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填方、排水与边坡防护是山区公路常见的施工技术,其施工好坏直接影响着山区公路的质量好坏与行车的安全舒适与否。本文分析了山区公路及其施工特点,并就其高填方、排水与边坡防护这三方面探讨了其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填方;排水;边坡防护
一、山区公路及其施工特点
山区公路地形地质复杂,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煤气地层等不良地质多。山区河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水流速度快、水位涨落变化大,所以高速公路建设中要重视排水施工。由山区公路的特点我们看出山区公路的建设不同于城市的建设,山区公路在建造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多,而且在技术上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同时,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山区公路的建设和今后的运用当中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
二、山区公路施工技术
(一)高填方施工技术
山区公路施工中会遇到很多高填方地基施工,施工不当会造成路基承载力不足,路基沉降。在施工中应注意:
1.采用由试验室所确定的合格填料进行回填,当填料发生变化时,及时的通知试验室,进行重新取样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土壤中的含水量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也是注意难点。含水量过大时,土孔隙中会出现自由水,压实功能不能使气体排出,压实效果较差,会出现“弹簧”现象,且会粘轮。只有控制在2%左右最佳含水量,才最容易獲得最佳的压实效果,以便指导现场路基压实施工。
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仍应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4.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同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方可施工。
5.严格做好压实度的试验检测。每层填筑完毕后由驻地办试验室负责进行检测,同时项目经理部试验室经常性地对压实薄弱环节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合格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路基的填筑压实符合规范要求。
6.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将该段作为路基施工的管理重点,抽调组成专门的回填队伍。台背处大型设备不易工作而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填筑的分层厚度宜控制在20cm以内,同时应加大抽检频率保证压实。
7.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边坡防护技术
1.工程防护
(1)支挡与锚固工艺
支挡与锚固工艺主要是通过设置挡土墙、抗滑桩、锚杆锚索、SNS柔性防护系统等提升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能。
挡土墙是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整治技术中最为常见的手段,能够有效地支撑起边坡的重量,也能有效的抵抗侧面的压力。由于挡土墙的工艺较为简单,被广泛的应用与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整治中,但由于挡土墙的高度有限,容易发生滑坡掩盖挡土墙或者是越过挡土墙。
抗滑桩的工作原理是将桩体与边坡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提升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首先,抗滑桩部分埋入地层中,与边坡镶嵌完全,能够分担边坡的侧面压力。然后设置众多抗滑桩形成一个整体抗滑层面结构,有效的提升了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能。
通过钢绳网对边坡的表面进行覆盖,将崩塌、滑坡、剥落的石块、土壤进行拦截,避免坠落边坡底部对公路通畅与行驶人员人身财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2)喷浆和喷射混凝土防护
对一些易风化,风化程度尚不严重的边坡,为避免边坡进一步恶化,在坡面上喷射一层水泥砂浆。此类防护要求边坡干燥而坚硬,地下水发育或成岩作用差的黏土岩边坡不宜使用。喷浆和喷混凝土防护坡面应设置泄水孔和伸缩缝。喷射混凝土分为素喷法和锚喷法。素喷法是指将高标号砂浆喷射到基本平整、易于风化的岩面上,目的是稳固坡面易松散的颗粒。
(3)干砌片石防护
干砌片石适用于保护边坡免受大气降水和地面径流的侵害,以及保护浸水路堤边坡免受水流冲刷。对严重潮湿或有冻害的路段、长期承受主动土压力地段一般不宜采用干砌片石防护。干砌片石可用于下边坡中的土质边坡防护,坡度为1:1.5~1:2。它不适应于水流速度较大(3.0m/s)的边坡。
2.边坡生态防护
(1)直接栽植
直接栽植即在公路护坡上直接种植植被,不经过其他工程加固措施。坡面种草不适于岩石边坡,且边坡坡度要小于1:1。栽植根系发达植物护坡一般用于坡度小于1:1的土质边坡,在南方温暖湿润地区应用较多。干根网状护坡植被的成活率高,能够很好的防护坡面,但需严格的筛选树种。主要采用扦插的方式种植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等藤蔓植物,适用于稳定性好且坡度超过1:0.3的岩体边坡。
(2)挂网喷播
通过固定表土或者回填客土使植被更茁壮的生长,与网缠绕形成网系,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挂网喷播有三维植被网、客土喷播、土工格室植草、厚层基材喷射等方式。
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式分为多种,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条件。在实际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施工地质条件、边坡坡度、坡面侵蚀情况、气候条件、经济能力等选择合适的生态防护形式。
(三)排水施工
