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有很多东西本来可以有的,比如汽车的防撞梁、政府机关办事指引、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的一些法规…‥但却偏偏没有,很多东西本来可以没有的,比如霸王条款、潜规则…‥可却偏偏有了,对于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我们该怎样看待。
请以“这个可以有”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写作津梁】
猜想理由: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已经连续两年以四个字命制,那么今年极有可能会以五个字或六个字的形式出现;另外,广东高考作文,最能够贴近现实,考查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本题的预测,能够涵盖这两个高考作文的要点。
“这个可以有”出自赵本山的小品,虽带有幽默的成分,但却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这个”是一个指代,考生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之中的一些具体事物作为写作的方向;“可以”,是一个关键词,审题的落实在于此,“可以”的含义是,不是必须的,而是有了之后会更好。比如微博,微博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建言、上言的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反应了人民的心声,成为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微博,这个可以有。再如绿道,这个给整个广东人民带来休闲和旅游安全的通道,不仅给假日的人们带来身心的快乐,更带给人们一片绿意的心情,绿道,这个可以有。
本题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把必须有与可以有进行认真的审视,诚信、宽容、责任等,这都是必须有的,而不是可以有的。比如理想和梦想,理想是必须有的,而梦想是可以有的,区别了这一点,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出行常常要好好打扮一番,外出旅行总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盛装出发,也是人生成功的要素……
以“盛装出发”为题,谈谈你的有关经历或你的感悟、看法。不少于800字 。
【写作津梁】
猜想理由:这个试题贴近学生实际,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思辨,审题不难但写好不容易,对行文的要求比较高。
“盛装”一词,是审题的关键,根据引语的提示,所谓盛装,即是在出行前好好打扮,好好准备,“充分”是行文的关键词,根据提示,“盛装出发”是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未雨绸缪,以便更好地完成即将从事的工作或任务,这之中,既有物质的准备也有精神的准备,包括对意志的磨砺、韧性的培养。“十年磨一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都是最好诠释。立意上应更多地关注国计民生,个人情感,现实生活;例如,考生可以写对早恋的感悟,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年轻的学子们都还没有从心智上表现成熟,过早涉足恋情,必将影响学业,从而认识到爱情是自然而然出现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反面的例证可以涉及食品安全、道德滑坡、GDP的快速增长,都是没有作好准备,片面追求发展带来的恶果。
行文上,要注意对文题的阐释,进而引出议题,延伸到社会的生活之中,层层深入。特别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许多圈子,有看得到的,有看不到的,我们也处在一个个有形或无形的圈子里,圈子有利有弊. 对于那些产生坏影响的圈子,我们坚持的原则是——走出去。
请以“走出那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写作津梁】
猜想理由: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圈,很多人囿于圈子的束缚而停滞不前,被圈子所困,有怪圈,有圈套,因此,本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本题设置没有审题的难度,切合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模式,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审题。引言部分设计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许多圈子,有看得到的,有看不到的,我们也处在一个个有形或无形的圈子里,圈子有利有弊. 对于那些产生坏影响的圈子,我们坚持的原则是——走出去。”“看得到的,有看不到”,考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广,看得到的圈子有生物圈、娱乐圈、交际圈、朋友圈;看不到的圈子有困扰、难关、官场、人情。“走出”,是指那个圈子必然是不好的,影响人的身心和发展的。
本题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高考作文中的套作,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身边的事物。(开平市第一中学袁其顺供稿)
4. 请以“蝶变”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蝶变指像毛毛虫等变态发育的昆虫在茧中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而变形为成虫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以此为标题写一篇科普说明文是不现实的想法。因此,学生应当从人类社会中类似于这一过程的现象入手展开思考。蝶变是从蛰伏的状态向更美好或更完美的方向剧烈变化,破茧的一刹那就是蝶变了。它是一种极端的变化。
