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二三事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ege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腊神话》是世界上惟一一部古希腊人自己编的神话,周作人从原文直接译为中文,写有与正文字数相当的注释,搁置将近四十年后第一次面世。这本书出版我起了一点建议作用,但是现在所能说的也只有上面这些。此外的情况,无非是从译者几篇有关文章中得知,读者不如自己参看好了。只是周氏前后所讲,有些不大一致或者不甚清楚的地方,可以约略讨论一下。
  第一,关于著者。阿波罗多洛斯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人,《希腊神话》又是什么时候的书,似乎一向有些疑问。译者1934年写《希腊神话二》引用俄来德《希腊晚世文学史》,认为从前福都思主教所说著者“生存于基督前百四十年顷”有误,而“从文体考察大抵可以认定是西历一世纪的作品”。十年后他为本书写引言,重复了这一看法。1958年又写一篇引言,改说成“公元前一世纪”。最后在《知堂回想录》中又回到俄来德的意见。我们只有另外找到更可靠的材料,才能断言何者正确,抑或得出与此不同的结论,此前只能保留原样。
  第二,关于版本。1944年引言中提到原文“分为十九章”,但是现在出版的译本并非如此。1944年第10、11和12期《艺文杂志》曾连载《希腊神话》译文,据译者在附记中说一共只是第一章的一半,内容相当于现在所见译本第一卷一、二、三章全部和第四章第一节,注释中则提到“见下文第十九章”和“见本书卷三第八章,案即今译本第九章”。好像有两个本子,一是“本书”,一是“今译本”。“分为十九章”并连载了一部分的是“今译本”,而现在所见译本则相当于“本书”。周氏在《希腊神话二》和《知堂回想录》中都提到是根据勒布古典丛书本翻译的,但是为什么两个译本不一样,因为没有见到周氏据以翻译的任何底本,也只好存疑。
  如此说来,所谓“讨论”也者,只是强调“保留原样”和“存疑”两点罢了。确实如此。这里要讲一点题外话:《希腊神话》乃是“苦雨斋译丛”之一种,开张这个译丛目的有二,一是周氏多数译作已经绝版,都是文学名著,现在分批把它们重印出来;一是其中大部分从前出版时或多或少经过删改,这回依照原稿一一恢复过来。“苦雨斋译丛”如果有特色,其中之一便是“保留原样”和“存疑”。《希腊神话》因为从来没有出版过,更要尽量保存本来面目,故而一概不予改动,甚至不作注明。前者无须解释,后者道理也很简单:两个地方说法不同,读者一看就知道,又何必大惊小怪,多此一举呢。如果另外拥有材料,那倒可以就此发表一点意见。但是目前除了译者告诉给我们的,并不额外知道什么,所以只能“不知为不知”。然而因此未曾乱改乱动原稿,对译者和读者都尊重,大概也说得上“是知也”了。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本书的翻译经过。译者在1958年引言中说:“本书翻译凡有两次,第一次是1938年,第二次是1950年,这是第二遍的译本。”似乎确定无疑,不过《知堂回想录》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虽然也提到“先后翻译过两次”,但是《北大的南迁》一章说:“……不记得从那年的几月里起头了,总之是已将原书本文译出,共有十万多字,在写注解以前,又译了哈里孙女士的《希腊神话论》,和佛雷则的十五六篇研究,一共也有十万字左右,回过头来再写注解,才写到第二卷的起头,这工作又发生了停顿,因为编译委员会要搬到香港去了。我那些译稿因此想已连同搬去,它的行踪也就不可得而知了。”《我的工作(三)》一章说:“我译了《伊索寓言》之后,再开始来重译《希腊神话》。那即是我在1937年的时候为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所译的,本文四卷已经译出,后来该会迁至香港,注译尚未译全,原稿也就不见了。”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译稿早已丢失,后来在《艺文杂志》发表的一部分从何而来,除非他重新翻译了。我曾提出周氏先后翻译三次,就是以《知堂回想录》所说为依据。当然这是推测,也就谈不上无可置疑。但是我不大信服另外一种推测,即原本有两份稿子,编译会带走的是正式稿,底稿留在译者手边,1944年发表的便是这个。因为据我所知,无论翻译还是写作,周氏向来都不打底稿的。何况《知堂回想录》中说得很清楚,“这回所以又是从头译起”,如果手边留有底稿,他何以要如此呢。
  【附记】此文写毕,看到《不列颠百科全书》有“阿波罗多罗斯”一条:“阿波罗多罗斯(雅典的)(活动时期公元前140)希腊著名学者,以所著《希腊编年史》闻名。曾从师于阿里斯塔科斯,约公元前146年离开亚历山大城前往帕加马,最后定居雅典。《希腊编年史》用希腊喜剧通用的抑扬格三音步诗体写成,纪事时期从特洛伊城陷落(公元前1184)至公元前144年,后又续至公元前119年。他的其他著作有:专题论文《诸神论》;一篇有关荷马诗作中船只名录的文章,斯特拉博在他的《舆地志》中曾加以引用;还有一些评论文章。一部概述希腊神话的书《神话全书》以他的名字传世,实际上并非出自他之手。”
  如此说来,福都思讲的阿波罗多洛斯的年代原本不错,但是所著《诸神论》并非流传下来的这本《希腊神话》(原名Bioliotheke,周氏译为《书库》或《书藏》,即这里提到的《神话全书》);俄来德根据文体推测《希腊神话》的年代可能也有道理,然而他将此书作者和阿波罗多洛斯混为一谈了。所以周氏的两种说法都不无可议之处,没想到这是一部托名之作。虽然它的价值并不因此有所减损,即如译者所说:“这神话集的好处,叙述平易而颇详明,固然是其一。是希腊人自编,在现存书类中年代又算是较早的,这一点也颇重要,是其二。”
  (《希腊神话》,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1月第一版,定价:1760元。)
其他文献
