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问题展开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与分析,并制定和运用恰当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支持和助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不断改善优化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提升策略论题,择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提升策略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是坚守和战斗在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日常化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第一线的教师队伍,是陪伴见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完整性学习成长生涯,与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群体日常接触最多,情感距离最近,且综合性教育影响效应最为深远的教师队伍。从具体的影响制约作用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实际水平的高低,能够直观且深刻地影响和制约其日常工作行为参与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综合效能获取水平,继而间接性地对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造成影响制约。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我国教育学者尚未实现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问题的全面充分关注和系统深入研究,在严重缺乏理论指导依据条件下,给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工作的整体效果获取水平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提升策略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内涵
所谓幸福感,通常也被称作主观幸福感,其基本学理内涵是相对于客观幸福感而言的,通常指的是独立人类个体针对自身实际获取的生活质量,所展开的基于情感性层面或者是认知性层面的整体性评价。从上述的定义界定语句可以知道,影响和制约独立人类个体主观幸福感获取状态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其实际参与的日常生活实践体验过程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在于独立人类个体对发生在周遭的特定事物对象所作出的情绪化解读行为和认知加工行为。
所谓职业幸福感,通常指的是特定化人类个体在参与和从事某种具体化的职业类型过程中所获取的,对自身实际工作表现状态的认可,对自身各项日常工作需求的充分满足,以及对自身日常工作价值和职业理想设定目标的充分实现,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展示出的身心愉悦行为表现。
基于现有的研究实践工作背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展开基本内涵分析,应当重点关注如下两个具体方面:
第一,职业认同方面。所谓职业认同,指的是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在参与履行自身承担的工作职责过程中,对自身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角色类型、职业地位,工作基本内容、工作基本实践环境、工作目标对象、职业压力强度,以及职业发展前景,均能形成稳定且充分的认可和接纳,具备长期且乐于从事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工作的主观意愿。从具体化的工作实践过程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想要切实获取和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佳建设工作目标,应当优先建构和形成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助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切实实现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充分热爱。
第二,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目标的充分实现。在已经形成稳固且有效的职业认同基础之上,想要培养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最优化职业幸福感,必须支持和确保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能够在其日常参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和感知自身价值,且获取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目标的充足机会。
二、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现状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较大。从基本的工作职责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承担着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开展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观念认知状态、基础性人身安全,以及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实际表现,均承担着一定程度的教育管理责任,因此在自身日常工作实践过程中通常会感受到一定强度的职业性工作压力。遵照我国部分学者发布的调查研究数据,约占总数90.00%左右的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在自身日常参与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一定强度的职业性工作压力,且有约占总数34.00%左右的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明确表示自身在参与开展日常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着较为强烈的职业性工作压力。也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在其日常参与的工作实践环节过程中,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包含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强迫症问题、躯体化问题,以及精神病性问题等。上述问题的存在,给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的整体建构发展状态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第二,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发生工作倦怠问题。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实践环境条件之下,在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且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不甚明朗的实践背景之下,在长期参与实施的重复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严重缺乏挑战性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对自身日常参与的各项工作行为丧失积极性,在无法感受到自身日常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价值条件下,无法感受到稳定且坚实的职业幸福感。
第三,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日常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以及职业倦怠较为强烈等因素的影响制约條件下,通常会诱导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逐渐脱离辅导员工作岗位寻求新的工作类型,在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队伍的人员稳定性条件下,给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整体性职业幸福感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三、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改善提升策略
第一,想要切实改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当借由对科学有效的干预督导措施的运用,督导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能够逐渐提升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心理认同感,在自身日常参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职业乐趣,在树立和追寻恰当合理的职业工作目标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整体职业幸福感。 第二,想要切实改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当切实择取和运用适当措施,改善和诱导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基本工作环境,在提升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水平条件下,助力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切实获取到稳定且充足的职业尊严和自豪感,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
第三,想要切实改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职能部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心理情绪状态展开关注和干预,帮助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能够合理解决和纾解自身在参与日常工作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压力,改善优化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整体化职业幸福感。
结束语:
围绕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提升策略论题,本文择取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现状,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改善提升策略,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构筑和提供有效且坚实的经验参考支持条件。在全面认识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基本现状条件下,制定和运用恰当有效的提升策略,对于支持和助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持续优化,以及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海燕,朱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有效途径[J].品牌研究,2018(05):186-187.
[2]朱毓高,吴佳.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索——基于重庆地区高职院校样本的实证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02):13-17.
[3]黄倩.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9):50-52.
[4]王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探究——基于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维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03):66-67.
[5]闫彩霞.在平凡中享有幸福——浅谈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黑龙江省精神分析学会,2014:1.
[6]孫成政.社会转型期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29(09): 33-34.
[7]谢石生,王培伋.从职业化、专业化视角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02):56-59.
