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然而,如何将合作学习更好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自己浅拙的看法。
1 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全员参与
合作学习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造了机,搭建了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往往失衡,优等生往往在小组活动中处于主体”位置,他们占据了小组活动的主动权,担了主要责任。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处于附属或者被忽略的地位,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成了“群众演员”,这显然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呢?
1.1 制订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境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上的均衡达到,这是合作学习研究者所指出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主线,制作出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细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和锻炼。
1.2 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小组搭配。在以合作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小组搭配应是精心安排而不是放任自流。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合作是否良性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人人尝试成功的快乐。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要求学困生学会听,听完再动手操作,认真分析,最后,老师巡视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上,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总之,在合作学习中,力争把每个学生推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在合作学习中,摒弃表面形式
由于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设计、认为只要有合作学习就是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更有甚者,有些课堂中,教师随意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很难做到相互沟通与协作。这种合作学习,显然是徒有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班集体教学是一种突破和补充,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组织合作学习。
2.1 选择学习内容,搭建合作平台。数学知识的每一个版块,一般均有其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事关教学的成败。数学概念的形成,定律的归纳、公式的推导,法则性质的理解,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方法的总结,几何图形观念的建立等,大多都是学生认知的重点和难点。还有教材中设计的内容,让学生相互交流计算方法、分类方法,合作完成的实践活动课等。要根据这些内容特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时搭建多种合作平台,通过互助合作,把学生领入“最近发展区”,利用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2 根据疑难问题,组织合作研讨。教学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处理开放题、一题多变、算法多样化,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或课堂教学中出现代表性错误及动态生成环节等,有的方法不确定,有的答案不唯一,学生个人暂时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安排合作学习,不失为上策。
2.3 把握教学时机,展开合作探究。适时合作研讨、探究、各小组齐头并进,面向全体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从满足学生的“需要”人手,导入新课时,是这样安排的,出示了几道题问学生“谁能用最巧妙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结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求其中奥妙的强烈欲望被点燃了,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影响力”的情感要求。
3 在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评价
合作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老师对待合作学习的正确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对待学生的评价,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也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1 课堂及时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用鼓励性的语言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等。当然,课堂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时候也会采用在黑板边上画一个统计表,对讨论交流积极,独立思考用心,汇报正确有代表性等,采用汇红星来评价和鼓励。
3.2 改变成绩评价策略。在计算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采用个人测验:分加上小组成员平均分加上定期评价所积累的分。目的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先会帮后会,先懂教后懂”的学风形式,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老师在教学中,为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人格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
1 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全员参与
合作学习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造了机,搭建了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往往失衡,优等生往往在小组活动中处于主体”位置,他们占据了小组活动的主动权,担了主要责任。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处于附属或者被忽略的地位,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成了“群众演员”,这显然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呢?
1.1 制订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境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上的均衡达到,这是合作学习研究者所指出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主线,制作出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细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和锻炼。
1.2 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小组搭配。在以合作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小组搭配应是精心安排而不是放任自流。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合作是否良性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人人尝试成功的快乐。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要求学困生学会听,听完再动手操作,认真分析,最后,老师巡视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上,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总之,在合作学习中,力争把每个学生推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在合作学习中,摒弃表面形式
由于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设计、认为只要有合作学习就是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更有甚者,有些课堂中,教师随意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很难做到相互沟通与协作。这种合作学习,显然是徒有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班集体教学是一种突破和补充,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组织合作学习。
2.1 选择学习内容,搭建合作平台。数学知识的每一个版块,一般均有其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事关教学的成败。数学概念的形成,定律的归纳、公式的推导,法则性质的理解,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方法的总结,几何图形观念的建立等,大多都是学生认知的重点和难点。还有教材中设计的内容,让学生相互交流计算方法、分类方法,合作完成的实践活动课等。要根据这些内容特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时搭建多种合作平台,通过互助合作,把学生领入“最近发展区”,利用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2 根据疑难问题,组织合作研讨。教学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处理开放题、一题多变、算法多样化,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或课堂教学中出现代表性错误及动态生成环节等,有的方法不确定,有的答案不唯一,学生个人暂时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安排合作学习,不失为上策。
2.3 把握教学时机,展开合作探究。适时合作研讨、探究、各小组齐头并进,面向全体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从满足学生的“需要”人手,导入新课时,是这样安排的,出示了几道题问学生“谁能用最巧妙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结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求其中奥妙的强烈欲望被点燃了,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影响力”的情感要求。
3 在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评价
合作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老师对待合作学习的正确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对待学生的评价,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也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1 课堂及时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用鼓励性的语言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等。当然,课堂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时候也会采用在黑板边上画一个统计表,对讨论交流积极,独立思考用心,汇报正确有代表性等,采用汇红星来评价和鼓励。
3.2 改变成绩评价策略。在计算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采用个人测验:分加上小组成员平均分加上定期评价所积累的分。目的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先会帮后会,先懂教后懂”的学风形式,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老师在教学中,为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人格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