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在理事会体制下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理事会 高职院校 社会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15-02
高职院校办学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培训是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工作开展的规模、层次和质量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优劣。社会培训是对从业人员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在职培训,是一种学习过程或训练活动,是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一般是指离开全日制学校后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职培训这种方式不论是对具有高学历的人员,还是文化水平尚欠的劳动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方式代表着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受训者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价值。
一、理事会体制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社会培训的情况
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项目立项以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了行业主导型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组建了理事会组织机构,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和七个专项委员会。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委员会的组织下,学院与农业部244职业技能鉴定站、广西农垦联合成立了广西农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校企行共同开发培训项目,整合培训资源,扩充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形成了以行业主导、企业订单、学校实施的理事会合作培训机制。
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在职培训,围绕受训者的职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岗位技术技能,提高受训者的履职能力和职业素质;职工在晋升更高职务前开展专业受训,使其了解和掌握未来职位的职责、权利、知识和技能,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局面,胜任工作;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旨在提升受训者的文化内涵及素养,帮助其更新知识,为将来职业拓展奠定基础。在培训中往往分脱产和不脱产两种方式,受训者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培训基地接受专门的集中培训;也有受训者不离开工作岗位,而是培训师深入到企业一线,利用生产企业现有资源对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培训指导,无须另设场所、另添设备,无须旅差,不影响工作,效率高,经费少。在职培训通常分层次组织进行,初级培训侧重于一般性知识和技能,中级培训增加新技术新知识,高级培训则侧重于新理念、新方法、新理论。为理事成员单位开展订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增强服务能力,创新办学体制,为学院后示范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主动服务区域经济意识不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中,对如何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成人院校转制而来,具有明显的行业性和产业性特点,而社会对培训的需求有多样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受传统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主动服务地方意识不强,联系沟通不多,合作机会少,服务形式不了解,仅局限于为理事会合作行业企业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制约了社会培训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二)社会培训制度建设滞后。社会培训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内部资源统筹和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无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深入开展工作,更不愿大胆探索与开拓,无法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发挥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培训师队伍能力不足。在社会培训中学校往往安排院内教师担任培训师,采用课堂授课方式。虽然学院有多年办学经验,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培训重点是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关领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采用“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下基层、聘用兼职教师等,但由于近年行业技术发展迅猛,即便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也不能及时掌握到最前沿最贴近现场的技术技能,所以受多方因素影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四)培训教材开发滞后。社会培训往往是针对某个职业岗位进行培训,突出岗位技术技能和履职能力,教材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学院在开展社会培训时往往采用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使用的教材,这些教材侧重于专业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性,不能及时反映行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不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没有突出职业培训的特点,对于企业需求而言有一定的局限性。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培训教材开发方面与企业方合作欠缺,使开发这类教材有一定难度,造成培训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受训者的实际需求。
(五)培训效果不显著。为企业开展员工在职培训的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职场能力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收获,从而实现校企共赢的目的。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培训方面研究不深,培训内容、标准、时间、形式等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有些培训内容相对单一、陈旧,应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不对应,甚至脱节,使得培训的预期效果不显著,无法形成精品的培训项目,这就需要院校和企业从培训目的、任务、作用等方面重新进行认识和反思。
三、对策
(一)依托培训项目,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培训体系。社会培训项目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的重要载体,项目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与区域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及管理团队等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项目的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建设人文类、管理类、技术技能类的,含初中高、技师层次的培训项目库。另外,深化行企校合作,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订单式的培训服务模式,补充和完善项目库内没有涵盖的培训内容。 (二)社会培训运行采用项目管理负责制。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采用项目管理负责制,将每一个培训作为一个项目来运行。在项目负责制中,负责人负责培训项目策划开发、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划管理、组织招生、师资聘请、过程管理和监控、评估反馈等,并根据项目管理的系统化设计理念来设计培训过程,项目负责人是培训项目实施的中坚力量。学院职能部门负责项目论证、立项、项目负责人遴选、合同签订、监管和品牌建设等。项目负责制符合教育培训市场的特点,从而提高培训工作效果。
