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全国两会,就像“春耕决策会”,种什么庄稼,买什么肥料,大体议定。房地产业2008年将有什么“收成”,从两会期间的决策和舆论中,就能看出眉目。
挺有意思的是,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比较多地出现在四五月份,这跟两会期间决策层形成调控思路一脉相承。比如:2004年的3月底出台《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土地出让的“8·31大限”,2005年的“国八条”出台于3月下旬,2006年的“国六条”出现在5月份。
分析今年两会,影响房地产业走势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二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成立,三是代表们的相关提案。显然,第一个因素最为关键,其中的信息透露了今年房地产政策和市场的大概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着重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完全全属于房地产范畴。内容为:三个指导原则,四项措施,后者值得剖析一番。
措施一: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同时,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这一条说明,当前住房保障是我国住房制度和住宅产业的重中之重,在去年“24号文”的方针指导下,今年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空前加大,地方政府硬着头皮也得上,很多城市制定的《2008年住房建设规划》中已反映出这一点。至于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目前来看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无暇顾及,主观意愿也弱。
措施二: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这一条表明。国家依然在加强推进住宅供应结构的调整。从各地执行情况分析,2007年“90/70”政策效果有所显现,但远未达到政策要求,中大户型依然是供应主流,尤其是90-140平米面积段,多数城市90平米以下户型所占比重仅有20%-40%,2008年各地势必要明显提高这一比重。“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已经有相对明确的指代,那就是建设部的观点:根据各地实际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据此,今年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到尝试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建设阵营中来。
措施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条的重点在于抑制房价,其手段主要是调节供需。房价问题始终是个绕不开的“难点”,2007年全国许多城市的房价都经历了一波快速增长,其幅度明显高于前两年。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之后,很多城市房价增长势头趋缓,深圳、广州等少数城市已开始下跌,这为2008年调控房价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措施四:要加强市场监管。这务主要针对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干扰市场秩序,其中清理闲置土地是最重要的一环,国土资源部要求全国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必须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清理,6月底前完成问题处理。这对于开发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有相当大的压力。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房地产开发信贷和个人贷款产生紧缩性影响;今年2月CPI同比增长8.7%,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下,抑制房价增长依然是重点所在。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出现,信号非常明显。加上“住房”二字,意味着住宅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将成为国家重要的关注点,国家行政干预的力度将比前几年加大,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上“城乡”二字,反映出国家将改变以前“重城市、轻农村”的建设思路,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2008年是《城乡规划法》实施的第一年,城镇土地相互流转、规划统一化、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等,都会在今年出现新气象。
在两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了与房地产业有关的议案和观点,这些声音林林总总,基本上代表了社会舆论,但政府不可能针对这些声音出台很多政策。
综而言之,透过两会我们可以预测,2008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两大主线。一条是加强住房保障,由于去年已出台“24号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今年最多会有一些配套性的小措施出台;而作为政策性的住房产品,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极有可能尝试性出台相关规定。另一条是稳定房价,将继续通过信贷、税收等手段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同时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和盘活闲置用地来缓和住宅供应紧张局面。当然,由于宏观经济今年同时面临过热和过冷的双重风险,如果上半年经济和楼市出现明显下滑的局面,也不排除下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有稍稍放松的可能性。笔者认为,2008年全国楼市绝难复制2007热潮,但也不可能大跌,稳定发展的可能性最大。
挺有意思的是,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比较多地出现在四五月份,这跟两会期间决策层形成调控思路一脉相承。比如:2004年的3月底出台《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土地出让的“8·31大限”,2005年的“国八条”出台于3月下旬,2006年的“国六条”出现在5月份。
分析今年两会,影响房地产业走势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二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成立,三是代表们的相关提案。显然,第一个因素最为关键,其中的信息透露了今年房地产政策和市场的大概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着重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完全全属于房地产范畴。内容为:三个指导原则,四项措施,后者值得剖析一番。
措施一: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同时,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这一条说明,当前住房保障是我国住房制度和住宅产业的重中之重,在去年“24号文”的方针指导下,今年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空前加大,地方政府硬着头皮也得上,很多城市制定的《2008年住房建设规划》中已反映出这一点。至于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目前来看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无暇顾及,主观意愿也弱。
措施二: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这一条表明。国家依然在加强推进住宅供应结构的调整。从各地执行情况分析,2007年“90/70”政策效果有所显现,但远未达到政策要求,中大户型依然是供应主流,尤其是90-140平米面积段,多数城市90平米以下户型所占比重仅有20%-40%,2008年各地势必要明显提高这一比重。“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已经有相对明确的指代,那就是建设部的观点:根据各地实际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据此,今年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到尝试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建设阵营中来。
措施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条的重点在于抑制房价,其手段主要是调节供需。房价问题始终是个绕不开的“难点”,2007年全国许多城市的房价都经历了一波快速增长,其幅度明显高于前两年。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之后,很多城市房价增长势头趋缓,深圳、广州等少数城市已开始下跌,这为2008年调控房价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措施四:要加强市场监管。这务主要针对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干扰市场秩序,其中清理闲置土地是最重要的一环,国土资源部要求全国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必须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清理,6月底前完成问题处理。这对于开发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有相当大的压力。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房地产开发信贷和个人贷款产生紧缩性影响;今年2月CPI同比增长8.7%,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下,抑制房价增长依然是重点所在。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出现,信号非常明显。加上“住房”二字,意味着住宅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将成为国家重要的关注点,国家行政干预的力度将比前几年加大,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上“城乡”二字,反映出国家将改变以前“重城市、轻农村”的建设思路,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2008年是《城乡规划法》实施的第一年,城镇土地相互流转、规划统一化、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等,都会在今年出现新气象。
在两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了与房地产业有关的议案和观点,这些声音林林总总,基本上代表了社会舆论,但政府不可能针对这些声音出台很多政策。
综而言之,透过两会我们可以预测,2008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两大主线。一条是加强住房保障,由于去年已出台“24号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今年最多会有一些配套性的小措施出台;而作为政策性的住房产品,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极有可能尝试性出台相关规定。另一条是稳定房价,将继续通过信贷、税收等手段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同时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和盘活闲置用地来缓和住宅供应紧张局面。当然,由于宏观经济今年同时面临过热和过冷的双重风险,如果上半年经济和楼市出现明显下滑的局面,也不排除下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有稍稍放松的可能性。笔者认为,2008年全国楼市绝难复制2007热潮,但也不可能大跌,稳定发展的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