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过时代的更替所演变过来的,其中不仅包含文人墨客、贤人雅士的心血、思想以及智慧结晶,还蕴含着多样化的德育素材。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从德育内容、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还能够提升其文化素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进行研究和探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现如今,随着文化建设的推行与实施,国家教育部门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新要求。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在健全学生品格及人格,提升其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能够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将其与德育相结合,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其精神世界,在道德素质养成的同时,还能够受到文化的孕育与熏陶,为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
  1.大量礼仪文化
  我国有礼仪之邦的称谓,懂礼、尊礼是从古代所流传下来的,借助其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在礼仪文化的影响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
  2.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不仅含有优美的诗词歌赋、古人的智慧结晶,还含有爱国事迹,阐述古代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深刻地表现了对国家统一、安宁、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期待与向往。
  3.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古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更是把中国古人与天地、与逆境抗争的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努力奋斗,奋勇拼搏。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新定位
  1.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是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教学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思想也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而来的。学校德育应该不辱使命,从基础教育抓起,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既担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又让传统文化惠泽天下,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小学德育中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科学定位,重视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不断加强文化的传承功能。
  2.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动力源泉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人们就开始重视德育,如其中的“孝”“义”“礼”等,都是德育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许多大家对“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孔子、孟子等,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德育专著。正是对“德”的深刻认识,才为以“德”立教寻得了依据,为小学德育提供了动力源泉。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
  1.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传统文化氛围
  要想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德育中,学校及教师要付诸行动,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学校是学生的社会与学习的场所,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一个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对小学生的性格、品质、德行、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为學生营造适合其成长与品性养成的优良环境,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可以举办孔子文化节、古诗词朗诵、《弟子规》诵读、古文素材的分享交流会,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塑造孔子雕像、建设文化墙等一些环境来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里的校园,心灵受到净化与熏陶。
  2.提供大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读物
  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德育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让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缓缓流入学生的内心。除了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大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读物,使小学生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历史的醇厚与香甜,受到精神的陶冶。例如,语言优美的《诗经》、意义丰富的《论语》、教育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学生可以从阅读这些书籍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增长见识,获得发展。
  3.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在小学德育中,学校也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借助其中含有的丰富资源宣传校园文化,使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更加深刻,教育影响范围更加广阔。此外,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宣传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学习探索兴趣得以被满足,实现教育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与最优化。例如,学校可以设计一些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分享平台、传统文化的社团等,通过这些形式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使得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更会使得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有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促进文化交流碰撞,促进文化的弘扬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与融合,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及教师要予以足够重视,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德育与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小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02):12.
  [2]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5):120-122.
  [3]江萍,小学道德教育在传统节日中的意蕴及实现路径[J].中华少年,2017(32):276.
  [4]袁金艳,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7(20):119-123.
其他文献
一、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是高考若干学科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与语文、数学一起列为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受到考生的广泛重视,其得分高低,直接影响到该生能否在全班全年级占据优势,能否被名牌大学录取。因此要想考上重点大学,英语成绩必定不能弱。然而,并不是每个一本的苗子生都是英语好的,尤其是像笔者所在的农村高中学校。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英语成绩总是拖后腿,所以对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英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和教育手段的进步,将微课教学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微课可以丰富教学素材,鼓励初中大胆想象和营造轻松氛围,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微课或丰富形象的画面、或悦耳动听的声音、或鲜艳生动的图像,大大地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使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初中政治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政治;学习兴趣;应用策略  一、引言  运用信息技术来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各大领域中都逐渐的普及信息技术,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优化。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既要具有专业能力,又要拥有综合素质。故学校教育也要向培养综合型人才转变。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各种认知都在初步接触和形成的时期,故这个时期的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各个学科的基本技能和拓展非常重要。在初中时期的音乐学科中乐谱学习便很关键。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将乐谱学习得更加透彻。  关键词:初中音乐;识谱教
期刊
摘 要:教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教材的基础上,与游戏的本质特点相结合,并充分挖掘游戏具备的内涵,将游戏形式和教学有机融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该文首先以教育游戏的内涵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今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育游戏;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材的实施,针对初中生的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也有所提高,所
期刊
摘 要: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在現代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水平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举措。微课利用短小精悍的形式、精简历炼的内容,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生物思维发展。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希望研究内容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初中化学实验正是学生认识自然奥秘与客观事物、探知物质成分与结构、变化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生活质量提升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输,忽视学生的实验思考、实践与体验,将会削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的作用。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实施全面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自身综合素养,为小学生能够从小接触音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一下探析,希望能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字:感知能力;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创新思维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音乐教育要 “以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实施,催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促使教學目标不再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是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其审美意识、审美创造能力培养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的美术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分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理工类的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相较于初中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复杂的物理知识容易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学生们只有在对物理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注重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