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巧妙引导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导”,繁体写作“導”,从道从寸(手),会意字,意为用手给人指路。语文教学中,“导”是指在师生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有困惑的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指导”“启发”,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教师何时引导,如何引导,才更有效呢?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可见,教师应“导”在学生不易领会处,目的是启迪学生。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导”在学生疑问时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智慧的教师常在学生疑问时引导。青年教师张玉栋执教《泊船瓜洲》,讲到“对愁眠”时,学生不明白:诗人为什么发愁?教师如此引导:让学生读诗句,明白作者是“客”,故因离乡而愁,让学生回忆含有“客”字的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体会旅人的思乡之愁;接着问:诗人经常看到什么思乡?引导学生回忆带“月”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然后宕开一笔:这个夜晚,连月亮都落下去了,陪伴詩人的只有乌啼、霜满天,他怎能不愁?最后,教师讲述作者屡试不中的失意,忧国忧民的情怀……至此,学生完全理解诗人为何要“对愁眠”了。
  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导”在学生错误时
  学生理解错误时,教师必须“拨乱反正”。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学生不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艰辛,认为居里夫妇是有名的科学家,一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他们做具体的提炼工作,他们只要坐在研究所里等着分析研究数据就行了。面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王红老师适时引导,先讲述镭的提炼过程及其恶劣的工作环境,接着播放居里夫妇提炼镭时的视频。目睹了居里夫妇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辛苦忙碌的情景时,学生们被深深震撼了,纷纷感叹:“原来,这一点点镭的提炼竟是这么艰辛!原来,科学家搞科学研究是这么不易!原来,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会一帆风顺……”学生对课文、人物,甚至人生都有了更深的领悟。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导”在知识缺失处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非摒弃教师的讲,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恰恰是要教师去讲的。李卫东老师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一个学生质疑:文章的最后为什么用“奇特”这个词?教师如此引导:这是一个什么词?(中性词)如果是你,写到这儿会用什么词?(高尚、美丽、和谐……)作者季羡林先生为什么用“奇特”呢?学生靠已有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教师因势而导,让学生观看二战期间德国人残害犹太人和战后德国总理向被害者谢罪的视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体会到德意志民族的“奇特”之处:既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又有歧视、戕害其他种族的局限性,加深学生理解。
  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导”在重点关键处
  文章的重点需要“重锤敲打”。张祖庆老师执教《最好的老师》,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教师就主要问题引导思考、辩论:“怀特老师是最好的老师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结合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激烈讨论:他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善于引起学生思考,不让学生盲从;他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不唯师,只为实;他的教育方法独特新颖,让学生终生难忘……教师只弹指一点,便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在读书思考和自由表达中,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导”在主旨深化处
  有些文章含义深刻,学生无法轻易理解,这时要为他们铺设阶梯,让他们更容易理解。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望月》时,在学生找出了“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之后,王老师说:“有人说,《望月》所望的三个月亮,一为想象,一为观察,一为回忆。也有人说,《望月》所望的三个月亮,一个代表过去,一个代表现在,还有一个代表未来。还有人说,《望月》所望的三个月亮,一个有童话味,一个有散文味,一个有诗歌味。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赞同。王老师又说:“那你们认为作者写得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道:“好!”王老师接着说:“于是有人就问作者是不是这么想的,怎么想得这么妙?想知道作者怎么回答的吗?”学生迫切地说:“想!”这时,王老师恰到好处地公布作者的答案: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些!……其实,一篇文章,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每个人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就像那一个个映在江中的月亮,人人心中都有与众不同的一轮明月……这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至此,学生恍然大悟,对课文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语文课堂巧妙引导,才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达到理想的效果。正如放风筝,教师握好引线,才能指引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要求教师不但是传道者,还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
《可爱的苹果》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优秀儿童歌曲,为aba的三段体结构。歌曲借“可爱的”苹果抒情,以纯朴真切的语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歌曲的另一感人之处在
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相比,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语文老师只一味地抱着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呆板,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其实,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农村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资源,集市茅舍,青山碧野,飞禽走兽,小桥流水,篱落花草……这些,都可以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组成部分,有效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根据苏州市吴中区教研教科室制定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音乐课堂教学,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学习,理解把握  认真学习《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理解其内涵实质,是运用“评价标准”的前提条件。《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评价内容由四部分构成,每个
数十年来,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一直为人所诟病。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识之士进行了许多理论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教学中不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构建语文主体课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即唤醒人主动发展自身的意识。主体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