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作家龙应台文笔犀利,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度,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其《野火集》、《百年思索》、《大江大海1949》等作品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影响深远。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也有着柔和温情的一面,在“人生三书”中展现了一位疼爱孩子,育儿有道的母亲形象。
关键词:龙应台;人生三书;母亲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11-01
“母亲”绝对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字眼之一,她将陪伴我们走过大半辈子的时光与岁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由于兴趣使然,我阅读和欣赏了不少文学影视作品,虽然自己还没有迈入“养儿育女”的行列,但也算是遇到过很多特色迥异的母亲了。在这么多位母亲中,有很多母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为了儿子的成长,孟母三次搬家的执着;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对自己儿女的畸形母爱;《阿甘正传》中甘夫人对于阿甘的爱与关怀……而近期,对我影响最大的母亲形象则是在《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这三部作品中以母亲这个角色出场的龙应台了。
于大多数人来说,龙应台无疑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女性奋斗典范,拥有博士学历;出版了《野火集》、《大江大海1949》等许多优秀作品,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多所高校,更曾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以及台湾“文化部长”……
对于龙应台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我不可能不羡慕,但我爱上龙应台却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在“人生三书”中,作为一个母亲,她对自己的儿子一如既往付出的深切母爱与关怀。
在我的眼中,龙应台是一位很独特的母亲。她既能给予孩子细心的照顾与疼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又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学着去聆听和尊重孩子的观点,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母亲与儿子,很多时候反而更像是一对朋友;更难得的是在孩子相继长大后,虽然不舍,但她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的远离。
龙应台对孩子的细致照顾在《孩子慢慢来》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将母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微之处,让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母亲,那份养育孩子既快乐,同时又担忧、害怕、苦恼的复杂心情。
她会为华安准备一本育儿书,在书中记录下华安的点滴成长,“8个月大的婴儿,能爬行,能扶床独立,能沿臂扶走……”;听到华安会说话后,会像个很没有教养的女人扯着喉咙大叫;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做营养的鱼粥与胡萝卜;对孩子独自去陌生地方的担心与害怕;在责备孩子不能以哭作为武器,而丈夫却选择为孩子讲七只乌鸦的故事后,她的叹气与无奈……
在《孩子慢慢来》中,我们感受到一位善于聆听孩子想法,耐心回答孩子问题的龙应台。
在她骑车带孩子上幼儿园的途中,既要教会孩子路上会动的各种汽车名称,也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分辨各种颜色,孩子细数着每一个新朋友,妈妈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就这样一路欢乐地驶向幼儿园;安安在台北龙山寺认识了“龙”这个新伙伴,回到欧洲后,安安在电车窗外的天空又一次看到了新朋友——龙,高兴地与妈妈分享,鲜红的彩带在风里波浪似地翻滚起来,妈妈突然意识到这又何尝不是一条龙呢;妈妈教会安安在公交车上站着的是一个黑人,回家后安安能聪明地指出妈妈书上照片中的也是黑人,小小的人儿为她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听到安安想要做一位公主后,妈妈很着急地询问孩子原因,虽然被安安打断了,但是她会尊重孩子,选择先听完孩子的回答……
2003年龙应台恢复了个人的生活,那时安德烈18岁,此时她敏感地意识到自己与大儿子华安之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遥远,大学生的安安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一开始的紧张与焦虑过后,她勇敢地做出了改变,决心一定要認识大学生安安,于是以专栏的方式开始与华安进行书信对话,主动去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两人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而不是强硬地以母亲的身份要求孩子做出改变。
母子两人的书信往来一写就是三年,总共三十多封,后来就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通过书信往来,母子两人就像是一对朋友一样,通过平等的对话与沟通,增进了了解,重新拾起了小时候那段深厚的母子情。这本书可以说是相隔三十年的两代人之间的一次心灵对话,体现了母子两代人的心灵碰撞以及中西方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
对于龙应台来说,这样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母子两人的关系终于往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在《目送》中,我则体会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在孩子长达后,流露出的无奈与豁达。相信每一位母亲都会遇到这个难题,当孩子渐渐长达后,他们开始逐渐远离你的世界,而你又会回到一个人的生活。
华安初到幼儿园时,会紧紧抓住母亲的手,时不时回头在人群中寻找母亲的踪迹,长大后儿子勉强忍受着母亲的怀抱,即使同坐一辆车也不愿和母亲对话;孩子小时候,母亲能够变着花样为孩子们做吃的,孩子长达后,自己又恢复到吃什么都随便的日子,反而要孩子教自己做饭……
很多母亲似乎都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一直都以相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宝贝,却不知只有坦然接受“渐行渐远”的事实,才是对双方最好的安排。而我佩服龙应台的也正是这点,她无奈却坦然接受了孩子的远离,目送着孩子独自成长,对于孩子的爱意不会有一丝减少,却在恰当的时间做出了一个母亲该做出的正确决定。
每次读完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我的内心总是充斥着各种情绪,震撼、感动、羡慕、沉默……我一直很渴望这样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之外,能多一层朋友式的关怀与沟通,像龙应台母子一般海阔天空凭君聊,分享各自的生活感悟,帮助解答各自的人生疑惑。
未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龙应台那样,和自己的儿子或是女儿成为朋友,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亲身感受这个多彩的世界。而现在我更希望我能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他们对我说过去的事,我带他们体验所不曾经历的事物,想想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龙应台.目送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9.
[2]龙应台. 孩子你慢慢来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2.
