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分析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lo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安全事关消费者生命安全,与食品市场的发展秩序性与长远性有直接关系,应引起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对食品安全监管权的横向与纵向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配置经验,提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配置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监管体制;权力配置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也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压力。合理运用食品安全监管权,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落实,是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事情。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与纵向配置情况加以研究,以便于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配置优化。
  1 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配置情况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需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1]。在实践中,基于横向分工,适应分类处理行政事务的功能可以被称为权力的横向层面配置,这是对行政权力的功能性、部门化配置。
  1.1 必要性与类型
  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配置十分必要,这种权力配置形式能充分满足事务管理的需要,为优化组织规模、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保障,为实现专业化、技术化行政管理奠定基础。从食品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监管横向配置具有专业性、程序性的特点,能够实现整体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提升行政管理效益。监管权横向配置可以基于地域、职能和管理程序进行划分,在食品安全监管配置环节基于职能的横向配置最为常见。
  1.2 配置模式
  1.2.1 分散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横向监管的分散型监管模式,共分为2种包括分部门型监管模式和分部门协调型监管模式。在分部门型监管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权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履行相关责任、义务与职能。此类型食品安全监管配置模式具有机构多样化和部门化的特点。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清晰地界定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的自主权、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但此类型监管模式同样存在弊端,如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和范围混淆情况,甚至会造成过度监管问题。
  与分部门型监管模式相比,分部门协调型监管模式更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是一种更偏向于协同整合监管的工作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各职能部门虽然各司其职,但必须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分部门协调型监管模式更加关注部门协调,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改革成本最小化与高效化。
  1.2.2 整合监管
  整合型监管模式也是食品安全监管横向配置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强调监管权集中,在应用时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将由单一部门履行。通常来说,整合型监管模式配置食品安全监管,需构建整体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以便于保证监管权整合和权力实施一体化。在实际运用环节,食品安全的整合型监管配置模式独立性、高效性较强,能有效避免部门冗杂和职能重叠,但在这种模式之下,也容易出现内部矛盾,会对监管效果造成干扰。
  1.3 配置形式
  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横向配置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2013年,基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配置整合,建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大部门体制,固定食品安全监管横向配置格局。这是一种政府组织模式,将多个机构整合成大部门,以便于承担监管职能。食品安全监管的大部门体制,是切实发挥政府监管职能的有效形式,在避免职能交叉、权责重叠、多头管理方面有较强优势。当然,基于大部门体制的食品安全监管横向配置,还能够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通过行政协调避免部门冗余,也将实现决策与执行分离,基于“一门式”服务让部门服务效能以提升。总之,这种配置形式既可以规避传统机构的组织结构弊端,又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统一要求,是实现高效服务的可行性方式。
  2 食品安全监管的纵向配置情况
  学术界对食品安全监管纵向权力配置的研究也十分丰富,而且一直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从1992年至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权纵向配置共分为3个阶段,其中1997年、2007年和2008年都是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①1997年前以地方分级监管形式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②1998—2007年以半垂直监管形式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③2008年以后以基于地方分权的混合监管形式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
  2.1 必要性与类型
  在实践工作中,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主要基于层级代表逻辑来开展,实施这种监管模式有利于提高监管任务分配合理性并实现分工协作,还十分有利于明确权责关系,实现规范化、秩序化运作。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的主要类型有3种,包括垂直监管、协作监管及地方监管。
  2.2 配置模式
  食品安全监管全纵向配置模式与社会政治与经济条件有着直接关系,不同國家适用的配置模式存在明显差异[2]。通常,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将以垂直化模式开展,即基于中央监管部门构建独立的垂直机构体系,自上而下地完成整体化运作,统一行使监管权。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的地方化模式,则是一种“中央决策+地方执行”的复合型监管模式,这种地方化监管还有省内垂直和属地化两种监管类型[3]。协作监管模式是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协同作业下的纵向配置模式,前者具备决策、监督与部分执行权,而后者则具备辖区内的监管决策与监管执行权。
  2.3 配置形式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形式为属地化监管形式,这是地方监管模式中的一种类型。这种形式构建于2008年,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4]。面对食品安全监管纵向配置要求,地方政府不仅发挥规划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协调和市场监督等职能,更需要关注本地食品安全监管成效、落实中央监管要求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3 食品安全监管的优化配置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质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快食品安全监管配置模式改革步伐,构建更加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配置模式。如打造渐进统一的监管配置模式,实现多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的有效转换,并持续性推进单一监管部门的集中化管理,最终构建统一集中监管模式[5]。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刚性行政主体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职能;还应该打造跨区域协调机构,推动多区域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更需要打造垂直一体化监管实施机制,在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模式,避免因多重领导引发监管混乱。
  4 结语
  食品安全监管配置是国家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时密切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的横纵向配置越科学、工作模式越合理,越有利于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横纵向配置机制,并积极建立一体化监管模式,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娟,王烨,张小劲.公众诉求与回应性监管:基于政务热线大数据的社会性监管创新:对三类社会性监管领域的比较分析[J].电子政务,2021(2):15-26.
  [2]孙娟娟.政府监管优化的智慧化取向: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2):118-124.
  [3]汪全胜,宋琳璘.现代治理视野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J].宏观质量研究,2021,9(1):58-68.
  [4]杨琴,徐成波.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进展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2):20-25.
  [5]张全美,王守卿.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发展方向探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9):37-38.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方法论视角辨析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为精准扶贫方略在乡村振兴中的适用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和国家政策进行分析后认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贫困治理仍然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贫困治理仍须坚持精准思维,合理制定贫困标准,有效回应最基本生活和美好生活双重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保护;推进社会组织参与贫困
摘 要:本文对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产品;检测检测;现状;建议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因其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晋中市是山西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和畜禽产
演习概况2021年5月14日上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这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三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习(图1)。演习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设主演习场,在成都、攀枝花、乐山、阿坝、甘孜、凉山等6个市(州)设分演习场,模拟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检视国家和地方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摘 要:运动食品是一种可以缓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肌肉疲劳和赛后恢复的功能性食品,是竞技体育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运动食品能量棒的主要成分和运动食品能量棒对体育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展望了运动食品能量棒的市场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运动食品能量棒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食品;能量棒;研究进展  1 运动食品能量棒的主要成分  1.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脂
摘 要: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在食品类型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提高食品检测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针对食品安全现存问题,对快速检测技术的类型予以分析,并探讨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问题;类型;应用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安全,绿色、健康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趋
摘 要:目的:对一起因食用韭菜饼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调法,对就诊病人流调食用共同食物和食用摊点进行调查,对剩余食物、患者的排泄物、可疑食品进行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实验室分析本次食物中毒是因食用韭菜饼引起为亚硝酸盐中毒。结论:建议加强食品行业人员的培训,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以预防此类食物中毒再次发生。  关键词:食用韭菜饼;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摘 要:食品安全始终是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气相色谱技术作为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技术之一,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气相色谱技术;食品质量;食品检测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尽管如此,我国食品质量领域仍然
摘 要:以新鲜牛肉为主要原材料,研究木瓜蛋白酶不同的添加量、牛肉嫩化温度和嫩化时间等因素对牛肉硬度和感官的影响,从而改善肉品的品质让牛肉的味道更鲜美更嫩,增加食用者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其抗病免疫能力。试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肉最优工艺为: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0 mg/kg,牛肉嫩化温度为55 ℃,处理时间为3 h。  关键词:牛肉嫩化;木瓜蛋白酶;质构特性  牛肉蛋白质丰富,脂肪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