1.路面排水
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设计中采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2.地下排水
山区公路在进行排水系统建设时,要进行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在进行实际的建设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公路状况采取不同的排水设计,比如可以采取拦截、排除含水层的地下水、旁引的措施来进行排水,从而降低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进行地下水排水设施的建设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当山坡路堤的基地范围之内存在含水层裸露时或者路堑在开挖截断坡体含水层时,要在填方边坡坡脚设置纵向渗沟,从而能够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拦截,在地下排水系统的引导下排出在路堤或者路基的范围之外。在进行路段的填挖时,容易遇到含水层,这样就要在填挖交替的地方设置相关的横越路堤的渗沟,从而达到拦截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对公路的路基造成破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需要在路基的两侧边沟的下方设置纵向渗沟来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保持路面和路基的干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
3.边沟排水
以填筑式边沟为主,尽量减少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发生。对于边沟水进入涵洞及跨越通道等情况的处理:沿线设置的涵洞有排涵、灌涵和灌排两用涵。对于需排入排涵的边沟,其边沟底标高不低于涵洞中心的标高;需排入灌涵的边沟,其沟底标高不低于涵顶标高;而对于灌排两用的涵洞应按灌涵要求设置,特殊情况时可适当降低。为防止冲刷涵洞,原则上采用边沟急流槽连接边沟和涵洞洞口。一般情況下边沟尽量少穿越通道,当排水需通过通道排入涵洞时,应优先采用边沟盖板涵,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边沟倒虹吸穿越通道。
对边沟标高及纵坡方向的问题:根据路线纵断面和沿线自然地形情况综合确定,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边沟底标高控制应以该段路肩边缘最低点标高以下大于1.7m为宜,原因是考虑到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因边沟积水而引起倒灌。对于个别特殊路段不能满足1.7m要求的,可放宽至1.4~1.5m,若另一侧边沟较低时应优先采用单侧布设横向排水管。对于挖方段边沟:考虑到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排水要求,边沟底标高不低于路肩标高1.2m,同时要求边沟纵坡不小于0.5%。
参考文献:
[1]付浪.浅析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大科技,2014年12期.
[2]赵常发,王志谦.浅谈公路施工技术在山区公路修建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33期.
【关键词】高填方;排水;边坡防护
一、山区公路及其施工特点
山区公路地形地质复杂,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煤气地层等不良地质多。山区河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水流速度快、水位涨落变化大,所以高速公路建设中要重视排水施工。由山区公路的特点我们看出山区公路的建设不同于城市的建设,山区公路在建造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多,而且在技术上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同时,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山区公路的建设和今后的运用当中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
二、山区公路施工技术
(一)高填方施工技术
山区公路施工中会遇到很多高填方地基施工,施工不当会造成路基承载力不足,路基沉降。在施工中应注意:
1.采用由试验室所确定的合格填料进行回填,当填料发生变化时,及时的通知试验室,进行重新取样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土壤中的含水量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也是注意难点。含水量过大时,土孔隙中会出现自由水,压实功能不能使气体排出,压实效果较差,会出现“弹簧”现象,且会粘轮。只有控制在2%左右最佳含水量,才最容易獲得最佳的压实效果,以便指导现场路基压实施工。
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仍应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4.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同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方可施工。
5.严格做好压实度的试验检测。每层填筑完毕后由驻地办试验室负责进行检测,同时项目经理部试验室经常性地对压实薄弱环节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合格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路基的填筑压实符合规范要求。
6.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将该段作为路基施工的管理重点,抽调组成专门的回填队伍。台背处大型设备不易工作而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填筑的分层厚度宜控制在20cm以内,同时应加大抽检频率保证压实。
7.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边坡防护技术
1.工程防护
(1)支挡与锚固工艺
