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xiaza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美国文坛,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可谓是独树一帜。作为美国当代大师级作家,她擅长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女性特有的敏锐情感挖掘社会诸相,其作品以性与暴力著称,但并没有停留在一味揭露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层面,讽刺与批判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于人性复归的期盼。由于夹杂着哥特式的元素,欧茨作品往往带有空灵、神秘的气息,她所描绘的人物也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虚无主义,但在这种后现代的表象下隐含着她对于人性的关怀。本文将以欧茨的代表作品《黑水》作为切入点,分析欧茨笔下暴力美学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暴力与现实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许多作家用暴力镜头来描绘现实、挖掘现实、阐释现实。因此,暴力美学已然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暴力美学的书写者,她作品中的性与暴力带给读者感官刺激的同时,也隐藏着心理现实主义,表现出作品中人物的细腻心思和微妙情绪。与此同时,更进一步揭露现实的虚伪和残酷,刚柔并济,直击主题。
  一、《黑水》中的软暴力
  《黑水》以濒临溺死的女主人公凯莉·凯莱赫生命最后几个小时的心理活动为主线,运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以闪回的方式描写了凯莉·凯莱赫这个仅有二十六岁的年轻女子的不幸遭遇。凯莉是美国布朗大学的高材生,对于美国的历史与政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向往。男主人公没有具体的名字,被称为“参议员”。他是一名颇有声望的政治家,年过五十依然风度翩翩,富有魅力。两人相识于七月四日国庆节的宴会上,并彼此产生了好感,凯莉决定跟随“参议员”私奔,不想车子在开往码头的路上跌入河中,“参议员”踩着凯莉的身体成功逃生,而凯莉不幸溺死。
  凯莉回忆的不断闪现表现出她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看不见的暴力之中。父亲不准她随意动车里的仪表盘,耳背的伯父却反感她大声说话。她曾在总统竞选中与父亲唱反调,结果却以失败告终,最后彷徨在街头只能求助于母亲接自己回家。这些稀松平常的回忆无不展现出在男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获得独立的艰难。凯莉曾勇敢地追求自我,却始终无法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凯莉与“参议员”的孩子年纪相仿暗示了——在社会现实中,在男性强权面前,她永远只是一个孩子。作者不断描写凯莉小时候穿着带花边的白色棉袜在屋子里跑跳被爷爷抱起来的画面也证明了这一点。她坐在“参议员”又黑又亮的丰田车里,空调发出的噪声和并不好听的歌曲混杂在一起,“参议员”不停地喝酒,还把酒洒在她裙子上,她都一声不吭。她怀疑他们迷路了,却一直不敢说出来。小说中一直反复出现“乘客”这个词,在这辆车上,甚至在他们突如其来的感情中,凯莉一直以“乘客”自居。她认为车是“参议员”的,这段感情也是“参议员”主动才得以生发的,“参议员”决定着方向,掌握着主动权,而她只是一个乘客,只能跟之随之。而当他们的车子失去控制,掉入漆黑的水中,“参议员”不断甩开她求救的手,踩着她的身子逃出车外,她都叫不出他的名字;当她离死亡越来越近,脑海中的记忆不断浮现的同时,她仍天真地幻想“参议员”会回来救她。但是,当她面前浮现“参议员”的幻象时,她叫不出他的名字。在凯莉与“参议员”短暂的爱情里,凯莉一次也没叫过“参议员”的名字,只用尊称而不能直呼其名,等级高下立判。
  凯莉是一位有才、有貌、有梦想的知识女性,对美国的历史和政治颇有研究,她有自己的“美国梦”,那就是走上政坛。但从与“参议员”的多次交谈和互动可以看出,她希望通过依靠有声望的男性权贵对自己的爱慕与追求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尽管在之前失败的感情经历中,曾经的男朋友给她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使得她不愿意再去触碰男性,但是对于“参议员”的亲吻以及表现出的赤裸裸的欲望,她只表现出忐忑。伴随这种忐忑而生的不是反感,而是欣喜。凯莉一方面不敢相信“参议员”真的会爱上自己,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美国梦”可能有了依托而窃喜。凯莉把自己的一切都“豪赌”在了“参议员”身上,最终只落得个梦未成、身先死的悲惨结局。
  在欧茨的作品中,暴力的描写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硬暴力,鲜血淋漓;《黑水》则是软暴力,也可以说是心理暴力,伤人于无形。