在人生中经历过了痛苦和磨难的进步可以称之为蝶变。蝶变可以指人形体的变化,如青春期年轻的学子外在形貌的变化;也可以指追求的成功,理想的实现;还可以指的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当然,蝶变同样可以用来描绘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变化,甚至可以用来描绘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蝶变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蝶变的终结可能是美丽的蝴蝶展翅飞舞,也可能是在光鲜乍现的一瞬间成为天敌的美食,更有可能得到的只是永远的黑暗。(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李剑林供稿)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零 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津梁】
诗歌的主题是赞零。诗歌先从零本身的数学属性谈起,指出零“一无所有”;接着,用一“却”字,笔锋一转,又从数学角度指出零的价值所在——成十倍地赐予别人;最后,用比喻的手法,直抒胸臆,赞扬零之美。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要联系现实社会。有的人就像零一样,把自己奉献给了别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提升了自身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能盲目,要选准奉献的对象,试想,零要是放在数字的前边,结果会怎样?我们出于哥们义气,帮助了不法分子,结果又会如何呢?(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五中徐 巍供稿)
6.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微,既可指形体之小,也可指力量或影响之弱。“微”的反义词有“强”“大”等。
请以“微”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津梁】
如何确定“微”的含义?提示语提供了三个立意点:可以写某种形式短小之物,可以写平凡人的生活故事,也可以谈如何对待人生路上某些看似微弱的影响,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外,思考“微”与“强”“大”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可生发立意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提示语只给出了“微”最常见的含义,这给思辨能力较强的考生留下了“不走寻常路”的空间,例如“微妙”“精微”。本乎此,考生可以谈自己在阅读、生活中对微妙之言的体会,也可以写人际交往中那些微妙的关系。“微”还有“卑微”之意,可以和“底层人的光芒”这一主题扣起来,写出“草根”阶层的人性闪光点。
7.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流传一幅图片:一位母亲背着孩子经过一个乞讨者。母亲的冷漠前行与稚子的频频回首形成鲜明对比。回首,是对弱者的同情,是对冷漠的拒绝。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回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津梁】
“回首”内涵非常简单,大体即两个方面:一为把头转向后方,一为回顾、回忆。提示语给出的即为第一层内涵。考生即可从这两方面或任选一面着笔。不管选择哪一层涵义,都要写清楚“回首”的对象,再深层挖掘“回首”背后的意义,从而凸显出文章主旨。可写生活中的某个现象,让人驻足回首;也可是某些早已习惯的东西,蓦然回首,惊觉其中深意或变化,可写亲情、理想等;一些作文能力强的同学还可“反其道而行”——该“回首”时不“回首”——揭露当代的某种病态现象。
要以“回首”为一个切入口,不断挖掘、深入。立意可小可大。可从亲情等角度去写“小我”的情感,也可从社会现状去剖析,来体现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江苏盱眙中学王 璐供稿)
8.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拐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在经济学上指某种经济数值持续向高后转低或持续向低后转高的转折点,在日常生活中借指事物的发展趋势开始改变的地方。拐点的出现,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把握得好就能变不利为有利、或借风扬帆快速发展;把握得不好就只能望拐点而兴叹,甚至导致事情急转直下。如何对待拐点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见闻与感受,以“拐点”为标题,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津梁】
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的作文题,材料在于帮助理解命题的含意,写作时能抓住命题的某一点展开即可。而对于独词类题,关键要懂得将之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原因”等联系起来做合理的添加,使题旨变得具体清晰之后再行文。比如:拐点出现需要大力调控(谈物价、房价等问题);学习的拐点在何方(谈教育转轨问题);没有正确的方法就没有拐点的出现(有感于高三备考复习);消除情感纠结,促成拐点顺转(谈早恋、迷恋网吧造成学习下滑等问题)。
9.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临终前郑重地交给儿子一个发黄的本子,交代儿子要好好地保存,那是他一生的自豪。父亲是伐木工,一生伐木无数,但从没受过伤,哪怕是擦破一层皮这样的小伤也没有过。他把经验都记在本子上了,要儿子好好琢磨。送走父亲,儿子说:我以为什么好东西,我不伐木,我儿子也不会,要这玩意什么用。一个收破烂的得到了本子,交给一个作家,作家出了本书,赚了很多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
【写作津梁】
