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导学案中着重强调“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在解决思考问题的同时,不只将知识学会,同时能力上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我们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关键词:问题式导学案;硝酸的性质;教学反思
一、研究背景
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学生先对知识要有所了解和熟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才能有更好的,更透彻的理解,而这个了解和熟悉的来源,也就是制定的“导学案”。 “导”实际上是引导的意思,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导学案都是以填空式为主,形式有点更类似于习题集,学生饿了,就给他条鱼吃,而不是授之以渔。
二、硝酸的性质导学案设计
【学习之旅】
环节一:观看视频引出新课
学生观看硝酸泄露的视频,师生共同梳理视频中的重要信息。
1.硝酸泄露口看到白雾。 2.空气中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3.现场被红棕色雾气所笼罩。4.用铁罐运输浓硝酸。
设计意图:视频中的重要信息为后续内容的设计埋下伏笔。
环节二:硝酸的物理性质
【问题导航1】取下浓硝酸试剂瓶的胶头滴管,看到什么现象?小心扇闻浓硝酸的气味,用滴管取出3滴浓硝酸于小烧杯中,观察颜色 ,总结硝酸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后对硝酸的物理性质有了远距离的认识,再结合实物近距离观察硝酸,从而有更真实的感受。
环节三: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问题导航2】视频中红棕色的雾气是什么?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根据视频中的现象推出产物NO2,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升降价特点,推断出产物氧气,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2.酸性
【问题导航3】回忆酸的通性有哪些?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酸的通性入手,让学生书写硝酸与氧化铜、碳酸钙、氢氧化钡、锌
的反应,硝酸与金属锌的反应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会依据初中的学习写出产物为硝酸锌和氢气,此错误书写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提出创设了情境,趁机提出问题,实验室制氢气通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改用稀硝酸行不行呢?自然过渡到强氧化性的学习。
3.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在两只针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一个小烧杯中倒入约3mL稀硝酸,用小针管吸取稀硝酸,针头朝上轻推针管赶出空气,然后针头插上橡胶塞,等待、观察现象;向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1滴管浓硝酸,用大针管吸取浓硝酸,然后针头插上橡胶塞,针头朝上竖直,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考虑到两个原因,一是氮的氧化物有毒,二是在试管中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常温下反应很慢,不容易观察现象。本实验对课本实验作出改进,在针管中进行实验,生成有毒气体后,针管中再吸入氢氧化钠吸收有毒气体,灌输了环保的理念;另外也便于观察一氧化氮的生成,事实证明现象非常明显。
【问题导航4】
(1)以上反应中,HNO3表现了什么性质?两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分别是多少?
(2)HNO3还原产物有何特点?
(3)在Cu与浓HNO3 的反应中HNO3被还原为NO2,1mol HNO3得1mole-;在Cu与稀HNO3 的反应中HNO3被还原为NO, 1mol HNO3得3mole-,因此有的同学说稀HNO3的氧化性比浓HNO3的氧化性强?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三个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特点,突出重点,总结规律。
【问题导航5】视频中浓硝酸用铁罐来运输,你知道是什么原理么?
设计意图:结合视频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出钝化这个知识点,这样的设计自然流畅。
(2)与非金属的反应
【问题导航6】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盛有浓硝酸和木炭的试管,木炭被氧化成CO2,硝酸被还原为NO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設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强化配平的方法。
(3)与其它还原性物质反应
【问题导航7】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会变为黄色,并产生NO , 写出离子方程式。
【问题导航8】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 ,发现铜粉溶解,为什么?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当溶液中有H+和NO3-的组合时,相当于“有HNO3”,会体现强氧化性,这是学习硝酸后的一大难点,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形成H+和NO3-的组合意识,对强氧化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难点的突破设置了台阶。
三、教学反思
1. “问题式导学案” 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学生能真正集中起精力去思考、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在小组实验中如果产生有毒气体,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对课本实验的改进,既符合环保的意识,又增强了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德刚.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以“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为例.中学化学家学参考,2015(5).
[2] 吴冉 封享华.铜与硝酸反应实验及NOX性质实验的集成设计. 中学化学家学参考,2016(1-2).