  二、暴力美学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欧茨小说中所描写的暴力均有其现实原型,《黑水》就取材于1969年轰动一时的“肯尼迪-查帕奎迪克丑闻”。那一年,爱德华·肯尼迪当选为参议员民主党副领袖。同年七月,他到镇子上参加集会,晚上开车载着一位名叫玛丽的姑娘同行,途中车子掉入河中,爱德华成功逃生,玛丽却不幸遇难。爱德华因此被判两个月监禁,同时被迫退出总统竞选,但公众认为他因权势逃脱了应受的法律制裁。欧茨选择对此事件重新书写,并在小说中不断插入凯莉對于美国政治和社会的看法,以强调外界环境的压制力量对个体造成内心冲突与仿徨,进一步体现了欧茨对于现实的强调与重视。
  欧茨以暴力为笔记录了当代美国的真实生活,作品中大部分主人公皆为女性,使读者从女性的视角审视美国社会。欧茨笔下的女性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将女性置于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探究资本主义家庭伦理、社会道德、人际交往规范、道德责任对个体,特别是对女性的异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暴力问题。欧茨的暴力美学皎如日星地体现在她对作品人物的刻画中,《黑水》中的凯莉一生都受制于无形的暴力中,形成一种“意志暴力”,在这种意志暴力的摧残下,凯莉的自我身份日渐破碎。欧茨在作品中揭示了作为统治工具的资本主义道德对女性的异化,女性通过暴力反抗种种的不公与剥削。这些暴力的背后隐含着欧茨诸多的伦理关怀。欧茨对被痛苦、焦虑和无助困扰而被迫诉诸暴力的底层人民给予极大的同情,肯定了他们生命的激情与意志,使人反思生存伦理。
  《黑水》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堪称欧茨心理现实主义的典范。小说开篇就描写车子不受控制地掉入水中,凯莉闪出一个念头:“我要死了吗?就这样死去了吗?”这一念头产生了强烈的悬念贯穿始终,与凯莉回忆的闪回描写相结合形成一种奇妙的压迫感,“生还是死”像一块大石压在读者心头。随着时间的流逝,凯莉的意识逐渐模糊,小说的标点符号也随之减少,语句的异常连贯表现出她的思维混乱。读者也随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心跳加速,呼吸加快。
  欧茨的心理现实主义受到亨利·詹姆斯和威廉·福克纳的影响,既具有意识流的特点,又善于运用内心独白、制造悬念。她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不吝惜笔墨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折射纷繁复杂的时代脉动。与此同时,暴力的频繁登场势必会有吸引读者的大部分目光,但欧茨写作的目的不是渲染暴力,而是要唤起读者对暴力背后的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欧茨的着力点不在暴力,而是暴力后的黎明、暴力后的生活的继续。欧茨作品并非歌颂暴力的存在,彰显了暴力背后的人性伦理关怀,她寄希望于暴力后人类的坚强存活和末日后的凌晨。
  (辽宁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域下乔伊斯·欧茨作品的伦理研究”(项目编号:L19BWW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荻梦(199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清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袁枚曾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苔》是袁枚所作的一首极富“真性情”的小诗,它在情感、意象、手法、语言四个维度都给人带来极深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愉悦,还给人带来生活的启示——生活如诗,人们可以把生活设计成诗歌的模样,把生活过成诗!  袁枚曾经在一个夏天写下一首充满童年乐趣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悠闲的牧童、温柔的黄牛、嘹亮的歌声、调
期刊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艺术元素,其文化特色精美,诸多文化元素凝聚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各种智慧。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代表着民族文化,具体包含了民间的各种艺术形式、手工工艺、民俗文化,如舞蹈、剪纸、刺绣、木雕、织布等。我国的平面设计起步比较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将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成为现代平面设计者应当研究的问题。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期刊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李词的感情基调可以用一个“愁”字概括。她笔下的“愁”是无法摆脱的生命之愁,就像春蚕不停吐出的凌乱的丝,把自己层层缠绕,最后活生生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李清照婉约词的灵魂和精髓就是“愁”。她善于把个性化的意象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以其无边无际的愁绪和高超精湛的抒情艺术,质朴含蓄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李词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造诣。  一、少女时代的闺阁之“
