,眼睛还在眨巴,还在想是怎么回事。没了头的鸡,身子还在转圈子,血在喷,地上是不规则的圆,腥红腥红的。杀鸡,都见过,但是这种杀法有一点恐怖,孩子们吓坏了,哇哇大哭,卖货郎溜了,怯生生的。那天晚上,几家孩子的妈妈在叫魂,拖着扫把,沿着白天的现场,轻声念叨:我儿——魂回来——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去他家门口了。孩子看到他,远远地就躲了。狗也是。
女人没了男人,家还是家,灶台还是热乎乎的,衣服还是整整齐齐的,地还是干干净净的;男人没了女人,家就没了魂了。刘篾匠的家现在就不怎么像样子了:脏衣服堆在地上,桌面上满是老鼠画的脚印,厨房里成群的苍蝇在跳舞,生锈的篾刀躺在墙角。
脾气的爆发源于愤怒,愤怒的火焰不会一直燃烧。刘篾匠的愤怒现在稍微好一些了,甚至有了自责的意思。“自责”的花往往结出“后悔”的果,他后悔自己的脾气,后悔自己太喜欢绕辫子,绕得太狠了点。他后悔自己出去做工,要是没有出门,出门没那么长时间……他现在不碰竹子,不拿篾刀,只种着自己的几亩田,有气无力地过日子。人萎了,就是这个样子吧。
偶尔,也出现一点小惊喜。夏天的时候,他收到过青菜,是放在他家門口的。秋天的时候,他收到一件衣服,是线衣。冬天的时候,他收到一双鞋子。鞋底是白果花纹,看着眼熟,分明想起点什么了,就好几夜没怎么睡好。
这些日子,官道上走过两支队伍,两支不同的队伍。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队伍都很长,都急匆匆地赶路。这些日子,大路上不见了行人,亭子里不见了卖货郎,树林里突然没了鸟声,肯定不是好事。
这几天,他眼皮跳得厉害,很紧。
傍晚时分,一大片火烧云懒洋洋地红着,刘篾匠也懒洋洋的。他在堆稻草,草不是很听他的话,刚刚成形的草垛,也懒洋洋的,再加草上去,懒洋洋的草垛就歪了,歪着歪着就倒了。刘篾匠就有些生气,又环视一番,看看有没有人在看他的笑话。毕竟,一个庄稼汉堆不好一个草垛是件没面子的事情,好在周边没一个人影。官道上有,一前一后的两拨人,相隔半里,前面的是一个,挑着担子——卖货郎,后面是三个。刘篾匠还想继续努力堆他的草垛,但被他们开始追逐的脚步声吸引了。后面的三个人在追前面的,都发了疯地跑,杂乱密集的脚步声在山冲的底谷撞击着,格外清脆。卖货郎跑得飞快,在亭子边甩下担子,跑向山坡小道,向刘篾匠的方向来了。后面的人在拼命追,一边追一边用枪比画着,但是,速度明显跟不上。刘篾匠看过狗追兔子,那速度就是一阵风,风后面是一阵灰尘。人急了,也是和兔子一样的啊。刘篾匠从高处欣赏着他们的追逐,看着卖货郎的狼狈,有点幸灾乐祸;看着他的慌张,他有一点解气。一眨眼的工夫,卖货郎已经停在他面前,铁塔一般,带着一股热浪。“大哥救我!”声音急切,慌张。没想到他会求自己,刘篾匠愣了一下。村庄后面是开阔地,跑不了的,看来,这个卖货郎熟悉这里。“啪——”,坡下响起枪声,伴着“抓住他”的喊声,卖货郎更慌了,蹲下来,仰视,“大哥救我!”紫红的脸上满是乞求,那乞求的眼神让他有些受不了,又很受用,他觉得自己比他高了。乞求的眼神和枪声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追逐,是关乎生死的。他严肃起来,紧张起来,看一眼稻草,看一眼卖货郎,“躺下吧”。卖货郎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躺下了。刘篾匠叉起稻草在他身上堆起来——堆成草垛。当三个人追过来的时候,刘篾匠已经掩饰好一切,慢吞吞地叉草。三个人中一个是乡长,瘦得可怜的乡长,刘篾匠认识。乡长气喘吁吁地问,刘篾匠,看到人了?跑哪了?向竹林那边跑了。刘篾匠手一伸。三个人紧追过去。
直到天黑透了,刘篾匠跺跺地,出来吧。卖货郎钻出稻草堆,跪在刘篾匠面前。恩人,我叫吴金仓,总有一天我会报答你。刘篾匠很威武地站着,扭着头,不看他。卖货郎磕了三个头,很响,消失在黑暗里。
半夜,家里闯进很多人,里里外外地翻找,逼问他人藏哪了,那个卖货郎是共产党,收集情报的,通匪是要枪毙的。还是乡长解了围:这个人,我知道,他恨透了卖货郎,不会的,不会的,走吧,走吧。他们在挨家挨户地搜。
有些事情发生得太快,有些决定没经过大脑,要靠后来的“慢镜头”一帧帧回放。刘篾匠现在就在“回放”,有些害怕,又有些怀疑。我为什么会救他?是因为那声颤抖的“救我”,还是那乞求的眼神?
