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杜甫》人物形象特征解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剧《杜甫》是由重庆市歌舞团倾心打造和演绎的一部大写意作品,将唐代诗人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以意象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人物形象刻画和演绎得淋漓尽致。全剧分为上下两篇,以“诗圣”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为主线,将其诗作与舞蹈融合得恰到好处,呈现杜甫心系苍生的民族大义、爱国情怀以及豪放豁达的遇事心境。本文从人物性格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该舞剧中“诗圣”杜甫的形象特征。
  一、整体形象解读
  舞劇形象是指在把握整体意象的基础上想要表达的整体立意,是语言的观念,同时还有着对美学的追求。舞剧《杜甫》的整体形象是在社会动荡和命途多舛的时代,杜甫仍然保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展现出卓越的文学素养。舞剧以杜甫的著名诗句作为开篇,表演者独处一角,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舞剧共有序、上篇、下篇、尾声四个篇章,展示了杜甫求官、做官、弃官又渴望做官的坎坷历程,充分利用环境等要素,演绎宦官、群臣、丽人、兵车行、难民、田间之舞,展现国之艰难、民之疾苦的同时,重点将身处难境的杜甫求仕途、报家国的情感与人格表现出来。整体舞台效果极佳,群舞形象塑造非常有特点,形式严谨别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例如,在舞段《丽人行》中,丽人们的妆容以及点唇、脱衣等动作展现出唐代佳丽特有的风采,通过素色的服装颜色营造了奢华的场景。尤其在众佳丽的衬托中,一位佳丽拖着长长的衣尾、徐徐而行,给人一种华丽、高贵之感。通过侧倾、慢转挪身等卷缠裙摆动作,唐朝女性身体美感顿显,真实映照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韵味十足的群舞形象展现了唐代后宫的奢靡和人物之间的淡漠。
  二、杜甫的形象特征解读
  整部舞剧围绕杜甫这一核心人物,巧妙地将其忧国忧民、壮志豪情的形象展现出来,重点演绎和表现了杜甫与“国”“家”“妃”“民”等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把杜甫的诗歌贯穿始终,文字与舞蹈的结合赋予了舞剧别样的语言表达形式;另一方面,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与情感情怀的紧密相融使舞剧更加剧情化、叙事化,杜甫的形象特征愈加明显。并且,舞剧中有实虚两个杜甫的人物设置,即现实和想象中的杜甫。人物性格与情感隐匿于人物形象之下,可在客观环境和氛围中表现和抒发,赋予舞台人物形象灵魂,又影响着人物的情绪以及外在的动作表现。在舞剧《杜甫》中,演员将杜甫的性格与情感融入舞蹈动作和眼神中,实现其情感表达与宣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其性格与情感特征如下。
  (一)性格特征
  1.善良、豪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人物形象的内在表现,但始终不曾脱离于舞剧表演始终。在面对朝廷动荡、佞臣行道、黎民疾苦时,杜甫能够坚守本心,果断舍弃官职,回归淳朴生活。舞剧《杜甫》中,对杜甫形象的诠释是建立在其同情弱者的善良、不畏强权的豪爽性格特征之上的,在个人仕途和家庭的选择上,能时刻站在国家和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做事,使其形象展现更加具象化。舞剧中,杜甫回归故里与农民一起劳作的舞段里,舞者用舞蹈动作演绎插秧,用甩袖子的跳跃动作象征播种,农民欢喜并感谢上苍带来的风调雨顺。为了展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景象,舞剧编排了人物形象特征比较明显的三对夫妇,即相互埋怨的老夫妻、辛苦劳作的中年夫妻、新婚恩爱的年轻夫妻,呈现出一种安稳、祥和之态。
  2.真诚、坚韧、有情的性格特征
  舞剧《杜甫》突出表现了人物真诚、坚韧、有情的性格特征。例如,《求仕行》舞段主要展现的是杜甫求官赶考经历。学子们手持书卷,做着小幅度跳跃动作,同时通过阵列变化表现出众学子的紧张以及对求官的急切与渴望。场景转换,学子已成为佞臣,虽仍将卷轴置于胸前,但蜷缩、弯曲的身体语言象征着逐渐对权力低头、沾染不良官场风气,失了做官的初心。杜甫在蜷曲身体语言中却依旧直立挺拔,表现出其坚守初心、刚正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简洁有隐喻性的身体语言和情感的张力充分表达出杜甫与众人做官理念的背道而驰,也为其后来的怀才不遇以及朝政内乱、百姓受难埋下伏笔。舞剧融入两段杜甫与妻子的双人舞,夫妻情感的演绎与表现使得剧情更加饱满,杜甫人物性格展现也更加合理、全面。当手捧家书时,妻子见丈夫杜甫回来,喜怨参半,用手拼命捶打。画面一转,那家书便在另外一个杜甫的手中,表达了杜甫与妻子之间的牵挂与惦念。在舞剧下篇,杜甫脱下官服、带上行李归乡见到妻子,与上篇中幻想与妻子见面的场景相呼应。在舞剧的结尾处,晚年的杜甫登高望远,回想人生多艰、国家多难,抒发着“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感慨,孤独、对亲友的思念以及时势动乱下担忧百姓安危的愁绪涌上心头,彰显着其真诚、多情、坚韧的性格特征。
