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的方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提问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既要遵循课堂提问的一般原则,注意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臻完美。
  〓〓一、用比较的方法提问
  〓〓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同题材不同体裁,同体裁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同背景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索,通过分析、比较、归类,寻同求异,培养学生寻求事物规律性的习惯,同时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
  〓〓1. 同一作品内容的比较设题。如《社戏》,教师可以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设题:“迅哥儿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就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这种比较提问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他们深入思考。
  〓〓2. 不同作品内容的比较设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通过分析写景的特色,使学生领悟到文章无一字写月,却是字字写月的精妙手法。又如《小石潭记》,文中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潭中鱼有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寥寥数语写出了游鱼的形神姿态,但透过字面都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作者亦是无一笔涉及水,却把水的澄澈透明写得令人叫绝,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对这两篇文章写景的手法,若不设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很容易忽略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对这种描写的妙处就无法深刻体会。
  〓〓二、灵活多变,因势导问
  〓〓课堂教学千百万化,学生答问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教学实际,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味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及时调整提问策略。如教学《故乡》一文,当讲到少年闺土的肖像描写时,我开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过肖像描写,可以看出闺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答不上来。我灵机一动,要求他们找出三处细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然后提问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学生纷纷抢答,这样要解答的问题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1)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2)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3)用这些词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如:在讲授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然后让学生集体诵读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表达的情感,接下来设计以下提问:(1)作者是如何把乡愁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出来的?(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呢?(3)一湾浅浅的海峡能割断炎黄子孙对大陆的思念吗?(4)结合文中四个意象表达乡愁的联想,如果你求学在外思念家乡亲人会创设怎样的意象呢?模仿结构写一节进行交流吧!这样来提问一步步引入对课文具体意象表达乡愁的理解,然后为了强化学生掌握这段写法,再来一段模仿,事实证明,收效是明显的。
  〓〓四、开放发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开放发问,主要指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涵多种可能,这就要求学习者自行推断。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而答案也不必要求标准性和唯一性。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可以引入《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提问:土地到底指什么呢?同学们有的说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有的同学说可理解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暗示。我告诉他们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即使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是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为目的。本文就内容、形式、技术三方面总结了“电路分析基础
作为广州市的一所名校,先烈东小学近年来明确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载体,重视班级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少先队建设,贯彻实施“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活泼鲜明的德育特色。  一、建设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格局  为了树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德育理念,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全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和思维形成的客观规律出发,提出结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讨论了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目
本文研究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幅度调制与解调的性能实验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工作原理、主要程序设计、实验方法及结果。以该系统为例,重点从实现技术方面
四川省宜宾县柏溪小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德育三化”模式的基本内涵,结合县城小学及学生的具体实际,以“阳光教育”为办学理念,改革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了“阳光德育·家校共育”月主题“123”活动(即一月一主题,一主题两目标,两目标三评价)。通过将德育评价活动主题化、内容具体化、方式多元化,内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着力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让孩子成为“身体好、
本文论述了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思考。在分析“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课堂互动方式、作业本互动方式以及学习
一  越是多元的世界,越需要人们的共识。  所谓共识,简单而言是指共同认识,一致的看法。课堂共识则是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的参与者为完成特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促进教学相长所需并努力谋求的一致看法和共同观点。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课堂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由教师、学生、教育中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构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参与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