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使原本占传统教学思想开始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审美化等现代教学观念应运而生, 对音乐教师及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农村小学学生音乐基础和技能非常差,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标准,按照规律进行设计和实践,使审美和艺术的因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关键词】 新课程;教师专业;观念;教学内容;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已深入到我们教师的心中,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等成为了我们教学行为的重要准绳。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并通过多渠道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情去从容地面对生活、学会生活、体味生活,懂得感受美、学会追求美、努力创造美。
一、更新教师观念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创造性教学,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音乐课程的性质改变过去音乐课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基本理念,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让学生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历史与文化等音乐审美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音乐是审美范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音乐教师的个人艺术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的培养与建立。因此音乐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将音乐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们的心间;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在学生的眼中,音乐是神奇的,音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他们离不开音乐,教师应当用自身的言行影响他们、感染他们。教师在心理和行为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学生们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伤害。所以,音乐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丰富课堂内容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升华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营造能促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按照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不断拓展想象力。如:在学习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中,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三峡美丽的画面和感受动听的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使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并通过帮助学生在歌曲演唱,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演唱风格等方面,渗透思想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接着进行教唱歌曲最后让学生分组演唱,这唤起并促进他们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合作,发挥了集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欣赏、表达、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都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本校实际,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培养,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三、提升教师能力
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音乐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必备的音乐素养,还应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如:绘画、书法、舞蹈、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等,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具备对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教育主体的身心发展。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总之,教师观念的更新,课堂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具体的、真实的,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这场改革中接受了考验,经历洗脑、充电、反思的过程,然后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
3 朱慕菊.走進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4 夏征农.辞海[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年5月.
5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程标准透析》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6 成露霞.《音乐教育研究》[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3月
7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8 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关键词】 新课程;教师专业;观念;教学内容;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已深入到我们教师的心中,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等成为了我们教学行为的重要准绳。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并通过多渠道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情去从容地面对生活、学会生活、体味生活,懂得感受美、学会追求美、努力创造美。
一、更新教师观念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创造性教学,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音乐课程的性质改变过去音乐课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基本理念,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让学生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历史与文化等音乐审美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音乐是审美范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音乐教师的个人艺术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的培养与建立。因此音乐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将音乐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们的心间;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在学生的眼中,音乐是神奇的,音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他们离不开音乐,教师应当用自身的言行影响他们、感染他们。教师在心理和行为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学生们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伤害。所以,音乐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丰富课堂内容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升华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营造能促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按照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不断拓展想象力。如:在学习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中,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三峡美丽的画面和感受动听的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使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并通过帮助学生在歌曲演唱,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演唱风格等方面,渗透思想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接着进行教唱歌曲最后让学生分组演唱,这唤起并促进他们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合作,发挥了集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欣赏、表达、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都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本校实际,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培养,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三、提升教师能力
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音乐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必备的音乐素养,还应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如:绘画、书法、舞蹈、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等,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具备对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教育主体的身心发展。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总之,教师观念的更新,课堂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具体的、真实的,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这场改革中接受了考验,经历洗脑、充电、反思的过程,然后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
3 朱慕菊.走進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4 夏征农.辞海[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年5月.
5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程标准透析》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6 成露霞.《音乐教育研究》[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3月
7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8 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