一想到“吴金仓”这名字,他又想笑,姓“吴”——“无”,吴金仓——无金仓,还有这样取名字的,怪。你都无金仓了,还和别人争天下,能成?他独自摇头,独自傻笑。
腊月里,在不远的集镇上打了一仗,打了三天三夜,乡长这边的人吃了大亏。他想到了吴金仓。
过两年,瘦乡长被抓起来了,保长也没有了,吴金仓这边赢了。他想到了吴金仓。
土改了,他家的房子被分出去一半,他很生气,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想到了吴金仓。
他饱一顿饿一顿的,面黄肌瘦,他经常生病,做噩梦,有一次梦里有吴金仓。
他看县政府出的布告,布告的最后,县长:吴金仓。
刘篾匠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正在墙根下晒太阳,歪着头,眯着眼,流着很长的口水。有人来了,铁塔一般的人,来看他的,看看他的房子,看看他的锅台,拉着他的手,跪在他面前。我是吴金仓,我来迟了,对不起您,过几天我来接您。刘篾匠没站起来,还是晒太阳,太阳真好。
吉普车真快!刘篾匠被接到城里,住进吴县长家,住在厢房里。县长告诉他,就常住这里了,“我吃什么,你吃什么”。
太阳很温暖,县长家的小庭院不大,种着一丛竹子,几根兰草。兰草的花正开,吐着香,三五只蜜蜂在飞。刘篾匠晒着太阳,看着竹子,发呆。县长夫人在另一边择菜。县长上班了,孩子们上学了,家里就他们俩。
蜜蜂的嗡嗡声很闹,很静。
刘篾匠深吸一口气,脸憋红了,终于开了口:
“那三个娃娃是你的?”
“我的,我生的。”
“放我门口的衣服和鞋,是你送的?”
“那鞋还合脚吧。”
“你的辫子还是那么黑。”
“你那么恨卖货郎,为什么还救他?”