这则材料的本质内涵是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开发利用的问题,扣住这一点来思考,就不会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从父亲角度说,有“遗产的价值在于传承”“明珠暗投的遗憾”“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从儿子的角度有“适合才最好”“实用是根本”等;从收破烂者角度看有“赏识的作用”“利人的可贵”等;从作家角度有“智者让金子闪光”“开发出效益”“璞玉需打磨”等。(韶关市曲江中学方维进供稿)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物理学里,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惯性就是这样一种能使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现象。认真想一想,其实“惯性”也同样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请以“惯性”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生活中惯性现象很多,比如,刹车时乘客自然向前倒;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等。题目中的惯性还可以是一个比喻,它可以指在工作、学习中,人长期形成的某种习惯性的状态。人生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惯性”每个人都会有,关键是我们不要因为“惯性”而产生惰性心理,不要因为“惯性”而失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惯性”是一把双刃剑,对个人、集体、国家都如此,要好好认识和把握。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 NBA球员林书豪突然超水平发挥,引起全美极大关注,在纽约刮起一股“林旋风”。林书豪是个奇迹。这个在NBA里不起眼的华裔球员抓住了难得的上场机会,率领 “阿斗”式的纽约尼克斯队一连取得了6连胜的辉煌战绩。奇迹为什么会突然降临在林书豪身上?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就是运气;有人说,这就是坚持的结果;有人说他是哈佛高才生,拥有高智商。林书豪自称,奇迹来自于他心灵的安宁。林书豪说,打球的动机是要追求“永恒的快乐”,不是输赢这样短暂的快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津梁】
林书豪一个不起眼的华裔球员,在NBA中能抓住机会,敢于坚持,在临近被球队裁员的边缘,适时爆发,创造了奇迹。在审题时,我们要把握住材料的几个关键词:奇迹、机会、坚持、心灵的安宁。写作的主要立意角度:一、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二、人生的奇迹在于坚持。三、强大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保证。(韶关市曲江中学邱伟建供稿)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巴士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幸好我们不在车上!”而这对情侣却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面对突发劫难,我们都不是先知先觉,无法事先作出选择。但事后,我们是先庆幸自己侥幸躲过一劫,还是先悲悯同行者的不幸罹难?这是对我们心灵的拷问,拷问着我们的良知,拷问着我们的情怀,拷问着我们的道德水准,拷问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是处于“命悬一线”之际,但也时常都会闪出“这一念”,而“这一念”往往就是一块试金石,在测试着我们心灵的“善恶、美丑、高下”。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记叙文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萌生过程、感受感悟去演绎、铺染,议论文则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前因和后果、趋势和制导去生发、透析,从而彰显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鞭挞人性中“假、丑、恶”的阴影。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潜能是一个人的潜在的力量或能力,它平时没有被自己发现,也没有被他人发现,但它确实存在,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挖掘潜能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对个人而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上司而言,要善于发现下属员工的潜能。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潜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津梁】
材料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平凡普通的生命孕育着无穷的能量,如果我们不能发现,就可能自轻自贱自暴自弃乃至自甘堕落。材料意在唤醒人们关注自己、他人,挖掘生命潜能的意识。“潜能”意味着是潜在的能量,不为人知的、尚未被发现的能力。它显然不同于一般的才能、学识,因此,在论述中应特别注意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条件,那才是激发的前提与条件。文章要能联系实际,内容要能给人以真实感。
弄清“潜能”的意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它是指还没有被发现或未被使用的“能力”(社会人文方面的)或“能量”(客观自然方面的)。立意角度:① 潜能本身巨大,魅力无穷; ② 潜能在于激发,潜能在于发掘;③ 潜能与成功的关系 ;④ 激发与挖掘潜能的方法;⑤ 潜能是“逼”出来的; ⑥ 潜能有时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⑦ 潜能开发的条件 ;⑧ 潜能的作用。
14. 请以“不一样的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津梁】
“不一样的眼光”从语法角度来看属于偏正短语,“眼光”是中心语,即所要写的对象和范围。它是“观察事物的能力或观点”的意思,不是具体的眼睛而是个性化的评价、看法、观点、角度、态度、方式、方法、举措、思维出发点。“不一样”作定语,是“眼光”的修饰语,是写作的重点和重心。可理解为古今不同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层面即时间方面的纵深方向;亦可理解为中外不同地域行业或同一地域行业不同的人即空间的纵深方向;亦可理解为逻辑方面思考的不同角度和方向或同一人不同的思维力度和宽度。可用“三问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读出立意的角度。如:不一样的眼光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不一样的眼光;怎样才能做到不一样的眼光等。(佛山市顺德均安中学王志刚供稿)