(三)建立培训市场开发团队。高职院校内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不完善,责权利不明确,使各方积极性不高。因此,应改革校内现有培训管理体制,实现管办分离,释放活力,调动积极性,改革分配与财务制度,建设培训管理、师资和营销三支队伍。由于社会及企业的培训市场潜力巨大,高校不能只坐等政府部门或企业来指定培训任务,要主动寻找市场,建立一支熟市场、懂经营、会招生的营销团队,专人负责开拓培训市场,同时重视受训者的后续服务和资源的再开发,把社会培训作为一个终身服务的产品和品牌用心经营。
(四)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虽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目前没有专门的培训师队伍,应遴选和培养一批从事培训教育工作的名师。聘请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担任培训师;与行业企业合作,选聘行内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一线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担任培训师;拓宽培训师引进渠道,引进有企业背景的既懂理论又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对校内教师实施培训师培养计划,采用招标立项或课题研究方式,使一批教师投身教育培训,选派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的教师下企业或地方挂职调研,加深对企业的了解,掌握一线生产技术技能,促进一部分人向培训师方向转变。
(五)校企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及教材。目前社会培训项目往往由学校出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教材,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培训,但生产一线具体需要什么种类培训,什么培训内容,什么教材,这些都必须由校企双方进行必要的调研后共同商定。学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企业对人才有需求,具备生产一线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可提供实践岗位;双方依托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机制,以实现受训者掌握技术技能为原则,共同设置课程,搜集素材,共同开发出有针对性地优质教材,并根据生产一线实际所需,适时调整,灵活实施,每一个培训项目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开发,校企双方要全程参与,才能取得好的培训效果。
(六)建立效果评估及反馈机制。社会培训工作要持续稳定地发展,要赢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培训效果极其重要。除前期投入精力做好师资组建、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培训过程中效果的反馈及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培训方在培训进入中期时通过与受训者座谈方式进行培训效果的调查,也可通过派遣方与受训者座谈来了解和反馈培训效果,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培训方案和内容,旨在提高培训整体效果;培训结束后也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培训效果,有助于培训方在教学及管理上改进,达到预期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反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要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必须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检验受训者对所学知识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培训前要做好受训者现状的评估,培训中期要对受训者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培训看法、学习兴趣和态度,关注和强化受训者自我提高能力;培训后全面展开培训效果评价,实施技能测试,将培训与考核机制结合起来,考核既是对上次培训结果的评估,又是对下次培训现状的评估。
【参考文献】
[1]夏怡然.农民工的在职培训需求及其异质性——基于职业选择行为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文海,2015(2)
[2]Acemoglu D.Training and Innovation in an Imperfect Labor Marke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7(3)
[3]邓育明.充分利用高校成教资源提高农民素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项基金(2014JGZ160)
【作者简介】王杨明(1959—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工教育。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理事会 高职院校 社会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15-02
高职院校办学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培训是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工作开展的规模、层次和质量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优劣。社会培训是对从业人员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在职培训,是一种学习过程或训练活动,是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一般是指离开全日制学校后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职培训这种方式不论是对具有高学历的人员,还是文化水平尚欠的劳动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方式代表着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受训者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价值。
一、理事会体制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社会培训的情况
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项目立项以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了行业主导型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组建了理事会组织机构,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和七个专项委员会。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委员会的组织下,学院与农业部244职业技能鉴定站、广西农垦联合成立了广西农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校企行共同开发培训项目,整合培训资源,扩充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形成了以行业主导、企业订单、学校实施的理事会合作培训机制。
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在职培训,围绕受训者的职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岗位技术技能,提高受训者的履职能力和职业素质;职工在晋升更高职务前开展专业受训,使其了解和掌握未来职位的职责、权利、知识和技能,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局面,胜任工作;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旨在提升受训者的文化内涵及素养,帮助其更新知识,为将来职业拓展奠定基础。在培训中往往分脱产和不脱产两种方式,受训者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培训基地接受专门的集中培训;也有受训者不离开工作岗位,而是培训师深入到企业一线,利用生产企业现有资源对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培训指导,无须另设场所、另添设备,无须旅差,不影响工作,效率高,经费少。在职培训通常分层次组织进行,初级培训侧重于一般性知识和技能,中级培训增加新技术新知识,高级培训则侧重于新理念、新方法、新理论。为理事成员单位开展订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增强服务能力,创新办学体制,为学院后示范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主动服务区域经济意识不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中,对如何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成人院校转制而来,具有明显的行业性和产业性特点,而社会对培训的需求有多样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受传统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主动服务地方意识不强,联系沟通不多,合作机会少,服务形式不了解,仅局限于为理事会合作行业企业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制约了社会培训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二)社会培训制度建设滞后。