“人命关天,顾不得了。”
刘篾匠一直住在县长家,都知道他是县长的救命恩人。
后来,刘篾匠死了。
后来,没有人相信还有这么巧的篾匠——能编装水的篮子。
后来,县志里有这么几行:
刘篾匠父子
父子名皆不详,晚清时本县著名工匠。父子有异能,破篾丝细如线,制成洗脸盆、酒杯、茶盅、空心筷、笔筒,皆能注水、注汤。技失传。
责任编辑 苗秀侠
刘篾匠住在南官厅。南官厅地形起伏有致,风景不错,县太爷喜欢来看看,带一壶酒,带几个文人,吟几句诗,然后,醉醺醺地回去。来得多了,县太爷便在官道边建了个亭子,这个地方的人就很骄傲,地名也改叫南官厅了。亭子不大,但结实,一直没倒。民国了,还没有倒。行人走累了,进去歇歇;卖货郎走困了,进去坐坐。孩子们也去,他们不坐,在柱子上写字,写王××是个大坏蛋,写×他妈。刘篾匠家就在亭子不远的缓坡上,亭子在下,房子在上。房子是好房子,翠竹掩映,青砖灰瓦,与亭子很搭调,若是画成画儿,是个不错的题材。
倘若你是一只鸟儿,飞到空中,再往下看,就能欣赏到更远更美的景致。亭边是一条小河,河水清亮,闪着白光。白光时宽时窄,绕着起伏的山岗。山岗舒缓,舒缓的岗上是成片的庄稼。庄稼的颜色有五六种。有老牛在耕地,成群的喜鹊跟着找零食,农夫响亮地吆喝着老牛:“哇——着。”空旷的山谷也应和:“哇——着。”沿着官道向西看,是越来越高的山,山里的小道上隐约可见一支队伍,队伍打着红色的旗子,步履有点慌,但没乱。他们是前几个月从北边来的。目光收回来,还是沿着官道,向东,再向东,是州府,州府的城墙下正在集合队伍,穿着与山里队伍不一样的衣服,很整齐,打着青天白日旗。从架势上看,是要打仗了,很凶的仗。林里来了另外的鸟,一直住在这里的鸟也会不高兴,也争吵,也打架,但不往死里打。
这地方竹子多,山上的是毛竹,房后的是水竹,溪边的是棕竹。竹子多,篾匠也多。“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听古话,没错的,于是,篾匠就多。
刘篾匠祖上就是篾匠,他算是第四代了。刘家的篾器是出了名的,轻巧,结实,用着顺手,同是竹篮子,别人家的几个月就走了形,他家的能用一年多。他家的竹凉床、竹席子能用好几代,不生虫,不散架,年代久了,竹面成紅枣一样的颜色,躺上去,透心凉。傍晚时分,做客农家,主人会骄傲地拍拍竹凉床——坐坐,凉快,刘家的货。于是,刘家的日子就很滋润。
刘家真正发财是从他爷爷开始的。刘老爷子简直成了精,同是普通的竹子,在他手里上下翻飞,变成了精美绝伦的一件件艺术品。乡下人不懂什么叫艺术,是一个城里的大官说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肯定听说过,古人就这么说,一直这么说,但,看了刘老爷子的篮子你就不这么说了。他编的篮子就能打水,滴水不漏!他编能装水的笔筒,编样子古怪的花瓶,编宫廷里才有的花篮,都是卖给城里人,价钱都很高。刘老爷子据说是受到神的指点,在梦中指点的,篾匠们都点头相信。不然,怎么可能呢?
刘老爷子有了钱,就买地,就要建房子。房子怎么建,他要听风水先生的。风水先生是邻村的,很有名。风水先生能让你家兴旺,也能够让你家衰败,还能让你在第几代衰败,在你不知不觉中衰败,所以要好好招待。风水先生在他家住了三天,前前后后转悠了三天,好吃好喝了三天。第三天晚上说话了,很严肃,很神秘:要想后代兴旺,要想改变你家三代单传的命运,得迁出去,迁出老宅子。你家姓刘,刘,就是“牛”。你一庄子姓杨,杨,就是“羊”。牛和羊都吃草,你一头牛抢得过一群羊?所以得迁,迁到顶东边,坡上。刘老爷子恍然大悟,小鸡啄米般地点头。后来,就有了现在的房子,前后两进的青砖灰瓦。后来,老爷子发现,邻居们看他的眼神不一样了,果然有“抢草”的意思。再后来,老邻居们就不如以前那么亲热了。房迁了,风水占了,家运好像没怎么变,没有向上的迹象,到孙子辈还是一个,而且,个子一代比一代矮了,单薄了,手艺也不如他了。