许:来之前我翻看了你写的一些散文和文章,发现你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作家,还是一个在思想领域里非常活跃的思想者。你开始搞文学创作时,最初并没有想到拓展的范围会这么广,是吗?  韩:当然没有,最初只是写写小说觉得好玩而已,后来写着写着,就会有许多问题促发你去思考,而且小说有许多边角余料用不上去的,就写一些散文,而散文就需要一些思想去组织它,去保护它,这就需要思想。当然作家是各种各样的,没有一定之规。在国外
期刊
花城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四大卷《黄秋耘文集》,收入了黄秋耘自1936至1998整整62年的主要作品——散文(包括杂文、随笔)、小说、诗词、评论及回忆录、访谈录,共约110万字。我以为,它不仅是花城出版社,而且也是广东出版界在打倒“四人帮”之后近二十多年来出版的极富文学性、史料性及思想认识价值,且值得珍贵收藏的重要的文集之一。  黄秋耘不是以写作为专职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都是他在业余时间所创作。他
期刊
就某种意义而言,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之间发生关系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场,人不同,关系不同,决定了人的“身份”不同,身处其间的场与场就不同。一个人的“身份”标志有许多,所以同一个人往往处于许多场中。最基本的分划办法是按职业特点区分,而且,互相兼容,场下有场、场中有场。军人处身的环境有战时、预备时、平时等,军人处身的状况相应地就有了非常时、准非常(戒备)时、日常时。而和平环境下的平时、日常时居多。即使是战
期刊
1990年帕特丽夏·康威尔第一部小说《验尸》面世,至今已推出10部描写验尸官凯伊·斯卡佩塔大夫的系列小说。她的作品把高科技犯罪学与跌宕起伏的悬念糅合在一起,颠覆了侦探小说的固有模式,开创犯罪学小说之先河。最新的《黑色注视》吸引了包括中国读者在内的众多小说迷。前不久,她接受了美国《读者文摘》采访。    你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你想过读者为什么这样喜欢你的小说?  我想,应该与我所选的主题有关,死
期刊
被拖延十五六年之久的《章乃器传》终于出版了!不消说这有一个极其复杂、曲折、离奇遭遇的出版过程。  1998年夏季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自我介绍说:我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现已退休,主编一套“著名民主人士传记丛书”,得知您写了一本《章乃器传》,到处打听您的住址,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在全国工商联张金喜同志处,得知您的住址和电话,所以我马上要登门探访。  当然我是甚表欢迎!不料他看了书稿
期刊
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主编的《阅读学新论》,是教育部语文出版社于1999年9月推出的重点图书,它列入“语文教育研究与探索丛书”之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作者博采众长,参阅了255部中外有关阅读学的论著,借鉴了30余种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多方透视,全面总结了中国阅读学界18年来的成功经验,创建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阅读学理论体系。全书分阅读客体编、阅读主体编、阅读本体编(含阅
期刊
沙海昂(1872—1930),字利农,是一位法裔华人,他的法文名字是Antoine Henry Joseph Charignon,沙海昂是他来到中国后取的中文名字。沙氏的先祖是西班牙人,后来移居法国,他本人1872年9月23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里昂,少年时在圣路易高等学校(Lycée St.Louis)肄业,后来进入巴黎中央艺术学校(Ecole Centrale des arts etManufa
期刊
《Lipshtick》,格温·玛克萨伊(Gwen Macsai)著,HarperCollins公司出版。  真想了解女人们究竟怎样看待男人的人,应该读读这本书《口红》。本书是一本文集,思想敏锐,文笔流畅,读来会令人流泪。作者以自己亲身与男人交往的经历,为世界勾画出一幅幅与流行观念截然不同的男人的面貌,有好男人,有坏男人,有聪明男人,有蠢男人,有嘲笑,有同情,有憎恨,有爱情。她把男人叫作“一条冰冷而
期刊
顾名思义,李约瑟问题即李约瑟提出来的问题,涉及求知—哲学—科学原精神。李约瑟为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约瑟夫·尼达姆(1900—1995)的中文名,故西方人讨论此问题时,又称之为尼达姆问题。  李约瑟问题提法如下: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的中国?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原精神之一的求知精神的本质,同时,这个问题也是将兴起于21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英文原版的“西学基本经典”丛书,这在国内出版界乃至于整个学术界都是一桩值得瞩目的盛事。我作为一个知情者,关注并期盼此事已久,现今看到一批胆识之士的辛勤工作结出硕果,不禁感慨系之。  我说译西书之事隐含着对民族和人类命运的关切,这话一点都不假;而且放在一百年前去看,它还不能说是隐含,而是急切地表达,因为中国人引进西学并译西书之事,本身就是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给逼迫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