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问题:职业化理念认识和后备人才不足,缺乏职业化教练团队等。通过对制约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职业化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对策。该研究旨在填充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中理论的不足,希望能为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对策
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竞技成绩,特别是女子网球。虽然目前我国竞技网球在国际职业网坛迈出重要一步,但并不表明中国网球职业化已经真正走入正轨,中国男网依然堪忧与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然困扰中国网球向前发展。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对中国网球运动成功经验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并制定出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对策是我们当前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对策不仅对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而且也为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化网球的制胜规律把握不足
我国竞技网球推行职业化发展道路,是适应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的必然趋势。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对职业化网球制胜规律把握不足,仍制约着中国网球进一步发展。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对于网球制胜规律却一直没有被准确的总结提炼出来。
(二)缺乏职业化教练团队
中国竞技网球要走职业化,组建职业化教练团队是必经之路。职业化教练团队是科研队伍、教练员、康复医疗、心理咨询专员、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小群体的集合,是各部门长期合作、彼此配合,能发挥高于简单叠加水平的整体。然而在国内职业化教练团队或是无,或是临时性组建,职业化教练体系还不完善。
(三)后备人才储备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取得较快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但总体上我们的竞技水平却非常落后,只有李娜等少数职业运动员的成绩突出,后继高水平人才存在断层现象。一旦他们退役,新一茬的运动员无论在技战术水平、还是身体素质等方面,都与他们有相当的差距。“后备力量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已是摆在中国网球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中国网球面临的不仅仅是成绩的滑坡,最终殃及的将是中国网球的命脉。
二、推进中国竞技网球职业运动进程的对策
(一) 坚持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体育“举国体制” 在我国体育事业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我国体育持续高速发展的支柱和灵魂。中国与西方的网球训练模式不一样,西方是以个人家庭投入为起点,通过获得商业赞助和比赛奖金为出路。而中国则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国家出资培养运动员,当运动员竞技水平和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则可以“单飞”的形式走职业化道路。可以说中国竞技网球的道路是举国体制的“嫁接”和深化。没有举国体制优势的保证,中国网球不可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二) 建立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
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不仅包括教练团队,还应包括体育科研团队、运动营养团队、运动康复医疗团队等。建立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首先,改变以往教练经验主义理念,深刻认识到组建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是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必经之路。其次,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要求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的方式方法,摒弃之前训练内容多、时间长、节奏慢、强度小、过程平淡的训练方法,全面实施“重质量、点时间、高强度”的科学训练模式。
(三)发展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稳定提高
1.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培养后备人才。在举国体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完善“三级训练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向国家队输送更多的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同时借鉴俄罗斯成功经验,把运动员输送到欧洲竞技网球发达国家训练,加强与国际顶尖水平运动员的交流。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吸引后备人才。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 社会福利和优抚等几个部分。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运动员才能安心地训练比赛, 家长才能解除对子女从事竞技运动的担心, 从而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青少年从事竞技体育。
中国网球运动职业化目前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其市场的发育尚不成熟,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无疑将会制约着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职业化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现状、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相应对策:(1)坚持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结合的道路;(2)建立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3)发展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源,谢晓云. 我国网球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2]黄衍存.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對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07(10).
[3]蒋宏伟. 论述中国网球从“专业化”向职业化的转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1(6).
(作者简介:李怀忠 (1988-),男,硕士,天津体育学院,研究方向:网球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对策
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竞技成绩,特别是女子网球。虽然目前我国竞技网球在国际职业网坛迈出重要一步,但并不表明中国网球职业化已经真正走入正轨,中国男网依然堪忧与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然困扰中国网球向前发展。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对中国网球运动成功经验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并制定出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对策是我们当前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对策不仅对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而且也为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化网球的制胜规律把握不足
我国竞技网球推行职业化发展道路,是适应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的必然趋势。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对职业化网球制胜规律把握不足,仍制约着中国网球进一步发展。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对于网球制胜规律却一直没有被准确的总结提炼出来。
(二)缺乏职业化教练团队
中国竞技网球要走职业化,组建职业化教练团队是必经之路。职业化教练团队是科研队伍、教练员、康复医疗、心理咨询专员、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小群体的集合,是各部门长期合作、彼此配合,能发挥高于简单叠加水平的整体。然而在国内职业化教练团队或是无,或是临时性组建,职业化教练体系还不完善。
(三)后备人才储备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取得较快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但总体上我们的竞技水平却非常落后,只有李娜等少数职业运动员的成绩突出,后继高水平人才存在断层现象。一旦他们退役,新一茬的运动员无论在技战术水平、还是身体素质等方面,都与他们有相当的差距。“后备力量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已是摆在中国网球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中国网球面临的不仅仅是成绩的滑坡,最终殃及的将是中国网球的命脉。
二、推进中国竞技网球职业运动进程的对策
(一) 坚持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体育“举国体制” 在我国体育事业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我国体育持续高速发展的支柱和灵魂。中国与西方的网球训练模式不一样,西方是以个人家庭投入为起点,通过获得商业赞助和比赛奖金为出路。而中国则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国家出资培养运动员,当运动员竞技水平和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则可以“单飞”的形式走职业化道路。可以说中国竞技网球的道路是举国体制的“嫁接”和深化。没有举国体制优势的保证,中国网球不可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二) 建立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
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不仅包括教练团队,还应包括体育科研团队、运动营养团队、运动康复医疗团队等。建立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首先,改变以往教练经验主义理念,深刻认识到组建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是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必经之路。其次,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要求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的方式方法,摒弃之前训练内容多、时间长、节奏慢、强度小、过程平淡的训练方法,全面实施“重质量、点时间、高强度”的科学训练模式。
(三)发展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稳定提高
1.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培养后备人才。在举国体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完善“三级训练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向国家队输送更多的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同时借鉴俄罗斯成功经验,把运动员输送到欧洲竞技网球发达国家训练,加强与国际顶尖水平运动员的交流。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吸引后备人才。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 社会福利和优抚等几个部分。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运动员才能安心地训练比赛, 家长才能解除对子女从事竞技运动的担心, 从而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青少年从事竞技体育。
中国网球运动职业化目前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其市场的发育尚不成熟,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无疑将会制约着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职业化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现状、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相应对策:(1)坚持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结合的道路;(2)建立职业一体化教练团队;(3)发展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源,谢晓云. 我国网球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2]黄衍存.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對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07(10).
[3]蒋宏伟. 论述中国网球从“专业化”向职业化的转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1(6).
(作者简介:李怀忠 (1988-),男,硕士,天津体育学院,研究方向:网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