好多年以后,民间有了这样的传说,那个地方是老庙地,不能住人的。还有,风水先生的两个儿子也是篾匠。
刘篾匠个子也太矮了,像半大孩子。半大孩子顶着个大脑袋,五官也分明。就是分得太明了,各干各的。怎么说呢,眼睛吧,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他也是,但他的左得太狠了点,右得太偏了点,看着叫人瘆得慌。
他媳妇可不赖,高个子,白皮肤,粗辫子,笑嘻嘻地看人,笑嘻嘻地说话,脾气好,乖得像猫。赶集,人家是老婆在前;他相反,老婆背的篾器比他多,还要照顾他,不时地给他扶正了,大辫子一甩一甩的,泛着乌黑的光,让看的人眼馋。
媳妇是两年前娶进门的,那时候他父亲还在世,他父亲给媒婆的要求就两个,一是个子要高,二是臀部要大,当然,长相要是好的话更好。费了不少劲,选了不少家,花了不少钱,最后,定了陈家姑娘,三个标准都合。这就是有钱的好处。
尽管抱怨狠心的父母,哀怨自己苦命,尽管做好了嫁狗随狗的思想准备,当一顶花轿抬过来,真要过日子的时候,陈姑娘还是别扭了好一阵子。白天,看着只到自己胸口高的他,她难受。晚上,搂着孩子一样的丈夫,她流泪。他喜欢把玩她的辫子,在手指里绕,一遍又一遍地绕。她就烦,一把扯过来,把我的辫子当篾编啊。他就生气,翻过身,背对她。那时候,他的脾气还好。
刘篾匠的脾气是一年后变坏的。结婚一年了,陈姑娘的肚子还没有鼓起来的意思,刘篾匠就有一点不耐烦了,开始找茬子,发脾气。他一发脾气就抓住她的长辫子,在手里绕,一圈一圈地绕,也不发声,眼是红的,很怕人的红。她就紧张,不敢动,喘气也听得见。
刘篾匠的脾气变得很坏是两年后。父亲临死时那绝望的表情,让他很自责。媳妇那平滑如初的肚皮,让他愤怒——恨铁不成钢的愤怒。邻居的调侃,令他都有被羞辱的感觉,都是引发他愤怒的导火线。他经常发脾气,发脾气就抓住她的辫子,还是绕,先是慢慢地绕,逐渐收紧、绷直。她听到头发断裂的声音,感受到头发离开头皮的撕心裂肺。她不疼,疼在心里,疼在他的话里。“你个小婊子,给过多少人了?”“你就是焐不热的石头,是魔鬼。”“你就是开花的竹子,败家的娘们。”她歪着头,任他绕,任他拽,看着一缕缕头发落地,伴着一滴滴泪水……她知道要是比力气,他会很惨,但是,她不忍,她知道他的苦。他绕累了,就坐下来喘气。她抹抹眼睛,去烧饭,烧他喜欢吃的粉丝;去做鞋,纳他冬天要穿的棉鞋。
刘篾匠的脾气彻底变坏是在一天傍晚。那一次,他在外六天,给一个大户人家做篾器,回来了,门锁着。邻居小梅子送来钥匙,说,她出门了,让他不要找,昨天走的。看到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碗柜里放着他喜欢吃的几道菜,他感觉不妙了。晚上,他看着床发呆,床上的摆法和结婚当天的一模一样,床单上是“百子图”,图上的娃娃们在对他跳,对他笑。他想起来六天前,也就是与她的最后一夜,她百般体贴,抱得很紧,是从来没有过的。又想起那晚她说过的话,“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再找个人吧,给你生一堆娃娃”“再找的人你不要绕她头发。”很明显,她走了。 猫一样乖的她会走了?他又不相信。
十天后,他还是相信了,有人看到她走了。
她跟一个卖货郎走的。