15.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64年3月的一个夜晚,一位住在美国纽约郊区的女子,在深夜下班回家路上遇刺,在被刺过程中,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人到窗前观看,尽管她大声呼救,但无一人来帮助她,甚至帮她打电话报警。
材料二: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全面理解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这是有时评性质的作文题,佛山“小悦悦事件”触及了国人的道德底线,特别是在发生众多的社会冷漠事件之后,这件事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从材料来看,这两者材料都是反映出冷漠的社会现象。因此,立意也应针对这种现象,以批判为主,追根究底,拷问社会的道德良心。
从围观者的角度看,应该是批判他们的冷漠,追问其根源: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态;从社会的角度看,反映出道德建设的滞后。我们不能停留在只是批判的层面,应该提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个体,应该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己,每一个个体在遇到此类事件时都责无旁贷,理应担负起我们的道德责任。同时,在社会层面,法律和制度能及时介入,确保每一个做好事者不受冤屈,并且受到社会的尊敬。这样立意,才能拓展文章的深度。(阳江市两阳中学梁军磊供稿)
16.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当人攥紧拳头时,往往意味着紧张、亢奋、挑战、决心、愤怒或是懊悔,结果可能是伤人害己;当人摊开掌心时,往往意味着善意、诚意、服从、示弱、乞求或是尊重,结果有可能赢得朗朗乾坤。
“攥紧拳头”和“摊开掌心”这两个富有深意的肢体动作,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津梁】
拟题依据: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有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 38%的语调语速 55%的表情和动作。了解肢体语言,有助于识人、识己、观相、察心。本文题的思维核心是:攥紧拳头,摊开掌心,同样是手,差别为什么那么大呢?关键是人性的善恶、人心的选择有所不同。其实文题创设的两个动作可以是实体性的,也可以是比喻性的。前者可以重点写生活体验,后者可以重点写理性思考,两者都可以联系品德修养和文化内涵。同时应注意文题中两个结果都是“可能”,这就为质疑与思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孙书凯供稿)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漂流是人生中一种永恒的生命状态;有人说,回归乃人生的终极选择;还有人说,漂流最终是为了回归,有漂流有回归方为完满的人生。
请以“漂流与回归”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文章。
【写作津梁】
这是一个辩证式的文题,写作时需要围绕关键词“漂流”“回归”两方面来谈,可以有所侧重,可以笔墨均衡,但不可顾此失彼。同时,这是一个有象征意味的文题,行文时需要化虚为实,最好开篇显豁明了地揭示出文题的象征义。生命在于运动,更离不开静止。有动有静,有漂流,有回归才是常态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漂流又不断回归的过程。漂流是形,回归是核。没有漂流,就无所谓回归。离开了回归,漂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漂流”可以理解为形体的不固定状态,深一层可理解为学业、事业、文学、艺术等的一次次前进与后退,再深一层还可以理解为友谊、诚信、善良、爱心等的传续与断裂。而“回归”既指形体的复位,更指精神的复活。(深圳市翠园中学宋伟丽供稿)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2005年1月19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随着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韩国国民的心态和历史观念在发生变化,摆脱汉文化的影响成为韩国许多人的心声,他们想寻找属于自己的文明。有专家指出,汉城改名的重要原因是“‘汉城’是中国人几百年前就开始叫的名字,韩国人总觉得不是自己的”。
材料二:在中国,青年人取洋人名、楼盘名称欧美化、国产汽车取“洋名”、美院招生英语门槛高等等,已成为一种时尚而令一些人乐此不彼。
2011年8月,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其新浪微博中连续发布多条博文痛斥国人“崇洋媚外”,有人直呼“冯导够直白精辟”,也有人认为冯小刚“观点偏执过激”。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写作津梁】
多材料作文,审题时不但要弄清每则材料的大旨,还要从整体上掌控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并列互补,对同一问题作多层面的描画与论说;二是对立统一,对同一问题提供相反相成的事例。
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分析与对比,我们发现这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洋名”来说的,而内容是对立统一的,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待“洋名”的问题。写作时,如能紧扣“洋名”来写,并突出“取洋名是否失去了自己的文明”,就不会偏离题意了。
写作时,我们可以用提供的材料打开自己的思路。比如材料中说韩国改“汉城”为“首尔”,是为了摆脱汉文化的影响,寻找属于自己的文明。著名导演冯小刚痛斥国人“崇洋媚外”,有人直呼“冯导够直白精辟”,也有人认为冯小刚“观点偏执过激”。这样,就有话可说了。如下面的一些写作角度就比较好:①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文明,就如一个人失去了灵魂;②真正强大的民族不是“崇洋媚外”,取悦他人,而是令他人敬仰;③洋名并不“洋心”,不必大惊小怪。
(清远市清新县第一中学邹天顺供稿)
