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承载的真实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u0709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命绝威尼斯》作为20世纪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歌剧,非常注重主人公心理的刻画描写,为做到这一点,布里顿运用十首宣叙调代替原著小说中主人公的“自白”,结合钢琴伴奏、音乐织体、调性等元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孤独、自我矛盾、被欲望带入深渊的老艺术家,成为英国歌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宣叙调 钢琴伴奏 歌剧
  一、宣叙调的作用
  布里顿采用十首宣叙调作为阿申巴赫心理过程的记录者,宣叙调伴随着主人公自省式的语言,游离的调性,有音高无节奏的旋律线,简单的钢琴伴奏织体,强调了阿申巴赫内心独白的支配地位。旋律好似平淡无奇,却在平淡背后蕴含深意,没有这些独白式、意识流式的宣叙调,阿申巴赫的孤独、矛盾感就难以维持。
  二、第六至十宣叙调
  (一)宣叙调六,位于第六场,标号130。这一段描写的是在偶然得知威尼斯被瘟疫笼罩时,阿申巴赫决定离开这里。但因为行李运送失误重新回到威尼斯。此时的老艺术家对于自己应该理智离开感到很痛苦、被迫留下却异常窃喜的矛盾心情感到荒唐和自嘲。
  布里顿《命绝威尼斯》是一部两幕歌剧,这种剧幕平分的设计,有着极强的对比感。第一幕是阿申巴赫在理智下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是受传统道德约束的。第二幕一开始的宣叙调七,则是歌剧的转折点,自此开始,老艺术家就在欲望中沉沦,不能自拔。所以,作为“尚存理智的”最后一首宣叙调,是表现阿申巴赫心理转折前的最好铺垫和前奏。这一段的伴奏类型全部运用八分音符加三连音这种极具动感的音型,体现着此刻主人公动荡、疑惑又波澜起伏的复杂心情,并且力度标记多为pp,结尾处出现ppp的标记,好似呓语般将心底潜意识的想法小心翼翼地讲出。这一伴奏型最初大量出现在标号41处,处于威尼斯序曲中的一部分,作为威尼斯动机出现的。这个动机由木管演奏出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另一声部则是由弦乐组奏出三连音,钢琴声部演奏出这十六分音符三连音伴奏型,这种声部间的不对称节奏型体现着大海的摇摆感,在第七小节歌词“大动肝火”,返回两处用大三度、大七度打破原先同音反复的走向,来突出词义,在之后一句宣叙调的“荒唐可笑”一词加长了时值,来突出此刻的心情。第13小节的#C#D和弦音引出了下一句歌词中的大跳#D-#C,小七度的大跳表示着歌词中的转折词“然而”,音乐和歌词很好地结合,预示着阿申巴赫的心理状态已经开始出现巨大的转折。之后旋律音上行的趋势表达着“复苏的精神”。最后一句旋律线呈U字结构,调性由D大调转A大调,阶梯状的从小字二组的d回落到小字一组的g,后又冲刺上行至小字二组的#f。布里顿把这一段作为阿申巴赫心理变化前的一个铺垫,音乐和歌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变化音、伴奏的节奏型、大跳等手段,用艺术家喃喃自语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其充满矛盾的心理。
  (二)宣叙调七,位于第二幕开始以后、第八场之前,标号191。讲述的是决定留在威尼斯的阿申巴赫,在海滩上遇到和孩子们嬉戏的塔奇奥,游戏中塔奇奥大获全胜,引发出阿申巴赫情感的爆发,继而做出了一次深刻的反省。第七场对于原著有较大的改动,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游戏场景,并运用神话借喻的手段表述其是一个“古希腊式的完美形式”。在通过第六首宣叙调的铺垫、阿波罗游戏之后,第七首宣叙调顺理成章地成为整部歌剧的转折爆发点。
  这一段爆发式的自白共有三段,每段四句。第一段的一二句为D大调,其中第一句是同音不同节奏的变形的渴望动机,左右手两声部前后错落下键,这种声部间节奏的不对称产生一种强烈推动力和无法克制的涌动感,引出第一句宣叙调。歌词在“这一步”上延长,并在唱出歌词“我爱你”之前增加了空拍,此处的空拍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处理。
  短暂的留白和停顿,好像时间凝住,深刻地体现出阿申巴赫在一连串的心理矛盾后,情感积聚到极点,最终要破茧而出的情景,是一种静态的高潮,使爆发出来的肺腑之言“我爱你”更有力量感。歌词中空拍由钢琴伴奏进行补充,音阶式的bB-bC-bD推向歌词中“我爱你”的旋律音#C-D-D,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带领听众伴随着阿申巴赫的思绪,爆发出不可抑制的情感。通过下一小节伴奏A-#C的过渡,调性由D调转到第三句的A大调,第四句旋律继续在A大小调上游离,用调性表达着歌词的不确定性。之后伴奏由钢琴演奏出变形后的瘟疫动机,暗示着沉迷在欲望的深渊中,阿申巴赫最终难逃死亡的结局。
  #D作为伴奏的结束音,充当导音引出下一句e小调的宣叙调,这句宣叙调之后伴奏部分又一次奏出了瘟疫动机,强调着死亡的威胁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至此的第一段基本围绕着代表塔奇奥动机的中心音A展开,调性由D-A-E,用音乐的手法将“美”和“渴望”联系到了一起。第一段最后一句为e小调,与第二段的a小调形成了由属到主的归属感。音乐的第二段延续了之前的情绪,理智的叙述着对于这种关系的看法和态度,伴奏采用两手节奏不同的形式体现着内心的不安。在进入第二段的第二、三句时,伴奏为两手同向、相差小七度的五连音(谱例十六中的a),随后为跳音八分音符引出下一句(谱例十六中的b),结合歌词中想要与之交流的语义,体现着老作家冲动、幸福又犹豫不决的心情。调性也由E大调转到第三句的C大调。第三句开始前有半拍空拍,此处也出现了短暂的休止,将歌词中那种欲言又止、焦躁不安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這句之后的伴奏,由C音渐慢下行至F音,既体现着作者垂头丧气的不甘,也将调性由C大调转入代表理性的阿波罗F大调。第三段是对现状的一种接受,音乐调性变化频繁,反映出动荡不安的矛盾心情,第三段三句宣叙调,伴奏依次出现三个的原位大三和弦,顺应着歌词中对于现状的接受,起到肯定的作用。最后,音乐结束在F大调上,说明此刻精神上依然是忠于理性的。