[3]龙应台,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
黄佳燕(1993—),女,汉族,浙江海宁人,大学本科,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郑心怡(1995-),女,汉族,浙江余姚人,大学本科,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键词:龙应台;人生三书;母亲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11-01
“母亲”绝对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字眼之一,她将陪伴我们走过大半辈子的时光与岁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由于兴趣使然,我阅读和欣赏了不少文学影视作品,虽然自己还没有迈入“养儿育女”的行列,但也算是遇到过很多特色迥异的母亲了。在这么多位母亲中,有很多母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为了儿子的成长,孟母三次搬家的执着;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对自己儿女的畸形母爱;《阿甘正传》中甘夫人对于阿甘的爱与关怀……而近期,对我影响最大的母亲形象则是在《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这三部作品中以母亲这个角色出场的龙应台了。
于大多数人来说,龙应台无疑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女性奋斗典范,拥有博士学历;出版了《野火集》、《大江大海1949》等许多优秀作品,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多所高校,更曾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以及台湾“文化部长”……
对于龙应台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我不可能不羡慕,但我爱上龙应台却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在“人生三书”中,作为一个母亲,她对自己的儿子一如既往付出的深切母爱与关怀。
在我的眼中,龙应台是一位很独特的母亲。她既能给予孩子细心的照顾与疼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又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学着去聆听和尊重孩子的观点,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母亲与儿子,很多时候反而更像是一对朋友;更难得的是在孩子相继长大后,虽然不舍,但她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的远离。
龙应台对孩子的细致照顾在《孩子慢慢来》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将母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微之处,让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母亲,那份养育孩子既快乐,同时又担忧、害怕、苦恼的复杂心情。
她会为华安准备一本育儿书,在书中记录下华安的点滴成长,“8个月大的婴儿,能爬行,能扶床独立,能沿臂扶走……”;听到华安会说话后,会像个很没有教养的女人扯着喉咙大叫;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做营养的鱼粥与胡萝卜;对孩子独自去陌生地方的担心与害怕;在责备孩子不能以哭作为武器,而丈夫却选择为孩子讲七只乌鸦的故事后,她的叹气与无奈……
在《孩子慢慢来》中,我们感受到一位善于聆听孩子想法,耐心回答孩子问题的龙应台。
在她骑车带孩子上幼儿园的途中,既要教会孩子路上会动的各种汽车名称,也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分辨各种颜色,孩子细数着每一个新朋友,妈妈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就这样一路欢乐地驶向幼儿园;安安在台北龙山寺认识了“龙”这个新伙伴,回到欧洲后,安安在电车窗外的天空又一次看到了新朋友——龙,高兴地与妈妈分享,鲜红的彩带在风里波浪似地翻滚起来,妈妈突然意识到这又何尝不是一条龙呢;妈妈教会安安在公交车上站着的是一个黑人,回家后安安能聪明地指出妈妈书上照片中的也是黑人,小小的人儿为她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听到安安想要做一位公主后,妈妈很着急地询问孩子原因,虽然被安安打断了,但是她会尊重孩子,选择先听完孩子的回答……
2003年龙应台恢复了个人的生活,那时安德烈18岁,此时她敏感地意识到自己与大儿子华安之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遥远,大学生的安安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一开始的紧张与焦虑过后,她勇敢地做出了改变,决心一定要認识大学生安安,于是以专栏的方式开始与华安进行书信对话,主动去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两人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而不是强硬地以母亲的身份要求孩子做出改变。
母子两人的书信往来一写就是三年,总共三十多封,后来就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通过书信往来,母子两人就像是一对朋友一样,通过平等的对话与沟通,增进了了解,重新拾起了小时候那段深厚的母子情。这本书可以说是相隔三十年的两代人之间的一次心灵对话,体现了母子两代人的心灵碰撞以及中西方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
对于龙应台来说,这样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母子两人的关系终于往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在《目送》中,我则体会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在孩子长达后,流露出的无奈与豁达。相信每一位母亲都会遇到这个难题,当孩子渐渐长达后,他们开始逐渐远离你的世界,而你又会回到一个人的生活。
华安初到幼儿园时,会紧紧抓住母亲的手,时不时回头在人群中寻找母亲的踪迹,长大后儿子勉强忍受着母亲的怀抱,即使同坐一辆车也不愿和母亲对话;孩子小时候,母亲能够变着花样为孩子们做吃的,孩子长达后,自己又恢复到吃什么都随便的日子,反而要孩子教自己做饭……
很多母亲似乎都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一直都以相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宝贝,却不知只有坦然接受“渐行渐远”的事实,才是对双方最好的安排。而我佩服龙应台的也正是这点,她无奈却坦然接受了孩子的远离,目送着孩子独自成长,对于孩子的爱意不会有一丝减少,却在恰当的时间做出了一个母亲该做出的正确决定。
每次读完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我的内心总是充斥着各种情绪,震撼、感动、羡慕、沉默……我一直很渴望这样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之外,能多一层朋友式的关怀与沟通,像龙应台母子一般海阔天空凭君聊,分享各自的生活感悟,帮助解答各自的人生疑惑。
未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龙应台那样,和自己的儿子或是女儿成为朋友,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亲身感受这个多彩的世界。而现在我更希望我能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他们对我说过去的事,我带他们体验所不曾经历的事物,想想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龙应台.目送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9.
[2]龙应台. 孩子你慢慢来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2.
[3]龙应台,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
黄佳燕(1993—),女,汉族,浙江海宁人,大学本科,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郑心怡(1995-),女,汉族,浙江余姚人,大学本科,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