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和你谈谈爱,谈谈我的爱人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的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曾是一名记者,经历过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灾等历史事件。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阿列克谢耶维奇用3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本篇选摘自她的作品《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核爆发生后,瓦西里是第一批到达救灾现场的6名消防员之一。他新婚的妻子柳德米拉当时已有6个月的身孕。为了进到莫斯科的特殊病房陪伴丈夫,柳德米拉用尽了各种方法。)
  他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每天,出现在我眼前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人。之前的烧伤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伤口首先出现在他嘴里,接着是他的舌头、脸颊——最开始,那些伤口还十分细小,但是很快就迅速扩大、蔓延。
  那是一所特殊的医院,专门收治那些受到严重辐射感染的伤者。
  就在我住进医生宿舍的第一天,医生们用放射量测定器对我进行了严密的检测。我的衣服、手提包、钱包和鞋子——它们全都“烫”得厉害。他们收走了我所有的东西,除了我的钱,就连我的内衣内裤都被收走了。作为交换,他们给了我一套病人服。当我穿着这一套衣服去见瓦西里的时候,他被我吓了一跳:“亲爱的,你这是怎么了?”
  因为身上穿着病人的服装,我无法去市场买菜,人们就给我带蔬菜。可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无济于事,瓦西里已经咽不下任何东西,甚至连液体也喝不下去了,就连顺滑的生鸡蛋他都咽不下去。但是,我仍然想做一些可口的食物给他吃,就好像这样做能对他有所帮助一样。我跑到邮政局。“姑娘们,”我对她们说,“我需要马上给住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的父母打电话!我的丈夫快不行了!”她们立刻就意识到我的丈夫是什么人以及我来自哪儿,并且很快就帮我接通了电话。我的爸爸、妹妹和弟弟当天就坐飞机赶到了莫斯科。他们给我带来了一些行李,还有钱。当时已经是5月9日。瓦西里过去经常对我说:“你不知道莫斯科有多美!尤其是在胜利日,当他们燃放烟花的时候!我真希望你能亲眼看一看那美丽的景色。”
  我坐在瓦西里身边,他睁开眼睛,问道:“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
  “现在是晚上9点。”
  “打开窗户!他们马上就要点燃烟花了!”
  我打开窗户,他的病房在八楼。从窗户望出去,整座城市都在我们面前!灿烂的烟花腾空而起,异常绚丽。
  “快看那儿!”我说。
  “我告诉过你,我会带你来看莫斯科的美景。我也告诉过你,每逢节假日,我都会给你送花……”


  我扭过头,看到他的枕头下放着三枝康乃馨。他给了护士一些钱,让她帮他买了这些花。
  我转身跑到他的床边,亲吻着他。
  “我爱你!我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
  他开始低声抱怨道:“你忘了医生是怎么跟你说的吗?不准抱我,也不准亲我!”
  他们不让我抱他,可是,我……那天晚上,我一直和他在一起。
  我开始感到有些眩晕,幸亏当时我正在走廊上,而不是在房间里。我死死地抓住窗沿,从而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一名医生从我身边经过。他一把拉住我的胳膊,突然问道:“你是不是怀孕了?”
  我立刻矢口否认:“不!我没有怀孕!”
  “不要对我撒谎。”他叹了口气,说道。
  第二天,我被叫到了负责人安吉莉娜·瓦西列芙娜·古斯科娃的办公室里。
  “你为什么要对我撒谎?”她问道。
  “我别无选择。如果当初我告诉你,你一定会把我送回家。这是一个神圣的谎言!”
  “你在这里能做什么呢?”
  “至少,我能在他身边陪着他……”
  我十分感激安吉莉娜·瓦西列芙娜·古斯科娃,我这辈子都对她感激不尽!其他伤者的妻子也都赶来了,但是医院不准她们进来。
  很快,医生们就剃光了伤员们的头发,而瓦西里的头发是我帮他剪的。我想亲手为他做每件事。假如不是因为身体不适,我愿意一天24小时都陪在他身边。我不想离开瓦西里,哪怕是一分钟也不愿意。我的弟弟来了,他被这里的情形吓坏了,他说:“我不能让你继续留在这里!”可是,我的父亲对他说:“你认为你能够阻止她吗?她会从窗户里跳出去!她会从消防通道里逃走!”
