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008年的创业年会上,李光洪都风光、风采,曾经当过重庆武隆县羊角镇副乡长的他,两届创业年会都登上了领奖台。今天的李光洪已经拥有了三家直营店,而且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读者走向成功。
帮助读者创业成功,《创业》做到了
在结识《创业》杂志之前,李光洪当过教师,任过干部,也养过鸡、喂过鱼,养过猪,做过门市,开过工厂,搞过销售,这些项目都不错,别人都能搞成功,可自己不但未成功,反而亏了本。李光洪总结原因,就是没有脚踏实地。没当好教师就想当校长,没当好乡长就想当县长,没找到销路就开始生产产品,没掌握技术就开始搞养殖,失败是必然的。
2006初,《创业》杂志走进了李光洪的生命,从此便鱼水情深。第一个项目是气化炉,由于是新生事物,几百元一台的高科技产品人们争相购买,一度生产还跟不上,于是购回大量原料,组织大量人员生产,但是这个产品没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出现的弊端很多,自己无能解决,转让方无能解决,导致积压了大量产品无人问津,消费者怨声载道,原料退不回,产品要包退,工人工资要发放,最后把赚的几万元赔个精光不说,连车卖了都没赔够。李光洪顷刻间沦为“几个口袋一样重,身无半两铁”。一生为创业,丢掉了工作,丢掉了家庭,失去了青春,还失去了金钱。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创业》杂志龙华总编的一句话“从头再来”改变了李光洪一生的命运。
李光洪对自己立誓:“我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再来,放下架子,网开面子,挣到票子,找回青春的影子。”
此后,重出江湖的李光洪用下苦力搅沙浆、扛钢模换来了学技术的票子,通过《创业》搭建的台子,在郑祥牧老师(重庆郑氏卤菜、火锅、小面技术培训)那里去领了一个方子,去吴庆元(随手香卤菜)老师那里买了点料子,回家买几个锅碗盆子,借来几张桌子,就做成了第一个火锅馆。因为李光洪人缘好,加之火锅口味好,服务好,开业以来一直生意火爆,月利润突破万元,在羊角镇出了名。
有了第一个店的成功经验和操作技术,李光洪迅速用赚来的钱开起了第二个店。为了实现差异化经营,李光洪借鉴重庆鸳鸯火锅的方式,独创了狗见羊火锅:太极图造型的锅里,一边是红汤的狗肉,一边是清汤的羊肉,两者交相辉映,令人观之食欲大振,食之大快朵颐。七、八个亲朋好友围坐一桌,一锅狗见羊,三斤二锅头,生旦净末丑……李光洪的狗见羊火锅在羊角镇红极一时,更是成为了镇上各部门招待外地客人的指定用餐地点。
为了照顾那些单个或人数不多的食客(一两个食客吃不完一锅狗见羊),李光洪专门针对他们推出了“碗碗羊肉”,10元一碗,一个人点上一碗“碗碗羊肉”,加二两酒,再来一碗饭,十几块钱的消费,便可酒足饭饱。“碗碗羊肉”大受欢迎,一个来武隆旅游的重庆人曾一口气吃了四碗,“太好吃了,停不下来”。
《创业》独特的生态链:《创业》帮读者创业成功,成功读者反哺创业者
第三个分店,李光洪选在了湖南的张家界,这里和重庆接壤,交通方便,经营品种上,李光洪增加了重庆烧鸡公、口水鸡等特色菜品。2008年创业年会前开业,开业稳定后,李光洪便赶到了山东临沂参加创业年会。
在山东临沂的创业年会上,李光洪又一次成为了焦点、明星。年会后,有四名读者和李光洪一起去了湖南张家界,学习李光洪的狗见羊火锅等系列技术。其中深圳读者学成了返回深圳后便从先前工作的厂里辞职出来,而今在找门面准备开业。青岛读者学成返回后即被当地一老板看中,被高薪聘请到其酒楼掌勺。还有张家界一个本地读者,自己开有饭店,只是生意不大好。自从学了李光洪的技术,营业额迅速提高,现在的生意比李光洪的还要好。另一个河南读者,学成技术回家后,因母逝正在处理后事,不久也将开店……
而今李光洪张家界店每天的营业额都有2000多元,位于老家武隆的两个店则由妻子打理,创业小有成就的他,一方面着手发展新店,计划2009年内开到10家分店,到09年会上向全国读者报喜。另一方面,李光洪开始腾出手脚,帮助《创业》读者创业,把自己的绝技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那些正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的读者兄弟姐妹们。上文提到的四名读者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创业》帮助读者李光洪创业成功了,成功了的李光洪又接过创业火炬,把成功传递给下一个张光洪、王光洪、马光洪……星火燎原,生生不息,无穷无尽。这就是《创业》的生态链,这就是《创业》的魅力。
编后:
经与李光洪协商,“狗见羊”项目纳入创业监管,放进创业超市。李光洪承诺:重庆老火锅绝技、狗见羊火锅绝技、烧鸡公、特色小吃等系列技术,仅以成本价转让给读者,每项三百元,款汇到《创业》,再到店里学。读者学会后杂志社再将学费转交李光洪。
