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认真研究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特点,并结合用人单位对应用型计算机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革新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操作技术熟练、综合职业能力高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修养,还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作专业课教学的首要目标。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并且,许多中职学生对理论课学习觉得枯燥、不感兴趣,缺泛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良好习惯。但这些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同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的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技能训练很感兴趣,也适合毕业后从事动手操作方面的工作。因此,本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发挥其长处,回避其短处,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对熟练劳动者与各种实用人才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简单、高效,各个行业、各个应用领域都有许多成熟的商业性成品软件可供利用,再也不需要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者从事深奥的、繁杂的软件开发。因此在各行各业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者,只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术,能熟练地操作相关行业的应用软件和有较强的技能操作自学能力,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而不需要掌握深奥的计算机后台运行知识与计算机系统开发理论。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性教学(技能训练)环节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的主途径
1、依据社会实际,确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方式的社会化,大多数学生、在职职工、干部,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技术,社会对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已经趋向饱和,而行业性或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却相对短缺,如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应用型人才。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快速的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的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可以对多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一定了解,但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分散、多面的结构,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依专业化、计算机软件应用化的特征来确定中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再根据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开设专业性强、实用强的各行业流行、实用的应用软件训练课程。如办公自动方向就应增加办公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OA系统等课程的开设量与技能训练课量,以培养学生熟练的自动化办公操作技术与能力,适应文员工作岗位对应用型性人才的具体需求。
2、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需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训练活动过程中既完成理论知识的教授,又完成操作技术的讲授与训练,学生在边练边学的过程中学会操作技术、练就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基础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纪律管理难,教学效果极差。边讲边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非常适合具有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工作很感兴趣等特点的中职学生。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践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轴,动手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讲理论知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就形象、生动、具体,学习效果就能显著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也有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完全能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一体化”教师,没有“一体化”教师,即使把理论教师与实习(训)指导教师同时安排到课堂,共同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思维观念、教学方式与方法还是割裂的,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融合。“一体化”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过程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式主要有请进来和走出两种。请进来就是把有多年相关行业工作经历、技能操作水平高,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师、技师聘进来,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使之成为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基本技能的一体化教师。走出去就是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校内中青年教师派到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通过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使之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要建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断更新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制定鼓励自学、定期送培、定期到生产经营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等培训制度与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3、围绕一体化教学,建设好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室是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教学化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技能训练水平的技术保证。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学生机的数量必须达到一人一台的标准,性能必须达到能安装运行相关专业流行、实用软件。以保证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练习到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必须配有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利用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教师才能作形象、生动的技能操作演示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听课与训练才生动、直观、有趣;教师才能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方便地进行课堂组织与纪律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才能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教学的互动过程开展起来就方便、快捷。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应配有专业的管理员,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专业的人士提供专业性的及时服务,教学过程也就能流畅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提高才有可能。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职学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建有许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学校自身的经济实力限制,许多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均由实习单位围绕生产与经营活动安排学生实习岗位与工作任务,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安排的实习岗位当然没有针对性,轮岗制度也难以实现。这样就把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制度,变成了企业的临时用工制度,纯粹为企业创造生产经营价值,而不是以训练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
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寻找到企事业生产经营的岗位用工需求与实现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目标需求之间的接合点,或加大资金投入,如向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用的方法,在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上达到专业对口,实现岗位轮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从事与专业知识、技能相关的工作,学到学生想学、练到学生想练的工作技能。
技能训练水平与学生考绩考核和奖励、教学过程检查和督导、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奖惩等日常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与疏漏,都会严重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中职学校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还应在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下功夫,做细、做实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艳妮.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 杨建清.关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教室的建设
[3] 王秋芳.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修养,还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作专业课教学的首要目标。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并且,许多中职学生对理论课学习觉得枯燥、不感兴趣,缺泛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良好习惯。但这些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同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的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技能训练很感兴趣,也适合毕业后从事动手操作方面的工作。因此,本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发挥其长处,回避其短处,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对熟练劳动者与各种实用人才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简单、高效,各个行业、各个应用领域都有许多成熟的商业性成品软件可供利用,再也不需要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者从事深奥的、繁杂的软件开发。因此在各行各业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者,只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术,能熟练地操作相关行业的应用软件和有较强的技能操作自学能力,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而不需要掌握深奥的计算机后台运行知识与计算机系统开发理论。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性教学(技能训练)环节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的主途径
1、依据社会实际,确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方式的社会化,大多数学生、在职职工、干部,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技术,社会对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已经趋向饱和,而行业性或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却相对短缺,如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应用型人才。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快速的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的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可以对多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一定了解,但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分散、多面的结构,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依专业化、计算机软件应用化的特征来确定中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再根据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开设专业性强、实用强的各行业流行、实用的应用软件训练课程。如办公自动方向就应增加办公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OA系统等课程的开设量与技能训练课量,以培养学生熟练的自动化办公操作技术与能力,适应文员工作岗位对应用型性人才的具体需求。
2、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需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训练活动过程中既完成理论知识的教授,又完成操作技术的讲授与训练,学生在边练边学的过程中学会操作技术、练就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基础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纪律管理难,教学效果极差。边讲边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非常适合具有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工作很感兴趣等特点的中职学生。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践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轴,动手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讲理论知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就形象、生动、具体,学习效果就能显著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也有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完全能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一体化”教师,没有“一体化”教师,即使把理论教师与实习(训)指导教师同时安排到课堂,共同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思维观念、教学方式与方法还是割裂的,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融合。“一体化”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过程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式主要有请进来和走出两种。请进来就是把有多年相关行业工作经历、技能操作水平高,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师、技师聘进来,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使之成为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基本技能的一体化教师。走出去就是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校内中青年教师派到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通过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使之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要建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断更新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制定鼓励自学、定期送培、定期到生产经营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等培训制度与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3、围绕一体化教学,建设好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室是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教学化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技能训练水平的技术保证。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学生机的数量必须达到一人一台的标准,性能必须达到能安装运行相关专业流行、实用软件。以保证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练习到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必须配有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利用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教师才能作形象、生动的技能操作演示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听课与训练才生动、直观、有趣;教师才能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方便地进行课堂组织与纪律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才能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教学的互动过程开展起来就方便、快捷。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应配有专业的管理员,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专业的人士提供专业性的及时服务,教学过程也就能流畅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提高才有可能。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职学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建有许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学校自身的经济实力限制,许多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均由实习单位围绕生产与经营活动安排学生实习岗位与工作任务,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安排的实习岗位当然没有针对性,轮岗制度也难以实现。这样就把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制度,变成了企业的临时用工制度,纯粹为企业创造生产经营价值,而不是以训练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
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寻找到企事业生产经营的岗位用工需求与实现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目标需求之间的接合点,或加大资金投入,如向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用的方法,在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上达到专业对口,实现岗位轮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从事与专业知识、技能相关的工作,学到学生想学、练到学生想练的工作技能。
技能训练水平与学生考绩考核和奖励、教学过程检查和督导、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奖惩等日常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与疏漏,都会严重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中职学校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还应在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下功夫,做细、做实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艳妮.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 杨建清.关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教室的建设
[3] 王秋芳.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