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丈夫》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的《丈夫》内容和故事情节简单,语言诙谐又带有调侃意味,文本通过对“丈夫”心路历程的变化的刻画来展示人物形象,进而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丈夫”这个群体的意识觉醒。
  【关键词】:丈夫;意识;觉醒;悲悯
  沈从文的作品本身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堪称小说中关于近现代湘西世界的“历史”。作者在诙谐幽默、风趣又独特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隐隐的悲哀之感。沈从文就像一个“史者”,用他的笔给我们讲那个时代冷峻的现实,那个湘西世界里的愚昧、落后与道德沦丧。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个世界很不可思议,但是在沈从文的笔下又是那么的真实,也是这个真实感让读者真正的走进作品里,感受文章背后隐藏的那份淡淡感伤。
  《丈夫》这部作品讲述了20世纪湘西花船上妓女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老七”来自乡下,由于维持生计,不得不进城里卖身。他们称呼为“生意,是正常谋生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普遍到就像农民耕种自己的田地一样,理所应当。文章从“老七”的乡下汉子进城看望她为开端,以丈夫的视角描写了城市环境、人文现象,最后落脚到妻子的变化,并在随后与妻子相处的一天两夜里,心里经历了一步一步变化,男性丈夫意识一步步苏醒到最后爆发,两个人离开了城市回了老家为结束。沈从文用轻松、幽默滑稽的笔调将这种社会现象很自然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最大程度的融进文本里,了解这种社会现象、思考当时社会背景催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切身体会人物命运,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笔端那份人生之慨。
  开篇在描绘环境中用自然的笔法引出船妓文化,环境描写与文化阐释浑然一体。那些乡下女子,不是被人拐骗也不是受人诱惑,而是光明正大出来做生意谋生的,甚至有些丈夫会主动把自己的新婚妻子送出来。这种自然不添加感情色彩的描写反而能隐露出作者深深的悲哀。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是当时社会的常态,人们对这种状态已经麻木了,不再反抗。那些政府官员不会因为可怜民众而少收田地税,人们被现实征服了,他们的思想也被禁锢着。在描述文化的过程中,“老七”的丈夫视野逐渐成为了文本的叙述视角,“老七”以及她的生活就成了文本的描写对象。“老七”和丈夫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一个群体,通过个体来描写群体的共性,更生动更真实。
  随着视角的锁定,女人来到城市后的变化更具体,更细化。从穷乡僻壤来的女人也有了城市人的气派,发髻油光,被扯出形状的眉毛,施粉过度的脸,这一切变化都显得那么刻意和不自然。男人初见女人时对女人的变化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即使男人和女人都明白这是为生活所迫而选择的路,但当真正会面,亲身面临社会现实的时候,男人无法接受。女人在城市里过惯了千篇一律的生活,接客、看戏、唱歌、逛庙会甚至认嫖客当干爹,女人对这种生活表现得逆来顺受,甚至在这种生活模式下还活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样。女人在见到了土里土气的丈夫后,才想起来自己真正的身份或者是当前生活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没有丈夫出现的冲击,她不会发觉自己的变化,她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意味着什么,甚至自己内心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接受和承受程度也没有那么明晰。当女人问起丈夫家里情况的时候,丈夫才有了自己是主人的意识,才从令人窒息的城市环境中稍微找到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妻子将他手里的烟管夺去后给了他一枝“哈德门香烟”,这使丈夫再次惊讶。文本中有一句老七对她丈夫说的话“那次五块钱得了么?”普通的话语却道尽了无数的辛酸,堂堂男子汉却要靠妻子赚的钱来生活,并且妻子说话时也不是乡下媳妇的神气了,而像城市里的太太。但是这些惊讶很快就会消失掉。
  “于是这丈夫不必指点,也就知道怯生生的往后舱钻去,躲到那后梢舱上去低低的喘气”自己的妻子在自己面前和别人交欢,这就是对男子最大的侮辱和打击,他就像一个受了伤的小孩,这个城市里所有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包括自己的妻子,家里的鸡和小猪这个时候出现在丈夫的脑海里,似乎只有这些东西才属于自己。“如今与妻接近,与家庭却离得很远,淡淡的寂寞袭上了身,他愿意转去了”丈夫被社会扭曲、压制的意识终于萌生了,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犲狗”“野猫”“团丁”的害怕和恐惧,文本中提到的这些是抽象化的东西,其背后代表的就是社会现实中那些自己无法反抗的“恶”势力,所以他又再次从逃避的意识中拉回现实,小心翼翼的回到自己最初呆的地方。半夜妻子送来的一块冰糖让他孩子般的心得到了安慰,也就原谅了妻子的行为。第二天“水保”的到来让他再次找到了朋友的感觉,“水保”听他说乡下的事情,并和他交流,“凡是预备到同自己媳妇在枕边诉说的各种事情,这时得到了一个好机会,都拿来同水保谈了”,在异乡有一个能说话的人往往会让他对这个人的好感和信任度激增。但是水保走得时候说得一句话“告她晚上不要接客,我要来”,在他反复琢磨之后觉得恶心倍增,自己的女人在自己面前被别人大胆的预约,这让男人的意识得到了彻底的觉醒。
  “男子摇摇头,把票子撒到地下去,两只大而粗的手掌捣着脸孔,象小孩子那样莫名其妙的哭了起来。”丈夫终于忍耐不了内心被压抑的情绪,他的人格尊严和自然人性终于苏醒了,两个人回到乡下了,回到了那片贫穷但属于他们的世界。纵看整个文本,男子的意识萌发、矛盾到最后彻底的爆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社会处于动荡又扭曲的时代里,人性被压抑,这种文化下产生的的悲悯感在沈从文的笔下暗暗低吟。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丈夫,岳麓书社,3013年。
其他文献
