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是一门通过文化教给学生知识和中华文明的学科,各种文章片段中都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传统文化的理念,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意义。所以研究如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寻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展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以这种教育为契机,在一定意义上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汉语是一门通过文化教给学生知识和中华文明的学科,各种文章片段中都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然而,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仍然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
一、营造文化氛围,体会传统文化风采
1. 建立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情境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设计关于传统文化的板块,把古代名人的事迹画像贴在墙上,让学生时时观看,还有一些著名书法家所写的名言警句等,如《长歌行》这首诗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告诫学生要把握时机,好好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它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努力学习,不负青春的想法,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2. 从教材出发,探寻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现在的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经过仔细挖掘,学生能发现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在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对爱国主义诗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进而达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继承和发扬。比如,陆游的《示儿》就表达了作者想要看祖国统一却不能的心态,就告诫自己的子孙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學习。
二、掌握古文精髓,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学习的课堂应该是有包容性的,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行了解掌握,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就要让他们经常性地运用以及展示,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既能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还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语文课本中,《口技》这篇文章是应该着重了解和学习的,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通过口技不仅可以展现动物的声音、树叶的声音、风声雨声等大自然的声音,更能展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口技小活动”,邀请当地的口技大师或是集中同学一起观看口技表演秀,通过亲身参加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在学习到特定知识或是特定节日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如:写春联、剪窗花、猜灯谜、学唱当地戏曲等,通过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精神感和荣誉感。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馆进行参观学习,结合眼前看到的历史文化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了解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丰富课外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对小学生而言,学校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课外古诗文,从而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走近传统文化,并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古诗文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精神,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例如与《学弈》寓意相似的《驼背翁捕蝉》《管宁割席》等文,再如刘禹锡《浪淘沙》组诗共有九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八首诗,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情感。“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学生阅读的古诗文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他们自然会自觉地传承并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四、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正处于人生中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取一些与生活实际较为接近的知识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生活积极性,在生活中掌握相应的学习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热爱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关联性,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进行举例,让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环境自觉联系实际,激发对生活和学习的喜爱。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教学中,学校和家庭教育要双管齐下、多方联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在校外的时间父母可以多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进行言传身教,在学校时教师应当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法,让传统文化教育从课本走进生活,贴合实际从学到做,真正的实现学习和生活的联动,实现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结论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学的基本责任,也是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让学生形成热爱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好习惯,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红霞.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83.
[2]杨晓敏.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20(08):128-129.
[3]董丽娜.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0.
[4]邱怀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87.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寻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展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以这种教育为契机,在一定意义上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汉语是一门通过文化教给学生知识和中华文明的学科,各种文章片段中都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然而,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仍然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
一、营造文化氛围,体会传统文化风采
1. 建立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情境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设计关于传统文化的板块,把古代名人的事迹画像贴在墙上,让学生时时观看,还有一些著名书法家所写的名言警句等,如《长歌行》这首诗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告诫学生要把握时机,好好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它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努力学习,不负青春的想法,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2. 从教材出发,探寻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现在的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经过仔细挖掘,学生能发现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在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对爱国主义诗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进而达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继承和发扬。比如,陆游的《示儿》就表达了作者想要看祖国统一却不能的心态,就告诫自己的子孙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學习。
二、掌握古文精髓,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学习的课堂应该是有包容性的,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行了解掌握,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就要让他们经常性地运用以及展示,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既能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还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语文课本中,《口技》这篇文章是应该着重了解和学习的,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通过口技不仅可以展现动物的声音、树叶的声音、风声雨声等大自然的声音,更能展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口技小活动”,邀请当地的口技大师或是集中同学一起观看口技表演秀,通过亲身参加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在学习到特定知识或是特定节日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如:写春联、剪窗花、猜灯谜、学唱当地戏曲等,通过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精神感和荣誉感。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馆进行参观学习,结合眼前看到的历史文化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了解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丰富课外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对小学生而言,学校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课外古诗文,从而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走近传统文化,并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古诗文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精神,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例如与《学弈》寓意相似的《驼背翁捕蝉》《管宁割席》等文,再如刘禹锡《浪淘沙》组诗共有九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八首诗,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情感。“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学生阅读的古诗文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他们自然会自觉地传承并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四、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正处于人生中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取一些与生活实际较为接近的知识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生活积极性,在生活中掌握相应的学习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热爱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关联性,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进行举例,让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环境自觉联系实际,激发对生活和学习的喜爱。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教学中,学校和家庭教育要双管齐下、多方联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在校外的时间父母可以多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进行言传身教,在学校时教师应当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法,让传统文化教育从课本走进生活,贴合实际从学到做,真正的实现学习和生活的联动,实现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结论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学的基本责任,也是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让学生形成热爱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好习惯,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红霞.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83.
[2]杨晓敏.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20(08):128-129.
[3]董丽娜.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0.
[4]邱怀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