  (二)情感特征
  1.爱国忧国的情感特征
  杜甫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但是求官之路艰难,屡试不中。在安史之乱时,他只身一人前往投奔朝廷,途中被叛军抓获,押送至长安。于是,困顿长安十载,杜甫看到并深刻感受到朝野的动荡不安、市井巷陌的悲惨难捱,萌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家国情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在舞剧《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片段中,衣衫褴褛的难民向杜甫集聚而去想要求救,却又快速摔倒在地,杜甫想要伸出援手却发现自己力量薄弱。后面转换成男子双人舞,将虚实两个杜甫相互融合,展现了二者之间情感上的矛盾,现实的杜甫安静站立在田野中无能为力,虚幻的杜甫则在舞台上疯狂奔跑,懊恼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对国家的忧思和渴望改变的矛盾情感跃然于舞者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中。二者像面镜子相互审视,幻想中的杜甫放声大笑,似是嘲讽最后却又与现实的杜甫惺惺相惜,象征着杜甫思行合一。
  2.心系民众的情感特征无奈与挣扎
  饱尝众多坎坷的经历和民间疾苦后,杜甫诗歌风格发生一定转变,呈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曾经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而后便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重与孤独,也象征着唐朝的由盛转衰。舞剧《杜甫》的副题为“一个人笔下的唐朝”,虽主要表现杜甫的人物形象特征,但也借着与杜甫诗歌的融合展现他笔下的唐朝风雨,真切表达了杜甫对民间疾苦无力改变的怅然、对百姓的同情、对个人前途无望和身处乱世的忧虑。晚年穷困潦倒的杜甫依旧不改报国初衷,始终心系百姓,舞剧落幕,杜甫的诗词通过3D投影呈现在舞台上,为舞剧画上句点。至此,“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命途多舛的一生便演绎完毕。
  3.孤独难抑的情感特征
  “床头屋漏无干处”“少陵野老吞声哭”,充满坎坷、饱受苦难的一生在不愿随波逐流的自我坚守下注定是比较孤独的。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曾和好友约定“青春作伴好还乡”,但终究没能实现。时局动荡不安,杜甫便来投靠好友,可随着好友的离世,他又变成孤苦一人,最终只得四处漂泊。离家千里、多病缠身、亲友离散又心忧国家和百姓,舞剧的结尾与开篇又形成呼应,孤独之感油然而生。而舞台上巨大的红色官服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但其颜色逐渐消淡和宫女身体垮下的时刻象征着整个朝代的衰落。
  三、结语
  舞剧《杜甫》是一部有现代意义的高质量作品,对杜甫人物性格和情感相融合的形象特征演绎得惟妙惟肖,反映了国家、百姓及个人命运的交织。它不仅带领观众重温杜甫笔下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宝库,感受舞台美学的追求,也呼吁世人时刻铭记对责任的坚守、对梦想的执着。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动漫业堪称世界领先。其独具民族特色的阴翳画风和对死亡意象的痴迷刻画,与其传统宗教及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死亡在日本动漫中的体现主要集中于题材和形式上。本文将立足于死亡美学来剖析日本动漫的美学价值,并从部分动漫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探究死亡意象营造,分析该类型作品带来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价值。  日本动漫作为日本文艺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其鲜明的作画
期刊
樵夫,本名章倩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文学作品460多万字。散文作品见《散文》《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家》《都市美文》《散文百家》《读者》《长城》《百花洲》等刊。出版散文集《倒不了的老屋》《在精神高地俯首或遥望》《那些美丽的村庄》等。曾获第21届全国孙犁散文奖三等奖。  雪,是上苍铺展在大地上的洁白的纸,每个人,每件风物,都会在这张纸上,书写着自己……  —
期刊
《将进酒》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作家在诗歌中呈现的形象历来为读者所争论。李白的豪情和颓废、积极与消极在这首诗中有一种矛盾而奇特、复杂却统一的呈现。李白为什么会在同一首诗歌中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性格?他的复杂多维度性格又如何矛盾地统一到一首诗歌之中?本文试图从性格呈现、性格成因和性格影响三方面分析李白多维度性格。  一、李白多维度性格在诗歌中的呈现  《将进酒》是李白在颖阳山居与岑勋、元丹丘饮酒时所