  (三)宣叙调八,位于第九场,标号234。此段描写的是阿申巴赫尾随塔奇奥回到饭店,头倚靠在其房门上久久不肯离去,回到房间后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音乐在最开始,阿申巴赫提及自己姓名时,在代表阿波罗的F音上奏出荣耀动机的节奏型,紧接着对于自己的行为开始了反思。此句的旋律线为剧烈起伏的波浪状,表达着此刻激动起伏的心情,之后伴奏为A大调,伴随着A大调和弦,音乐转入最后一句a小调的宣叙调中,承认自己陷入爱河之中。   (四)宣叙调九,位于第十二场,标号277。此段描写的是阿申巴赫在得知瘟疫已经横行威尼斯时,本打算告知塔奇奥一家,却由于自己的犹豫、缺乏勇气错失了机会。回到房间后的阿申巴赫再次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剖析,暗自希望城中只留下他和美少年二人。
  这一段宣叙调分三段,第一段为前两句,描述着阿申巴赫没能向塔奇奥一家将瘟疫的情况说明,做着自我检讨,音乐由C大调转到d小调,三连音和震音交错的演奏形式充当伴奏,带有动荡不安、理智与情感作斗争的情绪。第二段由三个问句组成,四个带装饰音的八度音阶式上行,引出三个问句,力度标记也升至ff。此刻对于心中的疑问阿申巴赫急于找到答案,为了满足内心对美的追求,道德和自制早已顾不得了,欲望的冲动已经破格而出。在之后的第三段中理智已無,阿申巴赫只想着与美少年共同相处,在三组 pp力度标记的三连音伴奏后,用同音E唱出宣叙调“我将保持沉默”,后又出现带有延长记号的休止符,体现着阿申巴赫在思索后,决定沉沦在美的海洋中。这是一句带有节奏的宣叙调,标记着 song gesungen,即歌颂的演唱,八分音符与附点节奏不断上行的织体,反映着此刻阿申巴赫对于欲望已经无法控制的迫切心情,甚至希望以全城人的死亡换来与心上人的独处。此时的宣叙调不再是念白、如意识流般的语调了,随着理智的失控,代表阿申巴赫内心变化的宣叙调也变得“抒情了”“欲望了”“冲动了”。
  (五)宣叙调十,位于第十三场,标号287。作为歌剧中最后一首宣叙调,描写的是代表理智的阿波罗与代表欲望的狄俄尼索斯在阿申巴赫梦中展开了一番争论,最终欲望占得上风,狄俄尼索斯开始庆祝般狂舞。阿申巴赫在梦魇中惊醒,认识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提醒自己不能陷得太深。
  这一段宣叙调由四组伴奏和四句宣叙调组成,前三组伴奏都标记着accel,并且节奏型多变,刻画着在梦魇中惊醒后,阿申巴赫不安恐惧的心理。第一句宣叙调为同音反复,将两句歌词“这是真的,全是真的”如梦后呓语一般机械地抛出,之后两句伴奏都为十六分音符和五连音、六连音的回旋音式的快速跑动,并最终停留在大二度上,快速变化的节奏,体现着此刻阿申巴赫不安的心理。
  最后一句的伴奏是从小字一组的f,十六分音符颤音式的上行跑动至g,最终回落到小字组的#a。紧随其后的宣叙调由小字二组的g下行至小字一组的g,形象地表明其痛苦心理,此时充斥着在梦魇中得到放纵后一种无可奈何、虚脱无力的情景。此段四句的调性由c小调至F调,第三、第四句最后回到c小调上。此处调性依然是围绕着代表阿波罗的F大调展开,说明主人公在放纵狂欢之后,依然是有理性存在的。
  三、结语
  这部歌剧布里顿重新运用钢琴伴奏的宣叙调,钢琴成为内心独白唯一的参与者,起着引导和揭示阿申巴赫潜意识的作用。通过这些手段,布里顿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孤独、内心充满矛盾的艺术家怎样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对歌剧的剧情发展、人物刻画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美]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安宁.布里顿两部歌剧的研究:《彼得·格莱姆斯》和《命终威尼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马丁,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广场舞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备受广大群众欢迎,广场舞的参与群体总量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将深入分析某一区域内广场舞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广场舞适民性发展的具体策略,旨在不断推动广场舞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区域 广场舞 适民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开始重视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广场舞在此种背景
期刊
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各族人民欢天喜地。  鼓干劲,创佳绩,  人人向党献厚礼。  玉都儿女的礼物独具特色,  一块晶莹璀璨的岫岩美玉。  这是一块神奇的宝石,  温润细腻,光泽熠熠,  质地坚韧,色彩绚丽。  绿,如清澈湛蓝一湖绿水,  红,如万绿丛中一面紅旗。  用它雕刻《南湖红船》,  表现你光辉的航程,  波涛万里。  先刻南湖朵朵浪花,  层层涟漪。  展现你满湖春色花红柳绿。  别看这
期刊
