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i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要求人文精神必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学生人格养成重要时期的高中阶段,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一、鉴赏诗词,感悟人生境界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朝代的文人墨客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诗歌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价值。
  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为例,在通读全诗并且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我决定以“用典”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感悟辛弃疾倾其一生为国效力,至死方休的精神。首先,我让学生在课本上圈出用典的地方,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及课下注释很快就找到了关于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和廉颇的五个典故。紧接着我又通过提问与讲解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了这些典故背后的故事。之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辛弃疾要在诗中引用这些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我适时地走下讲台倾听,在最后的小组发言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地领悟到辛弃疾的一腔爱国热忱,并且被诗人在面对苦难的人生境遇时所保持的忠贞情感所感动,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学习辛弃疾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通过诗词鉴赏,学生可以迅速而准确地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并且以史为鉴,换位思考,进一步反观自己的人生。
  二、探究小说,启迪生命意识
  小说中经典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小说人物身上人性的光辉也可以启迪学生的生命意识。
  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学中,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贝尔曼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重要价值,我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那片叶子是贝尔曼最后的杰作?”“你认为贝尔曼知道画完这幅‘杰作’会加重自己的病情甚至带来死亡吗?”“如果你是贝尔曼,你会怎么做?”学生很积极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但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很快就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就少了许多,很多学生显然已经开始深入思考贝尔曼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心理历程。
  当我提出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能轻易地做出决定,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生命的重量和价值,更加意识到贝尔曼做出这个决定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人的生命。但安静了一会儿之后,还是有学生举手表示愿意做出与贝尔曼一样的决定,他认为贝尔曼这样的行为是崇高的,虽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更加体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值得学习和效仿的。随后我趁热打铁地布置了一个小作业,以贝尔曼的身份给痊愈的琼珊写一封信,进一步理解贝尔曼身上的人性光辉。
  学生在对文本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启迪了自我的生命意识,也体现了小说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指导意义。
  三、品咂散文,丰润多彩情感
  在散文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在品读后重新审视身边的生活,通过体会散文作者细腻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优美流畅的文风,来丰富自我生活体验,拓宽文学欣赏的视角。
  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为例,在分析完海伦·凯勒的这三天旅途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自己曾经忽略的身边环境,随机抽点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一天里所遇到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学生刚开始总会无意识地遗落掉几样最稀松平常的东西,但在其他学生的补充下渐渐地开始意识到自己平常忽视了许多一直存在的事物,比如柔软的床铺、上学路上看到的行道树、学校的大门,等等。数完这一天,连他们自己都会感到惊讶,原来在这看似平常的一天里,自己的眼睛竟然接受了这么多信息,看到了这么多事物。
  有前面的日常分享做铺垫,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开始换位思考残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我紧接着针对课文的最后两段提出下一个问题:“如果你知道自己即将在三天后失去听力,那么在这三天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将课文中所强调的视力在这个问题中置换成听力,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将他们的关注点从单纯的“失去视力”扩充到“失去任何一项身体机能的残疾状态”。有的学生说要去听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音乐,也有学生说要听爸爸妈妈等最亲近的人讲故事,还有学生说要去听大自然里的风声雨声虫鸣蛙叫……
  通过散文品味,学生认识了身边寻常事物的可贵。通过体悟作者细腻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拓展了自我的人文体验,丰润了个体生命的多彩情感。
  四、实践活动,升华综合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也是一门需要实践的课程,它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更存在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对于高中生而言,体察生活百味,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以父母的工作为话题对爸爸妈妈进行采访,采访问题自拟,要求形成采访稿,在一节语文课上进行分享。在那节语文课上,有好多学生自愿进行了分享,虽然分享的职业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工作内容也全不相干,但是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点,那就是这次采访打破了他们对于父母工作性质的认识,知道了养家糊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同时,在听到了别人的分享后,学生解除了对不同职业的“误解”,加深了对于不同职业的理解。其中一个女生在周记中就写道,以前她觉得出租车司机大多素质不高,出口成“脏”,甚至绕远路来收取高额车费,但在那次分享后,她知道了出租车司机一天拉客有多么辛苦,有时可能还会被公司压榨劳动所得。现在她对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在每次下车之前都会对出租车司机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
  通过亲身实践,来体味生活不为人知的一面,不仅开阔了学生观察社会的眼界,而且升华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语文学习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诗词的含蓄隽永、小说的意料之外、散文的汪洋恣意,抑或是实践活动的亲身体察,都是教师带领学生领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师生合力探究语文之美的通幽曲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更正本刊高中版2016年第4期所发卢绪启的文章《信息技术参与下的中学语文备课策略》,作者单位应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刊发时误作: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
  特此更正
  《语文天地》编辑部
  2016年9月
其他文献
《诗经·大雅》中的五首史诗性作品,《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依据诗歌本身的叙事模式与特点,可以清晰地区分为历史实录型、神话夸诞型和仪式记忆追述型三
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资中筠AHUNDREDYEARSOFIDEOLOGICALIMPACTANDCLASHINSINO-U.S.RELATIONS¥……………ZiZhongyunAbstract:OnebasicurgeofAmericansinde... Impact and Impact of Centennial Thought Zi Yun AHUNDREDYEARSOFIDEOLOGICALIMPACTANDCLASHINSINO-U. S. RELATIONS ¥ ......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时下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因为在高考的重压下,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在要“分数”。在同等的时间下,如何要分数,自然最关键是向课堂要效率了。何谓“高效课堂”?从学生角度来看,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高;从教师角度来看,就是教师能够依据课标和学情,科学合理地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促进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
在学生中普遍流传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其他品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语文学科虽然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但是“文以载道”,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育人”,即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  而今的高考语文试题也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考
汽车行业的发展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时还有挑战。本文将对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行业内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历代教育者大都偏爱在教学中“浅吟低唱”,如南宋朱熹认为“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文教学中的“浅吟低唱”说得通俗点,就是反复诵读,这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明确诵读重要性  要想通过诵读取得良好的古诗文教学效果,师生必须要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端正诵读的态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古典诗文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