天已经黑了,坐在花坛前喂蚊子很久的颜菁菁眼神空洞,只是望着35幢的电子门,像是在等什么又像只是坐着发呆。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次的分手那么的决绝,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前几次都只要打个电话,彼此都又和好了。她觉得这个世界总是对她特别残忍,让她饱受被抛弃的苦楚,好像她自己是一件任老天把玩的玩具。她在想: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注定什么都抓不住,什么都没有。  颜菁菁是家里的长女,还有个弟弟,因为父母做生意,
期刊
【摘要】:《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图物”一词,其解释历来与禹铸九鼎的神话相联系,故学者多以“图腾”释“物”。根据文献考证,前贤对于“图物”的“物”之解释似有偏狭。大禹铸鼎象物,其主要目的爲增强政治权威,画于鼎上的当是四方特有之物,以示夏王朝统治区域之广,非“图腾”之义所能涵盖。  【关键词】:图物;图腾;政治权威;特产  “图物”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楚子问鼎之
期刊
【摘要】:泰国小说《南风吹梦》是由泰国作家牡丹翻译而成的,小说主要是以书信体的方式来叙述了华人主人公曾璇有为了谋生而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前往泰国的船只,小说以细腻的语言详实地记录了曾璇有从一开始的排斥泰国风俗,到渐渐接受泰国文化,以至于最终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泰国文化中的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变化,同时这也体现出了主人公在身处异国他乡时对中华故土的眷恋。而小说中所体现的华人文化又将涉及到主人公的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传统纹样的特征和内涵,寻求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的合理应用。与此同时,通过本文的思考与探索去寻求创立中国家纺艺术设计风格的规律  【关键词】:中国元素;色彩;图案  一、“中国元素”设计的源流  “中国元素”在欧洲的出现和流行,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中国元素”的最初接触,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前古罗马人对中国丝绸的憧憬。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
期刊
【摘要】:《北京爱情故事》作为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主体是“80后”青年人,主线是爱情与事业的交织,情感与物质的冲撞。其主旨关照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鲜明,剧中人物的语言和经历带给观众强烈的时代感和自我代入感;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环环相扣;另外,其中不乏有带有舞台戏剧性的经典台词,广为流传的同时更令人寻味。这些都是该剧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北京爱情故事;人物;台词  《北京爱情故
期刊
【摘要】:跆拳道是一项极具激烈竞争性和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引进与吸收中国的传统武术及日本空手道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这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训练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身体训练的作用下,身体形态会发展到不同的水平。本文根据跆拳道运动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行走在漫漫的雪原上,静静地听着白桦林里的风声和驯鹿的呢喃,这个鄂温克女人回望着生命走过的辙痕,看着远处的篝火越来越暗,清明的眼里落下了泪水,润湿了长长的睫毛,折射出无奈与凄凉。  战争,动荡让她的民族几经考验,从此告别了与世无争,一改剥离的状态,融入了世俗的藩篱。我想,是利益给这个原始部落带来了电锯声与斧声,带来了汽车马达的轰隆声,带来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倒下的声音。还有那一次次的劝解动员,使得原本追
期刊
【摘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苦难意识”,这种对苦难的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使余华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也使余华成为80年代以后中国文艺界一位极具诱惑力也常令人困惑的作家。本文从三方面解读《活着》:一是余华作品呈现出黑暗无边的苦难世界,二是写苦难世界的曙光,三是余华用特有的平淡如水的叙述方式为本文增添苦难色彩。  【关键词】:余华;《活着》;苦难意识;生命曙光;平淡叙述  一
期刊
【摘要】:《中庸》位列“四书”之一,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对于研究先秦儒家的“天人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义理之天、主宰之天、自然之天三个角度,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体系,以期对先秦儒家“天人关系”理论的研究与构建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庸》;天人关系;自然之天;主宰之天;义理之天  《中庸》《大学》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南宋之际由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与《论语
期刊
【摘要】:苏童的小说《园艺》讲述由于夫妻之间的争吵,妻子将丈夫锁在了门外,自此丈夫失踪,一家人开始寻找之旅的一系列趣闻,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丈夫是被人杀死并被埋在自家的花园里。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叙事策略,采用了不可靠叙事,这主要体现在隐含作者与文本的叙述者对于孔太太的认识。  【关键词】:苏童 ;《园艺》;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又称“不可靠性”,是西方文学批评界、尤其是叙事学界讨论最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