咨询电话:023-67537097
帮助读者创业成功,《创业》做到了
在结识《创业》杂志之前,李光洪当过教师,任过干部,也养过鸡、喂过鱼,养过猪,做过门市,开过工厂,搞过销售,这些项目都不错,别人都能搞成功,可自己不但未成功,反而亏了本。李光洪总结原因,就是没有脚踏实地。没当好教师就想当校长,没当好乡长就想当县长,没找到销路就开始生产产品,没掌握技术就开始搞养殖,失败是必然的。
2006初,《创业》杂志走进了李光洪的生命,从此便鱼水情深。第一个项目是气化炉,由于是新生事物,几百元一台的高科技产品人们争相购买,一度生产还跟不上,于是购回大量原料,组织大量人员生产,但是这个产品没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出现的弊端很多,自己无能解决,转让方无能解决,导致积压了大量产品无人问津,消费者怨声载道,原料退不回,产品要包退,工人工资要发放,最后把赚的几万元赔个精光不说,连车卖了都没赔够。李光洪顷刻间沦为“几个口袋一样重,身无半两铁”。一生为创业,丢掉了工作,丢掉了家庭,失去了青春,还失去了金钱。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创业》杂志龙华总编的一句话“从头再来”改变了李光洪一生的命运。
李光洪对自己立誓:“我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再来,放下架子,网开面子,挣到票子,找回青春的影子。”
此后,重出江湖的李光洪用下苦力搅沙浆、扛钢模换来了学技术的票子,通过《创业》搭建的台子,在郑祥牧老师(重庆郑氏卤菜、火锅、小面技术培训)那里去领了一个方子,去吴庆元(随手香卤菜)老师那里买了点料子,回家买几个锅碗盆子,借来几张桌子,就做成了第一个火锅馆。因为李光洪人缘好,加之火锅口味好,服务好,开业以来一直生意火爆,月利润突破万元,在羊角镇出了名。
有了第一个店的成功经验和操作技术,李光洪迅速用赚来的钱开起了第二个店。为了实现差异化经营,李光洪借鉴重庆鸳鸯火锅的方式,独创了狗见羊火锅:太极图造型的锅里,一边是红汤的狗肉,一边是清汤的羊肉,两者交相辉映,令人观之食欲大振,食之大快朵颐。七、八个亲朋好友围坐一桌,一锅狗见羊,三斤二锅头,生旦净末丑……李光洪的狗见羊火锅在羊角镇红极一时,更是成为了镇上各部门招待外地客人的指定用餐地点。
为了照顾那些单个或人数不多的食客(一两个食客吃不完一锅狗见羊),李光洪专门针对他们推出了“碗碗羊肉”,10元一碗,一个人点上一碗“碗碗羊肉”,加二两酒,再来一碗饭,十几块钱的消费,便可酒足饭饱。“碗碗羊肉”大受欢迎,一个来武隆旅游的重庆人曾一口气吃了四碗,“太好吃了,停不下来”。
《创业》独特的生态链:《创业》帮读者创业成功,成功读者反哺创业者
第三个分店,李光洪选在了湖南的张家界,这里和重庆接壤,交通方便,经营品种上,李光洪增加了重庆烧鸡公、口水鸡等特色菜品。2008年创业年会前开业,开业稳定后,李光洪便赶到了山东临沂参加创业年会。
在山东临沂的创业年会上,李光洪又一次成为了焦点、明星。年会后,有四名读者和李光洪一起去了湖南张家界,学习李光洪的狗见羊火锅等系列技术。其中深圳读者学成了返回深圳后便从先前工作的厂里辞职出来,而今在找门面准备开业。青岛读者学成返回后即被当地一老板看中,被高薪聘请到其酒楼掌勺。还有张家界一个本地读者,自己开有饭店,只是生意不大好。自从学了李光洪的技术,营业额迅速提高,现在的生意比李光洪的还要好。另一个河南读者,学成技术回家后,因母逝正在处理后事,不久也将开店……
而今李光洪张家界店每天的营业额都有2000多元,位于老家武隆的两个店则由妻子打理,创业小有成就的他,一方面着手发展新店,计划2009年内开到10家分店,到09年会上向全国读者报喜。另一方面,李光洪开始腾出手脚,帮助《创业》读者创业,把自己的绝技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那些正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的读者兄弟姐妹们。上文提到的四名读者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创业》帮助读者李光洪创业成功了,成功了的李光洪又接过创业火炬,把成功传递给下一个张光洪、王光洪、马光洪……星火燎原,生生不息,无穷无尽。这就是《创业》的生态链,这就是《创业》的魅力。
编后:
经与李光洪协商,“狗见羊”项目纳入创业监管,放进创业超市。李光洪承诺:重庆老火锅绝技、狗见羊火锅绝技、烧鸡公、特色小吃等系列技术,仅以成本价转让给读者,每项三百元,款汇到《创业》,再到店里学。读者学会后杂志社再将学费转交李光洪。
咨询电话:023-6753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