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蓝领技能明星”、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电力公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工作室”的人……他就是姜广敏,盘锦供电公司线路检修班副班长。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蓝领技能明星”、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电力公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工作室”的人……他就是姜广敏,盘锦供电公司线路检修班副班长。
姜广敏,1960年3月生,今年56岁。1980年参加工作时,他只是个初中生。1986年到盘锦供电公司送电工区工作之前,他是大连瓦房店一家农机修造厂工人,干过车工、电焊工、水暖工。他干送电检修工算是半路出家,可为什么如今却成了公司技术革新的领军人物?
探寻姜广敏成才的奥秘,对绝大多数职工的岗位成才很有借鉴意义。
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令人尊重的“大工匠”
理想是行动的先导。工程师、科学家、作家、将军、医生……年轻时,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姜广敏也有,他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令人尊重的“大工匠”。
姜广敏说,他的偶像是他的父亲。“我父亲曾是大连市瓦房店一家农机修造厂的八级焊工。当时的厂长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很有学问,但他非常敬重我父亲,厂子一有难干的焊接活儿,就派车接父亲过去。”谈起父亲,姜广敏非常自豪,他立志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优秀的工人。
干检修工作,常年野外作业,风吹日晒,在电线杆、输电塔上爬上爬下。好多人觉得这项工作很辛苦,还有危险,可姜广敏却非常喜爱这项工作。他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让工厂机器轰鸣,这样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爱屋及乌,连经常工作的野外他也喜欢起来,“可以看鲜花盛开,听鸟语闻花香,呼吸新鲜空气。”
姜广敏平时不大爱说话,把喜欢琢磨事的劲头都用在了技术革新上。“带电绝缘折叠探头梯”是他1994年研制成功的第一个革新项目。检修时,他发现隔离开关检修率比较高。触点过热、螺丝松动、北方冬夏温差太大热胀冷缩等原因,都容易使隔离开关出现问题,而维修时需要停电,少则一天,多则几天,不仅影响居民供电,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姜广敏根据自己掌握的电工知识,研制出“带电绝缘折叠探头梯”,过去经常出现的问题都解决了。
首战告捷,让姜广敏非常兴奋,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因此,他“琢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革新成果也一项接一项地应用到生产中。他制作的悬挂式自动脱落跨越滑车,减少了搭跨越架的费用;制作的220千伏耐张引流线支架,解决了因风大造成引流线对铁塔放电问题;制作的带电绝缘伸缩拔销钳,方便了带电作业……一项项非常实用的革新,推动着电力维修技术不断进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没有谁能随便成功,姜广敏也是一样,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跟他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线路检修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儿,半路出家的姜广敏开始时一窍不通,可他有股钻劲。师傅们干活时,他认真看,认真记,不懂就问。他还爱看书,《安全规程》《验收规范》从不离手。姜广敏说,他在技术上有两次飞跃:一次是参加1995年东北电管局组织的技能大赛,另一次是1996年至1999年参加的丰满电校中专学习。
辽宁电力公司对东北电管局组织的技能大赛非常重视,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一个月的封闭训练。生性要强的姜广敏几乎每天都是下半夜才睡觉,《工艺规程》《运行与检修》《安全规程》《验收规范》他几乎全能背下来。这次大赛,姜广敏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他说,通过这次“恶补”,他的电工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3年的中专学习,他几乎完全用的是业余时间和工休时间,但姜广敏不缺一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最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姜广敏说,他过去虽然也能独立完成检修任务,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参加了正规学习,让他对输电原理、输电器材性能等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为他日后进行技术革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盘锦供电公司有一间只有门、没有窗户的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这间小房里两面是架子,上边放着电线、零件什么的,地下有台钻、电焊机、老虎钳子等简单机械和工具。两三个人在小房里转身都费劲。小房几乎密不透风,夏天热,冬天冷。姜广敏说,他过去搞革新就在这间小房里搞,多数是用业余时间,有时也用工作时间。