责任编校 彭 琳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有很多东西本来可以有的,比如汽车的防撞梁、政府机关办事指引、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的一些法规…‥但却偏偏没有,很多东西本来可以没有的,比如霸王条款、潜规则…‥可却偏偏有了,对于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我们该怎样看待。
请以“这个可以有”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写作津梁】
猜想理由: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已经连续两年以四个字命制,那么今年极有可能会以五个字或六个字的形式出现;另外,广东高考作文,最能够贴近现实,考查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本题的预测,能够涵盖这两个高考作文的要点。
“这个可以有”出自赵本山的小品,虽带有幽默的成分,但却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这个”是一个指代,考生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之中的一些具体事物作为写作的方向;“可以”,是一个关键词,审题的落实在于此,“可以”的含义是,不是必须的,而是有了之后会更好。比如微博,微博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建言、上言的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反应了人民的心声,成为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微博,这个可以有。再如绿道,这个给整个广东人民带来休闲和旅游安全的通道,不仅给假日的人们带来身心的快乐,更带给人们一片绿意的心情,绿道,这个可以有。
本题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把必须有与可以有进行认真的审视,诚信、宽容、责任等,这都是必须有的,而不是可以有的。比如理想和梦想,理想是必须有的,而梦想是可以有的,区别了这一点,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出行常常要好好打扮一番,外出旅行总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盛装出发,也是人生成功的要素……
以“盛装出发”为题,谈谈你的有关经历或你的感悟、看法。不少于800字 。
【写作津梁】
猜想理由:这个试题贴近学生实际,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思辨,审题不难但写好不容易,对行文的要求比较高。
“盛装”一词,是审题的关键,根据引语的提示,所谓盛装,即是在出行前好好打扮,好好准备,“充分”是行文的关键词,根据提示,“盛装出发”是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未雨绸缪,以便更好地完成即将从事的工作或任务,这之中,既有物质的准备也有精神的准备,包括对意志的磨砺、韧性的培养。“十年磨一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都是最好诠释。立意上应更多地关注国计民生,个人情感,现实生活;例如,考生可以写对早恋的感悟,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年轻的学子们都还没有从心智上表现成熟,过早涉足恋情,必将影响学业,从而认识到爱情是自然而然出现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反面的例证可以涉及食品安全、道德滑坡、GDP的快速增长,都是没有作好准备,片面追求发展带来的恶果。
行文上,要注意对文题的阐释,进而引出议题,延伸到社会的生活之中,层层深入。特别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许多圈子,有看得到的,有看不到的,我们也处在一个个有形或无形的圈子里,圈子有利有弊. 对于那些产生坏影响的圈子,我们坚持的原则是——走出去。
请以“走出那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写作津梁】
猜想理由: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圈,很多人囿于圈子的束缚而停滞不前,被圈子所困,有怪圈,有圈套,因此,本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本题设置没有审题的难度,切合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模式,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审题。引言部分设计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许多圈子,有看得到的,有看不到的,我们也处在一个个有形或无形的圈子里,圈子有利有弊. 对于那些产生坏影响的圈子,我们坚持的原则是——走出去。”“看得到的,有看不到”,考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广,看得到的圈子有生物圈、娱乐圈、交际圈、朋友圈;看不到的圈子有困扰、难关、官场、人情。“走出”,是指那个圈子必然是不好的,影响人的身心和发展的。
本题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高考作文中的套作,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身边的事物。(开平市第一中学袁其顺供稿)
4. 请以“蝶变”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蝶变指像毛毛虫等变态发育的昆虫在茧中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而变形为成虫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以此为标题写一篇科普说明文是不现实的想法。因此,学生应当从人类社会中类似于这一过程的现象入手展开思考。蝶变是从蛰伏的状态向更美好或更完美的方向剧烈变化,破茧的一刹那就是蝶变了。它是一种极端的变化。
