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目标、过程和评价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史料教学的载体和主体,但遗憾的是“有史料而无史料教学”“有讨论而无对话”“有解释而无批判”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长期存在。这实际上是在知识立意和成绩导向的驱使下,对历史学科本质的选择性遗忘,对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无意忽视。
  一、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的应然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就是借助史料教学,回归历史学科本质,重塑历史教育价值的过程,是养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过程养育、评价指向是史料教学的应然。史料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甄选、分析和运用史料,科学解释历史史实,进而养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二、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建构路径
  教学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笔者从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建构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史料教学一般路径(如上图)。整个设计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准备是教学的起点,分析学生现有的素养水平和学习内容是重点;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有效养育学生核心素养,達成预设目标,是为了成就教学主体;学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
  (一)目标导向素养
  教学准备,其要义是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中学史料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学生现有的学科素养水平为起点,依据学业质量水平,依托课标内容标准和现行教科书,甄选史料,最终指向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达成(如下图)。
  下面两课是以“新航路开辟”为主题,分别指向初三、高一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初中的课例,依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虽然初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参照高中现行水平制定有很多不足,但不失为初中新课标颁布之前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因为初、高中的历史教学应整体规划、通盘考量,其教学目标都应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高中的课例,依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国家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以及甄选的史料。教学目标的呈现上,不仅要实现核心素养的五位一体,也要保证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过程养育素养
  教学过程养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发展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1.内容养育
  历史是人类群体的记忆,历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梁启超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选史料,让学生回到历史的现场,与历史对话,润物无声地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讲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时,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李礼洪老师,充分利用地方史料,拓展教材,让学生感受抗战时的东莞,她展示了如下史料:
  1941年8月3日(农历闰六月十一日),日军第二次入侵东莞道滘乡。日军入村后把3000个手无寸铁的村民分别押往闸口村卢宅和卢氏祠堂、马洲村下闸门禾地堂、金牛村的翕和书院、永庆村岐山家塾这四个集中点,分别施以烟熏毒打等暴行,制造了震惊全省的“六一一”惨案。……当时天气闷热,人多屋窄,平均每个地砖(约40×40厘米)站四个人,汗臭难闻,人们互相挤迫,无法坐卧,肚饥口渴,十分难受,只好饮尿止渴。……一名日军头戴防毒面具,把一瓶毒粉洒在干枯的葵叶上,然后燃点葵叶,毒烟就在屋内弥漫,被困的这五六百名男村民呕吐难耐。……白天日军施放毒烟3次,不少人中毒身亡,活人与死人同困一屋内,屎尿及死尸臭味越来越大。晚上日军又放了两次毒烟,毒死的人更多。[3]
  “东莞道滘”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他们和过去对话,家国情怀在悄无声息中流淌。感受家乡之殇,理解国家之殇,“六一一”惨案只不过是“南京大屠杀”等日军侵华暴行的缩小版。乡土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方法养育
  教学方法指向特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教学目标的素养导向,就要求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具有养育学生素养的鲜明特征。
  一般来讲,教学方法主要分为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型教学方法。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这里不再赘述,重点谈谈后两者教学方法。
  在讲授《明清东莞教育》一课时,东莞外国语学校龙璟瑶老师采用对话教学法,通过问题链,层层追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史料,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基于明清东莞的特定时空,去理解东莞学宫的建筑设计和课程设计的特点,抱着同情之理解的态度解释与今天存在差异的原因。这种方法不仅养育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且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与民主也有利于学生平等、民主意识的培养。
  活动一、明清东莞学宫具有“学庙合一”“左庙右学”特点,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回答:
  问题1:祭祀的主要对象是谁?为什么祭祀他们?
  问题2:为什么这样设计(“学庙合一”“左庙右学”)?
  问题3:这一现象呈现出明清教育什么特点?为什么?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三、四思考:
  问题4:指出明清哪些课程是我们没有的?概括分析明清地方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
  问题5:阅读材料三、四,指出今天哪些课程是我们有而明清没有的?概括分析当前中学教育内容呈现的特点。
  问题6:分析两个时期教学内容和特点存在差异的原因。
  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东莞市石龙中学胡波老师[4],以“东莞荔枝文化”为依托,设计了主题为“荔枝在唐代如何保鲜和运输”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这种自主型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甄选、分析和运用史料,尽可能科学地解释历史史实,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下面是个别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节选:   《从荔枝运送看唐代的驿传与国家治理》
  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体现在古代驿传制度的高效运作。据《唐六典》统计,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全国驿站“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这种水陆结合、高效运输的方式有利于荔枝的“速递”。从唐代荔枝运送的过程来看,荔枝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地方运送至中央,并保持新鲜,客观上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国家的稳定繁荣,中央政府的强大以及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反之,安史之乱后,地方失控,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转衰,荔枝亦再未提及。
  (三)评价指向素养
  学生的学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改变唯数据论,尤其是唯分数论的终结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过程性评价,这不仅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本质要求,因为教学和评价本来就是一体的。
  如上述高一《全球航路的开辟》案例,厚街中学李丽梅老师为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如下设计。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活动一、问题探究:如果有73%死亡的可能性,你会选择探险么?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以同学们刚才的选择为基础,分成三个大组(包含若干小组):“留下”、“出发”和“徘徊”,展示史料,分配任务,进行合作探究。
  “留下组”:请你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你选择“留下”的理由。如何评价他们的这种选择?