青春的样子  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景  是校园里勤学苦读的靓影  是运动场挑战极限的旋风  是舞台上唱响时代的歌星  所有的日子啊  都用浪漫和時尚演绎激情  青春的样子  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景  是航天舱一瞥深情的回眸  是珠峰巅丈量高程的旗手  是脱贫路披星戴月的明灯  所有的选择啊  都用梦想与气魄书写春秋  青春的样子  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景  是医院里抗疫天使的笑容  是涝灾区战洪斗魔的英雄  
期刊
摘要:通渭是一个文化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通渭县书画文化发展具有品牌、群众基础、创作队伍、体制机制等优势。坚持规划先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队伍培训,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产业培育,加强行业监管,延伸书画产业链,全面实施“1431”文化扶贫工程,使得通渭书画成为蓬勃发展的产业。  关键词:通渭县 书画 发展  一、引言  通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元鼎三年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东汉时期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分析、阐述艺术作品中材料、技巧与风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归纳、总结三者的特点,以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姆·基弗作品为实例展开论证。帮助人们在深入了解新表现主义绘画及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中材料、技巧与风格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今后的艺术创作实践。  关键词:新表现主义 安塞姆·基弗 艺术风格  经过两
期刊
作者简介:李景中,笔名巴商,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鲁院函授学员。《少陵诗刊》签约诗人。作品见《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星》《诗选刊》《中国诗人》等。获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节佳作奖,《青年文学家》2018—2020诗歌组特别奖。《中诗微刊》2018年度诗人。出版电子诗集《爱在空壳里燃烧》《折柳枝》。  故乡最小的是炊烟  故乡从哪里来  我一直在遥远的边城  问我那最遥远的遥远的
期刊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往往是贯穿始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继承中发展,亦在发展中继承。米芾是宋代的著名书家,其被誉为宋四家之一,其书画上承唐法、取法魏晋、“集古出新”,最终成为一代大家。《蜀素帖》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此文承前启后,集古出新的思想和技法,实为后人学习之范本。  关键词:集古出新 米芾 技法 用笔 《蜀素帖》  一、米芾的集古到出新  (一)米芾的“集古字”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地
期刊
池塘  池塘多分散在僻静的地方,一处山坳,一畦洼地,都能成为一方池塘。如果把池塘比喻为一位隐士,那一定是隐于野的小隐。  池塘是一个独立宁静的世界,有自个儿形成的生态系统,池塘里有水藻,有浮萍,有芦苇,有蔓生蔓长的藤蔓植物。池塘一般不与大江大河相通,它是封闭的,池塘里的水是雨水,是泉水,是地下水,小时候经常唱《捉泥鳅》的儿歌:“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有水就有生物,池水里有鱼,有虾,有微生物,塘
期刊
摘要:美术创作一直以来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源于社会生活,并且反映生活。通渭县创造了26个书画写生基地,为美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来源。许多美术创作者都喜欢通过写生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而美术作品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写生水平又有了相应的要求,促使写生也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美术创作与写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美术创作中写生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文艺界的经典创作,它是中国人民吹起的爱国号角,鼓舞着中华民族走出困境走向胜利,也激励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携手维护世界和平。时至今日,《黄河大合唱》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 音乐作品 鉴赏  《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作品,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歌词和乐曲之间的配合堪称完美,集文学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