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提升雾化器的雾化性能,对雾化器喷嘴结构进行研究.以空气和水为介质,采用FLUENT软件仿真模拟喷嘴雾化过程并利用试验加以验证.以不同角度的气相出口通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气压、气液比的大小探究喷嘴在其影响下的喷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相通道斜度增大,可以提高喷嘴的雾化质量,当气相通道斜度过大时,也会影响雾化效果;同时,喷雾效果也受气压、气液比的影响,随着气压、气液比的变大,雾滴粒径逐渐变小,雾化性能更好.
【机 构】
: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6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雾化器的雾化性能,对雾化器喷嘴结构进行研究.以空气和水为介质,采用FLUENT软件仿真模拟喷嘴雾化过程并利用试验加以验证.以不同角度的气相出口通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气压、气液比的大小探究喷嘴在其影响下的喷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相通道斜度增大,可以提高喷嘴的雾化质量,当气相通道斜度过大时,也会影响雾化效果;同时,喷雾效果也受气压、气液比的影响,随着气压、气液比的变大,雾滴粒径逐渐变小,雾化性能更好.
其他文献
为了改善同步磁阻电机存在的转矩密度低、效率低等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10极12槽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定子采用隔齿绕分数槽集中绕组,减小了相间耦合,增大了绕组自感,从而提高了电机的容错能力;此外,通过永磁辅助,增大电机的交直轴电感差,提高了电机的转矩密度;针对样机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采用转子不对称磁障结构与定子斜槽的改进方法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机的转矩脉动从32.0%减小到15.0%,表明课题组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法具有可行性.
为了探究考虑超弹性材料非线性的大变形柔性多体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课题组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ANCF研究了针对大变形橡胶梁的高阶梁单元和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借助二维高阶ANCF梁单元位移模式构建了3种不可压缩超弹性橡胶梁的弹性力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Neo-Hookean,Mooney-Rivlin和Yeoh;通过静态和动态大变形实例,和横向低阶ANCF梁单元以及ABAQUS软件仿真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大变形橡胶梁动力学分析适合采用不可压缩超弹性本构模型Yeoh和高阶ANCF梁单元,且单元多项式位移模式、节
智能制造产业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量会越来越多,因此相关高职院校都应该对与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相应的调整,为国家未来的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本文将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探讨与研究.
为了分析碟式分离机的转鼓体应力分布的情况,课题组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转鼓的分析模型.锁环螺纹联接、转鼓内装件都会对转鼓体应力分布及大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包含内装件的真实转鼓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探讨了薄厚碟片组对转鼓体应力场与位移场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法数字图像相关(DIC)非接触测量仪器及专用软件,对空载转鼓体外圆壁面的位移场分布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碟式分离机转鼓体的应变(位移)场的仿真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的位移场分布规律相近;转鼓体内侧底部处的应力负荷最大处位于靠近碟片架内侧处;依据
针对串联柔性连续体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很好地适应作业环境所需的末端位姿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折叠式柔性复合关节:利用三浦折痕原理设计了折叠式扭转关节;改进水弹折痕设计了折叠式摆转关节;将折叠式扭转关节与摆转关节按一定顺序串联得到折叠式柔性复合关节.用几何方法得到了各个单元和折叠式柔性复合关节的运动学模型.软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正确性.课题组的设计增强了串联连续体对作业环境的适应性.
为实现较厚块状物品的快速包装与封口,在分析现有枕式包装机封口部件包装较厚物品存在的干涉、褶皱等不足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面向较厚块状物品包装的中间折叠枕式包装封口工艺.基于多机构协同控制理论,建立了旋转往复式横封机构的运动学模型,设计了封口部件的工作循环图,设计了纵封器的拉膜、预热与辊封机构,设计了旋转往复式横封机构;基于理论分析与工艺研究,集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面向较厚物品包装的枕式封口部件.该封口部件具有适用包装尺寸大、封合质量好、封口速度快等优点.新型封口部件已在企业的枕式包装机上推广应用.
为解决传统子区域覆盖路径规划方法的环境普适性不足等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专门的头脑风暴-遗传算法BSO-GA.对原始头脑风暴算法个体更新方式进行了改进,单个个体更新采用遗传算法移位、倒位和换位算子的思想,混合个体更新采用贪心交叉算子.实验结果表明:BSO-GA在距离、运行时间上均优于头脑风暴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无论在普通作业环境还是特殊作业环境,该算法覆盖率均能达到100%,且没有路径交叉及重复现象,能够较好地完成覆盖任务.
为了降低纱罗组织在生产过程中的断经率,课题组以针排式伺服绞织综框驱动机构为对象,运用矢量法开展机构运动学研究.课题组建立了求解综框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依据绞织工艺需求,提出了综框理想的运动规律,指明现有机构缺陷;以减少钢针对经纱的摩擦为目标,创新机构构型,优化伺服电机转角相对织机主轴转角的运动规律,削弱棕框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的位置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针排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在运动时间上的有效配合,能够在满足织造工艺要求的同时避免经纱与钢针的摩擦,从而减少断经,提高了纱罗织物
为了提高铝基复合材料的稳定力学性能,避免发生失效,课题组通过粉末冶金法和搅拌铸造法分别制备了6061Al合金和碳化硼(B4C)质量分数为10%的B4C/6061Al铝基复合材料,然后通过T6工艺对其进行热处理(535℃保温5 h后温水淬,165℃时效4.5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2种材料的微观组织形态,并运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6061Al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204和210 MPa;而经过热处理的B4 C/6061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
针对本色织物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断经、断纬、污渍、擦伤和破洞等表面缺陷,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基于显著性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本色织物疵点检测系统.课题组首先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双边滤波,保持图像边缘的同时去除织物纹理;然后将图像分成n×n个大小相同的图像块,对每个图像块使用基于全局对比度的图像显著性检测生成显著图;再对整张粗定位显著图进行超像素精细分割,以及二值化和图像形态学处理剔除孤立点,定位出疵点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与3种常见的显著性检测算法相比,新系统对本色织物疵点检测的准确率更高,时间更短且疵点轮廓的分割更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