支挡与锚固工艺主要是通过设置挡土墙、抗滑桩、锚杆锚索、SNS柔性防护系统等提升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能。
挡土墙是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整治技术中最为常见的手段,能够有效地支撑起边坡的重量,也能有效的抵抗侧面的压力。由于挡土墙的工艺较为简单,被广泛的应用与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整治中,但由于挡土墙的高度有限,容易发生滑坡掩盖挡土墙或者是越过挡土墙。
抗滑桩的工作原理是将桩体与边坡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提升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首先,抗滑桩部分埋入地层中,与边坡镶嵌完全,能够分担边坡的侧面压力。然后设置众多抗滑桩形成一个整体抗滑层面结构,有效的提升了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能。
通过钢绳网对边坡的表面进行覆盖,将崩塌、滑坡、剥落的石块、土壤进行拦截,避免坠落边坡底部对公路通畅与行驶人员人身财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2)喷浆和喷射混凝土防护
对一些易风化,风化程度尚不严重的边坡,为避免边坡进一步恶化,在坡面上喷射一层水泥砂浆。此类防护要求边坡干燥而坚硬,地下水发育或成岩作用差的黏土岩边坡不宜使用。喷浆和喷混凝土防护坡面应设置泄水孔和伸缩缝。喷射混凝土分为素喷法和锚喷法。素喷法是指将高标号砂浆喷射到基本平整、易于风化的岩面上,目的是稳固坡面易松散的颗粒。
(3)干砌片石防护
干砌片石适用于保护边坡免受大气降水和地面径流的侵害,以及保护浸水路堤边坡免受水流冲刷。对严重潮湿或有冻害的路段、长期承受主动土压力地段一般不宜采用干砌片石防护。干砌片石可用于下边坡中的土质边坡防护,坡度为1:1.5~1:2。它不适应于水流速度较大(3.0m/s)的边坡。
2.边坡生态防护
(1)直接栽植
直接栽植即在公路护坡上直接种植植被,不经过其他工程加固措施。坡面种草不适于岩石边坡,且边坡坡度要小于1:1。栽植根系发达植物护坡一般用于坡度小于1:1的土质边坡,在南方温暖湿润地区应用较多。干根网状护坡植被的成活率高,能够很好的防护坡面,但需严格的筛选树种。主要采用扦插的方式种植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等藤蔓植物,适用于稳定性好且坡度超过1:0.3的岩体边坡。
(2)挂网喷播
通过固定表土或者回填客土使植被更茁壮的生长,与网缠绕形成网系,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挂网喷播有三维植被网、客土喷播、土工格室植草、厚层基材喷射等方式。
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式分为多种,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条件。在实际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施工地质条件、边坡坡度、坡面侵蚀情况、气候条件、经济能力等选择合适的生态防护形式。
(三)排水施工
1.路面排水
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设计中采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2.地下排水
山区公路在进行排水系统建设时,要进行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在进行实际的建设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公路状况采取不同的排水设计,比如可以采取拦截、排除含水层的地下水、旁引的措施来进行排水,从而降低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进行地下水排水设施的建设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当山坡路堤的基地范围之内存在含水层裸露时或者路堑在开挖截断坡体含水层时,要在填方边坡坡脚设置纵向渗沟,从而能够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拦截,在地下排水系统的引导下排出在路堤或者路基的范围之外。在进行路段的填挖时,容易遇到含水层,这样就要在填挖交替的地方设置相关的横越路堤的渗沟,从而达到拦截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对公路的路基造成破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需要在路基的两侧边沟的下方设置纵向渗沟来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保持路面和路基的干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
3.边沟排水
以填筑式边沟为主,尽量减少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发生。对于边沟水进入涵洞及跨越通道等情况的处理:沿线设置的涵洞有排涵、灌涵和灌排两用涵。对于需排入排涵的边沟,其边沟底标高不低于涵洞中心的标高;需排入灌涵的边沟,其沟底标高不低于涵顶标高;而对于灌排两用的涵洞应按灌涵要求设置,特殊情况时可适当降低。为防止冲刷涵洞,原则上采用边沟急流槽连接边沟和涵洞洞口。一般情況下边沟尽量少穿越通道,当排水需通过通道排入涵洞时,应优先采用边沟盖板涵,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边沟倒虹吸穿越通道。
对边沟标高及纵坡方向的问题:根据路线纵断面和沿线自然地形情况综合确定,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边沟底标高控制应以该段路肩边缘最低点标高以下大于1.7m为宜,原因是考虑到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因边沟积水而引起倒灌。对于个别特殊路段不能满足1.7m要求的,可放宽至1.4~1.5m,若另一侧边沟较低时应优先采用单侧布设横向排水管。对于挖方段边沟:考虑到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排水要求,边沟底标高不低于路肩标高1.2m,同时要求边沟纵坡不小于0.5%。
参考文献:
[1]付浪.浅析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大科技,2014年12期.
[2]赵常发,王志谦.浅谈公路施工技术在山区公路修建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