在人生中经历过了痛苦和磨难的进步可以称之为蝶变。蝶变可以指人形体的变化,如青春期年轻的学子外在形貌的变化;也可以指追求的成功,理想的实现;还可以指的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当然,蝶变同样可以用来描绘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变化,甚至可以用来描绘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蝶变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蝶变的终结可能是美丽的蝴蝶展翅飞舞,也可能是在光鲜乍现的一瞬间成为天敌的美食,更有可能得到的只是永远的黑暗。(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李剑林供稿)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零 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津梁】
诗歌的主题是赞零。诗歌先从零本身的数学属性谈起,指出零“一无所有”;接着,用一“却”字,笔锋一转,又从数学角度指出零的价值所在——成十倍地赐予别人;最后,用比喻的手法,直抒胸臆,赞扬零之美。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要联系现实社会。有的人就像零一样,把自己奉献给了别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提升了自身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能盲目,要选准奉献的对象,试想,零要是放在数字的前边,结果会怎样?我们出于哥们义气,帮助了不法分子,结果又会如何呢?(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五中徐 巍供稿)
6.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微,既可指形体之小,也可指力量或影响之弱。“微”的反义词有“强”“大”等。
请以“微”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津梁】
如何确定“微”的含义?提示语提供了三个立意点:可以写某种形式短小之物,可以写平凡人的生活故事,也可以谈如何对待人生路上某些看似微弱的影响,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外,思考“微”与“强”“大”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可生发立意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提示语只给出了“微”最常见的含义,这给思辨能力较强的考生留下了“不走寻常路”的空间,例如“微妙”“精微”。本乎此,考生可以谈自己在阅读、生活中对微妙之言的体会,也可以写人际交往中那些微妙的关系。“微”还有“卑微”之意,可以和“底层人的光芒”这一主题扣起来,写出“草根”阶层的人性闪光点。
7.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流传一幅图片:一位母亲背着孩子经过一个乞讨者。母亲的冷漠前行与稚子的频频回首形成鲜明对比。回首,是对弱者的同情,是对冷漠的拒绝。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回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津梁】
“回首”内涵非常简单,大体即两个方面:一为把头转向后方,一为回顾、回忆。提示语给出的即为第一层内涵。考生即可从这两方面或任选一面着笔。不管选择哪一层涵义,都要写清楚“回首”的对象,再深层挖掘“回首”背后的意义,从而凸显出文章主旨。可写生活中的某个现象,让人驻足回首;也可是某些早已习惯的东西,蓦然回首,惊觉其中深意或变化,可写亲情、理想等;一些作文能力强的同学还可“反其道而行”——该“回首”时不“回首”——揭露当代的某种病态现象。
要以“回首”为一个切入口,不断挖掘、深入。立意可小可大。可从亲情等角度去写“小我”的情感,也可从社会现状去剖析,来体现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江苏盱眙中学王 璐供稿)
8.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拐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在经济学上指某种经济数值持续向高后转低或持续向低后转高的转折点,在日常生活中借指事物的发展趋势开始改变的地方。拐点的出现,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把握得好就能变不利为有利、或借风扬帆快速发展;把握得不好就只能望拐点而兴叹,甚至导致事情急转直下。如何对待拐点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见闻与感受,以“拐点”为标题,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津梁】
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的作文题,材料在于帮助理解命题的含意,写作时能抓住命题的某一点展开即可。而对于独词类题,关键要懂得将之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原因”等联系起来做合理的添加,使题旨变得具体清晰之后再行文。比如:拐点出现需要大力调控(谈物价、房价等问题);学习的拐点在何方(谈教育转轨问题);没有正确的方法就没有拐点的出现(有感于高三备考复习);消除情感纠结,促成拐点顺转(谈早恋、迷恋网吧造成学习下滑等问题)。
9.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临终前郑重地交给儿子一个发黄的本子,交代儿子要好好地保存,那是他一生的自豪。父亲是伐木工,一生伐木无数,但从没受过伤,哪怕是擦破一层皮这样的小伤也没有过。他把经验都记在本子上了,要儿子好好琢磨。送走父亲,儿子说:我以为什么好东西,我不伐木,我儿子也不会,要这玩意什么用。一个收破烂的得到了本子,交给一个作家,作家出了本书,赚了很多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
【写作津梁】
