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不断加快,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通勤的首选出行方式。文章主要分析了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与安全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安全管理
引言:地铁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交通载体,优化了城市的地面运输质量。由于地铁具有速度快,量大等特征,在大众选择出行时一般首选的是地铁。正因为这些特点也让地铁车辆运营调度工作中的要求非常严格。如何提高运营调度及安全管理水平,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1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的影响条件
1.1人为因素
随着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新开通路线逐渐增多,驾驶司机队伍不断扩大,对线路系统的熟悉度不够,潜在的风险不断提高。一是个别司机未合理安排自身的作息时间,夜间休息不足,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在列车手动驾驶模式下容易出现列车过标等情况发生;二是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时,在列车快关门时冲门易导致列车重新开关门,导致列车延误甚至乘客受伤;三是乘客在上下车门时低头玩手机,未注意到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上下车门时容易摔伤。
1.2设备因素
城市轨道的交通线路比较多,轨道交通的车辆和信号系统较为复杂,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力度不够,由设备突发问题而引发的运营风险时有发生。轨道交通的出行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轨道交通行车设备的功能指标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维护成本较大,设备故障往往难以及时的预警,甚至在上线运营一段时间后才显现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大。
1.3环境因素
区域环境的差异下,车辆运营调度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在早高峰、晚高峰期间,重大节假日和活动期间,要结合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对线网运营组织进行统一调度,在交通管制、延长运营、突发故障等特殊情况下,针对不同时段乘客出行的特征,采取及时调整运营交路,安排备车上线等方式,既能最大程度地提供更好的轨道交通服务,又能满足复杂多样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
2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对策
2.1车辆应急调度
轨道交通车辆在上线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情况,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是秉持降低事故衍生后果的目标,在调度中,先启动预警程序,最大程度保证乘客安全,而后通过车站和列车应急广播、车站PIS、官方微博等方式通报故障情况,避免造成更大影响。而是在平时应对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员工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预案中各项操作流程。
2.2运营风险调度
对不同时间段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于运行中轨道梁的承载情况、车辆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隐患等进行预估,配合现场车辆检修人员,了解各个区间的车辆运行规律,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下的运载量判定风险值,对应不同的风险区域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应加强对车辆的维修检验,定期开展车辆安全检查工作,针对如转向架、车门等重点部位,应展开重点检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降低车辆系统故障率、提高车辆可靠度和稳定性。
3轨道交通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员工有效落实安全工作,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力抓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以岗位职责为基础,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层层签订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岗位安全职责,时刻守住安全红线,确保安全运行。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先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托、以“事前、事中、事后”为主线建立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运营单位建立以“日常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运营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安全制度体系。内容应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劳动防护用品及风险与隐患排查等内容;同时还应包括突发事件上报、事件应急处置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原则与程序、事件等级的划分等。所有安全管理制度要以企业正式制度文件的形式予以实施,同时形成运营单位自上而下以制度为准的良好氛围,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
3.3注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安全工作技能
安全培训教育作为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要针对新员工开展“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确保员工入司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让新员工在入司的第一天就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同时,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的资格培训工作,确保其具备岗位工作资质,并定期开展覆盖全员的安全重温与考核工作。
3.4健全安全信息沟通机制,推动安全工作的高效落实
快速高效的安全沟通交流机制是保障安全信息能够快速到达决策层,确保企业做出正确安全决策的有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建立各级安全工作例会,通过安全会议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政令畅通”、快速响应、高效落实。同时,强化会议部署和议定事项的督办机制,形成会议督办清单,定期督办,有效确保各项安全事项的落实。
3.5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运营单位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控风险、查隐患”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将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融入到日常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分级建立危险源清单逐级管控,并充分落实“责任、措施、时限、资金、人员”的隐患治理五到位要求,确保隐患治理及管控率达到100%。通过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治理,尽最大可能降低事故风险,最大限度保障运营安全。
3.6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有效监管安全工作落实。
安全监督检查,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营单位应结合各单位情况建立安全检查体系,鼓励以领导带队,安全管理人员参与的检查小组,定期对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运营单位内开展的各级各类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台账形式进行管控并限期整改纳入考核。运营单位通过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实施,确保安全管理要求能够有效落实,保证各项安全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
3.7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是减少事故损失、降低事故影响的最有效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结合运营管理特点,分别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值班等多项应急保障措施。
运营单位应制定涉及运营生产类、社会治安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四大类应急预案,形成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在内的三级预案体系。同时,运营单位组建以在班人员为主,应急救援人员为辅的应急队伍,建立了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与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并通过应急培训与演练,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响应、快速处置”。
4结束语
为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不断加大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摸索一条符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新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渊.轨道交通车辆运营初期常见故障浅析[J].建材与装饰,2020(07).
[2]王亮.浅析轨道交通车载信号系统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J].智能城市,2020(01).