  我回到医院,一走进病房,我就看到瓦西里病床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橘子。那个橘子很大,皮是粉红色。瓦西里笑着对我说:“我收到了一件礼物。你把它吃了吧。”就在他和我说话的同时,站在帘子那一侧的护士也对我做了个手势,示意我不能吃。那个橘子就放在他身邊,靠得很近,事实上,那个橘子不仅不能吃,而且甚至根本就不应该去碰它。“来吧,吃了它。”他说,“你喜欢吃橘子的。”我伸出手,把橘子握在手心里。这时,他闭上眼睛,睡着了。护士一脸惊恐地望着我。而我呢?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可能性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不会想到死亡,不会意识到他的死亡是那么可怕,更不会认为他会令我感到害怕。有人说:“你必须明白:他已经不再是你的丈夫,也不再是一个受人关爱的人,他只是一个带有高浓度毒素的放射性物体。你不要自取灭亡,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很喜欢一个已经近乎崩溃的女人说过的话:“可是,我爱他!我爱他!”当他睡觉时,我会轻声地对他说:“我爱你!”当我走在医院的院子里的时候,我会轻轻对自己说:“我爱你!”当我拿着他的尿盆向厕所走去的时候,我会低声说:“我爱你。”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家时的情景。他只有握着我的手才能安然入睡。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习惯——睡觉时握着我的手,整个晚上都不松开。所以,在医院里,每当他睡觉的时候,我也会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松开。   当我在病房里陪着他的时候,他们不会给他拍照,可是当我离开后,他们就会给他照相——他不穿任何衣服,赤条条地暴露在闪光灯下。他身上盖着一条很薄的小毯子。我每天都会为他更换这条毯子,到了晚上,这条毯子就会变得血迹斑斑。每当我扶他坐起来的时候,我的手上都会留下许多细小的皮肤碎片——那些都是他溃烂后的皮肤。任何一个细小的线头都会在他身上留下触目惊心的伤口。我把指甲剪得非常短,一直剪到流血为止,只有这样我才不会在不经意间划伤他那异常脆弱的皮肤。没有护士能够接近他,所以如果她们需要什么就会叫我。
  他们继续给他拍照。他们说是为了科学。我把他们都赶了出去!我冲着他们大吼大叫!甚至还打了他们!他们怎么能这样做?
  当班的护士对我说:“你以为他能活着吗?他接受了1600伦琴的核辐射。400伦琴的辐射就已经足以致命。你现在就坐在一个核反应堆旁边。”他是我的……他是我的爱人。当所有人都死了以后,他们对医院局部进行了重建。他们推倒了墙壁,撬开了铺在地上的木地板。
  一整晚,我都守在他床边。直到第二天早上,坦尼亚让我陪她去墓地才离开。从墓地回来后,我立刻给护士打电话询问:“他怎么样?”“他15分钟前去世了。”什么?我在那呆了整整一个晚上,只不过才离开3个小时而已!我跑到窗户边,歇斯底里地大叫道:“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整栋楼的人都能听到我的叫声,他们都不敢靠近我。渐渐地,我意识到:我一定要再见他一面!于是,我冲下楼梯。他还躺在他的那间观察病房里。
  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柳西娅!柳西娅!”“她刚才出去了,马上就回来。”护士告诉他。他听后,叹了一口气,就再也没有说话。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离开他半步,直到他下葬。用于安葬他的并不是普通的棺材,而是一个塑料袋。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那个袋子。
  墓地被封锁了,任何人都不得入内,除了我们。士兵们飞快地用泥土掩埋了棺材。“动作快一点!再快一点!”一名军官一直在旁边敦促干活的士兵。下葬前,他们甚至都没让我抱一抱他。随后——我们就被他们带上了汽车。整个过程都显得格外神秘。