期刊
抗战时期,沈从文依然关注乡村和都市的各类女子教育,并对其进行描绘和反思。针对沈从文所描写的不同女子的命运,笔者结合社会现实,探寻当时女子教育的状况以及沈从文想要展现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世界。  一、沈从文笔下的女子  (一)家庭中的女子  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使她们长期以来被排除在正规学校教育系统之外,教育女性最重要的场所成了家庭。家庭教育具有封闭落后性,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主要工具。其教授的内容长久
期刊
舞剧《杜甫》是由重庆市歌舞团倾心打造和演绎的一部大写意作品,将唐代诗人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以意象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人物形象刻画和演绎得淋漓尽致。全剧分为上下两篇,以“诗圣”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为主线,将其诗作与舞蹈融合得恰到好处,呈现杜甫心系苍生的民族大义、爱国情怀以及豪放豁达的遇事心境。本文从人物性格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该舞剧中“诗圣”杜甫的形象特征。  一、整体形象解读  舞劇形象是指在把握整
期刊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触及各个领域,人类精神领域的文学开始与互联网“联姻”。网络小说与影视剧开始牵手,网络文学逐渐被搬上银屏,发展成为热潮。本文以《何以笙箫默》和《延禧攻略》为例,从大众接受心理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文学“改编热”现象。  《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中国首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1999年,这部小说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风靡全国,小说的高点击率吸引了影视制作单位的注意,这
期刊
《春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黎英海通过古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将这首乐曲的语言美、韵律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歌词诗意浓厚,清新隽永;旋律美轮美奂,悠扬婉转;伴奏优美雅致,含蓄婉约。歌词在旋律和钢琴伴奏的配合下创造出和谐统一、典雅朴素的意境,本文从诗词、旋律、钢琴伴奏以及情感处理四方面入手,探讨其演唱风格。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艺
期刊
黄大鹏,80后,江苏人,文学硕士,现居南京。2009年开始发表小说,获第五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  1  苏北的小镇白石街不知何时兴建,主干道是青色的石板路,年代久远,石板如羊脂般光滑,被压出了细密的裂痕。两侧白墙黛瓦,凌河而建,墙上石灰斑驳。街南侧是运河,女人们在岸边洗衣服拉家常,男人们把大米扛上货船,又从货船上扛下一袋袋劣质的服装,河面上麻鸭扑棱着翅膀嬉戏。街中间支流穿过,架起一
期刊
张爱玲文学研究著述颇多,但结合作者和时代特性,有一处仍被学界忽视:其笔下的女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智”特征,既与张爱玲的知性才气迥然不同,又和其周围知识女性如母亲、姑母、同学等大异其趣。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傳奇》可以看成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女性的社会问题大全。女学生这个群体作为当时社会的潜在知(当时一般写作异体字“智”)识分子,亦和张爱玲本身的身份背景相契合,是《传奇》这一张氏经
期刊
荆州地区地处江汉平原,西接天府之地川蜀,北通军事要塞襄阳,顺长江而下可达中国经济重心地区,在赵宋一朝平定武平、后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荆湖北路是两宋时期重要的财政军资供源地之一,而在该地发挥指导作用的官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对北宋时期荆州地区知府的研究整理过程中发现“知江陵府”和“知荆南府”并存或者交替出现的现象。“府”产生于唐代,发展至两宋时期,其不仅是一个政区地名称呼,也代表中央政府对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