这则材料的本质内涵是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开发利用的问题,扣住这一点来思考,就不会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从父亲角度说,有“遗产的价值在于传承”“明珠暗投的遗憾”“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从儿子的角度有“适合才最好”“实用是根本”等;从收破烂者角度看有“赏识的作用”“利人的可贵”等;从作家角度有“智者让金子闪光”“开发出效益”“璞玉需打磨”等。(韶关市曲江中学方维进供稿)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物理学里,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惯性就是这样一种能使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现象。认真想一想,其实“惯性”也同样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请以“惯性”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生活中惯性现象很多,比如,刹车时乘客自然向前倒;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等。题目中的惯性还可以是一个比喻,它可以指在工作、学习中,人长期形成的某种习惯性的状态。人生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惯性”每个人都会有,关键是我们不要因为“惯性”而产生惰性心理,不要因为“惯性”而失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惯性”是一把双刃剑,对个人、集体、国家都如此,要好好认识和把握。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 NBA球员林书豪突然超水平发挥,引起全美极大关注,在纽约刮起一股“林旋风”。林书豪是个奇迹。这个在NBA里不起眼的华裔球员抓住了难得的上场机会,率领 “阿斗”式的纽约尼克斯队一连取得了6连胜的辉煌战绩。奇迹为什么会突然降临在林书豪身上?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就是运气;有人说,这就是坚持的结果;有人说他是哈佛高才生,拥有高智商。林书豪自称,奇迹来自于他心灵的安宁。林书豪说,打球的动机是要追求“永恒的快乐”,不是输赢这样短暂的快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津梁】
林书豪一个不起眼的华裔球员,在NBA中能抓住机会,敢于坚持,在临近被球队裁员的边缘,适时爆发,创造了奇迹。在审题时,我们要把握住材料的几个关键词:奇迹、机会、坚持、心灵的安宁。写作的主要立意角度:一、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二、人生的奇迹在于坚持。三、强大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保证。(韶关市曲江中学邱伟建供稿)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巴士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幸好我们不在车上!”而这对情侣却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面对突发劫难,我们都不是先知先觉,无法事先作出选择。但事后,我们是先庆幸自己侥幸躲过一劫,还是先悲悯同行者的不幸罹难?这是对我们心灵的拷问,拷问着我们的良知,拷问着我们的情怀,拷问着我们的道德水准,拷问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是处于“命悬一线”之际,但也时常都会闪出“这一念”,而“这一念”往往就是一块试金石,在测试着我们心灵的“善恶、美丑、高下”。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记叙文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萌生过程、感受感悟去演绎、铺染,议论文则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前因和后果、趋势和制导去生发、透析,从而彰显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鞭挞人性中“假、丑、恶”的阴影。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潜能是一个人的潜在的力量或能力,它平时没有被自己发现,也没有被他人发现,但它确实存在,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挖掘潜能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对个人而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上司而言,要善于发现下属员工的潜能。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潜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津梁】
材料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平凡普通的生命孕育着无穷的能量,如果我们不能发现,就可能自轻自贱自暴自弃乃至自甘堕落。材料意在唤醒人们关注自己、他人,挖掘生命潜能的意识。“潜能”意味着是潜在的能量,不为人知的、尚未被发现的能力。它显然不同于一般的才能、学识,因此,在论述中应特别注意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条件,那才是激发的前提与条件。文章要能联系实际,内容要能给人以真实感。
弄清“潜能”的意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它是指还没有被发现或未被使用的“能力”(社会人文方面的)或“能量”(客观自然方面的)。立意角度:① 潜能本身巨大,魅力无穷; ② 潜能在于激发,潜能在于发掘;③ 潜能与成功的关系 ;④ 激发与挖掘潜能的方法;⑤ 潜能是“逼”出来的; ⑥ 潜能有时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⑦ 潜能开发的条件 ;⑧ 潜能的作用。
14. 请以“不一样的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津梁】
“不一样的眼光”从语法角度来看属于偏正短语,“眼光”是中心语,即所要写的对象和范围。它是“观察事物的能力或观点”的意思,不是具体的眼睛而是个性化的评价、看法、观点、角度、态度、方式、方法、举措、思维出发点。“不一样”作定语,是“眼光”的修饰语,是写作的重点和重心。可理解为古今不同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层面即时间方面的纵深方向;亦可理解为中外不同地域行业或同一地域行业不同的人即空间的纵深方向;亦可理解为逻辑方面思考的不同角度和方向或同一人不同的思维力度和宽度。可用“三问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读出立意的角度。如:不一样的眼光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不一样的眼光;怎样才能做到不一样的眼光等。(佛山市顺德均安中学王志刚供稿)
