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与各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而且数学自身的发展水平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道德方向,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
  过去,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或者不能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
  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许多涉及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例如,“圆周率”是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最早提出的,被世界上称为“密率”、“祖率”;“杨辉三角形”是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发现的,比法国“帕斯卡”(Pascal)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著名的勾股定理是我国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他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还早六百年.
  又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在相关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为我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我国中学生在近年来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获团体和个人金牌.
  运用上述事实,结合数学教学特点,不断穿插,渗透讲授,使学生为我国数学上的成就感到自豪,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例如,在讲“科学记数法”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中学数学课本从概念到方法无不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自始至终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中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学生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1.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
  2.数学思想方法
  它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所表现出的思想与方法,它反映人类智慧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规律,既包括形式逻辑的思想方法,又包括辩证逻辑的思想方法.
  3.学习方式的选择
  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渗
  透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要适当开展一些数学主题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科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再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这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
其他文献
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增添了很多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去理解,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样的变化,逐渐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说:“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一个人可以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如果一个人有了自学的意识和能力,那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就可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就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
在目前江苏省高考模式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步入了好学、难考好的尴尬境地,不少学生都说化学是“上课能听懂,就是考不好”的科目,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度逐步降低,于是高中分流选科的时候,选化学的学生不断减少,高中化学教育出现了吸引不了学生的危机.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呢?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认为“生活”是创新化学教学较好的手段,将生活与高中化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年第3期刊登的《例谈“利用图象巧解题”》一文,对光滑斜面上的小球下滑时间的分析,笔者认为是不妥的.这是因为(1)轨道若是曲线,则应画小球的速率——时间图象而不是文中的速度——时间图象;(2)若轨道是曲线,则小球的运动时间有多种可能性.在这里为让问题一般化可以把文中曲线设定为两条折线,并结合文中的分析方法,并尝试着用这个方法来定量研究这个斜面上最短时间问题,以下是笔者的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情境创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可利用数学中的美,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维持长久的兴趣.我们也可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开始,创设这样的情境,
小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对于数学这种需要理性思维理解的学科学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就会让他们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极大的调动他
贵刊2011年4月期P39刊出的“解析几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例析”文中例1,两位老师巧妙地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给出了两种方法,这道题若用三角函数的方法,解答也是很直观的.  下面给出笔者的解法.  题目 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最后落到斜面上的某点B处,设空气阻力不计,求运动过程中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H是多少?  解析 从“小球离斜面的最大距离”这个条件很
1 问题的提出  如图1所示为理想变压器,其原、副线圈中分别连接两只规格完全相同的灯泡L1、L2,开关闭合时,两灯均能正常发光,问开关S断开后,L1、L2的亮度如何变化?  观点一 因为开关S断开后,副线圈中的电流I2=0,故原线圈中电流I1=n1n2I2=0,L1熄灭.  观点二 因为空载时副线圈不输出能量,故原线圈的输入能量也为零,而原线圈的输入能量P1=U1I1,在U1不等于零的情况下要使P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啊,它总能流出那清澈而美丽的泉水,那是书中的知识与奥妙,那是书中无穷无尽的感悟和道理.rn读书带给了我快乐,也陪伴了我的成长.rn每当我进入学校的图
期刊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时都很困难.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能根据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