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作品??触动心灵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x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本课选自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中的第三课。本课重点介绍宗教思想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影响,以及大众通过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来触动自我心灵,从而达到内心的安慰。学生对宗教美术作品了解不深,教学中如果单从画面的形式、造型来分析,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教学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只有将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获得艺术享受。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宗教艺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怎样有效地通过宗教作品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宗教美术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这类题材作品内涵的理解,掌握带有情感走进宗教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美术作品的深度解读,达到与艺术家的共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美术作品,但是更注重把具体的作品与该作品所属宗教的特有的美术样式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种宗教的整个美术样式有个相对完整的印象。
  从审美的角度来考察这些宗教遗迹,就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母题的延续性。其次是它们在形式和风格上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变化的原因。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尽量以启发式为主,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可以把一些宗教本生故事拿到课堂与学生分享,但教师一定要把故事或资料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允许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讨论,引出课题
  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请你说说世界上有哪些宗教呢?”大家很快说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课堂气氛逐渐调动起来。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组图片当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教师出示圖片,见图(1-2)。学生看了以后马上说出图中的人物都在拜佛,课堂气氛开始高涨。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请你说说他们拜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教室里开始“吵闹”起来,有人说保佑,有人说祈祷,有人说安慰等等,把课题一下子引了出来。教师板书:心灵的慰藉。教师进一步阐述本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佛教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感化大众的心灵。大家一边聆听佛教音乐,一边浏览课文,让学生对佛教美术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一系列有效方式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对宗教艺术尤其是佛教美术的兴趣。通过图片欣赏目的是让学生逐渐了解大众对佛教的崇拜从而达到内心精神世界的寄托。
  二、感知作品,触动心灵
  本课重点阐述佛教艺术通过壁画和雕塑作品来感化大众的心灵。首先要让学生对佛教的起源有所了解。如教师提问:“佛教起源于中国吗?”学生回答:“印度”。教师接着问:“请同学们说说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学生开始讨论,气氛又开始热闹起来,有人说唐代,有人说汉代,教师加以总结。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同学们,佛教在当时为什么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呢?”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所以很难表达清楚。于是教师多媒体呈现四个关键词如科技、思想、社会、统治阶级供学生参考,在教师引导下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
  佛教的艺术存在形式有很多,成就最高的要数中国的石窟艺术,要让学生熟知中国有名的四大石窟艺术。如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中国有哪四大石窟艺术呢?”学生回答:“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在这里四个石窟艺术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课例重点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教师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敦煌的地理位置。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要在敦煌开凿如此浩大的石窟艺术,与其说当时的工匠、画家创造出规模宏大的石窟艺术,不如说是大众对佛教艺术心灵抚慰的一种表达方式。
  师生一同走进敦煌莫高窟,教师出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见图(3-4),让学生感受敦煌莫高窟灿烂辉煌的佛教艺术,这些艺术可谓中国美术的经典宝库。在欣赏壁画艺术和雕塑作品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风格样式及色彩运用等。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为什么要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作品来取代文字表达呢?”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这与当时老百姓的识字水平有关,为了感化更多的佛教大众,通过壁画艺术和雕塑作品更加直观明了,同时通过图像视觉语言的广泛传播更能激发民众对佛的崇拜,更加坚定大众的意志,以达到佛教的传播目的。