多数革新项目都是靠手工,冬天经常冷得伸不出手,夏天经常热得大汗淋漓。几乎所有革新项目都是姜广敏自己主动找的,革新条件又这么艰苦,为什么他还能始终坚持不懈?姜广敏说,他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他的乐就是在项目成功后应用到生产上时,看到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安全了,效益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他就感到自己的辛苦非常有意义,感到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新、建功立业的不竭“源泉”。
组织培养为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11月10日,“姜广敏工作室”挂牌。这是辽宁电力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专家工作室。
“姜广敏工作室”占据一栋小楼,小楼面积有477平方米,是专为姜广敏建的。小楼一层是各类机床操作间和机械试验间,有钻床、铣床、磨床、车床、砂轮机、切割器、气焊、氩弧焊、张力试验机等;二层是专家研发室、助手工作室,三层是培训室和成果展示厅。工区为姜广敏配备了4名助手,其中两名是技师、两名是大学毕业生。
辽宁省电力公司一位领导说,建立专家工作室,主要目的就是为公司高端人才构建最优秀的创新环境,充分激发高端人才的创新潜力,凝聚和培养技术水平领先、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为一名技术工人建这么大面积的专家工作室,配备了几乎搞革新及实验用的全部设备,还配备4名助手,就是现在,在辽宁省企业中也找不出第二家。
“高兴,真高兴”,平时不多言多语的姜广敏一提起现在的“工作室”,就难掩心中的激动。
条件好了,姜广敏搞革新的热情更高了,成就也更大了。从搞成功第一个革新项目到“姜广敏工作室”挂牌,17年时间,姜广敏有25项革新项目获不同奖项,而从2011年11月10日成立“姜广敏工作室”到2016年3月,姜广敏带领“工作室”人员就搞出获各种奖项的革新项目35项,总共拥有38项国家专利,其中,“变电站母线隔离开关带电断接引组合工具”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引流线支架”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自动升降装置”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紧固防震器预绞丝”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公司质量管理优秀奖;“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自动升降装置”“变电站角度升降平台”等工具填补了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空白,提升了国网公司带电作业专业技术水平。他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节约资金9000多万元,并带出了省市公司两级专家6人,省市公司两级劳动模范5人。
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一分智慧加九十九分努力、组织搭建成长平台,铺就了姜广敏走向“大国工匠”的成功之路。
(本文转自新华网)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蓝领技能明星”、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电力公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工作室”的人……他就是姜广敏,盘锦供电公司线路检修班副班长。
姜广敏,1960年3月生,今年56岁。1980年参加工作时,他只是个初中生。1986年到盘锦供电公司送电工区工作之前,他是大连瓦房店一家农机修造厂工人,干过车工、电焊工、水暖工。他干送电检修工算是半路出家,可为什么如今却成了公司技术革新的领军人物?
探寻姜广敏成才的奥秘,对绝大多数职工的岗位成才很有借鉴意义。
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令人尊重的“大工匠”
理想是行动的先导。工程师、科学家、作家、将军、医生……年轻时,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姜广敏也有,他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令人尊重的“大工匠”。
姜广敏说,他的偶像是他的父亲。“我父亲曾是大连市瓦房店一家农机修造厂的八级焊工。当时的厂长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很有学问,但他非常敬重我父亲,厂子一有难干的焊接活儿,就派车接父亲过去。”谈起父亲,姜广敏非常自豪,他立志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优秀的工人。
干检修工作,常年野外作业,风吹日晒,在电线杆、输电塔上爬上爬下。好多人觉得这项工作很辛苦,还有危险,可姜广敏却非常喜爱这项工作。他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让工厂机器轰鸣,这样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爱屋及乌,连经常工作的野外他也喜欢起来,“可以看鲜花盛开,听鸟语闻花香,呼吸新鲜空气。”
姜广敏平时不大爱说话,把喜欢琢磨事的劲头都用在了技术革新上。“带电绝缘折叠探头梯”是他1994年研制成功的第一个革新项目。检修时,他发现隔离开关检修率比较高。触点过热、螺丝松动、北方冬夏温差太大热胀冷缩等原因,都容易使隔离开关出现问题,而维修时需要停电,少则一天,多则几天,不仅影响居民供电,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姜广敏根据自己掌握的电工知识,研制出“带电绝缘折叠探头梯”,过去经常出现的问题都解决了。
