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化理论背景下的车载移动电视优势探析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被人们称为“第六媒体”的车载移动电视,打破了传统电视时间、地点固定、画质不清晰等特点,以全新的面貌刷新着人们对电视的认识,促进了对人们共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因此本文将以涵化理论为背景,探讨车载移动电视对人们产生“涵化”的优势。
  关键词:车载移动电视;涵化理论;车载移动电视的优势
  一、车载移动电视
  车载移动电视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 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播。主要由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技术(数字移动电视)、硬盘(CF卡、DVD)等预录技术、互联网定点无线下载技术配合而成[1]。我国现在已经开发出了诸如台式车载电视、挡板式车载电视和顶吸式车载电视等多种款式的车载电视产品。由于该产品整体比较轻巧,又具备更优质的DVD音响视觉效果,已被广泛运用到民航、铁路、地铁、汽车等领域。车载移动电视播放的内容主要包括站点内容、公交形象、广告、服务用语 Flash、喜剧小品、流行 MTV、儿童动画和近期上映的国内外大片的精彩预告等[2]。
  2001年,车载移动电视诞生于新加坡,随后这一新型的户外移动电视风靡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最早出现的移动电视,是以2002年10月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为标志。2004年后,车载移动电视迅速发展起来,北京、广州、成都、南京、沈阳、武汉和南昌等地纷纷启动了移动电视。如今,车载移动电视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传媒业中占据了一方领土,它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涵化理论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格伯纳教授等学者开展了一项名为“文化指标”的大型研究项目。该项研究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来探究大众传播对建构社会现实及形成受众社会共识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之后,格伯纳等学者们认为,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控制了他们想要给人们灌输的观念外的信息来源,因此人们就会接受共同的世界观,角色观和价值观,这也便是格伯纳等所称的教养效果,也就是涵化效果。按照涵化理论的指称,长时间收看电视的人,其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更接近电视为人们呈现出的景象,而非客观现实。媒介不仅充当着人们的资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它还在培育着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体悟。也即是说,电视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电视观众的现实观和社会观,并使得人们基于这样的现实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判断[3]。
  三、涵化背景下车载移动电视的优势
  (一)车载移动媒体的数字传输技术更好,位置更灵活
  车载移动电视与传统媒体在传输技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两个最大的优势:一是支持移动接受、二是位置的可移动性。车载移动电视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发行发射信号的单频网布设,后经无线接受,使在高速运行下的车辆也能呈现高质量和清晰的电视画面。其次,车载移动电视代替了传统电视只能在固定位置收看节目的特点,使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能享受观影带来的乐趣。
  涵化理论中提到电视媒介在形成当代现实观和社会意识的"主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车载移动电视突破了传统电视“固定”的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无时无刻接触电视内容,使人们对主流信息的接触更频繁,促进了人们共同价值观和现实观的形成。
  其次,涵化理论主要是探讨画面对人们认知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电视把视听觉手段结合在一起,拥有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对形成当代现实观和社会意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车载移动电视的高清画面和升级的DVD环绕声音效果给受众带来了更优质的体验,因此其产生的涵化效果相较于其他终端更胜一筹。
  (二)覆盖面广,接触频率高
  公交,地铁,轻轨等是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交通工具,这确保了车载移动电视观众的流动性和补充性,增大了信息的覆盖量。据悉,北京、上海等城市开通的公交车载移动电视,每日直接影响到几百万人。其次,由于交通工具的乘客种类覆盖面广,有儿童,上班族,老人等,这有利于车载移动电视将媒体所塑造的共同价值观和现实观轻松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群体。
  另外,大部分乘客在长时间乘车过程中会选择观看电视或者闭着眼睛听电视的声音,当他们对某条信息或画面感兴趣时,就会迅速反应,然后与周边的人进行讨论。由于其中大部分乘客都是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的人,因此他们对信息的关注趋势会比较相似,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参与到讨论中。即使有些乘客不会参与,但是作为听众,如果出现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信息时,他们就会在脑海中迅速搜索信息,形成与他人相似的认知,从而扩大涵化范围。
  (三)垄断性传播,信息到达率高
  涵化理论中提到大众媒体通过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而通过车载移动电视形成的“象征性现实”更加牢固。因为车载移动电视具有空间封闭、强迫收视的特点,垄断性传播保证了其较高的信息到达率。虽然在这个空间内,也有会少量的报纸、杂志、手机等媒介的介入,但由于视听环境较差,导致这些媒介的传播效果也很差。同时,在家里,人们看到比较严肃和枯燥的新闻就会用遙控器立马换台,而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没有了换台的权利,只能观看移动电视上播放的内容,从而被迫性地接受了信息。因此,保证了媒体对象征性现实的建构。
  四、总结
  虽然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下,涵化效果被削弱,但由于车载移动电视的特殊性,不失为重新扩大其影响效果的又一渠道。因此只要认清车载移动电视在此背景下的优势,就能发挥出车载移动电视更大的价值,也能增强涵化效果。
  注释:
  [1] 钟达彬.中国车载移动电视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2011(09):517-518.
  [2] 司新艳.车载移动电视的现状及问题[J].青年记者,2010(17):96.
  [3] 邓昕.新媒体环境下的涵化理论检视[J].今传媒,2014,22(04):108-110.
