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高考改革的影响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进行有效备考复习问题,有待于广大教师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备考复习总结了四点方法。
关键词:新高考;信息技术;复习方法
浙江省将技术纳入新高考方案“七选三”选考科目,信息技术学科日益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新高考改革无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新高考主要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设置加试题,考试范围扩大,试题难度增大,试卷结构变化很大,考试形式改为笔试。为适应新高考要求,一线教师该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来备考复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四点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备考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理清考试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这是复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俗地说就是“把书读薄”。华罗庚教授曾讲过:“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从薄到厚是对新知识积蓄的“量”变过程,从厚到薄是对知识提炼的“质”变过程,备考复习着重是将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化,对知识进行加固与提升。
笔者认为,根据最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内容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绘制知识的“思维脑图”方法,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三大内容模块进行知识整理,形成结构体系图,标记出哪些是学考内容、哪些是选考内容、哪些是疑难点、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新高考热点等,理清复习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有利于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精选例题,训练思维方法
为巩固知识点和传授解题技巧,一定要精选例题,讲求典型性。历年的学考题、高考题是学科专家命制的好题,我们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寻找命题规律和特征,有利于把握考试规律和方向,指导今后教学和备考复习。来自学生的典型“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不能及时积累和记录,这些资源将稍纵即逝,我们要做有心人,捕获和积累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习题,汇编成“错题集”,将错题作为教学例题,有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能减负增效。
备考复习中要加强“举一反三”的变式题训练,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比如2016年4月试题第11题(加试题),有如下程序段:
For i = 1 To 2
For j = 5 To i + 1 Step -1
If a(j) > a(i) Then
t = a(j): a(j) = a(i): a(i) = t
End If
Next j
Next i
数组元素a(1)到a(5)的值依次为“33,24,,4,16,77”,经过该程序段“加工”后,数组元素a(1)到a(5)的值依次为
A. 77,45,33,16,24 B. 77,33,45,16,24
C. 77,24,45,16,33 D. 77,45,33,24,16
该题粗看与教材上出现“选择排序”程序模式不一样,如果学生事先没有经过变式思维训练,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就束手无策,或误判为冒泡排序,故而失分。它减少了用于记录最小(大)数的下标变量,其实是教材上“选择排序”程序的变式。利用“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思想,能拓展学生解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对新异题目的分析能力。
三、规范教学,减少答题失误
在模拟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会做的题得不了满分,尤其一些填空题的解答出现五花八门的不规范现象。
现象1:专业术语表达“太口语化”。比如在一道PhotoShop抠图操作的填空题中,很多学生本来知道该用何种工具来抠图操作,可是所书写的答案内容却是五花八门,有的将魔棒工具写成“仙女棒”,有的将磁性套索工具写成“索套”、“锁链”、“磁链”等,甚至画一个索套形状的符号,专业术语名词表达不正确,令人啼笑皆非。这种现象很可能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对术语名词的称呼不规范有关,导致出现如此低级错误。一些老师自己有时候也出现不规范的称呼,比如不说“鼠标指针”而说“箭头”,不说“图层隐藏”而说“图层的可视眼睛”,不说“绝对引用”而说“美元符号”……试问,老师都不注意用规范性言语来准确教学,怎能让学生答题时不出现五花八门?
现象2:操作过程书面写“语不达意”。比如2016年4月高考卷第15题的第(3)小题:
小杨制作了45帧的“相马经”场景动画,部分时间轴如图b所示。在“按钮”图层的第1帧应用了“返回”按钮元件,要使该按钮一直在场景中呈现,应进行的操作是 。
标准答案是:在“按钮”图层的第45帧插入帧(或关键帧)。在考试中,学生书面答题出现“语不达意”情况很多,词句表达缺乏规范性,没能抓住“在什么图层什么位置进行什么操作”格式要素,图层名称无双引号,“插入”用“创建”、“添加”、“设置”等不规范词语代替等。
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平常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使用专业术语来讲解知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影响。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答题规范的书面训练,严格批阅,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答题而失分的原因,培养细心的答题品质。
四、適应笔试,探寻教学新法
信息技术新高考的考试方式,由原来上机考试改为纸笔考试,对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了影响。我们要抛开上机考试环境下的旧爱,探寻适合笔试环境下的新法。比如,2016年10月试题第6题:
下列十六进制数中,与二进制数1010100101B值相等的是()
A.2A5H B. A25H C.A91H D.A94H
这道数制转换题,如果在原来上机考试环境下,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繁琐的笔算,喜欢采用系统自带的计算器功能调试,既快速又准确,老师也认同。但是,在纸笔考试环境下,学生必须踏实掌握数制换算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正确解答。综观近几年新高考试题,考查内容更倾向于这些“为什么”,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又如Flash动作命令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在原来上机考试环境下,由于Flash软件自带了“脚本助手”功能,学生只需打开“脚本助手”,即使对动作命令语法格式等理解不是很清楚,也能轻松写出正确的脚本。笔试以后,失去了答题过程中进行不断尝试和修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很多软件的自动化帮助功能,学生必须手写完整的动作命令,清楚地想到每个单词拼写、书写格式等细节。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建议学生关掉“脚本助手”,练习使用手工方式输入动作命令,慢慢地习惯它,培养一丝不苟的答题品质。