[3]侯冲.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阶段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9(19).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安全管理
引言:地铁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交通载体,优化了城市的地面运输质量。由于地铁具有速度快,量大等特征,在大众选择出行时一般首选的是地铁。正因为这些特点也让地铁车辆运营调度工作中的要求非常严格。如何提高运营调度及安全管理水平,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1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的影响条件
1.1人为因素
随着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新开通路线逐渐增多,驾驶司机队伍不断扩大,对线路系统的熟悉度不够,潜在的风险不断提高。一是个别司机未合理安排自身的作息时间,夜间休息不足,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在列车手动驾驶模式下容易出现列车过标等情况发生;二是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时,在列车快关门时冲门易导致列车重新开关门,导致列车延误甚至乘客受伤;三是乘客在上下车门时低头玩手机,未注意到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上下车门时容易摔伤。
1.2设备因素
城市轨道的交通线路比较多,轨道交通的车辆和信号系统较为复杂,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力度不够,由设备突发问题而引发的运营风险时有发生。轨道交通的出行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轨道交通行车设备的功能指标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维护成本较大,设备故障往往难以及时的预警,甚至在上线运营一段时间后才显现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大。
1.3环境因素
区域环境的差异下,车辆运营调度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在早高峰、晚高峰期间,重大节假日和活动期间,要结合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对线网运营组织进行统一调度,在交通管制、延长运营、突发故障等特殊情况下,针对不同时段乘客出行的特征,采取及时调整运营交路,安排备车上线等方式,既能最大程度地提供更好的轨道交通服务,又能满足复杂多样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
2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对策
2.1车辆应急调度
轨道交通车辆在上线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情况,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是秉持降低事故衍生后果的目标,在调度中,先启动预警程序,最大程度保证乘客安全,而后通过车站和列车应急广播、车站PIS、官方微博等方式通报故障情况,避免造成更大影响。而是在平时应对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员工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预案中各项操作流程。
2.2运营风险调度
对不同时间段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于运行中轨道梁的承载情况、车辆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隐患等进行预估,配合现场车辆检修人员,了解各个区间的车辆运行规律,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下的运载量判定风险值,对应不同的风险区域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应加强对车辆的维修检验,定期开展车辆安全检查工作,针对如转向架、车门等重点部位,应展开重点检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降低车辆系统故障率、提高车辆可靠度和稳定性。
3轨道交通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员工有效落实安全工作,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力抓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以岗位职责为基础,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层层签订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岗位安全职责,时刻守住安全红线,确保安全运行。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先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托、以“事前、事中、事后”为主线建立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运营单位建立以“日常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运营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安全制度体系。内容应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劳动防护用品及风险与隐患排查等内容;同时还应包括突发事件上报、事件应急处置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原则与程序、事件等级的划分等。所有安全管理制度要以企业正式制度文件的形式予以实施,同时形成运营单位自上而下以制度为准的良好氛围,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
3.3注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安全工作技能
安全培训教育作为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要针对新员工开展“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确保员工入司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让新员工在入司的第一天就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同时,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的资格培训工作,确保其具备岗位工作资质,并定期开展覆盖全员的安全重温与考核工作。
3.4健全安全信息沟通机制,推动安全工作的高效落实
快速高效的安全沟通交流机制是保障安全信息能够快速到达决策层,确保企业做出正确安全决策的有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建立各级安全工作例会,通过安全会议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政令畅通”、快速响应、高效落实。同时,强化会议部署和议定事项的督办机制,形成会议督办清单,定期督办,有效确保各项安全事项的落实。
3.5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运营单位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控风险、查隐患”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将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融入到日常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分级建立危险源清单逐级管控,并充分落实“责任、措施、时限、资金、人员”的隐患治理五到位要求,确保隐患治理及管控率达到100%。通过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治理,尽最大可能降低事故风险,最大限度保障运营安全。
3.6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有效监管安全工作落实。
安全监督检查,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营单位应结合各单位情况建立安全检查体系,鼓励以领导带队,安全管理人员参与的检查小组,定期对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运营单位内开展的各级各类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台账形式进行管控并限期整改纳入考核。运营单位通过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实施,确保安全管理要求能够有效落实,保证各项安全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
3.7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是减少事故损失、降低事故影响的最有效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结合运营管理特点,分别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值班等多项应急保障措施。
运营单位应制定涉及运营生产类、社会治安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四大类应急预案,形成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在内的三级预案体系。同时,运营单位组建以在班人员为主,应急救援人员为辅的应急队伍,建立了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与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并通过应急培训与演练,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响应、快速处置”。
4结束语
为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不断加大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摸索一条符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新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渊.轨道交通车辆运营初期常见故障浅析[J].建材与装饰,2020(07).
[2]王亮.浅析轨道交通车载信号系统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J].智能城市,2020(01).
[3]侯冲.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阶段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