  参考文献:
  [1] 万倩. 我国公交移动电视的产业运营与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 李微. 公交车载电视的传播困境与改进[J].新闻爱好者,2010(14):24-25.
  [3] 边绍萍. 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传播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新闻界,2010(03):159-160+186.
  [4] 刘天琪. 公交车载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改进方向[J].青年记者,2009(33):79.
  [5] 孙涛,马兵. 车载移动电视运营策略探讨[J].今传媒,2009(01):41-43.
  [6] 赵世瑾.中国涵化理论沿革和发展现状综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05):6-10.
  [7] 周红丰.涵化理论研究现状及其趋势探讨[J].新闻传播,2012(05):20-22.
  [8] 张蕾. “喜忧参半”的公交车载移动电视[J].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作者简介:
  邓婷婷(1995—)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其他文献
摘 要:姜夔词集中现存的词有八十余首,多抒写他的个人身世和相思离别,有关感慨国事的词不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词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其中《扬州慢》可以说是最有现实意义的词章。姜夔二十多岁时,当时扬州城被金兵侵略之后,姜夔满怀激情的来到扬州,看到扬州城不再是历代文人笔下的富丽繁荣的名城,入目的尽是被战争摧残过的断壁残垣,于是内心苦闷,写下了《扬州慢》来缅怀扬州城,感叹内心的愁苦。  关键词:姜夔;
期刊
摘 要:郭熙是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人。他出身于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
期刊
摘 要:玉器在我国文献记载中经常出现,可见在现实生活中玉器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说文解字》共收“玉”部字126个,这些字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意义,字形及许慎对字的解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经历。本文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的玉部字相关记载,了解“玉”在古代都有何种用途,以及其折射出的社会风俗习惯。  关键词:说文解字;玉;玉器  《说文解字》是东汉和帝时许慎所著,大约成书于公元100年。它是根据当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兴国理念得到重视,中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发扬国家传统文化,继承传播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二胡独奏曲《蒙风》的地域特点和演奏技法进行赏析。首先简单分析《蒙风》这首曲目中的民族地域特点风格,然后从重音、颤音、半音阶、泛音、双音等方面详细分析《蒙风》的演奏技法,以此为民乐的继承发展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蒙风》;节奏重音;
期刊
腾云殿位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中心地带,毗邻皇家广场,共供奉广泽尊王、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注生娘娘等9位神明,是文莱香火最旺的道教和佛教寺庙,甚至有很多马来西亚华侨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前来祭拜。这篇田野日记主要结合我们与董事会的座谈内容及仪式体验,梳理腾云殿的前世今生、以及探讨它是如何凝聚文莱的华人社会。  一、腾云殿由来  在我们与腾云殿董事会交谈的过程中得知,腾云殿的前身是1918年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两汉、三国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终发展到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是我国的最为灿烂和辉煌的时候,而且大部分的唐代书法都是和唐朝各个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唐代书法繁荣的主要特点和成因,促使我国书法能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现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唐代书法;繁荣的特点;成因  现如今的中国书法已经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大部分都是以笔墨的形式
期刊
摘 要:“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宋史·乐志十七》:“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学琴必修德,修德必明性。琴德精神与我们大学生“为学”“求道”有着不谋而合的相通之处。国学文化是国之根本,国之积淀。大学生作为国之发展栋梁,应当为国韵助力,无私奉献。本文结合笔者在青岛组织的“青萌”国韵筑梦公益项目进行古琴文化的探索,寻求古琴文化的音乐内涵和奉献精神,为弘扬和发展古琴文化提供几点建议。  
期刊
摘 要:《十二月等郎》(简称《等郎》)的音乐是以荆州花鼓戏的高腔为主,以《思凡调》、民歌《回娘家》和小调《三棒鼓》为辅的素材来创作的。不是照搬沿用,而是大胆创新,使其更有时代感、人情味。用传统和现代的作曲技法,塑造了一部带着江汉平原泥土芳香的花鼓戏。该剧以《苗子主题曲》、《招魂曲》、《等郎调》、《思恋曲》等四个音乐主题形象贯穿全剧,交叉进行、展开对比,音乐形象,生动鲜明,使用了管弦乐队加上民族乐器
期刊
摘 要:文学语言具有情感性,一方面寄寓了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有烘托的作用。《汉宫秋》作为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杂剧作品,其清朗俊切的语言在不同时空的运用中传达了不同的情感。  关键词:意象;曲辞;修辞  《汉宫秋》是元初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剧写绝色女子王昭君出身平民,适逢汉元帝择室女充后宫,因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被点破图形,不得近幸。后倾心于元帝,,却被毛延寿设计
期刊
摘 要:《梅娘曲》是话剧《回春之曲》插曲 ,作于1935年。歌中主人公梅娘的恋人从南洋归国投身于抗日战争,不幸因负伤而失去了记忆。专程回国探望的梅娘为唤起他的回忆,在病床前唱起了这首凄婉动人的歌。创作中,聂耳根据剧情的需要,用较为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话剧《回春之曲》公演后,《梅娘曲》在国内和海外侨胞中广为传唱。  关键词:梅娘曲;回春之曲;抗日战争  《梅娘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