关键词:新高考;信息技术;复习方法
浙江省将技术纳入新高考方案“七选三”选考科目,信息技术学科日益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新高考改革无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新高考主要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设置加试题,考试范围扩大,试题难度增大,试卷结构变化很大,考试形式改为笔试。为适应新高考要求,一线教师该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来备考复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四点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备考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理清考试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这是复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俗地说就是“把书读薄”。华罗庚教授曾讲过:“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从薄到厚是对新知识积蓄的“量”变过程,从厚到薄是对知识提炼的“质”变过程,备考复习着重是将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化,对知识进行加固与提升。
笔者认为,根据最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内容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绘制知识的“思维脑图”方法,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三大内容模块进行知识整理,形成结构体系图,标记出哪些是学考内容、哪些是选考内容、哪些是疑难点、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新高考热点等,理清复习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有利于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精选例题,训练思维方法
为巩固知识点和传授解题技巧,一定要精选例题,讲求典型性。历年的学考题、高考题是学科专家命制的好题,我们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寻找命题规律和特征,有利于把握考试规律和方向,指导今后教学和备考复习。来自学生的典型“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不能及时积累和记录,这些资源将稍纵即逝,我们要做有心人,捕获和积累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习题,汇编成“错题集”,将错题作为教学例题,有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能减负增效。
备考复习中要加强“举一反三”的变式题训练,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比如2016年4月试题第11题(加试题),有如下程序段:
For i = 1 To 2
For j = 5 To i + 1 Step -1
If a(j) > a(i) Then
t = a(j): a(j) = a(i): a(i) = t
End If
Next j
Next i
数组元素a(1)到a(5)的值依次为“33,24,,4,16,77”,经过该程序段“加工”后,数组元素a(1)到a(5)的值依次为
A. 77,45,33,16,24 B. 77,33,45,16,24
C. 77,24,45,16,33 D. 77,45,33,24,16
该题粗看与教材上出现“选择排序”程序模式不一样,如果学生事先没有经过变式思维训练,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就束手无策,或误判为冒泡排序,故而失分。它减少了用于记录最小(大)数的下标变量,其实是教材上“选择排序”程序的变式。利用“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思想,能拓展学生解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对新异题目的分析能力。
三、规范教学,减少答题失误
在模拟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会做的题得不了满分,尤其一些填空题的解答出现五花八门的不规范现象。
现象1:专业术语表达“太口语化”。比如在一道PhotoShop抠图操作的填空题中,很多学生本来知道该用何种工具来抠图操作,可是所书写的答案内容却是五花八门,有的将魔棒工具写成“仙女棒”,有的将磁性套索工具写成“索套”、“锁链”、“磁链”等,甚至画一个索套形状的符号,专业术语名词表达不正确,令人啼笑皆非。这种现象很可能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对术语名词的称呼不规范有关,导致出现如此低级错误。一些老师自己有时候也出现不规范的称呼,比如不说“鼠标指针”而说“箭头”,不说“图层隐藏”而说“图层的可视眼睛”,不说“绝对引用”而说“美元符号”……试问,老师都不注意用规范性言语来准确教学,怎能让学生答题时不出现五花八门?
现象2:操作过程书面写“语不达意”。比如2016年4月高考卷第15题的第(3)小题:
小杨制作了45帧的“相马经”场景动画,部分时间轴如图b所示。在“按钮”图层的第1帧应用了“返回”按钮元件,要使该按钮一直在场景中呈现,应进行的操作是 。
标准答案是:在“按钮”图层的第45帧插入帧(或关键帧)。在考试中,学生书面答题出现“语不达意”情况很多,词句表达缺乏规范性,没能抓住“在什么图层什么位置进行什么操作”格式要素,图层名称无双引号,“插入”用“创建”、“添加”、“设置”等不规范词语代替等。
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平常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使用专业术语来讲解知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影响。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答题规范的书面训练,严格批阅,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答题而失分的原因,培养细心的答题品质。
四、適应笔试,探寻教学新法
信息技术新高考的考试方式,由原来上机考试改为纸笔考试,对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了影响。我们要抛开上机考试环境下的旧爱,探寻适合笔试环境下的新法。比如,2016年10月试题第6题:
下列十六进制数中,与二进制数1010100101B值相等的是()
A.2A5H B. A25H C.A91H D.A94H
这道数制转换题,如果在原来上机考试环境下,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繁琐的笔算,喜欢采用系统自带的计算器功能调试,既快速又准确,老师也认同。但是,在纸笔考试环境下,学生必须踏实掌握数制换算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正确解答。综观近几年新高考试题,考查内容更倾向于这些“为什么”,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又如Flash动作命令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在原来上机考试环境下,由于Flash软件自带了“脚本助手”功能,学生只需打开“脚本助手”,即使对动作命令语法格式等理解不是很清楚,也能轻松写出正确的脚本。笔试以后,失去了答题过程中进行不断尝试和修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很多软件的自动化帮助功能,学生必须手写完整的动作命令,清楚地想到每个单词拼写、书写格式等细节。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建议学生关掉“脚本助手”,练习使用手工方式输入动作命令,慢慢地习惯它,培养一丝不苟的答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