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箴言
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勿甚温暖,勿犯大雪。宜小宣,勿大全补。众阳俱息,勿犯风邪,勿伤筋骨。
——《遵生八笺》
腊月晨起,以蒸饼卷猪脂食之,终岁不生疮疖。久服肌体光泽。
——《琐碎录》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能量消耗、基础代谢都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因此进入“能源危机”时期,需要积极补充能量及营养。而营养丰富、易于吸收、暖身祛寒的粥无疑是冬季最佳饮食。
我国人民喝粥的历史由来已久,宋代文学家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想想看,在寒天冻地的冬日,回到家喝上一碗热乎乎、香美可口的粥,是何等爽口暖心惬意的事。
结合冬季的气候及人体特点,此时适合饮用一些具有温肾暖脾、补气养血、益阳滋阴、散寒止痛、润肺止咳作用的粥。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粥品。
生姜粥
材料 粳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2根,大枣5枚,米醋适量。
做法 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大枣入米粥内同煮,粥将熟时放入葱、醋,稍煮片刻即可去火,温热服食。
粥义 《日用本草》云:“(生姜)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人肺开胃,祛腹中寒气。”葱具有通阳利窍的作用。服用生姜粥,温肺暖胃,驱风散寒,对年老体弱而又感受风寒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胃炎、支气管炎较为适宜。《本草纲目》云“生姜粥温中辟恶”,冬季服食可助阳散寒。
蜂蜜粥
材料 蜂蜜(枣花蜜、梨花蜜最佳)50克,糯米50克。
做法 糯米洗净后入开水中熬制成粥,粥成后晾至温热,调入蜂蜜即可食用。
粥义 《神农本草经》云:“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自古以来,蜂蜜都是滋补佳品,有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蜂蜜粥具有补益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少食、脘腹疼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等症。
腊八粥
材料 黄豆、绿豆、豌豆各50克,赤小豆100克,花生仁、核桃仁、红枣、蜜枣、炒芝麻、桂圆干、荸荠、榛子、栗子、菱角适量,糯米(小米、黄米、高粱米亦可,或作为配料)250克,白或红糖适量。
做法 将各种豆类、花生仁等不易煮熟的原料洗净下锅,烧沸后浇些许凉水,使漂浮的豆子沉下去,改用文火熬。待豆类开花后,加入糯米、小米、黄米及其他配料,烧沸后改用文火。用汤勺不断搅动以防糊底,熬至粥烂为止。吃时加入适量白糖或红糖即可。
鳝鱼粥
材料 鳝鱼1条,粳米100克,醋、葱、姜、蒜末、料酒、盐、胡椒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将鳝鱼洗净,去骨取肉,切丝待用。粳米入开水中煮至将烂时,加入葱、姜、料酒、精盐、鳝鱼丝熬至成粥。食用前可酌加味精、胡椒粉、麻油、蒜末拌匀即可。
粥义 《滇南本草》载鳝鱼肉具有“添精益髓,壮筋骨”的作用。服用此粥可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
艾叶粥
材料 干艾叶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艾叶煮后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红糖后同煮至熟即可。
粥义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红糖具有温润补血的作用。此粥可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女性经行腹痛、崩漏下血等症。
羊肉粥
材料 羊肉100克,粳米50克。
做法 羊肉(去脂膜)洗净,与粳米同煮为粥。
粥义 《本草纲目》云:“羊肉主治虚劳寒冷,补中益气,丈夫五劳七伤。”名医李东垣曰:“羊肉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羊肉粥可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尤其对于肢体寒冷、神疲乏力、体弱消瘦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芡实瘦肉粥
材料 芡实50克,瘦肉250克,怀山药100克,粳米250克,葱花适量。
做法 将芡实、怀山药切块泡入水中待用,瘦肉切成肉丁待用。粳米入开水中熬至将要开花时,放入山药块、芡实、瘦肉丁同煮,粥熟后加入适量葱花调味。
粥义 芡实具有补脾除湿、益肾固精的作用;山药可平补肺脾肾三脏;炖服猪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补虚方法;粳米专补脾胃,亦可充溢血脉精髓及五脏,强健周身筋骨肌肉皮肤。以上四味合而为粥,既甘香可口,又极富滋补之力,是补益五脏、强壮身体、健脾开胃的良品。
温馨提醒
粥通常以糯米、粳米、小米、豆类作为主要原料,而古人多举粳米为煮粥佳品。米“新”粥方“绵”。
大火烧水,然后下米,文火煮粥。水烧开后下米,则水米易于融合,味道甘美香甜。
砂锅煮熬出的粥不仅味美,还可避免金属容器引起的化学反应。
食粥不宜过热烫,早晚纳用益胃舒。
