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好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中考学科成绩、减轻学生备考的负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对如何高效地开展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学作一个总结。
一、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复习)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归纳复习:
1. 对重点、难点、新增考点的分析归纳复习
2. 对同类知识点的归纳复习
3. 对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归纳复习
通过这些方面的复习,主要解决了学生在客观性试题部分的知识上的漏洞,从而提高客观性试题的得分率。
二、第二轮复习 (线索专题复习)
1. 线索串讲模式
通过一定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线索,将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个个孤立的考点,变成知识与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遇到问题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本届初三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中,我就通过一张知识结构图,将中考考点第三板块“承担责任 融入社会”的部分7—34考点全部串联在一起。如下图:
2. 热点专题串讲
热点专题串讲是指以时政热点为中心,以材料为背景,将热点与考点、学生应考技能等按一定的程序组成一个训练的序列的教学模式。
热点专题串讲的教学流程是:热点导入、引出问题 → 链接知识、回归考点 → 知识重组(专题)、网络构建 → 真题讲解、能力训练。
三、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模拟演练)
1. 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编制模拟试题,进行考、练、讲、评。
对训练题的编选要符合中考命题的精神,切忌不加选择、顺手牵羊,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中考精神。
训练题的编制要有新颖性、层次性、针对性、能力性、制约性、合理性。
① 新颖性:题目要新、提问要活,新而不怪,活而不难。
② 针对性:针对易错点、易混点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重点、热点,针对学生的思维情况进行命题。
③能力性: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体现开放性、启发性、探究性、新颖性。
④制约性:由考点、中考考试说明制约,不出偏、怪、似是而非的题目,少出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
⑤合理性:在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尽可能全面覆盖中考的常考考点,以免造成复习上的遗漏。
2. 讲解答题方法、规范答题习惯
① 明确答案的构成特点
基础知识作工具——基本技能;
背景材料提示语——提取信息;
时政语言显新意——联系实际。
② 答案——“外在”和“内在”相结合
“外在”——表述清晰整洁、段落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
答案要点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能分点就分点。
“内在”——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要点条理化——按逻辑顺序排列,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
语言术语化——语言严密,使用政治术语。应写意思完整的话、有条理的话、逻辑严密的话,尽可能地使用专业术语。
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1.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还不牢固的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强化重点,熟记考点,熟悉常考题特别是客观性试题 。
2. 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要重点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努力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达到选择题不丢分、非选择题少失分的目的。具体来说,要切实掌握以下能力:①准确审题、把握题意的能力,不能看错要求,弄错试题指向。②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和实际的能力,不能张冠李戴,知识错位,生拉硬套。③具体试题具体分析、提高组织答案的能力。④规范答题的能力,不可下笔千言,漫天撒网。
3.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且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来说,要求其努力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一、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复习)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归纳复习:
1. 对重点、难点、新增考点的分析归纳复习
2. 对同类知识点的归纳复习
3. 对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归纳复习
通过这些方面的复习,主要解决了学生在客观性试题部分的知识上的漏洞,从而提高客观性试题的得分率。
二、第二轮复习 (线索专题复习)
1. 线索串讲模式
通过一定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线索,将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个个孤立的考点,变成知识与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遇到问题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本届初三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中,我就通过一张知识结构图,将中考考点第三板块“承担责任 融入社会”的部分7—34考点全部串联在一起。如下图:
2. 热点专题串讲
热点专题串讲是指以时政热点为中心,以材料为背景,将热点与考点、学生应考技能等按一定的程序组成一个训练的序列的教学模式。
热点专题串讲的教学流程是:热点导入、引出问题 → 链接知识、回归考点 → 知识重组(专题)、网络构建 → 真题讲解、能力训练。
三、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模拟演练)
1. 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编制模拟试题,进行考、练、讲、评。
对训练题的编选要符合中考命题的精神,切忌不加选择、顺手牵羊,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中考精神。
训练题的编制要有新颖性、层次性、针对性、能力性、制约性、合理性。
① 新颖性:题目要新、提问要活,新而不怪,活而不难。
② 针对性:针对易错点、易混点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重点、热点,针对学生的思维情况进行命题。
③能力性: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体现开放性、启发性、探究性、新颖性。
④制约性:由考点、中考考试说明制约,不出偏、怪、似是而非的题目,少出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
⑤合理性:在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尽可能全面覆盖中考的常考考点,以免造成复习上的遗漏。
2. 讲解答题方法、规范答题习惯
① 明确答案的构成特点
基础知识作工具——基本技能;
背景材料提示语——提取信息;
时政语言显新意——联系实际。
② 答案——“外在”和“内在”相结合
“外在”——表述清晰整洁、段落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
答案要点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能分点就分点。
“内在”——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要点条理化——按逻辑顺序排列,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
语言术语化——语言严密,使用政治术语。应写意思完整的话、有条理的话、逻辑严密的话,尽可能地使用专业术语。
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1.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还不牢固的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强化重点,熟记考点,熟悉常考题特别是客观性试题 。
2. 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要重点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努力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达到选择题不丢分、非选择题少失分的目的。具体来说,要切实掌握以下能力:①准确审题、把握题意的能力,不能看错要求,弄错试题指向。②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和实际的能力,不能张冠李戴,知识错位,生拉硬套。③具体试题具体分析、提高组织答案的能力。④规范答题的能力,不可下笔千言,漫天撒网。
3.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且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来说,要求其努力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