期刊
赵渝,河南郑州人。作品有《宋潜的问题》《玄鸟之歌》《光与光源》《悠游十八章》《羊癫记》。  一  十六岁那年,我们家从四川绵山搬迁到商都。离开绵山前的最后一段时光,恍恍惚惚像在做梦,只记得父母一趟趟地往绵州城里跑,而我独自在家搓托运家具用的麻绳。麻绳一节一节地搓出来,躺在夕阳映照下的客厅里,像一条条盘曲的卧龙,随时都要带我腾空飞去似的。  我们是在一个寂静的星夜离开绵山的,我还记得自己撩开吉普车的
期刊
巴金的小说《寒夜》描写了抗战胜利前夕,国统区里一个普通小家庭的悲剧故事。该小说以婆媳矛盾作为主要矛盾,婆媳矛盾是文本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文本中,树生与婆婆之间的矛盾表面看是对同一个男性的“爱”的争夺,但其深处隐藏着的是家庭结构中的权力争夺以及女性的“自我厌恶”,展现出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巴金对新旧女性生活方式的思考。事实上,《寒夜》中的婆媳矛盾构成一对功能性关系,用以指称新旧女性
期刊
李为民,20世纪60年代出生,安徽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现在安徽芜湖海关工作,主要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当代》《山花》《江南》《长江文艺》等几十家期刊,共计150多万字,作品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刊》等期刊转载,出版小说集《从明天起》《每个人都有秘密》等,中国作协会员。  1978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我们大院第一个考上中科大的是薛国平。那是全国重点
期刊
清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袁枚曾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苔》是袁枚所作的一首极富“真性情”的小诗,它在情感、意象、手法、语言四个维度都给人带来极深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愉悦,还给人带来生活的启示——生活如诗,人们可以把生活设计成诗歌的模样,把生活过成诗!  袁枚曾经在一个夏天写下一首充满童年乐趣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悠闲的牧童、温柔的黄牛、嘹亮的歌声、调
期刊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艺术元素,其文化特色精美,诸多文化元素凝聚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各种智慧。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代表着民族文化,具体包含了民间的各种艺术形式、手工工艺、民俗文化,如舞蹈、剪纸、刺绣、木雕、织布等。我国的平面设计起步比较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将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成为现代平面设计者应当研究的问题。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期刊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李词的感情基调可以用一个“愁”字概括。她笔下的“愁”是无法摆脱的生命之愁,就像春蚕不停吐出的凌乱的丝,把自己层层缠绕,最后活生生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李清照婉约词的灵魂和精髓就是“愁”。她善于把个性化的意象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以其无边无际的愁绪和高超精湛的抒情艺术,质朴含蓄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李词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造诣。  一、少女时代的闺阁之“
期刊
抗战时期,沈从文依然关注乡村和都市的各类女子教育,并对其进行描绘和反思。针对沈从文所描写的不同女子的命运,笔者结合社会现实,探寻当时女子教育的状况以及沈从文想要展现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世界。  一、沈从文笔下的女子  (一)家庭中的女子  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使她们长期以来被排除在正规学校教育系统之外,教育女性最重要的场所成了家庭。家庭教育具有封闭落后性,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主要工具。其教授的内容长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