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勿甚温暖,勿犯大雪。宜小宣,勿大全补。众阳俱息,勿犯风邪,勿伤筋骨。
——《遵生八笺》
腊月晨起,以蒸饼卷猪脂食之,终岁不生疮疖。久服肌体光泽。
——《琐碎录》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能量消耗、基础代谢都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因此进入“能源危机”时期,需要积极补充能量及营养。而营养丰富、易于吸收、暖身祛寒的粥无疑是冬季最佳饮食。
我国人民喝粥的历史由来已久,宋代文学家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想想看,在寒天冻地的冬日,回到家喝上一碗热乎乎、香美可口的粥,是何等爽口暖心惬意的事。
结合冬季的气候及人体特点,此时适合饮用一些具有温肾暖脾、补气养血、益阳滋阴、散寒止痛、润肺止咳作用的粥。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粥品。
生姜粥
材料 粳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2根,大枣5枚,米醋适量。
做法 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大枣入米粥内同煮,粥将熟时放入葱、醋,稍煮片刻即可去火,温热服食。
粥义 《日用本草》云:“(生姜)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人肺开胃,祛腹中寒气。”葱具有通阳利窍的作用。服用生姜粥,温肺暖胃,驱风散寒,对年老体弱而又感受风寒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胃炎、支气管炎较为适宜。《本草纲目》云“生姜粥温中辟恶”,冬季服食可助阳散寒。
蜂蜜粥
材料 蜂蜜(枣花蜜、梨花蜜最佳)50克,糯米50克。
做法 糯米洗净后入开水中熬制成粥,粥成后晾至温热,调入蜂蜜即可食用。
粥义 《神农本草经》云:“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自古以来,蜂蜜都是滋补佳品,有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蜂蜜粥具有补益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少食、脘腹疼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等症。
腊八粥
材料 黄豆、绿豆、豌豆各50克,赤小豆100克,花生仁、核桃仁、红枣、蜜枣、炒芝麻、桂圆干、荸荠、榛子、栗子、菱角适量,糯米(小米、黄米、高粱米亦可,或作为配料)250克,白或红糖适量。
做法 将各种豆类、花生仁等不易煮熟的原料洗净下锅,烧沸后浇些许凉水,使漂浮的豆子沉下去,改用文火熬。待豆类开花后,加入糯米、小米、黄米及其他配料,烧沸后改用文火。用汤勺不断搅动以防糊底,熬至粥烂为止。吃时加入适量白糖或红糖即可。
鳝鱼粥
材料 鳝鱼1条,粳米100克,醋、葱、姜、蒜末、料酒、盐、胡椒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将鳝鱼洗净,去骨取肉,切丝待用。粳米入开水中煮至将烂时,加入葱、姜、料酒、精盐、鳝鱼丝熬至成粥。食用前可酌加味精、胡椒粉、麻油、蒜末拌匀即可。
粥义 《滇南本草》载鳝鱼肉具有“添精益髓,壮筋骨”的作用。服用此粥可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
艾叶粥
材料 干艾叶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艾叶煮后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红糖后同煮至熟即可。
粥义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红糖具有温润补血的作用。此粥可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女性经行腹痛、崩漏下血等症。
羊肉粥
材料 羊肉100克,粳米50克。
做法 羊肉(去脂膜)洗净,与粳米同煮为粥。
粥义 《本草纲目》云:“羊肉主治虚劳寒冷,补中益气,丈夫五劳七伤。”名医李东垣曰:“羊肉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羊肉粥可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尤其对于肢体寒冷、神疲乏力、体弱消瘦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芡实瘦肉粥
材料 芡实50克,瘦肉250克,怀山药100克,粳米250克,葱花适量。
做法 将芡实、怀山药切块泡入水中待用,瘦肉切成肉丁待用。粳米入开水中熬至将要开花时,放入山药块、芡实、瘦肉丁同煮,粥熟后加入适量葱花调味。
粥义 芡实具有补脾除湿、益肾固精的作用;山药可平补肺脾肾三脏;炖服猪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补虚方法;粳米专补脾胃,亦可充溢血脉精髓及五脏,强健周身筋骨肌肉皮肤。以上四味合而为粥,既甘香可口,又极富滋补之力,是补益五脏、强壮身体、健脾开胃的良品。
温馨提醒
粥通常以糯米、粳米、小米、豆类作为主要原料,而古人多举粳米为煮粥佳品。米“新”粥方“绵”。
大火烧水,然后下米,文火煮粥。水烧开后下米,则水米易于融合,味道甘美香甜。
砂锅煮熬出的粥不仅味美,还可避免金属容器引起的化学反应。
食粥不宜过热烫,早晚纳用益胃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