首战告捷,让姜广敏非常兴奋,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因此,他“琢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革新成果也一项接一项地应用到生产中。他制作的悬挂式自动脱落跨越滑车,减少了搭跨越架的费用;制作的220千伏耐张引流线支架,解决了因风大造成引流线对铁塔放电问题;制作的带电绝缘伸缩拔销钳,方便了带电作业……一项项非常实用的革新,推动着电力维修技术不断进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没有谁能随便成功,姜广敏也是一样,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跟他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线路检修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儿,半路出家的姜广敏开始时一窍不通,可他有股钻劲。师傅们干活时,他认真看,认真记,不懂就问。他还爱看书,《安全规程》《验收规范》从不离手。姜广敏说,他在技术上有两次飞跃:一次是参加1995年东北电管局组织的技能大赛,另一次是1996年至1999年参加的丰满电校中专学习。
辽宁电力公司对东北电管局组织的技能大赛非常重视,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一个月的封闭训练。生性要强的姜广敏几乎每天都是下半夜才睡觉,《工艺规程》《运行与检修》《安全规程》《验收规范》他几乎全能背下来。这次大赛,姜广敏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他说,通过这次“恶补”,他的电工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3年的中专学习,他几乎完全用的是业余时间和工休时间,但姜广敏不缺一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最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姜广敏说,他过去虽然也能独立完成检修任务,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参加了正规学习,让他对输电原理、输电器材性能等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为他日后进行技术革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盘锦供电公司有一间只有门、没有窗户的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这间小房里两面是架子,上边放着电线、零件什么的,地下有台钻、电焊机、老虎钳子等简单机械和工具。两三个人在小房里转身都费劲。小房几乎密不透风,夏天热,冬天冷。姜广敏说,他过去搞革新就在这间小房里搞,多数是用业余时间,有时也用工作时间。
多数革新项目都是靠手工,冬天经常冷得伸不出手,夏天经常热得大汗淋漓。几乎所有革新项目都是姜广敏自己主动找的,革新条件又这么艰苦,为什么他还能始终坚持不懈?姜广敏说,他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他的乐就是在项目成功后应用到生产上时,看到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安全了,效益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他就感到自己的辛苦非常有意义,感到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新、建功立业的不竭“源泉”。
组织培养为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11月10日,“姜广敏工作室”挂牌。这是辽宁电力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专家工作室。
“姜广敏工作室”占据一栋小楼,小楼面积有477平方米,是专为姜广敏建的。小楼一层是各类机床操作间和机械试验间,有钻床、铣床、磨床、车床、砂轮机、切割器、气焊、氩弧焊、张力试验机等;二层是专家研发室、助手工作室,三层是培训室和成果展示厅。工区为姜广敏配备了4名助手,其中两名是技师、两名是大学毕业生。
辽宁省电力公司一位领导说,建立专家工作室,主要目的就是为公司高端人才构建最优秀的创新环境,充分激发高端人才的创新潜力,凝聚和培养技术水平领先、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为一名技术工人建这么大面积的专家工作室,配备了几乎搞革新及实验用的全部设备,还配备4名助手,就是现在,在辽宁省企业中也找不出第二家。
“高兴,真高兴”,平时不多言多语的姜广敏一提起现在的“工作室”,就难掩心中的激动。
条件好了,姜广敏搞革新的热情更高了,成就也更大了。从搞成功第一个革新项目到“姜广敏工作室”挂牌,17年时间,姜广敏有25项革新项目获不同奖项,而从2011年11月10日成立“姜广敏工作室”到2016年3月,姜广敏带领“工作室”人员就搞出获各种奖项的革新项目35项,总共拥有38项国家专利,其中,“变电站母线隔离开关带电断接引组合工具”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引流线支架”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自动升降装置”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紧固防震器预绞丝”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公司质量管理优秀奖;“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自动升降装置”“变电站角度升降平台”等工具填补了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空白,提升了国网公司带电作业专业技术水平。他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节约资金9000多万元,并带出了省市公司两级专家6人,省市公司两级劳动模范5人。
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一分智慧加九十九分努力、组织搭建成长平台,铺就了姜广敏走向“大国工匠”的成功之路。
(本文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