15.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64年3月的一个夜晚,一位住在美国纽约郊区的女子,在深夜下班回家路上遇刺,在被刺过程中,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人到窗前观看,尽管她大声呼救,但无一人来帮助她,甚至帮她打电话报警。
材料二: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全面理解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津梁】
这是有时评性质的作文题,佛山“小悦悦事件”触及了国人的道德底线,特别是在发生众多的社会冷漠事件之后,这件事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从材料来看,这两者材料都是反映出冷漠的社会现象。因此,立意也应针对这种现象,以批判为主,追根究底,拷问社会的道德良心。
从围观者的角度看,应该是批判他们的冷漠,追问其根源: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态;从社会的角度看,反映出道德建设的滞后。我们不能停留在只是批判的层面,应该提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个体,应该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己,每一个个体在遇到此类事件时都责无旁贷,理应担负起我们的道德责任。同时,在社会层面,法律和制度能及时介入,确保每一个做好事者不受冤屈,并且受到社会的尊敬。这样立意,才能拓展文章的深度。(阳江市两阳中学梁军磊供稿)
16.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当人攥紧拳头时,往往意味着紧张、亢奋、挑战、决心、愤怒或是懊悔,结果可能是伤人害己;当人摊开掌心时,往往意味着善意、诚意、服从、示弱、乞求或是尊重,结果有可能赢得朗朗乾坤。
“攥紧拳头”和“摊开掌心”这两个富有深意的肢体动作,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津梁】
拟题依据: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有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 38%的语调语速 55%的表情和动作。了解肢体语言,有助于识人、识己、观相、察心。本文题的思维核心是:攥紧拳头,摊开掌心,同样是手,差别为什么那么大呢?关键是人性的善恶、人心的选择有所不同。其实文题创设的两个动作可以是实体性的,也可以是比喻性的。前者可以重点写生活体验,后者可以重点写理性思考,两者都可以联系品德修养和文化内涵。同时应注意文题中两个结果都是“可能”,这就为质疑与思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孙书凯供稿)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漂流是人生中一种永恒的生命状态;有人说,回归乃人生的终极选择;还有人说,漂流最终是为了回归,有漂流有回归方为完满的人生。
请以“漂流与回归”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文章。
【写作津梁】
这是一个辩证式的文题,写作时需要围绕关键词“漂流”“回归”两方面来谈,可以有所侧重,可以笔墨均衡,但不可顾此失彼。同时,这是一个有象征意味的文题,行文时需要化虚为实,最好开篇显豁明了地揭示出文题的象征义。生命在于运动,更离不开静止。有动有静,有漂流,有回归才是常态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漂流又不断回归的过程。漂流是形,回归是核。没有漂流,就无所谓回归。离开了回归,漂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漂流”可以理解为形体的不固定状态,深一层可理解为学业、事业、文学、艺术等的一次次前进与后退,再深一层还可以理解为友谊、诚信、善良、爱心等的传续与断裂。而“回归”既指形体的复位,更指精神的复活。(深圳市翠园中学宋伟丽供稿)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2005年1月19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随着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韩国国民的心态和历史观念在发生变化,摆脱汉文化的影响成为韩国许多人的心声,他们想寻找属于自己的文明。有专家指出,汉城改名的重要原因是“‘汉城’是中国人几百年前就开始叫的名字,韩国人总觉得不是自己的”。
材料二:在中国,青年人取洋人名、楼盘名称欧美化、国产汽车取“洋名”、美院招生英语门槛高等等,已成为一种时尚而令一些人乐此不彼。
2011年8月,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其新浪微博中连续发布多条博文痛斥国人“崇洋媚外”,有人直呼“冯导够直白精辟”,也有人认为冯小刚“观点偏执过激”。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写作津梁】
多材料作文,审题时不但要弄清每则材料的大旨,还要从整体上掌控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并列互补,对同一问题作多层面的描画与论说;二是对立统一,对同一问题提供相反相成的事例。
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分析与对比,我们发现这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洋名”来说的,而内容是对立统一的,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待“洋名”的问题。写作时,如能紧扣“洋名”来写,并突出“取洋名是否失去了自己的文明”,就不会偏离题意了。
写作时,我们可以用提供的材料打开自己的思路。比如材料中说韩国改“汉城”为“首尔”,是为了摆脱汉文化的影响,寻找属于自己的文明。著名导演冯小刚痛斥国人“崇洋媚外”,有人直呼“冯导够直白精辟”,也有人认为冯小刚“观点偏执过激”。这样,就有话可说了。如下面的一些写作角度就比较好:①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文明,就如一个人失去了灵魂;②真正强大的民族不是“崇洋媚外”,取悦他人,而是令他人敬仰;③洋名并不“洋心”,不必大惊小怪。
(清远市清新县第一中学邹天顺供稿)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