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思维从抽象变为形象,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生涯更加丰富多彩,为他们的学习之路添加一笔宝贵的财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阅读难题的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本文针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主要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展现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这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關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内地,著名的孙易新博士是将思维导图引入华人世界的首倡者。思维导图是利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将关键点提取出来,并分析其中的连带关系,把这些关键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思维系统。思维导图锻炼着大脑的各项机能,如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能力,帮助人们把抽象的事物都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人们的探索热情,发掘出人们的无限潜能。随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逐渐将思维导图放到教学计划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主动思考问题,较为死板机械地听课,这往往使学生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前他们从未接触过思维导图教学,没有这方面的任何经验,一开始就会显得比较被动甚至无从下手。当然,也可以把思维导图的引入作为一个教学契机,教师应当利用其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便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阅读的篇幅总体来说都很长,往往会导致学生不能坚持看下去,中途就放弃,教师此时就能利用思维导图,有目的性的将文章的重点表示出来,分析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有效地整理出关键部分,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大概知识的把握,能够清楚快速地明白文章各个段落的具体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会采取绘制思维导图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每个知识点都具体地表示出来。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的,这样子的课堂往往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排斥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采取别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进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够将课堂变得更加有意义,学生也会提高对语文阅读的热情。教师通过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绘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会找到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发掘出更深层次的含义,一环接一环,从而找到最终的答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教师并不能保证学生可以从头听到尾,这个年纪的学生大多都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定力,所以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维导图对他们展开思维能力的锻炼,能够明确地将学生的优缺点表示出来,对于优点加以表扬,对于缺点加以改正,分析每位学生的表现情况,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文章预习工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做好预习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的年纪尚且较小,没有能力做到对文章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把握,思维能力不足难以将文章的重点牢牢记住。比如,教师讲解到《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大概内容为学生绘制出一个只有框架的思维导图模型,让学生将思维导图模型填补完整,具体的框架结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主要的知识点,并且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进行检验,在课文上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与订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明白自己在哪一块内容有缺陷,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次能够更好地绘制思维导图做一个准备。
3.2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主要脉络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绘制思维导图也正是如此,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两三遍的通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每个知识点都涵盖到思维导图中去,此时所完成的思维导图是自己的成果,是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而获得的成功,教师要锻炼的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所收获的别人不能给予的东西,不仅让学生有成就感,还能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三个孩子长大后,所认为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含义,做一个总结写入思维导图中,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将三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表示出来,了解到三种不同含义的幸福,并做一个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3.3运用思维导图解决文章疑难问题
虽然是小学语文的文章,但不免也会存在一些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此时就需要教师对课文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与解答。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课文的每个部分都表示出来,最好能图文并茂,丰富其思维导图。比如,在教师讲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的内容时,两位主人公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的谈话,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抓住两位主人公对话的关键之处,用简洁的语言将每一个对话内容表示出来,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提取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易于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记忆力也会随着思维导图的呈现而加强。
4.总结
绘制一份思维导图,需要经过细致的分析概括,其中包含着文字、图片、方框以及线条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东西,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熟悉运用,能够对课文把握好节奏。思维导图锻炼着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在每一个阶段的绘制中,能够总结经验,争取下一次发挥到极致,这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其中有自己的理解,有自主的意识,开始主动学习。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文章预习工作、理清文章主要脉络以及解决文章疑难问题的方法,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操作,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提升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上传授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这就是真正地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一个过程,收获的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成功,语文教学一直在进行,思维导图也应一直延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思维导图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庆.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向分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 2019
[2]陈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的思路[A]. 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 2019
[3]付晓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A]. 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 2016
【關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内地,著名的孙易新博士是将思维导图引入华人世界的首倡者。思维导图是利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将关键点提取出来,并分析其中的连带关系,把这些关键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思维系统。思维导图锻炼着大脑的各项机能,如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能力,帮助人们把抽象的事物都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人们的探索热情,发掘出人们的无限潜能。随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逐渐将思维导图放到教学计划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主动思考问题,较为死板机械地听课,这往往使学生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前他们从未接触过思维导图教学,没有这方面的任何经验,一开始就会显得比较被动甚至无从下手。当然,也可以把思维导图的引入作为一个教学契机,教师应当利用其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便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阅读的篇幅总体来说都很长,往往会导致学生不能坚持看下去,中途就放弃,教师此时就能利用思维导图,有目的性的将文章的重点表示出来,分析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有效地整理出关键部分,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大概知识的把握,能够清楚快速地明白文章各个段落的具体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会采取绘制思维导图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每个知识点都具体地表示出来。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的,这样子的课堂往往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排斥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采取别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进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够将课堂变得更加有意义,学生也会提高对语文阅读的热情。教师通过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绘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会找到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发掘出更深层次的含义,一环接一环,从而找到最终的答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教师并不能保证学生可以从头听到尾,这个年纪的学生大多都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定力,所以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维导图对他们展开思维能力的锻炼,能够明确地将学生的优缺点表示出来,对于优点加以表扬,对于缺点加以改正,分析每位学生的表现情况,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文章预习工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做好预习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的年纪尚且较小,没有能力做到对文章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把握,思维能力不足难以将文章的重点牢牢记住。比如,教师讲解到《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大概内容为学生绘制出一个只有框架的思维导图模型,让学生将思维导图模型填补完整,具体的框架结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主要的知识点,并且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进行检验,在课文上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与订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明白自己在哪一块内容有缺陷,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次能够更好地绘制思维导图做一个准备。
3.2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主要脉络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绘制思维导图也正是如此,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两三遍的通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每个知识点都涵盖到思维导图中去,此时所完成的思维导图是自己的成果,是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而获得的成功,教师要锻炼的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所收获的别人不能给予的东西,不仅让学生有成就感,还能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三个孩子长大后,所认为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含义,做一个总结写入思维导图中,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将三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表示出来,了解到三种不同含义的幸福,并做一个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3.3运用思维导图解决文章疑难问题
虽然是小学语文的文章,但不免也会存在一些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此时就需要教师对课文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与解答。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课文的每个部分都表示出来,最好能图文并茂,丰富其思维导图。比如,在教师讲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的内容时,两位主人公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的谈话,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抓住两位主人公对话的关键之处,用简洁的语言将每一个对话内容表示出来,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提取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易于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记忆力也会随着思维导图的呈现而加强。
4.总结
绘制一份思维导图,需要经过细致的分析概括,其中包含着文字、图片、方框以及线条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东西,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熟悉运用,能够对课文把握好节奏。思维导图锻炼着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在每一个阶段的绘制中,能够总结经验,争取下一次发挥到极致,这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其中有自己的理解,有自主的意识,开始主动学习。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文章预习工作、理清文章主要脉络以及解决文章疑难问题的方法,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操作,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提升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上传授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这就是真正地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一个过程,收获的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成功,语文教学一直在进行,思维导图也应一直延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思维导图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庆.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向分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 2019
[2]陈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的思路[A]. 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 2019
[3]付晓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A]. 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