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控制一切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在22℃的气温中穿着毛衣出门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是没有办法,母亲大人堵在门口,不穿上毛衣不让出门。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话一点没错。我的衣着从来不根据天气,而是根据我妈的主观臆断。甚至连我“喜欢吃”什么东西,我自己都说的不算,我妈觉得我喜欢吃什么,我才能喜欢吃什么。在我们家,大小事务都由我妈说了算,俨然一副女王气派,典型的“己之所欲,强施于人”。如果不按她的要求来,那她就闹,就磨,直到最后你按她的方式去做不可。
  我们家的灯,晚上六点之前从来不让开,哪怕外面乌云密布,屋里漆黑一片。她的理由很充分“这才5点钟开什么灯!”气得我爸调侃:“咱家头顶上那个不是灯,是闹钟,到点才亮。”我们家的东西都被包着,比如笔记本电脑,我妈非要拿保鲜膜包上一层,谁说都不听,没几天电脑就坏了,因为无法散热;插排也是不拆包装,直接插透包装硬按上去,这样迟早要失火;所有小件都要放进信封再用塑料袋包起来,导致我和我爸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我俩找不到也就罢了,如果让她找到,她一定会说一句令人神烦的话:“这不就在这儿嘛!”


  我妈不光在家说了算,出门在外也是用自己的规则统治着世界。小时候跟她一起逛超市,逛了一会儿感觉没什么可买的,打算出去。此时我们的位置离出口比较远,但是离入口比较近,于是我妈果断带着我走向入口。说起来,你跟保安好好说说应该也就出去了,可我妈偏不,对我说:“大龙,一会我一喊,你就跟着我一起跑。”我还没回过味来,我妈就一声令下,呼呼呼地从入口冲了出去。保安一愣,一个箭步冲出去把我妈扑倒在地。我妈被保安按在地上,还声嘶力竭地冲我大喊:“大龙!快跑!快跑!”那场面,简直像是我俩遭遇了劫匪,惹得好心路人差点出手相助。
  又比如,我妈去找我舅妈,舅妈的单位在立交桥口旁边。我妈非让我爸把车停在立交桥口就行,我爸解释说不能停在那儿,她就彪了:怎么不能停?怎么不能停?反正马上就走!类似的还有在哪拐弯之类,她从来不看车道,惹得我爸都不愿开车送我妈了。于是我妈更加生气,怪我爸自私。
  现在我上班了,我妈对我的管控却丝毫没有减少。有一回我出差回来,给领导汇报工作,我妈在隔着一个屋的厨房做饭,却一直在插嘴:“这种事不用跟领导说”“这种事到单位再细说就行”……我的天呐,这么老远你也听得到?!而且我出差的情况我不是比你更清楚?哪些该汇报不是我比你更清楚?你跟着在那里瞎掺和个什么劲?
  可是虽然我一直在吐槽我妈,但我依然爱她,因为我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爱我、爱这个家。她的双眼始终注视着我,双耳始终聆听着我,她满脑子都是我。虽然她的方式有点问题,但出发点却是温暖的。
  我逐渐学会体谅我的妈妈,因为她们这一代人,受环境影响,从小崇尚“铁姑娘”,本该柔情似水的女儿心已然变成女汉子,我想,只有亲人的爱才能让她重新柔软;她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信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想,时代的烙印,可能让她很难改变,但我们会互相包容。
  跟我妈相比,另一种女人,才是我们男人真正受不了的。
  我的好友张鼎最近结婚了。还是最近,又离婚了。要说他追女神追了足足三年多,期间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怎么短短三个月就分道扬镳了呢?因为“妇”这个字,想要做好,实在也挺不容易的。
  结婚前夕,女神吵着闹着要在张鼎父母全资购买的房子上加名字,张鼎一犹豫,她就喊张鼎“直男癌”,大讲男女平权的道理。那既然男女平权,婚后的家务可以分摊吧?女神大喊“直男癌”,大讲现代女性应当在职场上奋斗,远离家务;周末叫着她一起去看望父母,让她在父母面前表现好点、孝顺点,她又喊张鼎“直男癌”,搞那些封建老一套,现代婆婆媳妇应当平等相待。最后讨论到底是否要孩子的问题,张鼎终于不是“直男癌”了,成了“繁殖癌”,女神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指责张鼎只把自己当生孩子的工具,根本就不爱她。身为一个重病缠身的“癌症”患者,张鼎同学为了不拖累昔日深爱的女神,终于忍痛跟女神离婚了。
  我们嫌弃小女生矫情,顶多也就冠之以“公主病”,可是女性掉过头来,动不动就以“直男癌”“繁殖癌”“单身癌”称呼她们看不上眼的男性。癌是什么?是疾病界的终极BOSS,是绝症——这简直就是对一个人最恶毒的诅咒。为什么不用“病”“症”“炎”?因为这些字眼都不够解恨。唯有用“癌”,才能表达出她们对男性的厌恶与憎恨,才能过瘾,才能爽。
  “妇”这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权利,更多的是义务、是责任。但是很可惜,某些女子过于自作聪明。谈权利的时候,她们宣扬男女平等;等到摊责任了,她们又号称男女有别、男人应该多担当。这种两头占便宜的做法很令人不齿,但她们自己毫不脸红,因为她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女权”。
  在家为女,嫁为人妇。身为妻子,要求与丈夫相亲相爱不过分吧?可惜很多人做不到;要求孝敬老人不过分吧?可惜很多人做不到;要求教育儿女不过分吧?可惜很多人还是做不到。什么都做不到还想过节?你咋不上天呢?
