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促进创造思维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叩开学生数学创造思维的心扉。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教育现状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教育现状堪忧
人类科技的进步,文艺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落为落后国家而羞愧。”
再看我国中学的教育现状,全国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处在同一种形势下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近乎于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那就是拼命追求升学率,激烈角逐高考排行榜的位次。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不扭曲学校的正常教育。在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以前,有些学校从高一始,一周六天排课外加星期天辅导;会考科目干脆不学或会考之前突击,会考全体作弊,甚至于老师做答案;一天安排13至l4节课,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高考期间努力寻找作弊机会,高考结束横幅一片,吹嘘本县、本校的有点脱离实际的辉煌的胜利果实。高中教育就是在这种确实紧张又有点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一心一意地抓高考,而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两者相比,那是多么的不协调。能力的形成是有连续性的,中学阶段被扼杀了,大学阶段甚至于以后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再也不能坐等,我们要奋起,要为祖国培养一流的后备人才,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策略
1.置疑引趣,把握好创造教育的切入点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思考、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探索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从数学教材看,不少的地方可以设置出这样的间题情景,如解析几何中椭圆的定义,用细绳和铅笔画出了椭圆的图形。在教学双曲线一节时,可以类比进行置疑:课本中介绍了用器械画双曲线的方法了吗?为什么没有介绍呢?是不能还是困难?还是编教材的专家们没有想到?当抛出这几个问题后,激发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用拉链作双曲线的办法,学生不但获得了解决间题的愉悦,而且利用所作图形,对双曲线的性质认识得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到不唯书,敢于探索的精神。教师亦在用实际行动中向学生表明,如何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在这样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不断地学会创造学习了。
2.提高学生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例:在直线l上同侧有C、D两点,在直线l上要求找出一点M,使它对C、D两点的张角最大。
本题的解不能一眼就看出,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假设动点M在直线l上从左向右逐渐移动,并随时观察∠α的变化,可发现:开始时张角极小,随着M点的右移,张角逐渐增大,当接近K点时,张角又逐渐变小(到了K点,张角等于0)。于是初步猜想,在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一定存在一点M0,它对C、D两点所张角最大。
如果结合圆弧的圆周角的知识,便可进一步猜想:过C、D两点所作圆与直线l相切,切点M0即为所求。然而,过C、D两点且与直线l相切的圆是否只有一个,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练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例:在讲授反正弦函数时,教者可以这样安排讲授:
①对于我们过去所讲过的正弦函数y=sinx是否存在反函数?为什么?
②在(-∞,+∞)上,正弦函数y=sinx不存在反函数,那么我们本节课应该怎样研究所谓的反正弦函数呢?
③为了使正弦函数y=sinx满足y与x间成单值对应,这某一区间如何寻找?怎样的区间是最佳区间?为什么?
讲授反余弦函数y=cosx时,在完成了上述同样的三个步骤后,我们可向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
④反余弦函数y=arccosx与反正弦函数y=arcsinx在定义时有什么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习中应该怎样注意这些区别?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反正弦函数得到了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为练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4.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创新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许多学校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可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另外,我们许多老师都喜欢出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在这方面我改变了原来的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1)我请班上几个基础较好的同学轮流给同学们出思考题;(2)同桌或邻桌之间互出思考题;(3)同学之间互相批阅思考题。
如此一来,同学们兴致很高,相互探讨,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资料,第二天给出参考答案;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写题目。这样把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既培养和锻炼了他们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避免了学生受教师思维的限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教育现状堪忧
人类科技的进步,文艺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落为落后国家而羞愧。”
再看我国中学的教育现状,全国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处在同一种形势下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近乎于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那就是拼命追求升学率,激烈角逐高考排行榜的位次。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不扭曲学校的正常教育。在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以前,有些学校从高一始,一周六天排课外加星期天辅导;会考科目干脆不学或会考之前突击,会考全体作弊,甚至于老师做答案;一天安排13至l4节课,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高考期间努力寻找作弊机会,高考结束横幅一片,吹嘘本县、本校的有点脱离实际的辉煌的胜利果实。高中教育就是在这种确实紧张又有点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一心一意地抓高考,而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两者相比,那是多么的不协调。能力的形成是有连续性的,中学阶段被扼杀了,大学阶段甚至于以后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再也不能坐等,我们要奋起,要为祖国培养一流的后备人才,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策略
1.置疑引趣,把握好创造教育的切入点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思考、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探索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从数学教材看,不少的地方可以设置出这样的间题情景,如解析几何中椭圆的定义,用细绳和铅笔画出了椭圆的图形。在教学双曲线一节时,可以类比进行置疑:课本中介绍了用器械画双曲线的方法了吗?为什么没有介绍呢?是不能还是困难?还是编教材的专家们没有想到?当抛出这几个问题后,激发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用拉链作双曲线的办法,学生不但获得了解决间题的愉悦,而且利用所作图形,对双曲线的性质认识得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到不唯书,敢于探索的精神。教师亦在用实际行动中向学生表明,如何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在这样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不断地学会创造学习了。
2.提高学生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例:在直线l上同侧有C、D两点,在直线l上要求找出一点M,使它对C、D两点的张角最大。
本题的解不能一眼就看出,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假设动点M在直线l上从左向右逐渐移动,并随时观察∠α的变化,可发现:开始时张角极小,随着M点的右移,张角逐渐增大,当接近K点时,张角又逐渐变小(到了K点,张角等于0)。于是初步猜想,在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一定存在一点M0,它对C、D两点所张角最大。
如果结合圆弧的圆周角的知识,便可进一步猜想:过C、D两点所作圆与直线l相切,切点M0即为所求。然而,过C、D两点且与直线l相切的圆是否只有一个,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练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例:在讲授反正弦函数时,教者可以这样安排讲授:
①对于我们过去所讲过的正弦函数y=sinx是否存在反函数?为什么?
②在(-∞,+∞)上,正弦函数y=sinx不存在反函数,那么我们本节课应该怎样研究所谓的反正弦函数呢?
③为了使正弦函数y=sinx满足y与x间成单值对应,这某一区间如何寻找?怎样的区间是最佳区间?为什么?
讲授反余弦函数y=cosx时,在完成了上述同样的三个步骤后,我们可向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
④反余弦函数y=arccosx与反正弦函数y=arcsinx在定义时有什么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习中应该怎样注意这些区别?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反正弦函数得到了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为练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4.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创新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许多学校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可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另外,我们许多老师都喜欢出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在这方面我改变了原来的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1)我请班上几个基础较好的同学轮流给同学们出思考题;(2)同桌或邻桌之间互出思考题;(3)同学之间互相批阅思考题。
如此一来,同学们兴致很高,相互探讨,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资料,第二天给出参考答案;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写题目。这样把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既培养和锻炼了他们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避免了学生受教师思维的限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就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