  葬礼刚刚结束,他们立刻就给我们买好了第二天的返程机票。无论走到哪儿都有一个便衣士兵緊跟着我们。他甚至不允许我们外出购买返程旅途中所需的食物。他们禁止我们与他人谈及此事——尤其是我。事实上,当时的我根本就无法谈论这一话题,我甚至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当我们离开时,值班的那个女人清点了我们用过的所有毛巾和毯子,然后把它们叠起来,塞进了一个塑料袋。他们很有可能会把它们都烧掉。我们自己支付了医院宿舍的住宿费。我在那儿住了14晚。那是一所专门针对辐射中毒患者的特殊医院。14个夜晚。一个人从生到死,只需要14天的时间。
  回到家,我睡了整整3天。家人们叫来了救护车。“没关系,”医生说,“她会醒的。她只是睡着了而已。”
  我当时才23岁。
  两个月后,我又去了一趟莫斯科。从火车站出来后,我直奔墓地。我要去看他!就在那个墓地里,我出现了分娩的征兆。我生下了一个女孩。“娜塔申卡,”我轻声说道,“你爸爸给你起名叫娜塔申卡。”她看起来十分健康,四肢健全。但是,医生告诉我,她一出生就被查出有肝硬化,而且肝脏内含有高达28伦琴的放射性物质,此外,她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4个小时后,他们告诉我她死了。随后,他们又对我说了相同的话:我们不会把她的遗体还给你。你们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不把她给我?这句话应该由我来说——我不会把她给你们!你们想用她来做科学研究。我讨厌你们的科学!我讨厌它!
  最后,他们给我带来了一个小木盒。“请把她埋在他的脚边。”我提出了唯一的要求。
  后来,我再婚了。我把一切都告诉了现在的丈夫——所有的事情。我们在一起了,但是我从没邀请他去过我家,那是瓦西里的家。
  这里住着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整条街都是。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切尔诺贝利斯卡亚,或者说切尔诺贝利区。这里的人在核电站工作了一辈子。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会回到那儿做一些临时工,这就是他们现在的工作状态。不过,那里已经再也没有人居住。这里的人都患有很严重的疾病,有的甚至已经残疾,但是他们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只要一想到反应堆会被关闭就会心生恐惧。除了核电站,还有谁会需要像他们这样的人呢?死亡常常会降临在这些人身上。他们就那么倒下了——有的人刚刚还在走路,转眼间就倒下了。有的人带着花去探望自己的护士,在路上,他的心脏就突然停止了跳动。没有人问我们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也没有人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没有人愿意倾听死亡,倾听那些令他们感到心惊胆战的事情。
  但是,我要和你谈一谈爱,谈一谈我的爱人……
  柳德米拉·伊格纳坚科
  罹难的消防员瓦西里·伊格纳坚科的妻子
其他文献
属于节俭年代的手艺,已经随风远去了。  1990年前,上海瓷器店尚有一种“琢字”项目,李家买了碗盏,请店伙计在每个碗内“叮叮叮”琢出一个“李”字,表明城市人的公用厨房,邻里相对开放的种种状态,餐具刻了字,避免相互之间混淆。如今这一类“字碗”,即使是在老辈人的饭桌上,也见不到了,只有小古董店瓷器架里,那些早期民窑器中,偶尔会看见匠人的手刻字,即便多笔画字“潘”、“臧”、“樊”,也铁画银钩,柳风颜骨,
期刊
琴姑娘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后头还跟着一个只小她1岁多的弟弟。那个年代,这样的兄妹组合往往意味着,生下琴姑娘只是迫不得已,原本想要的是一个儿子。  后来许多年,琴姑娘的回忆里想必都会反复播放这样的场景:她出生的那个冬天,母亲还未出月子,靠在床畔,头上包着毛巾,整日忧伤地看着她没心没肺地吃了睡睡了吃。直到有一天,院子里来了个陌生女人,胖胖的,站在母亲床头,用指头刮她的小脸,那个亲昵劲仿佛一辈子
期刊