  好在,我遇到了現在的女朋友: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包容。很多女性都讨厌男友玩游戏,女朋友不仅不反对,我生日时还特意定做了一个画着游戏图案的蛋糕!从小经历了强势的母亲和彪悍的女汉子,这次终于感受到了传说中“女性的美好特质”。
  一辈子钻研女人心事的弗洛伊德,80岁写下这段日记:“女人们到底想要什么东东啊,我真是不晓得。”哈,说句题外话:世界大同了,不过三八妇女节才显出男女平等呢。
其他文献
“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胡兰成)。  辛夷就没有这个问题,即使云蒸霞起开满了一树花,它也是极静的。  因为你看,辛夷的花朵和枝条之间都留有小空间,有一股气。  所有想通过字句去接近辛夷之美的古诗,我最喜欢的是这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的,有灵动的仙气和春山的空寂,读了让人抓狂。  在中国,当然有这样的地方在,比如四川绵阳的药王谷。据说开花的时候特别当真,满山满谷,都是这种大朵大朵
期刊
谣言:用夜灯会使得宝宝发育提前,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啰嗦几句:生完孩子出院,爸爸收拾好儿童房,放好儿童床,在床尾安装了一盏小夜灯,希望妈妈夜里醒来照顾宝宝时,小夜灯能提供一些微弱的光亮,可是妈妈说:开着夜灯睡觉会抑制宝宝在夜里分泌褪黑素,导致早熟,不许用!  真相:  褪黑素能够间接影响一些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而这些激素的分泌变化与青春期的启动有着密切联系。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控
期刊
今年是名副其实的“VR元年”,索尼、苹果等知名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VR设备,正式准备在全球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  对于世人来说,VR 技术还是样新玩意儿,有些人甚至觉得它只是用来玩游戏的小众娱乐产品。随着VR技术的成熟,开发者们已经能够将它应用到各种领域上,包括且不仅限于游戏、教育、医疗、影视、新闻、旅游、购物、军事以及娱乐等多个领域,如果你还完全不知情,那今天就一起来看看,VR 到底有多少脑洞
期刊
据说,“女生节”这个日子,是我的母校山东大学1986年倒腾出来的。发起的动机,源于“高校女生不愿称自己为妇女,但又不想放弃女性节日的特权”。  咦!“妇女”这个词怎么了?  新媒體的认定里,“女生”是朝气蓬勃的代言,“妇女”则是人老珠黄的象征。大姑娘给小朋友让座,家长一句“快谢谢阿姨”,瞬间带来上亿点伤害,若称“姐姐”,则喜笑颜开。呵呵!“妇”之一字,仿佛就是“粗鄙”“毫无魅力”的承载。称自己是妇
期刊
乌云渐渐稀疏  我跳出月亮的圆窗  跳过一片片  美丽而安静的积水  回到村里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每扇木门  都是新的  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  窗紙一声不响  像空白的信封  不要相信我  也不要相信别人  把还没睡醒的  相思花  插在一对对门环里  让一切故事的开始  都充满芳馨和惊奇  早晨走近了  快爬到树上去  我脱去草帽  脱去习惯的外鞘  变成一个  淡绿色的知了
期刊
链接:  文_板子 编辑_赵萍  妇女——其实是两个词。在古代,它是妇人与女子的集体称呼。妇,繁体写作“婦”,引申为已婚女性。“女”,大都是说没结婚的小女s孩。“夫在家为女,出嫁为妇,生子为母。”重点都在于家庭关系而不是性别。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和思想启蒙双炮并响,那时大力推广双音节词,“妇女”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汇被广泛使用,不专指已婚女性或未婚女性。  “妇女”一词一度离我很远,甚至,我作为一个“
期刊
姥姥活到89岁,她是五四精神养育的新女性,虽然一生坎坷,但她以地母一样的心胸包容一切,我命由我不由天。  1917年姥姥出生于湖南常德,父亲曾经是辛亥革命的起义将领,因看不惯袁世凯称帝,退役回乡,开了一家朗朗照明公司,又垦殖荒地3万多亩,成为闻名遐迩的乡绅。母亲是京城里落魄的旗人,酷爱京剧,可惜身体不好,咳血而死。姥姥从小就漂亮,长得像电影《早春二月》里的明星谢芳。她活泼开朗,常常被父亲无奈地说顽
期刊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倒下的那一霎间,同时在观望的人群发出了一阵欢呼,好似做了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一般。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向人开口、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主人笑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
期刊
最让我共鸣的父亲形象,出自散文家鲍吉尔·原野的笔下。  这位父亲笑容可掬,但往往在儿子夺路而出急着去小便时,喝令他去厨房把烧开的水灌入暖瓶。儿子只好拎着铁壶,在冉冉热气中的流水声使他将两腿夹紧,身子扭来扭去。  鲍吉尔·原野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酷刑。  我那一代的父亲们,确实比较难以捉摸。比如,大家蹲在院子里的泥地上,正玩得专注,冷不防,一位父亲走过来,弯下腰,伸出手,毫无表情地拎起一位孩子的
期刊
2012年苏珊·凯因的TED演讲《内向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内向的负面认识。这种负面认识很普遍,各行各业都有。我仔细读了苏珊·凯因的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在看书之前,我不觉得外向高内向一等,但是内向性格的优势,如何发挥呢?  学霸。在小学阶段,外向型孩子成绩更好,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学之后,内向型性格的人普遍成绩好过外向型性格的人。二者智商均等,但是注意力的“带宽”使用二者大
期刊