作者简介:杨帆,男,(1988.8-),宁夏银川人,汉族,助教,研究方向:财政金融。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提升策略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是坚守和战斗在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日常化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第一线的教师队伍,是陪伴见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完整性学习成长生涯,与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群体日常接触最多,情感距离最近,且综合性教育影响效应最为深远的教师队伍。从具体的影响制约作用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实际水平的高低,能够直观且深刻地影响和制约其日常工作行为参与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综合效能获取水平,继而间接性地对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造成影响制约。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我国教育学者尚未实现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问题的全面充分关注和系统深入研究,在严重缺乏理论指导依据条件下,给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工作的整体效果获取水平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提升策略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内涵
所谓幸福感,通常也被称作主观幸福感,其基本学理内涵是相对于客观幸福感而言的,通常指的是独立人类个体针对自身实际获取的生活质量,所展开的基于情感性层面或者是认知性层面的整体性评价。从上述的定义界定语句可以知道,影响和制约独立人类个体主观幸福感获取状态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其实际参与的日常生活实践体验过程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在于独立人类个体对发生在周遭的特定事物对象所作出的情绪化解读行为和认知加工行为。
所谓职业幸福感,通常指的是特定化人类个体在参与和从事某种具体化的职业类型过程中所获取的,对自身实际工作表现状态的认可,对自身各项日常工作需求的充分满足,以及对自身日常工作价值和职业理想设定目标的充分实现,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展示出的身心愉悦行为表现。
基于现有的研究实践工作背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展开基本内涵分析,应当重点关注如下两个具体方面:
第一,职业认同方面。所谓职业认同,指的是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在参与履行自身承担的工作职责过程中,对自身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角色类型、职业地位,工作基本内容、工作基本实践环境、工作目标对象、职业压力强度,以及职业发展前景,均能形成稳定且充分的认可和接纳,具备长期且乐于从事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工作的主观意愿。从具体化的工作实践过程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想要切实获取和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佳建设工作目标,应当优先建构和形成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助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切实实现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充分热爱。
第二,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目标的充分实现。在已经形成稳固且有效的职业认同基础之上,想要培养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最优化职业幸福感,必须支持和确保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能够在其日常参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和感知自身价值,且获取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目标的充足机会。
二、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现状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较大。从基本的工作职责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承担着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开展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观念认知状态、基础性人身安全,以及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实际表现,均承担着一定程度的教育管理责任,因此在自身日常工作实践过程中通常会感受到一定强度的职业性工作压力。遵照我国部分学者发布的调查研究数据,约占总数90.00%左右的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在自身日常参与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一定强度的职业性工作压力,且有约占总数34.00%左右的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明确表示自身在参与开展日常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着较为强烈的职业性工作压力。也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在其日常参与的工作实践环节过程中,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包含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强迫症问题、躯体化问题,以及精神病性问题等。上述问题的存在,给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的整体建构发展状态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第二,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发生工作倦怠问题。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实践环境条件之下,在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且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不甚明朗的实践背景之下,在长期参与实施的重复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严重缺乏挑战性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对自身日常参与的各项工作行为丧失积极性,在无法感受到自身日常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价值条件下,无法感受到稳定且坚实的职业幸福感。
第三,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日常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以及职业倦怠较为强烈等因素的影响制约條件下,通常会诱导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逐渐脱离辅导员工作岗位寻求新的工作类型,在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队伍的人员稳定性条件下,给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整体性职业幸福感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三、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改善提升策略
第一,想要切实改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当借由对科学有效的干预督导措施的运用,督导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能够逐渐提升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心理认同感,在自身日常参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职业乐趣,在树立和追寻恰当合理的职业工作目标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整体职业幸福感。 第二,想要切实改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当切实择取和运用适当措施,改善和诱导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基本工作环境,在提升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水平条件下,助力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切实获取到稳定且充足的职业尊严和自豪感,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
第三,想要切实改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职能部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心理情绪状态展开关注和干预,帮助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能够合理解决和纾解自身在参与日常工作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压力,改善优化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整体化职业幸福感。
结束语:
围绕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提升策略论题,本文择取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现状,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改善提升策略,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构筑和提供有效且坚实的经验参考支持条件。在全面认识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基本现状条件下,制定和运用恰当有效的提升策略,对于支持和助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持续优化,以及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海燕,朱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有效途径[J].品牌研究,2018(05):186-187.
[2]朱毓高,吴佳.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索——基于重庆地区高职院校样本的实证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02):13-17.
[3]黄倩.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9):50-52.
[4]王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探究——基于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维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03):66-67.
[5]闫彩霞.在平凡中享有幸福——浅谈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黑龙江省精神分析学会,2014:1.
[6]孫成政.社会转型期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29(09): 33-34.
[7]谢石生,王培伋.从职业化、专业化视角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02):56-59.
作者简介:杨帆,男,(1988.8-),宁夏银川人,汉族,助教,研究方向:财政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