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证号码:130206198611011812
【摘 要】 裂缝是民建结构中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一般裂缝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或刚度不足,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另—种是施工时由于质量缺陷而出现的裂缝。对于这些裂缝,要掌握其形成原因才能更好的控制裂缝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裂缝;材料;浇筑
一、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
(一)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如果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没有做好严格检查工作,导致质量差的混凝土用于工民建中就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
(二)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此混凝土中心温度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三)收缩的影响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承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3种。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泥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变形。
(四)施工不当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证层太小或太大,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施工控制不严,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纹,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露面,以及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严重的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增长,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不合格。当气温低时,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未形成时,使其承受荷载,混凝土受到破坏。
二、工民建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验收
验料的主要内容是:品种、强度、规格、数量及材质合格证件。 (1)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2)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標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或进行更换。(3)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外加剂应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混凝士拌合物搅拌时均匀投入,严禁干粉投料。
(二)施工控制
1.施工准备。
浇筑前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层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2.搅拌工艺。
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
3.振动工艺。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4.浇筑工艺。
垫层混凝土浇筑:基槽验收合格后,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钢筋棍上标高及水平标高小棉线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的补平,用水平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最后用铁抹子压光。
承台混凝土浇筑: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中,如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用塔机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40cm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度左右,棒頭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纵横连接处不宜留槎。接槎处应预先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继续施工时,接搓处混凝土应用水先润湿并浇浆,保证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用原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筑。
梁、墙、板混凝土浇筑:梁、墙、板混凝土一起浇筑,每次浇筑厚度根据现场使用振动棒而定,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漏振。梁帮及梁底部位要用振动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
后浇带浇筑:预留后浇带在至少两个月后用比本层高一级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流水段施工缝处理措施:垫层素混凝土不留施工缝,在浇筑基础混凝土时,按后浇带位置进行划分。
(三)养护
对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于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加设遮阳栅罩,待收浆后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在一些条件恶劣的寒冷环境下,养护工作尤其重要。常温下,混凝土的养护只要延续一定时间,等它干了就可以。薄但是在低温条件下,受到气温的影响,混凝土养护也变得复杂起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混凝土冻不起。这是因为混凝土拌和物凝结和硬化获得强度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是随温度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水化作用加快,强化增长也较快;然而,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左右时,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就会结冰,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就减少了。新浇制的混凝土在养护初期如果遭受冻结,那么其风干后的状态其实和标准要求是不同的。即便达到了养护时间,当气温回归正常温度时,也达不到要求的设计硬度。为此可采用给混凝土送上暖气的方法进行养护,即在混凝土浇制完成后,先用彩条布将坑口盖严,然后用一层密封性强的塑料布将整个基础覆盖,并用棉被等保暖物做最后的覆盖,防止冷风和雨雪倒灌入坑内。接着用大量暖炉和供暖用的“小太阳”,布置在现场,提升现场的环境温度。基础作业班施工人员还将温度计挂在基础坑内,负责检查的项目部工作人员也会携带红外测温仪检查基础温度。当发现现场温度低于混凝土养护标准时,工作人员会及时检查养护保温密封性,同时增加暖炉和“小太阳”,严控混凝土养护温度。
参考文献:
[1]朱长海. 建筑混凝土裂缝控制探讨[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3):00004-00004.
[2]丁雄健, 张露.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00096-00096.
【摘 要】 裂缝是民建结构中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一般裂缝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或刚度不足,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另—种是施工时由于质量缺陷而出现的裂缝。对于这些裂缝,要掌握其形成原因才能更好的控制裂缝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裂缝;材料;浇筑
一、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
(一)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如果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没有做好严格检查工作,导致质量差的混凝土用于工民建中就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
(二)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此混凝土中心温度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三)收缩的影响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承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3种。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泥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变形。
(四)施工不当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证层太小或太大,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施工控制不严,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纹,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露面,以及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严重的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增长,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不合格。当气温低时,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未形成时,使其承受荷载,混凝土受到破坏。
二、工民建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验收
验料的主要内容是:品种、强度、规格、数量及材质合格证件。 (1)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2)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標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或进行更换。(3)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外加剂应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混凝士拌合物搅拌时均匀投入,严禁干粉投料。
(二)施工控制
1.施工准备。
浇筑前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层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2.搅拌工艺。
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
3.振动工艺。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4.浇筑工艺。
垫层混凝土浇筑:基槽验收合格后,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钢筋棍上标高及水平标高小棉线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的补平,用水平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最后用铁抹子压光。
承台混凝土浇筑: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中,如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用塔机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40cm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度左右,棒頭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纵横连接处不宜留槎。接槎处应预先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继续施工时,接搓处混凝土应用水先润湿并浇浆,保证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用原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筑。
梁、墙、板混凝土浇筑:梁、墙、板混凝土一起浇筑,每次浇筑厚度根据现场使用振动棒而定,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漏振。梁帮及梁底部位要用振动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
后浇带浇筑:预留后浇带在至少两个月后用比本层高一级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流水段施工缝处理措施:垫层素混凝土不留施工缝,在浇筑基础混凝土时,按后浇带位置进行划分。
(三)养护
对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于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加设遮阳栅罩,待收浆后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在一些条件恶劣的寒冷环境下,养护工作尤其重要。常温下,混凝土的养护只要延续一定时间,等它干了就可以。薄但是在低温条件下,受到气温的影响,混凝土养护也变得复杂起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混凝土冻不起。这是因为混凝土拌和物凝结和硬化获得强度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是随温度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水化作用加快,强化增长也较快;然而,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左右时,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就会结冰,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就减少了。新浇制的混凝土在养护初期如果遭受冻结,那么其风干后的状态其实和标准要求是不同的。即便达到了养护时间,当气温回归正常温度时,也达不到要求的设计硬度。为此可采用给混凝土送上暖气的方法进行养护,即在混凝土浇制完成后,先用彩条布将坑口盖严,然后用一层密封性强的塑料布将整个基础覆盖,并用棉被等保暖物做最后的覆盖,防止冷风和雨雪倒灌入坑内。接着用大量暖炉和供暖用的“小太阳”,布置在现场,提升现场的环境温度。基础作业班施工人员还将温度计挂在基础坑内,负责检查的项目部工作人员也会携带红外测温仪检查基础温度。当发现现场温度低于混凝土养护标准时,工作人员会及时检查养护保温密封性,同时增加暖炉和“小太阳”,严控混凝土养护温度。
参考文献:
[1]朱长海. 建筑混凝土裂缝控制探讨[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3):00004-00004.
[2]丁雄健, 张露.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00096-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