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思路,其中生活化教学便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文将从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入手,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意义进行探究,然后进一步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以开启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育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教育要紧贴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要求增加课本内容的现实应用意义,清除课程内容中繁杂无用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偏重于生活化,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
一、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意义
1.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活”的知识。
2.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信息技术已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抑或是人们的交往与沟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习信息化与信息化生活的高效结合。
二、以生活化形式开启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
1.新课导入生活化
新课导入生活化就是指在小学信息技术开始新课的时候,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继而催生出“学有所用”的意识。导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可以利用学生周围比较熟悉的环境来导入。
例如:在教学演示文稿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一年级的新生对咱们学校不了解,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呢?”学生跃跃欲试。在学生说完之后,我打开了一个幻灯片,里面有学生所说的学校大门、通道两边的树木、水池、花坛。看完幻灯片之后,我告诉学生:“很多时候幻灯片比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看完这个幻灯片,大家有没有感觉我们的校园原来是那么美丽?”学生点了点头,对幻灯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Word的“文本框”教学中,我拿来了两张名片,让学生对这两张名片进行比较,一个比较简单,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看学生对名片很感兴趣,我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学学怎么设计名片,好不好?”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立刻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的难度并不大,知识也都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实用性技术,可以被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选择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或者选择学生今后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会用到的内容,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应用打下基础。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将其与生活素材结合,以再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
3.教学任务生活化
在布置教学任务时,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比较典型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而在这个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尤其要注意将布置的任务偏重于生活,这样的任务是真实的,是有趣的,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表格”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制作表格,于是我便布置了一个任务:利用表格制作并修饰本学期的课程表,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很快,很多学生都制作出了精美的课程表。后来我要求他们将自己制作的课程表打印出来,贴在家里,或者贴在自己的课桌上,这一任务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用上了自己制作的课程表,十分有成就感。
又如:在教学Word中“文本框”操作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制作名片。带着这个有趣的任务,学生开始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积极探索怎样设计得更美观、更大方。很快,一些学生制作完毕,效果十分理想。
三、结语
当下已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缺乏信息技术的人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学内容紧贴生活是小学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的意识。通过简单通俗的方式让课堂上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才能刺激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对计算机信息知识进行探索学习,从而牢固掌握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实现教育生活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邓跃.引入生活实际,让农村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动起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8).
[2]张晓明.任务单驱动下信息技术课堂的复式延伸教学[J].华夏教师,2014(S1).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育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教育要紧贴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要求增加课本内容的现实应用意义,清除课程内容中繁杂无用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偏重于生活化,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
一、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意义
1.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活”的知识。
2.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信息技术已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抑或是人们的交往与沟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习信息化与信息化生活的高效结合。
二、以生活化形式开启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
1.新课导入生活化
新课导入生活化就是指在小学信息技术开始新课的时候,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继而催生出“学有所用”的意识。导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可以利用学生周围比较熟悉的环境来导入。
例如:在教学演示文稿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一年级的新生对咱们学校不了解,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呢?”学生跃跃欲试。在学生说完之后,我打开了一个幻灯片,里面有学生所说的学校大门、通道两边的树木、水池、花坛。看完幻灯片之后,我告诉学生:“很多时候幻灯片比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看完这个幻灯片,大家有没有感觉我们的校园原来是那么美丽?”学生点了点头,对幻灯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Word的“文本框”教学中,我拿来了两张名片,让学生对这两张名片进行比较,一个比较简单,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看学生对名片很感兴趣,我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学学怎么设计名片,好不好?”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立刻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的难度并不大,知识也都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实用性技术,可以被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选择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或者选择学生今后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会用到的内容,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应用打下基础。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将其与生活素材结合,以再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
3.教学任务生活化
在布置教学任务时,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比较典型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而在这个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尤其要注意将布置的任务偏重于生活,这样的任务是真实的,是有趣的,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表格”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制作表格,于是我便布置了一个任务:利用表格制作并修饰本学期的课程表,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很快,很多学生都制作出了精美的课程表。后来我要求他们将自己制作的课程表打印出来,贴在家里,或者贴在自己的课桌上,这一任务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用上了自己制作的课程表,十分有成就感。
又如:在教学Word中“文本框”操作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制作名片。带着这个有趣的任务,学生开始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积极探索怎样设计得更美观、更大方。很快,一些学生制作完毕,效果十分理想。
三、结语
当下已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缺乏信息技术的人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学内容紧贴生活是小学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的意识。通过简单通俗的方式让课堂上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才能刺激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对计算机信息知识进行探索学习,从而牢固掌握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实现教育生活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邓跃.引入生活实际,让农村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动起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8).
[2]张晓明.任务单驱动下信息技术课堂的复式延伸教学[J].华夏教师,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