  “出发组”:请你分别指出材料三至七中所提观点人的身份。结合材料三至七,说明他们选择“出发”的理由。以此归纳新航路开辟成因的特点。
  “徘徊组”:请从语言表达的流畅度、问题回答的准确度等角度对另两组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同时及时补充另两组说明的不足。
  目标是评价的准绳,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效评价的方式和策略仍在探索之中,但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性,以及素养指向,必将成为大家的共识。
  综上所述,中学史料教学需要目标导向素养、过程养育素养、评价指向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目标有导向,教学有效果,评价有指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料教学,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页。
  [2]梁啟超:《梁启超史学三种》,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0年,第9页。
  [3]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东莞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24—25页。
  [4]胡波:《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在历史解释素养培育中的尝试与思考》,《新疆教育》2019年第9期。
其他文献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代表团,与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十三五”时期,民生建设成就巨大,百姓民生幸福指数年年向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每到一地,必访民生,必论民生。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生建设质量,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020年,在阻击新冠肺炎疫
最近两年对广东的考生来说,高考的变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高考使用全国试卷,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无论在题型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难度更高,题型更灵活。2017年语文高考考纲横空出世,如重磅炸弹。如何备战2017年高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细读考纲,积极应对变化  结合2016年的备考经历,我认为,复习的根本在于考纲,知
高考刚结束,大学生就业接踵而至。  有机构近日向全国8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59.2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愿意接受过渡性工作,33.98%的大学生表示“说不准”,6.75%的大学生拒绝接受过渡性工作。这份调查结果旋即引发人们热议。  往年,面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预期很高,不是专业对口的岗位不选、不是耳熟能详的部门不进、不是年薪超10万的企业
[知识梳理]  一、形容词的概念与用法  形容词(adjective)用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它可在句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代词;可以作表语或宾(主)语的补足语,表示主语或宾语的状态、特征;有时也可以作状语。如:  This is a beautiful school.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作定语,修饰名词school)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
前不久,有研究机构在山东某农业大市调研时发现,站在直播经济风口,当地农村出现了不少种养户、农产品合作社及农村电商群体。可是,因为缺少资金,绝大部分农民无法向家庭农场、中小型专业种植养殖企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  据研究人员了解,由于农户缺乏抵押物,无法为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质押,进而影响涉农信贷金融机构无法对农户进行合理的信用评估,这直接导致金融机构面对高风险、高成本的涉农信贷严重供给
竹竿巷里的“老手艺”。图/薛兆田  水文化是运河文化的灵魂。  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虽地处北方,水系却十分丰富,素有“江北水城”之美誉。  700多年前,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贯通了政治、文化、经济三大中心,济宁也日益成为水陆交汇的南北要冲,在大运河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居運道之中”,使济宁占据地利,成为“运河心”。  这里不仅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控引江淮咽喉”地带,
2012年普通高考语文科考纲这样定位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每年考纲都有将戏剧文学写入,但近些年广东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从未选考过戏剧,各地的高考卷及模拟卷也极少涉及戏剧阅读。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一定不会考查。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5中第三单元也有戏剧单元的学习,这里举几小例谈谈戏剧阅读。  与散文、诗歌、小说并列的戏剧文学,指
在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一共有八个省市的试卷出现了断句题型。这些试卷对断句的考查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断句,以北京、浙江、湖北、四川、重庆为例;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广东、江西、湖南为例。广东卷的断句,有时也会以直接断句的形式出现,比较灵活,但考查内容均出自前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点与其他省市有别。  一、文言文断句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  断句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不急于逐
2014年英语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但它留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却很深刻。笔者发现语法填空有几个空命得极其巧妙,貌似简单,却藏“陷阱”,结果给不少英语成绩中等或偏下的考生带来了干扰,甚至一头栽了进去。  干扰一:一词多义,多种搭配。  [例1]...and my credit card had already been charged  21 the reservation.  本题考查介词。语法填空的介
“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1]“交往价值”又成为当前教育评价的新追求;对话是教学交往的基本形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以对话为媒介的交互作用的文化实践活动”。[2]评价与对话相遇相生,必然有益于“评价即教学”的课堂评价构建。在中学历史“对话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课堂话语评价(以下简称评“话”),探索对话教学评价路径,乃本文之立意。  一、评“话”之理念  评“话”之理念,可从教育教学评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