  教师出示图片《尸毗王割肉贸鸽》、《九色鹿》这两幅壁画作品,见图(5-6),师生一起交流分析。这里教师重点讲述《尸毗王割肉贸鸽》这幅壁画作品,因为学生对这幅作品了解甚少,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鉴赏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他们肯定会被壁画作品所呈现的佛教精神所折服,更何况当时的大众在欣赏这些壁画作品时内心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壁画艺术的风格演变,尤其到隋唐更加引人入胜。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壁画作品,见图(7-9)。提问:“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壁画作品随着朝代的更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讨论,课堂气氛再次活跃。教师加以引导,逐渐引入到壁画艺术的不断本土化,与印度早期传入的壁画已经有着很大的区别。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壁画人物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更多的菩萨形象,在风格样式、色彩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如唐代的“画圣”吴道子创造了“吴带当风”的风格样式。同时菩萨形象也有早期的男性贵族化形象过渡到唐代那种婀娜多姿的美女形象,壁画艺术不断本土化。可见当时的统治阶级用自身的形象来塑造佛、菩萨,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大众崇拜佛,达到统治的目的。
  雕塑艺术的本土化,用比较式鉴赏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出示印度笈多佛头和卢舍那大佛,见图片(10-11)。叫学生观察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出示印度弥勒佛与中国弥勒佛的区别,见图片(11),重点交流雕塑艺术也同样本土化,创造出更加符合中国人观赏的样式。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壁画和雕塑作品在风格样式,色彩运用上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佛教艺术给大众带来的重要影响,同时穿插故事情景的描述,让学生更能理解大众通过佛教艺术达到内心的慰藉,折射出佛教艺术在中国的精神蔓延。
  三、课后拓展,有效提升
  请你研究余姚的宗教雕塑有哪些?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结束语:佛教美术用视觉语言传达了佛教的精神要义,犹如释迦牟尼拯救苍生的双手,抚慰着亿万信众虔诚的心灵。
  (余姚市第二中学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的学生从单一的课堂中走出来,让教师去开发课堂教学的潜力,创造更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的使命是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个性的发展。  创设情景,巧妙的设置问题,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有自由活泼的学习空间,而必须要做的准备,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模仿者,欣赏者,而是能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的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
期刊
巴可歆 《唐詩三首》
期刊
11月21日至25日,由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省中小学教师隶书书法艺术专题培训在绿树掩映的浙江省委党校举办。本次专题培训由本刊主編李信余亲任班主任,由寿洪、鲁大东、黄文斌、祁斌等老师对隶书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技法作了讲座和示范,以《张迁碑》为基,对汉代隶书的技法进行了详细剖析和具体临写指导,并进行了临习和创作转换实践训练。  据悉,十二月份还将有行书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明年起,该培训将尽量按月开展,
期刊
庞宏基 我叫庞宏基,是一名阳光男孩,今年12岁,就读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在六年的学习里,做过英语小组长、数学小组长和学习委员。个人兴趣广泛,喜爱文体活动:学校足球队员,在校外参加跆拳道和爵士舞培训;热爱自然科学,会弹钢琴、识乐谱,吹奏长笛和葫芦丝,还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動策划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缘。  我最大的
期刊
引发石绘教学的想法得从教材《十二生肖》和《会说话的石头》说起,石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较独特且充满吸引力的活动。新《美术课程标准》为教与学活动提出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进行造型的机会,探索、研究各种造型方法,感受包括因材料和工具而产生的造型方法以及因造型方法的不同而改变了材料表现的视觉肌理。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指出“单元学习”的前瞻性,所以为保持对“石绘”主题的持续、联系和深度关注,
期刊
黄燕鸣 《胜似春光》  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  指导老師:庄建平
期刊
一、问题缘起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发现发现传统的素描教学多是“二维”到“二维”、“视觉”到“视觉”的过程,采用“六期六步”法在素描教学中增加了一个“三维”“触觉”的步骤,有效提高学生的“体积结构”及“立体意识”(图1)。“六期六步”法是笔者在长期的素描头像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学习效果。  二、“六期六步”素描头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期刊
一、译文(分段序号及间隔号译者所加)  1、裴相行俭工草隶,名家。帝尝以绢素诏书《文选》,览之,秘爱其法,赉物良厚。行俭尝言:褚登善非精纸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惟余与虞伯施耳。所譔《訋伍》《营阵》《料胜负》《别器能》等四十六篇,诏取入大内,世不复传。//张治中藏虞书,笔意清峭,生平仅见。此一种虞书,吾兄伯几不可不知也。“世南”字漫,本不知为何人书。苦苦相问,因语之,遂不复出。  2、晴
期刊
丁 逸 男,13周岁,现就读于杭州采荷实验学校七年级。2014年9月进入杭州临池阁书画培训中心学习书法。在临池阁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学习软笔书法近三年,慢慢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5年9月,取得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級软笔书法3级。  2016年9月,取得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软笔书法5级。  2017年7月,软笔书法作品入围第十五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浙江赛区晋级赛。  201
期刊
小学低段学生大多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已具备形象思维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合适当游戏可以通过实践启迪小学生思维想象,拓展学生的美术天赋及艺术情操。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材资源开发力度薄弱,教学方法尚且不完善等现状,本文将举例简析游戏在小学低段美术课堂应用方法,谈谈如何发挥游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一、游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游戏可以开启小学生的心智  小学低年级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