刘篾匠的脾气彻底坏了,逮谁和谁发火,风也误他的事。他一恨就烧衣服,烧她的衣服,一边烧一边流泪。他喜欢发呆,门口稻场呆坐着,看路边的亭子,看着看着就恨,恨亭子里出出进进的人,恨挑担子的,恨卖货郎。他听不得拨浪鼓的声音,那是卖货郎吆喝的伴奏,一听就满腔怒火。那天,一个卖货郎竟然把担子停在他家门口。打开盖子的货箱是五彩缤纷的,永远充满魔力,孩子们围过来,叽叽喳喳的,鸡狗也围过来,看能不能捞点好处。刘篾匠正在破竹子,怒视卖货郎:滚走!声音是从肚子里发出来的,低沉,带着愤怒的味道。卖货郎莫名其妙,瞥了他一眼,还给他相当藐视的目光。一只公鸡过来,雄赳赳的,刘篾匠大吼一声,看刀!刀就飞出去了,嗖嗖嗖地翻飞着,一道寒光,鸡头落地,眼睛还在眨巴,还在想是怎么回事。没了头的鸡,身子还在转圈子,血在喷,地上是不规则的圆,腥红腥红的。杀鸡,都见过,但是这种杀法有一点恐怖,孩子们吓坏了,哇哇大哭,卖货郎溜了,怯生生的。那天晚上,几家孩子的妈妈在叫魂,拖着扫把,沿着白天的现场,轻声念叨:我儿——魂回来——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去他家门口了。孩子看到他,远远地就躲了。狗也是。
女人没了男人,家还是家,灶台还是热乎乎的,衣服还是整整齐齐的,地还是干干净净的;男人没了女人,家就没了魂了。刘篾匠的家现在就不怎么像样子了:脏衣服堆在地上,桌面上满是老鼠画的脚印,厨房里成群的苍蝇在跳舞,生锈的篾刀躺在墙角。
脾气的爆发源于愤怒,愤怒的火焰不会一直燃烧。刘篾匠的愤怒现在稍微好一些了,甚至有了自责的意思。“自责”的花往往结出“后悔”的果,他后悔自己的脾气,后悔自己太喜欢绕辫子,绕得太狠了点。他后悔自己出去做工,要是没有出门,出门没那么长时间……他现在不碰竹子,不拿篾刀,只种着自己的几亩田,有气无力地过日子。人萎了,就是这个样子吧。
偶尔,也出现一点小惊喜。夏天的时候,他收到过青菜,是放在他家門口的。秋天的时候,他收到一件衣服,是线衣。冬天的时候,他收到一双鞋子。鞋底是白果花纹,看着眼熟,分明想起点什么了,就好几夜没怎么睡好。
这些日子,官道上走过两支队伍,两支不同的队伍。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队伍都很长,都急匆匆地赶路。这些日子,大路上不见了行人,亭子里不见了卖货郎,树林里突然没了鸟声,肯定不是好事。
这几天,他眼皮跳得厉害,很紧。
傍晚时分,一大片火烧云懒洋洋地红着,刘篾匠也懒洋洋的。他在堆稻草,草不是很听他的话,刚刚成形的草垛,也懒洋洋的,再加草上去,懒洋洋的草垛就歪了,歪着歪着就倒了。刘篾匠就有些生气,又环视一番,看看有没有人在看他的笑话。毕竟,一个庄稼汉堆不好一个草垛是件没面子的事情,好在周边没一个人影。官道上有,一前一后的两拨人,相隔半里,前面的是一个,挑着担子——卖货郎,后面是三个。刘篾匠还想继续努力堆他的草垛,但被他们开始追逐的脚步声吸引了。后面的三个人在追前面的,都发了疯地跑,杂乱密集的脚步声在山冲的底谷撞击着,格外清脆。卖货郎跑得飞快,在亭子边甩下担子,跑向山坡小道,向刘篾匠的方向来了。后面的人在拼命追,一边追一边用枪比画着,但是,速度明显跟不上。刘篾匠看过狗追兔子,那速度就是一阵风,风后面是一阵灰尘。人急了,也是和兔子一样的啊。刘篾匠从高处欣赏着他们的追逐,看着卖货郎的狼狈,有点幸灾乐祸;看着他的慌张,他有一点解气。一眨眼的工夫,卖货郎已经停在他面前,铁塔一般,带着一股热浪。“大哥救我!”声音急切,慌张。没想到他会求自己,刘篾匠愣了一下。村庄后面是开阔地,跑不了的,看来,这个卖货郎熟悉这里。“啪——”,坡下响起枪声,伴着“抓住他”的喊声,卖货郎更慌了,蹲下来,仰视,“大哥救我!”