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跨文化交际相关含义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普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之所以在当今社会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通信、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得地球上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间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流,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发展日益明显。为了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扫清文化障碍进行顺畅的交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兴起。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泰语文化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语言的应用受到文化体系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无法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跨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因此,将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理论上必要,而且也是对外语教学实践性原则的延伸。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跨学科间结合,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学习中,最难以掌握的不是语言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而是语言运用中的深层文化信息和规则。因此,在泰语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对泰语语言词汇和句型表达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和探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泰语,同时了解泰国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泰语语言的认识水平和文化信息的处理能力,推动泰语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都对交际有着直接的影响。泰国文化隐藏在泰语语言的结构和系统中,反映着本民族观念和思维方式。学会泰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进行交际;但是不能准确理解泰国民族的日常行为习惯与模式,这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进行文化教学的导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达到对其了如指掌,运用自如的目的。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泰语文化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泰语文化教学原则将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总调节器,遵循着由浅入深、相互比较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大原则,体现了跨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的理念。
(一)由浅入深原则
由浅入深原则是顺应文化知识本身系统性的要求,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需求与水平。要求教师在选择文化教学的内容时,既要注意各个层次文化知识内部的系统性,又要注意文化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地安排不同学习阶段文化教学的内容,可以将文化内容导入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从简单、具体的文化事件到概括性的文化主题,最后才是对目的语社会的全面理解。初级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运用、日常生活表层文化和基本礼仪文化等,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基本日常词汇的文化内容,了解泰国表层文化,以此进行正确的日常泰语表达。中级阶段主要侧重于向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教授语用规范、历史典故和习语等方面内容,使学生熟悉泰国经济、政治和历史等方面的相关文化背景,拓宽专业词汇的知识面,得体地使用泰语。高级阶段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泰国民族意识、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泰语深层文化,了解中泰两国文化的异同点。
(二)相互对比原则
文化教学中的对比性原则就是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表层和深层地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文化间的异同点。可以增强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认知度,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取向,培养学生对其他国家民族文化持有宽容、开放和理解的态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方面的对比。不了解中泰文化差异是学生非语言交际不当的重要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内容展开分析,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中泰文化比较。在礼仪文化方面,中泰两国之间就存在较多的差距。中国礼仪文化中,触摸小孩的行为是一种亲昵疼爱的举动,可以轻抚孩子的头部,如果是朋友邻居的小孩,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友爱疼爱的表示。但是在信仰佛教的泰国,头部被奉为人最神圣的部位,因此小孩的头部也是绝对不能触碰,随意触摸他人的头部是一种极度不恭的行为。甚至是在理发店中,理发师在开始理发前也会先说“对不起”。
其次,语言文化内涵方面的对比。在词汇教学方面注意一些词语在中泰语言中的内涵并不一致,或者在表达方式上有差别。当遇到相关词汇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文化教学导入,让学生能够在文化层面上理解词汇的用法,以便开展正确得体的语言交际。
1.词汇对比。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例如,在泰语中的是“哥哥或姐姐”的意思,“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普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之所以在当今社会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通信、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得地球上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间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流,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发展日益明显。为了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扫清文化障碍进行顺畅的交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兴起。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泰语文化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语言的应用受到文化体系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无法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跨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因此,将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理论上必要,而且也是对外语教学实践性原则的延伸。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跨学科间结合,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学习中,最难以掌握的不是语言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而是语言运用中的深层文化信息和规则。因此,在泰语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对泰语语言词汇和句型表达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和探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泰语,同时了解泰国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泰语语言的认识水平和文化信息的处理能力,推动泰语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都对交际有着直接的影响。泰国文化隐藏在泰语语言的结构和系统中,反映着本民族观念和思维方式。学会泰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进行交际;但是不能准确理解泰国民族的日常行为习惯与模式,这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进行文化教学的导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达到对其了如指掌,运用自如的目的。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泰语文化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泰语文化教学原则将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总调节器,遵循着由浅入深、相互比较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大原则,体现了跨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的理念。
(一)由浅入深原则
由浅入深原则是顺应文化知识本身系统性的要求,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需求与水平。要求教师在选择文化教学的内容时,既要注意各个层次文化知识内部的系统性,又要注意文化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地安排不同学习阶段文化教学的内容,可以将文化内容导入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从简单、具体的文化事件到概括性的文化主题,最后才是对目的语社会的全面理解。初级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运用、日常生活表层文化和基本礼仪文化等,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基本日常词汇的文化内容,了解泰国表层文化,以此进行正确的日常泰语表达。中级阶段主要侧重于向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教授语用规范、历史典故和习语等方面内容,使学生熟悉泰国经济、政治和历史等方面的相关文化背景,拓宽专业词汇的知识面,得体地使用泰语。高级阶段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泰国民族意识、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泰语深层文化,了解中泰两国文化的异同点。
(二)相互对比原则
文化教学中的对比性原则就是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表层和深层地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文化间的异同点。可以增强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认知度,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取向,培养学生对其他国家民族文化持有宽容、开放和理解的态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方面的对比。不了解中泰文化差异是学生非语言交际不当的重要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内容展开分析,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中泰文化比较。在礼仪文化方面,中泰两国之间就存在较多的差距。中国礼仪文化中,触摸小孩的行为是一种亲昵疼爱的举动,可以轻抚孩子的头部,如果是朋友邻居的小孩,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友爱疼爱的表示。但是在信仰佛教的泰国,头部被奉为人最神圣的部位,因此小孩的头部也是绝对不能触碰,随意触摸他人的头部是一种极度不恭的行为。甚至是在理发店中,理发师在开始理发前也会先说“对不起”。
其次,语言文化内涵方面的对比。在词汇教学方面注意一些词语在中泰语言中的内涵并不一致,或者在表达方式上有差别。当遇到相关词汇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文化教学导入,让学生能够在文化层面上理解词汇的用法,以便开展正确得体的语言交际。
1.词汇对比。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例如,在泰语中的是“哥哥或姐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