社会培训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内部资源统筹和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无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深入开展工作,更不愿大胆探索与开拓,无法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发挥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培训师队伍能力不足。在社会培训中学校往往安排院内教师担任培训师,采用课堂授课方式。虽然学院有多年办学经验,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培训重点是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关领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采用“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下基层、聘用兼职教师等,但由于近年行业技术发展迅猛,即便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也不能及时掌握到最前沿最贴近现场的技术技能,所以受多方因素影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四)培训教材开发滞后。社会培训往往是针对某个职业岗位进行培训,突出岗位技术技能和履职能力,教材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学院在开展社会培训时往往采用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使用的教材,这些教材侧重于专业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性,不能及时反映行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不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没有突出职业培训的特点,对于企业需求而言有一定的局限性。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培训教材开发方面与企业方合作欠缺,使开发这类教材有一定难度,造成培训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受训者的实际需求。
(五)培训效果不显著。为企业开展员工在职培训的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职场能力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收获,从而实现校企共赢的目的。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培训方面研究不深,培训内容、标准、时间、形式等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有些培训内容相对单一、陈旧,应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不对应,甚至脱节,使得培训的预期效果不显著,无法形成精品的培训项目,这就需要院校和企业从培训目的、任务、作用等方面重新进行认识和反思。
三、对策
(一)依托培训项目,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培训体系。社会培训项目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的重要载体,项目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与区域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及管理团队等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项目的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建设人文类、管理类、技术技能类的,含初中高、技师层次的培训项目库。另外,深化行企校合作,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订单式的培训服务模式,补充和完善项目库内没有涵盖的培训内容。 (二)社会培训运行采用项目管理负责制。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采用项目管理负责制,将每一个培训作为一个项目来运行。在项目负责制中,负责人负责培训项目策划开发、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划管理、组织招生、师资聘请、过程管理和监控、评估反馈等,并根据项目管理的系统化设计理念来设计培训过程,项目负责人是培训项目实施的中坚力量。学院职能部门负责项目论证、立项、项目负责人遴选、合同签订、监管和品牌建设等。项目负责制符合教育培训市场的特点,从而提高培训工作效果。
(三)建立培训市场开发团队。高职院校内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不完善,责权利不明确,使各方积极性不高。因此,应改革校内现有培训管理体制,实现管办分离,释放活力,调动积极性,改革分配与财务制度,建设培训管理、师资和营销三支队伍。由于社会及企业的培训市场潜力巨大,高校不能只坐等政府部门或企业来指定培训任务,要主动寻找市场,建立一支熟市场、懂经营、会招生的营销团队,专人负责开拓培训市场,同时重视受训者的后续服务和资源的再开发,把社会培训作为一个终身服务的产品和品牌用心经营。
(四)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虽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目前没有专门的培训师队伍,应遴选和培养一批从事培训教育工作的名师。聘请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担任培训师;与行业企业合作,选聘行内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一线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担任培训师;拓宽培训师引进渠道,引进有企业背景的既懂理论又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对校内教师实施培训师培养计划,采用招标立项或课题研究方式,使一批教师投身教育培训,选派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的教师下企业或地方挂职调研,加深对企业的了解,掌握一线生产技术技能,促进一部分人向培训师方向转变。
(五)校企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及教材。目前社会培训项目往往由学校出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教材,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培训,但生产一线具体需要什么种类培训,什么培训内容,什么教材,这些都必须由校企双方进行必要的调研后共同商定。学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企业对人才有需求,具备生产一线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可提供实践岗位;双方依托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机制,以实现受训者掌握技术技能为原则,共同设置课程,搜集素材,共同开发出有针对性地优质教材,并根据生产一线实际所需,适时调整,灵活实施,每一个培训项目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开发,校企双方要全程参与,才能取得好的培训效果。
(六)建立效果评估及反馈机制。社会培训工作要持续稳定地发展,要赢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培训效果极其重要。除前期投入精力做好师资组建、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培训过程中效果的反馈及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培训方在培训进入中期时通过与受训者座谈方式进行培训效果的调查,也可通过派遣方与受训者座谈来了解和反馈培训效果,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培训方案和内容,旨在提高培训整体效果;培训结束后也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培训效果,有助于培训方在教学及管理上改进,达到预期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反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要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必须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检验受训者对所学知识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培训前要做好受训者现状的评估,培训中期要对受训者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培训看法、学习兴趣和态度,关注和强化受训者自我提高能力;培训后全面展开培训效果评价,实施技能测试,将培训与考核机制结合起来,考核既是对上次培训结果的评估,又是对下次培训现状的评估。
【参考文献】
[1]夏怡然.农民工的在职培训需求及其异质性——基于职业选择行为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文海,2015(2)
[2]Acemoglu D.Training and Innovation in an Imperfect Labor Marke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7(3)
[3]邓育明.充分利用高校成教资源提高农民素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项基金(2014JGZ160)
【作者简介】王杨明(1959—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工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