小时候不像现在有大棚,冬日里基本就是白菜、萝卜、土豆。土豆其实是后来才多了起来,以前也少见,老百姓叫做地蛋。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回出去买菜回来,遇见一个同学正要去买菜,问我买到了什么,我就说买了点土豆,他听了一怔,执意要看看我买了多少,待其看过,一脸放心地说:“噢,就是地蛋啊。”我这才明白,他不知道土豆指的是什么,又不好意思问,这才要看看。  土豆再早的时候一度叫做“马铃薯”,是苏联文学作品里常常提
期刊
我有一位学生,严格说是实习生,男,80后,86年的。7年前,跟着我在报社实习,出去采访新闻。2009年,他毕业,做了记者,可惜机不逢时,正赶上传统媒体这艘大船开始漏水、一点一点往下沉。他记者做了两年就离开了。后来,我们也就逐渐断了联系。  上周,他通过果壳网APP“在行”(我受邀入驻,在里面当“老师”),约了我,请教“3个月之内如何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然后,我们就见了面。寒暄着,得知他离开报社之后
期刊
曾经去宜家购了一次物。  在宜家那些充滿了创作灵感奇思妙想的居家产品中,穿行着不少即将开始共同生活的青年男女。他们手里拿着购物单,或商商量量地一路走一路买,或小跑着看这个定那个。那种兴致与和谐使我很强烈地感受到时下的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重视。  现在年轻人虽然生活压力很大,但他们对于生活的实际投入比父辈多很多。他们中的男人不会像他们的父亲那样回家把工资袋一扔就甩手不再过问家里的事,他们中的女人也
期刊
很少有人意识到,对一个家庭来说,垃圾袋是比卧室更私密的地方。  情人节当天两张相邻座位的话剧票,会让单身女青年的一段地下恋情曝光。隔三岔五的可樂、汉堡和膨化食品包装袋,多半来自某个体脂严重超标的肥胖人士。一次性拖鞋、牙刷数量激增,很可能是老家来了借宿的亲戚。  城市里,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外人甚至很难搞清楚一扇关着的大门后面,究竟藏着几口人,他们以怎样的方式投入生活。  但每一个“
期刊
最初爱上青岛,是年少时的轻狂孟浪,17岁时来看谣传中美丽壮观的栈桥,感觉也就仅此而已,不就一盖着阁楼的桥在海水里泡了100多年嘛。  栈桥让人失望,我却迷上了青岛的海岸线,还有红瓦绿树、清爽潮湿的海边空气,都是很经典的奢华。  夜晚,穿过一个又一个街心花园,寂静里有虫子啾啾地叫,流窜在异乡的日子,忽然感觉青岛的春秋两季无比漫长,羊毛衫可以很长久地大行其道。  街上的樱花、法国梧桐、海边长满牡蛎的礁
期刊
九州神话,由你续写!  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却隐藏在厚重的历史迷雾当中,不见真相。后羿究竟有多么英武?嫦娥究竟有多么凄美?午后君即将为你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并且这一次,你不再是神话的旁观者,而是神话的参与者、创造者!  午后“龙接华夏”栏目,邀请您续写华夏的传奇!  来!来!来!  50年前,女作家冰冻了自己,50年后,她复活了,却再次离去。会是星际迷航么?  
期刊
1  凌晨两点,玛莎醒了。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有时下的雨冷得叫人发抖,雨点敲打着农庄的屋顶。玛莎伸手摸了摸身旁的毛毯,迪克没在床上。可能他又胃疼了,昨天他跟农庄经理托德喝了一顿大酒。  玛莎起了床,套了件棉服去厨房找丈夫,迪克不在那里,他也不在其他房间。难道他去照料那些牲口了?玛莎穿上雨衣,拿着手电穿过草坪。经过仓库时,她隐约看到仓库的大门半敞着,尽管里面没有一点儿动静,没有一丝灯光,她还是想去看一
期刊
那个午后,天空低垂,雾霾沉沉,到处都是灰蒙蒙的。  沒有一片叶子的树,凛冽地站在寒风里,两只伶仃的麻雀站在光秃秃的枝杆上打架,又或许是在说着什么我听不懂的悄悄话,是的,不懂。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活着活着,滴翠的青春蓦然间就已苍老;活着活着,鲜亮的生活上就有了皱褶。每日里,和那些红尘俗事争斗,精确到每一个细节,常常是,一颗心拥挤得没有一丝缝隙。  我知道,不仅仅只有我是这样的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