关键词:问题式导学案;硝酸的性质;教学反思
一、研究背景
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学生先对知识要有所了解和熟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才能有更好的,更透彻的理解,而这个了解和熟悉的来源,也就是制定的“导学案”。 “导”实际上是引导的意思,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导学案都是以填空式为主,形式有点更类似于习题集,学生饿了,就给他条鱼吃,而不是授之以渔。
二、硝酸的性质导学案设计
【学习之旅】
环节一:观看视频引出新课
学生观看硝酸泄露的视频,师生共同梳理视频中的重要信息。
1.硝酸泄露口看到白雾。 2.空气中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3.现场被红棕色雾气所笼罩。4.用铁罐运输浓硝酸。
设计意图:视频中的重要信息为后续内容的设计埋下伏笔。
环节二:硝酸的物理性质
【问题导航1】取下浓硝酸试剂瓶的胶头滴管,看到什么现象?小心扇闻浓硝酸的气味,用滴管取出3滴浓硝酸于小烧杯中,观察颜色 ,总结硝酸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后对硝酸的物理性质有了远距离的认识,再结合实物近距离观察硝酸,从而有更真实的感受。
环节三: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问题导航2】视频中红棕色的雾气是什么?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根据视频中的现象推出产物NO2,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升降价特点,推断出产物氧气,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2.酸性
【问题导航3】回忆酸的通性有哪些?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酸的通性入手,让学生书写硝酸与氧化铜、碳酸钙、氢氧化钡、锌
的反应,硝酸与金属锌的反应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会依据初中的学习写出产物为硝酸锌和氢气,此错误书写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提出创设了情境,趁机提出问题,实验室制氢气通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改用稀硝酸行不行呢?自然过渡到强氧化性的学习。
3.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在两只针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一个小烧杯中倒入约3mL稀硝酸,用小针管吸取稀硝酸,针头朝上轻推针管赶出空气,然后针头插上橡胶塞,等待、观察现象;向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1滴管浓硝酸,用大针管吸取浓硝酸,然后针头插上橡胶塞,针头朝上竖直,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考虑到两个原因,一是氮的氧化物有毒,二是在试管中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常温下反应很慢,不容易观察现象。本实验对课本实验作出改进,在针管中进行实验,生成有毒气体后,针管中再吸入氢氧化钠吸收有毒气体,灌输了环保的理念;另外也便于观察一氧化氮的生成,事实证明现象非常明显。
【问题导航4】
(1)以上反应中,HNO3表现了什么性质?两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分别是多少?
(2)HNO3还原产物有何特点?
(3)在Cu与浓HNO3 的反应中HNO3被还原为NO2,1mol HNO3得1mole-;在Cu与稀HNO3 的反应中HNO3被还原为NO, 1mol HNO3得3mole-,因此有的同学说稀HNO3的氧化性比浓HNO3的氧化性强?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三个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特点,突出重点,总结规律。
【问题导航5】视频中浓硝酸用铁罐来运输,你知道是什么原理么?
设计意图:结合视频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出钝化这个知识点,这样的设计自然流畅。
(2)与非金属的反应
【问题导航6】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盛有浓硝酸和木炭的试管,木炭被氧化成CO2,硝酸被还原为NO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設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强化配平的方法。
(3)与其它还原性物质反应
【问题导航7】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会变为黄色,并产生NO , 写出离子方程式。
【问题导航8】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 ,发现铜粉溶解,为什么?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当溶液中有H+和NO3-的组合时,相当于“有HNO3”,会体现强氧化性,这是学习硝酸后的一大难点,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形成H+和NO3-的组合意识,对强氧化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难点的突破设置了台阶。
三、教学反思
1. “问题式导学案” 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学生能真正集中起精力去思考、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在小组实验中如果产生有毒气体,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对课本实验的改进,既符合环保的意识,又增强了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德刚.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以“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为例.中学化学家学参考,2015(5).
[2] 吴冉 封享华.铜与硝酸反应实验及NOX性质实验的集成设计. 中学化学家学参考,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