紫红的脸上满是乞求,那乞求的眼神让他有些受不了,又很受用,他觉得自己比他高了。乞求的眼神和枪声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追逐,是关乎生死的。他严肃起来,紧张起来,看一眼稻草,看一眼卖货郎,“躺下吧”。卖货郎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躺下了。刘篾匠叉起稻草在他身上堆起来——堆成草垛。当三个人追过来的时候,刘篾匠已经掩饰好一切,慢吞吞地叉草。三个人中一个是乡长,瘦得可怜的乡长,刘篾匠认识。乡长气喘吁吁地问,刘篾匠,看到人了?跑哪了?向竹林那边跑了。刘篾匠手一伸。三个人紧追过去。
直到天黑透了,刘篾匠跺跺地,出来吧。卖货郎钻出稻草堆,跪在刘篾匠面前。恩人,我叫吴金仓,总有一天我会报答你。刘篾匠很威武地站着,扭着头,不看他。卖货郎磕了三个头,很响,消失在黑暗里。
半夜,家里闯进很多人,里里外外地翻找,逼问他人藏哪了,那个卖货郎是共产党,收集情报的,通匪是要枪毙的。还是乡长解了围:这个人,我知道,他恨透了卖货郎,不会的,不会的,走吧,走吧。他们在挨家挨户地搜。
有些事情发生得太快,有些决定没经过大脑,要靠后来的“慢镜头”一帧帧回放。刘篾匠现在就在“回放”,有些害怕,又有些怀疑。我为什么会救他?是因为那声颤抖的“救我”,还是那乞求的眼神?
一想到“吴金仓”这名字,他又想笑,姓“吴”——“无”,吴金仓——无金仓,还有这样取名字的,怪。你都无金仓了,还和别人争天下,能成?他独自摇头,独自傻笑。
腊月里,在不远的集镇上打了一仗,打了三天三夜,乡长这边的人吃了大亏。他想到了吴金仓。
过两年,瘦乡长被抓起来了,保长也没有了,吴金仓这边赢了。他想到了吴金仓。
土改了,他家的房子被分出去一半,他很生气,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想到了吴金仓。
他饱一顿饿一顿的,面黄肌瘦,他经常生病,做噩梦,有一次梦里有吴金仓。
他看县政府出的布告,布告的最后,县长:吴金仓。
刘篾匠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正在墙根下晒太阳,歪着头,眯着眼,流着很长的口水。有人来了,铁塔一般的人,来看他的,看看他的房子,看看他的锅台,拉着他的手,跪在他面前。我是吴金仓,我来迟了,对不起您,过几天我来接您。刘篾匠没站起来,还是晒太阳,太阳真好。
吉普车真快!刘篾匠被接到城里,住进吴县长家,住在厢房里。县长告诉他,就常住这里了,“我吃什么,你吃什么”。
太阳很温暖,县长家的小庭院不大,种着一丛竹子,几根兰草。兰草的花正开,吐着香,三五只蜜蜂在飞。刘篾匠晒着太阳,看着竹子,发呆。县长夫人在另一边择菜。县长上班了,孩子们上学了,家里就他们俩。
蜜蜂的嗡嗡声很闹,很静。
刘篾匠深吸一口气,脸憋红了,终于开了口:
“那三个娃娃是你的?”
“我的,我生的。”
“放我门口的衣服和鞋,是你送的?”
“那鞋还合脚吧。”
“你的辫子还是那么黑。”
“你那么恨卖货郎,为什么还救他?”
“人命关天,顾不得了。”
刘篾匠一直住在县长家,都知道他是县长的救命恩人。
后来,刘篾匠死了。
后来,没有人相信还有这么巧的篾匠——能编装水的篮子。
后来,县志里有这么几行:
刘篾匠父子
父子名皆不详,晚清时本县著名工匠。父子有异能,破篾丝细如线,制成洗脸盆、酒杯、茶盅、空心筷、笔筒,皆能注水、注汤。技失传。
责任编辑 苗秀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