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计算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确把握算理,定义,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浅谈 计算能力 体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从教了将近10年的我在计算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学生计算能力差的一些原因。尤其是在近两个学期里,在我镇教研员的督导下,专门设置了提高计算能力的检测系统。在多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检测中,发现了更多存在的现象和我在从教多年的一些体会。
计算是我们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更是数学的基础教育。学生计算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后天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运用的能力在整个数学学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计算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1 整个小学数学存在的几个对教学有影响性的关键原因
1.1 一年级中的20以内的进位、退位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
1.2 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乘法口诀是数学乘除法中的“数种”,如果连口诀都没有掌握,那根本谈不上计算,甚至将要学习的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3 三年级的两位数的乘法。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3×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2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个23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3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2个23得46,所以又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3个得230,(也可看成23个10)所以3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1.4 四年级的两位数的除法。如:272÷34,必须让学生理解。首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27”不够“34"商“1”,就必须看三位“272”。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否则无从下手,没法计算。其次,要注意试商,当试商“9”时,商大了,怎么办?必须改小商“8”。这样,学生在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一定的规律,逐渐熟练,达到运算的目的
1.5 高年级的小数、分数的乘除法。在低年级掌握了系统的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到了高年级的小数、分数相对变得更加灵活。学生运算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2 在掌握好计算基础知识的条件下,也必须杜绝以下的几个容易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
2.1 不好学习习惯:粗心大意。①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0.63”写成“0.68”,甚至“0.98”等;将“231”误写成“32l”等。②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2 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2.3 算理模糊,张冠李戴。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857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2.4 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3 针对以上的关键知识和容易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3.1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必须养成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3.3 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4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就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浅谈 计算能力 体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从教了将近10年的我在计算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学生计算能力差的一些原因。尤其是在近两个学期里,在我镇教研员的督导下,专门设置了提高计算能力的检测系统。在多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检测中,发现了更多存在的现象和我在从教多年的一些体会。
计算是我们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更是数学的基础教育。学生计算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后天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运用的能力在整个数学学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计算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1 整个小学数学存在的几个对教学有影响性的关键原因
1.1 一年级中的20以内的进位、退位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
1.2 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乘法口诀是数学乘除法中的“数种”,如果连口诀都没有掌握,那根本谈不上计算,甚至将要学习的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3 三年级的两位数的乘法。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3×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2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个23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3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2个23得46,所以又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3个得230,(也可看成23个10)所以3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1.4 四年级的两位数的除法。如:272÷34,必须让学生理解。首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27”不够“34"商“1”,就必须看三位“272”。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否则无从下手,没法计算。其次,要注意试商,当试商“9”时,商大了,怎么办?必须改小商“8”。这样,学生在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一定的规律,逐渐熟练,达到运算的目的
1.5 高年级的小数、分数的乘除法。在低年级掌握了系统的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到了高年级的小数、分数相对变得更加灵活。学生运算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2 在掌握好计算基础知识的条件下,也必须杜绝以下的几个容易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
2.1 不好学习习惯:粗心大意。①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0.63”写成“0.68”,甚至“0.98”等;将“231”误写成“32l”等。②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2 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2.3 算理模糊,张冠李戴。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857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2.4 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3 针对以上的关键知识和容易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3.1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必须养成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3.3 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4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就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